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

每天下午的中書門下省照例都是比較熱鬧的。因爲無須面對皇上,所以官員們都不在拘謹,氣氛相對也鬆弛的多。官員們在向宰相彙報完工作之後,便三五成羣在外廳說起話來,大約是閒聊的居多。

現在朝中大約就是三種人,一種是擁護李隆基的,一種是擁護太平公主的,還有一種是保持中立的。但從力量對比上看來,李隆基一方還是明顯要強許多。且不說其他部門,就拿宰相來說吧,基本都是李隆基的人,象姚崇、宋璟、張說以及劉幽求等人,即便是保持中立的韋安石,也是暗中傾向於李隆基,所以說朝政是李隆基在把持着並不爲過。也難怪太平公主會着急上火了,她可不是個甘心受人擺佈的主兒。

正月初八這天的上午,中書省內照樣大小官員雲集。一名官員正在向姚崇彙報工作,募的就聽外面有人宣道:“太平公主殿下駕到。”

一聽這聲音,所有官員包括宰相們在內都立刻肅然,忙不迭趨出外面拜見恭迎她。太平公主滿面春風,進的裡面去上面居中坐了。誰也不知她唱的是哪一齣,大夥兒站在兩旁不禁面面相覷,就連崔湜、竇懷貞、岑羲這些太平公主的羽翼們也對她的突然駕臨大感意外。

太平公主招呼大夥兒坐下,大家方纔坐了。一時之間,誰也不開口,等着太平公主說話。

太平公主笑盈盈環視一圈,然後目光落在左上手的姚崇身上,面帶關切之色道:“姚閣老,聽說您最近身體不適,可好了嗎?”

姚崇忙道:“下官只是偶感風寒,已好了,不勞公主殿下掛懷。”

太平公主道:“姚閣老您可得保重身體呀,不能再像年輕人那樣拼命了,你是國家的輔弼,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那可怎麼得了?”

這話像是奉承可有聽着讓人覺得彆扭,姚崇心中暗道,你急着盼我玩完嗎?哪有那麼容易。

太平公主又將目光轉向張說,道:“張大人,昨兒叫你給唐晙他舅媽寫的祭文,可寫好了嗎?”

張說道:“稟公主殿下,那片祭文臣已寫好了,準備回家之後就叫人給他送去。”

太平公主點了點頭,道:“今天我來這兒沒別的意思,就是想看看大家,順便了解了解大家對現今朝中事務的一些看法。”

大夥兒一聽,敢情這才入了正題。崔湜等人一聽立刻便領會了她的意思,她巴巴的跑到中書省來,八成又是要向太子發難了。

果不其然。只聽太平公主說道:“最近到處都在傳說東宮潛懷異謀,不日宮中將有大變,鬧得人心惶惶的,不知列爲大人怎麼看呢?”

她也沒什麼新鮮招數,又拿自己鼓搗出來的謠言說事,頗讓人覺得無聊。

御史大夫竇懷貞首先響應:“公主殿下,這話下官也聽說了,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下官以爲不管有無其事,總不能掉以輕心。”

他說話很注意分寸,既要刺到對方,還要不露形跡,不是就混官場之人恐沒這麼圓熟。

太平公主道:“竇大人所言甚是,寡人也以爲然。自平王立爲太子以來,多有對他不利的傳聞,恐也與他自身的不檢點大有關係,看來平王還是不大適合執掌東宮。寡人有意易儲,想明兒個就奏明皇上,立宋王爲太子,列位以爲如何?”

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一片譁然。太平公主說話如此直露,另大夥兒大感意外,看來她還真是有點急了。

中書侍郎陸象先站起來道:“公主殿下您忘了嗎?當初立平王爲太子乃是本着以功建儲的原則,這點當時在朝堂上得到了所有人的贊成。如今,要廢去太子,必須是在太子有過錯的情況下才可以。下官請問殿下,那些謠言能夠證明太子有過錯嗎?謠言本身是否屬實還沒有得到證實,更不要說證明太子有無過錯了。”

誰也沒有想到首先站出來維護太子的竟然是他。因爲他平時一貫也是保持中立的,所有人都把驚訝的目光投向了他。

太平公主道:“哼,陸大人此言差矣。寡人看太子居功自傲,日漸驕矜,且在朝中廣樹朋黨,頗有架空皇上的味道,就憑這點就應當廢去。”

這時宋璟忽然站起來,道:“公主殿下,您不知道這中書省是什麼地方嗎?”

太平公主遭到陸象先反駁,尚強做笑顏,聽的宋璟的詰問,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她冷冷的道:“宋大人問這話什麼意思?”

宋璟道:“下官只是想提醒公主殿下,中書省乃是議決政務之場所。揹着皇上在此討論太子廢立之事恐爲不妥,若是皇上知道了定會降罪與臣等的。況且太子有功於社稷,這一點人所共知。太子之過,下官從未有聞,想來不過是望風捕影而已。下官懇請公主殿下不要再提此事爲宜。”

這一番話硬邦邦冷冰冰,且直擊要害,威脅之意極爲明顯。是的,若是我宋璟跟皇上說你太平公主私下召集大臣議決廢立太子,你以爲還有你好看的嗎?

到此時,太平公主方知此次中書省之行實在是下下之策。宰相一級的人物一個個站起來反對自己,哪裡還能招架得住。而且自己這邊的人,官階明顯較低,並不敢真的與宰相們分庭抗禮。她明白自己這招棋是走差了,沒得丟了臉面。想到這個侄兒根基如此之牢固,竟是如何也撼動不得,心中不禁恨將起來,也不與衆官員在打招呼,怒衝衝站起來拂袖而去,打道回府去了。

第二天,李旦就得知了中書省激辯之事,不禁心中十分憂慮。想到自己所倚重的兩個至親之人鬧到這個地步,亦起了陣陣寒意,便召入姚崇、宋璟商議對策。

其實當天晚上,姚宋二人就向李隆基作了彙報,一夜之間已經合計了一條對策。李旦招問之下,姚崇便把早已準備好的三條建議託了出來,其一,將宋王成器出爲外州刺史,免得太平公主老拿他說事,威脅東宮。其二,罷岐王隆範、薛王隆業左右羽林將軍之職,遷爲東宮左右衛。其三,將太平公主遷往東都洛陽居住。

李旦也知道不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分開,就不會有什麼省心日子,但是把妹子遷往東都,他卻心裡犯起了嘀咕。太平公主若到了東都,天高皇帝遠,不知會幹出什麼事來,自己哪能看得住呢?況且武則天曾與洛陽稱帝,他心裡兀自有着陰影。所以他並不想讓太平公主去洛陽。

當然真實的想法自然不能透露給姚宋二人,他只是說道:“前二條都好,只是朕只有太平這一個妹子,怎忍心叫她遠赴東都呢?不妥,不妥。”

姚宋二人見李旦不答應,也沒奈何。其實李旦正想着找個地方,既能分開他姑侄二人,又離着長安近便,不至失控。

太平公主不知道自己遭人算計,仍一門心思的製造和散佈謠言,她買通京城玄都觀一個道士,密矚他向李旦進言就說:“五日內當有急兵入宮。”

這名道士極擅丹砂之術。李旦慕其名,召其進宮,來專門爲自己煉丹,以求養顏益壽。其實丹藥中皆含鉛汞等重金屬,少量服食卻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身體機能,但卻不知是丹藥對人體功能進行了透支性的發掘,並非是有什麼神奇療效,再加之本身具有的毒性,所以經常服食不會長壽反至人早死。

這道士得了太平公主的好處,趁着向李旦獻丹藥之時,煞有介事將太平公主囑咐他的話向李旦說了一遍。李旦一聽此言。立時大驚失色,立時召入姚崇、宋璟、張說等人入宮商議。他倒不是害怕謠言,而是擔心謠言屢起對東宮太子不利。

武則天曾說過,特別喜愛太平公主,是因爲她跟自己很象。其實太平公主較之武則天那樣高超的政治手腕還有很大差距。在與李隆基角鬥的過程中,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散佈謠言,所作所爲都是女人那一套。須知蝨子多了不咬人。藉着謠言又起之際,張說向李旦建議說陛下若讓太子監國,那麼謠言定將不攻自破。

這提議立即引來了姚宋的贊同,結果李旦立即採納了這項建議。令張說立即起草詔書,即日起太子監國,並遷太平公主夫婦往蒲州居住。

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楔子 那時花開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章 謀奪儲位楔子 那時花開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
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七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楔子 那時花開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三章 謀奪儲位楔子 那時花開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