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幽禁深宮

李隆基和他的兄弟們又隨着父親李旦住進了宮裡。不過他一點也不高興,因爲自從那個恐怖的夜晚之後,他已經有好多天都沒見到母親了。他曾數次就此事追問李旦。李旦深知李隆基尚在年幼,有些話是不能跟他說的,萬一童言無忌說漏了,禍事可又要臨頭了。他只得說他的母親犯了不可饒恕的重罪,所以被處死了。

李隆基接受不了這樣的回答,但李旦卻不容他再追問了,並臉帶怒容對他說從此以後休要再提此事。李隆基從父親的臉上似乎也讀到了什麼難以言表的痛苦,於是便不再追問了。

爲了補償李隆基過早的失去母愛,李旦特意向武則天申請把竇氏的妹妹接進宮裡來帶着李隆基。這樣的請求原不算過分,更何況武則天還是很喜歡這個孫子的,於是便答應了。沒過幾天,竇氏的妹妹就被接進了宮裡。

李隆基管她叫竇姨。對這位三王子,竇姨自然是不敢怠慢了,時時處處細心地呵護。時間久了,兩人儼然已如母子相仿。李隆基的臉上也漸漸地浮起了笑容。

竇姨在家之時,對琴棋書畫多有習學。閒時她也經常撫上一曲,每當此時,李隆基便會很乖的在一旁聆聽。時間一久,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竇姨對於音律也只是粗知,引領他入門雖然沒什麼問題,但要想登堂入室便難了。李隆基悟性很高,一學就會,一點就透,沒多久,竇姨便已教無可教了。

有一天黃昏,李隆基唸完書之後,硬拽着竇姨出來到外面玩耍。沒奈何,竇姨只得跟着他出來。她拉着李隆基走入花園之中。初夏時分,晚風裡透着絲絲的涼意,還裹挾着一股花草的香氣,倒也的確沁人心脾。

孃兒兩個正在嬉鬧,忽然就聽到一陣悠揚悅耳的樂聲傳來。於是便一起循着樂聲走去。穿過花間的小徑,兩人來到一個月亮門洞之前,聽得那樂聲比方纔大了許多。竇姨尚有些猶豫,不知該不該走進去。李隆基卻用小手拽着她穿過了這道門。一看,這邊也是到處花木繁盛,還有一片數畝見方的荷塘,翠綠的荷葉鋪滿在水上,荷花開得正好。荷塘之畔有一座兩三丈廣闊的亭子,一個樂師正在教習女樂工彈奏琵琶,泉水般淙淙的樂聲就從這亭子裡流瀉出來。

那個樂師看樣子已近中年,見李隆基和竇姨走上亭子,便叫都停了下來。他顯然是認的李隆基,叫女樂工們一起給他行禮,並道:“太常樂師安金藏參見王子殿下。”

李隆基一聽是宮裡的樂師,便高興起來,叫安金藏再給他彈一曲聽聽。安金藏不敢怠慢,和衆人又彈了一曲。李隆基就在一旁入迷的聽着。要不是竇姨催促,他還不想回去呢。後來是不得已,才依依不捨的同竇姨回去了。

從那天往後,李隆基每到下午唸完書都惦記着去那座亭子上聽曲,誰知卻再也沒有碰到安金藏,因此他感覺特別失落。

這天,李隆基正在屋裡纏着陳玄禮給他舞刀,忽然聽見李旦叫他:“三郎,我帶了一個人來,你看看是誰?”

李隆基出來一看,只見父親身邊站着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天在亭子裡遇到的樂師安金藏。於是他高興的叫道:“安金藏!”

李旦走到李隆基跟前道:“竇姨把你的事都告訴我了,所以我特意把安師傅請來教你音律。安師傅算是宮裡最好的樂師了,你可得好好跟他學呀。”

李隆基道:“是的父王,我一定跟安師傅好好習學音律。”

李旦又對安金藏道:“安師傅,三郎年紀尚小,你可要盡心的教啊。”

安金藏道:“殿下放心,安某一定會傾心相授,絕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李旦點點頭,又囑咐了幾句,便離開了。安金藏就從這一天開始教授起李隆基音律。李隆基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喪母之痛,音樂卻可以讓他進入一種完全忘我的境界,所以他對音樂有着一種特殊的偏好,而且他對音樂的感悟能力,也令安金藏大大的吃驚。

安金藏出入宮禁,對於許多事情是有所耳聞的。不過,他很明白對於宮中之事止於聽見便可,不能夠帶嘴,否則說不上什麼時候就要遭了不測。李隆基母親被殺這件事,他也略有耳聞,原也沒什麼感受。如今日夕與李隆基相處,見他如此聰明可愛卻偏偏母親沒了,不禁心生一絲憐愛之情。每日看着李隆基行若無事般的跟自己練琴,心頭也不免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之感。師徒二人一人一張琴,心有靈犀一般用樂曲傳遞着心聲,隨着音樂的變化,二人臉上也更替着哀愁與喜悅。有時安金藏的眼裡似乎還閃着淚光。

李旦想息事寧人,所以他一直保持低調,就連自己的兩個妃子被殺,也不敢在人前表現出絲毫的悲傷和怨懟。可是,有時候是非是不請自來的。沒過多久,一封告密信便被呈到了武則天面前。信的內容是告李旦有謀反的意圖。這種事除了武承嗣恐怕也不會再有第二個人去搞了。很明顯,除掉李旦,他做太子就再也沒有障礙了。

李旦會謀反?即便他有那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很明顯這就是空穴來風。可是武則天偏偏很忌諱聽到謀反二字,所以她一定要叫人來推問的。她會叫誰來呢?當然就是她的得力干將、名滿天下的來俊臣了。這個人的名號是跟一句成語不可分割的,就是“請君入甕”。

來俊臣接手李旦的謀反案之後,即命人將李旦平日的侍從、僕役全數拘至刑堂之上,要以此作爲突破口。

李旦的侍從僕役被抓走之後,安金藏恰好過來,見李旦愁眉緊鎖,家中一片狼藉,未免納悶。於是他就問李旦,李旦便把告他謀反的事說了一遍,並說所有家中僕從已全被抓往刑部候審去了。安金藏聽罷,不由得氣疊胸口,心想殺人不過頭點地,這李旦平日處處小心謹慎,忍氣吞聲,還要這樣對他,哪有這樣的道理?他立即告辭李旦父子離去,只留下空蕩蕩的院裡李旦父子幾個寂寥的身影。

安金藏一路走回家中,去牀上的枕頭底下取出一把尖刀藏在身上,出得門來徑奔刑部大堂而去。

再說李旦的僕從人等,包括陳玄禮全部都被綁上了刑部大堂。開始,大家還辯白幾句,誰知來俊臣一拍驚堂木,把眼一瞪道聲打。兩旁有如虎狼的公人便各舉刑杖不分青紅皁白劈臉亂打。那些僕從中,只有陳玄禮等幾個李旦的親隨侍從是年輕健壯些的,餘者皆是上了年紀的婆子、媽子、老僕,怎禁的這樣毒打。不一時便昏過去十數個。餘下的趕緊討饒,聲稱願招。

陳玄禮身上已被打得皮開肉綻,見大夥兒叫嚷皆願招認,便怒道:“王爺平日待爾等不薄,奈何要做忘恩負義之事。”

衆人都期期艾艾地道:“玄禮。非是我等要忘恩負義,委實是痛苦難當,也只得這樣了。”

陳玄禮見狀,也無可奈何,只得怒掙了二目無話可說。

來俊臣一看目的達到,便將預先備好的供狀揚手擲了下去,那公人取過印泥,叫他們挨個的畫押。

正在這時,猛聽得堂外傳來一聲大喝:“慢着!”從大堂外面昂然走進來一個人,這人正是樂師安金藏。

來俊臣起先還以爲是什麼人物到來,及至見到安金藏昂然進來,卻不認得,不由得心中惱火,喝道:“你是何人,膽敢咆哮公堂嗎?”

安金藏從容走至堂中,並不行禮,掃視一眼大堂中被毒打的衆人,隨即冷笑數聲,道:“來大人,想必這些人都已招供了豫王謀反之實了吧?”

來俊臣見他如此倨傲,不禁勃然大怒,一拍驚堂木,道:“你究竟是什麼人?如此的大膽猖狂,快些報上名來。”

安金藏道:“我乃太常樂工安金藏,今日特來申冤。”

來俊臣道:“你何冤之有?”

安金藏道:“豫王被告謀反一事,純屬子虛烏有,實是有人誣告,特請來大人調查究竟是什麼人所爲,依法嚴辦。”

來俊臣哼了一聲,道:“原來你是個樂師,你曉得什麼誣告不誣告,豫王謀反的事實如鐵板釘釘一般。你趕快退去,若再要胡言亂語、咆哮公堂,有王法在此,定要將你亂棍打出去。”

安金藏仰天哈哈大笑,道:“三木之下,就要將黑變做白、白變作黑,視王法如同兒戲,也只有你來大人敢如此了。今天這個案子關乎國家社稷,我安金藏決不能袖手旁觀,拼了這條命也要爲豫王辨清這不白之冤!今日我就剖出我的心,替豫王表明他的一片忠心!”說罷,他從身上抽出那柄雪亮的尖刀,用手扯開胸前衣襟,將刀刺入了自己的胸腹之中,一劃,頓時,一股鮮血激射而出,肚腸流瀉。

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
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楔子 那時花開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