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

太極殿中,劉幽求正在龍書案上奮筆疾書,李隆基就站在他的身邊。小皇帝李重茂瑟縮着站在御座前,只顧低頭看着劉幽求筆走龍蛇。從睡夢中驚醒一直到被帶到太極殿爲止,他都沒有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李隆基也沒有爲難他的意思,只是告訴他需要頒佈一系列敕令,所以叫他來。須臾,四道敕令已然草就,內容就是叫長安城四門緊閉,任何人一律不準出入。李重茂很乖的拿着玉璽在四道敕令上蓋上大印。

夜裡的城門自然是緊閉的。李隆基是爲了防止有韋氏宗族及其黨羽走脫才下了這樣的敕令,時間是在韋溫出城半個時辰之後。

四個太監攜了詔敕從禁宮出發快馬加鞭向四門我而去。

韋溫的八千關中健卒已經全數開出了高粱地。官道平坦寬闊,只在他揚鞭只間,八千人已經撲到了北門外。城上守軍尚未接到詔敕,見是韋溫,自然打開了城門。

恰在此時,太監也來了,遠遠瞧見城門正可呀呀的打開,便大聲喊起來:“皇上聖旨到,莫要開門!”

那裡還趕得上趟兒。高崇早已一馬當先衝了進來,後面的軍校跟着他好像潮水一樣暴涌而入。幾個去開門的守衛皆被一陣亂刀砍死。門下守軍一見這架勢,知道不妙,呼啦四下裡跑了個乾淨。那個太監哪裡還敢過來,手忙腳亂勒住馬,撥轉馬頭向來路跑了回去。

韋溫和高崇率領大軍直撲玄武門。街市上何曾有過這許多的人馬?一片腳步聲夾雜着嘩啦嘩啦甲冑的亂響,震得地都亂顫起來。

往北門去的太監逃回禁宮,跳下馬來腳不沾地奔入太極殿,見着李隆基邊喘着大氣邊道:“稟殿下,大事不好了,由打北門殺進來一支大軍,奴才估摸着這會兒正向玄武門殺來。”

李隆基聞言臉色立時大變,道:“從北門外,可是城外的府兵嗎?”

太監道:“瞧那情形八成是,殿下須早作準備呀。”

一旁的劉幽求急道:“殿下,方纔葛將軍回來報說走了宗楚客,莫非是這傢伙••••••”

李隆基不等劉幽求說完,喊道:“幽求,傳令下去,緊閉玄武門,叫所有萬騎將士立刻到玄武門集合。”

韋溫的八千大軍彈指間已兵臨玄武門,將門外的天街塞了個滿滿當當。昏暗的街燈下,但見一片槍林刀海,射出攝人心魄的凜凜寒光。膽小的人見了這陣仗,早嚇得屁滾尿流了,哪還有心思戀戰?不乖乖出門納降纔怪呢。

可惜李隆基不是膽小之人。身爲皇室貴胄,他一向生活優越。雖然給人以放浪形骸的感覺,但二十六年來,他卻從沒有被酒色磨蝕掉心中的雄心壯志,反而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愈發大到要吞食天地了。

李隆基站在玄武門城樓上一言不發的注視着城下。他一眼就看到了韋溫,他那又高又胖的身架極是好認。還有騎驢的宗楚客,以及太監葉貴。雖然他事先已做了周密部署,但仍出現了紕漏。對此,他也有些無奈。

韋溫一擡頭正好看見李隆基,他擡手指點道:“李隆基,你個小王八羔子安得什麼心,竟敢謀反!操你孃的,快給老子把門打開,老子興許還能給你個全屍!”

怒火攻心,他早就忘了什麼身份這回事了。更何況有這許多雄兵仗膽撐腰,他自信滿滿,那架勢似乎可以一口氣殺進去,把李隆基剁爲肉泥。

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至戰。這樣字字珠璣的將兵者之誡,他一個外戚掌兵者根本不懂。

這時候,李隆基反而笑了,他道:“韋都督提兵進城難不成是奉了聖旨嗎?若無聖旨,便是謀逆,到底誰是謀反者呢?”

韋溫已然老羞成怒,不再答言,拔劍一揮,叫高崇立即領兵攻城。

玄武門城樓並非外城牆。因此沒那麼高峻,充其量也就是四五丈高而已。當下,高崇叫道:“兒郎們,與我攻城!”只見軍校們衝到城下,立馬開始搭起數十條人梯。

要說李隆基心中不着急,那絕不是事實。他看着那人梯越搭越高,低聲問劉幽求道:“幽求,怎麼麻嗣宗還沒領着弓箭手到來呢?”

劉幽求此刻也是焦急萬分。他道:“是啊,按理說該來了。”

城樓上兩側,陳玄禮、葛福順等人早已率萬騎營軍士們各持刀槍嚴陣以待,只等着人梯搭至城頭,便要進行白刃肉搏戰。

形勢變得越來越微妙,韋溫得意洋洋端坐在馬上,似乎勝利的天平正在向他這邊慢慢傾斜。

數十條人梯最頂一人已經紛紛冒出了頭,電光火石之間,兵刃交接之聲驟起,雙方已然短兵相接。

雖然不時有府兵縱進了城樓,但終究寡不敵衆,難免死於亂刀之下。大多數攻城軍士,都是慘叫着墜下了城牆。

韋溫見急切之間不能得手,便在那裡罵高崇:“這些就是你的子弟兵嗎?你是怎麼帶的?簡直都是飯桶!怎麼你手下就沒一個能攻得上去的嗎?你去跟他們說,誰若能拿下玄武門,賞一百萬貫錢!”

現在的他就是一個目的:不惜任何代價拿下玄武門。

玄武門是個大凶之地。開國以來,凡發動兵變者必須拿下玄武門,若是被阻在了玄武門之外,就會像太子李重俊那樣,落得個身首異處。

高崇捱了頓臭罵,也不敢抗聲,只得催馬到了後面,大聲傳達韋溫的命令及賞格。

雖然獎賞豐厚,可是衆軍士看着那城牆上不斷有人墜下慘死,委實的心驚膽戰,是以高崇連說了三遍,竟無人支聲。

高崇也火了,怒道:“怎麼啦?都成啞巴了嗎?平日裡那股威風勁兒都哪去了?好,你們不吭聲,那我點到誰,誰就給我上,若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就在此時,忽聽人叢中有人道:“將軍,小人願意去試一試。”

高崇順着聲音看去,見說話的這個軍校,就在自己十來步開外處站着,看上去身量很高,骨架子甚是寬大。心中稍微釋然了些,衝那軍校招手道:“嗯,很好。你過來。”

那軍校撥開人羣走到了高崇馬前。只見他年紀輕輕,身上所穿的衣甲十分的不合身。若說他身高臂長,那怎麼也該按尺碼領了衣甲纔對呀。可是他倒好,袖子短許多也就罷了,那胸甲似乎就是在脖子底下緊緊箍着,真是怎麼看怎麼彆扭。

高崇見此人着裝如此不堪,也不禁皺起了眉頭,有心想問,但考慮到軍情緊急,正是用人之際,便先壓了下去,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軍校道:“毛二。”

高崇點點頭,道:“毛二,你能拿下城樓嗎?”

毛二道:“不滿將軍說,我在漢中家鄉時,登那懸崖峭壁如履平地一般。這個城樓纔有多高,根本就算不得什麼,我都不用人梯,幾個縱躍便可登上。”

高崇道:“好,既如此,你現在就去吧。如若成功,韋都督說了賞錢一百萬貫。”

毛二答應一聲,手提橫刀,呼呼地向前大步跑去。

高崇看他那矯健的背影,初時還讚賞的點頭,到後來,卻又皺起了眉頭,因爲他雖然高大,但兩腿卻羅圈的挺厲害,且間或還忽然竄起老高,似是極力想引起旁人關注。

城樓上幾輪攻勢下來,人梯也踏去大半。麻嗣宗終於帶了二百弓箭手來了,李隆基這才稍稍鬆了口氣,又來到城垛往下面看,恰好瞧見了忽起忽落的軍校毛二。這身影爲何這樣熟悉?李隆基心頭一震。他身後的李宜德忽然冒出一句:“王爺,那不是王毛仲那小子嗎?”

王毛仲那雙高麗人特有的羅圈腿,跑起來姿勢相當獨特。李隆基也認出了他。只是對他出現在韋溫的隊伍裡,大感意外。難道這小子竟會背叛我嗎?他緊緊盯着王毛仲移動的身影。

劉幽求聽得李宜德驚呼,也湊了過來,定睛細看之下,也不禁大驚:“殿下,這小子怎會在韋溫的軍中?莫非是他出賣了咱們不成?”

王毛仲跑跳之間忽然擡起了頭,向城樓上望去,正與李隆基四目相對。他忽然咧嘴衝着李隆基一笑,然後一伸左手的大拇指,那意思好像是再說:接下來看我的吧。

李隆基看着王毛仲向韋溫迅速靠近,立時便明白了一切。他從不缺乏自信,即使曾經懷疑過王毛仲,也不過是一閃念而已。他也伸出拇指想王毛仲一晃,然後雙眉一揚,道:“幽求,傳令下去,城樓上只留下二百弓箭手瞭望守備,餘衆到下面集合,聽我號令,便一起殺出去。”

劉幽求詫異道:“殿下,我瞧外面至少也有七八千人,咱們只有兩千來人,如此懸殊,殺出去豈不••••••”

李隆基道:“相信我,幽求。韋溫那個老東西馬上就要人頭搬家了。一旦他玩完了,那七八千人就會形同一盤散沙,根本談不上任何戰鬥力的。”

劉幽求仍是不解,問道:“韋溫馬上會死?殿下怎知?”

李隆基道:“因爲王毛仲在下面。”

王毛仲作爲毛遂自薦的攻城者,所過之處,人人皆閃開一條路來。他一徑跑到韋溫馬前,問道:“在下想問都督,您說的拿下城樓,就賞錢一百萬貫可是真的嗎?”

韋溫瞅了瞅面前這個着裝滑稽的小兵,道:“當然。你有這本事嗎?”

王毛仲道:“當然。您就看好戲吧。”

他猛地縱身而起,不是向着玄武門方向,而是撲向了韋溫。右手始終反拿橫刀貼着內臂,整個人似箭一樣的快。

韋溫見狀大驚,剛想喊叫,王毛仲已經連人帶刀從他的左側臉旁飛掠了過去,落在了地上。只見韋溫兩眼瞪得似核桃那麼大,筆直端坐在馬上,脖子上忽然出現了一道細細長長的血線。他凝滯不動的時間很短,血線上驟然鮮血狂噴,接着他那肥碩的身軀便摔下馬來,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李隆基不錯神地盯着城樓下這一幕,一揮手道:“殺出去!”

玄武門忽然打開,軍士們如出籠虎豹一般搗入了敵陣之中。

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
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楔子 那時花開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