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

長安,大明宮,紫宸殿。

魚烴捲起袖管,露出雪白的中衣,仔細的研着墨。

此刻殿中只有他一人伺候,連他一直以來刻意栽培的魚安源都被打發出去守門。

豐淳坐在御案之後,身姿挺拔,神色不動的看着手上的奏章,寫奏章的人正在殿下,豐淳特在他進殿時賜了座,孟光儀今日穿戴鄭重,三品以上官員纔可穿的緋紅圓領官袍,頭頂烏紗襆頭,腳登朝靴,腰上金玉帶,佩魚袋,執象笏,手裡端着魚安源方纔呈上的茶水,卻沒有喝的意思。

等了半晌,豐淳終於看完了奏章,而魚烴也研好了一鉢濃墨,松香與冰片的氣息從墨中冉冉升起,豐淳拈過一支紫毫,蘸上墨汁,輕輕的在一方小箋上寫了三個字,不待乾涸就折起,命魚烴送下去。

孟光儀忙放下茶碗,起身雙手接過,待看過箋上之字,臉色微變,擡頭道:“陛下也以爲是……”

“從卿奏章中所言,應是如此。”豐淳神態雖然平靜,但親近如魚烴不難察覺到他這種平靜下隱藏的怒意,從表面看,豐淳慢條斯理的輕敲着案面,緩緩道,“孟卿,你打算如何結此案?”

“殺人償命。”孟光儀的回答很是簡略。

豐淳並不意外他的話,但面上卻露出了深思之色,許久,忽然道:“聽說張明珠之子曾在數日前私下拜訪過你,可與此事有關?”

“回陛下,臣的妻弟確實爲此事來尋臣,不過,他並非爲了打探消息或者爲任秋說情,卻是爲了此案所涉及的迷神閣中一名管事。”孟光儀將小箋收入袖中,拱手正色道,“陛下不問,稍後臣也要將此事稟告的。”

豐淳唔了一聲:“張明珠爲人潔身自好,其子怎會爲了一個勾欄賤籍中人,特特尋你?”

“陛下不知,那管事在案發之日其實並未見過任秋,臣拘他下監,其實是爲了另一案。”孟光儀皺眉道,“正好撞上了任秋這件案子,臣因爲先前之案一直尋不出他的把柄,所以才藉故拿了他下獄。卻不想,有人爲了替任秋脫罪,打算從這管事身上下手,瞞着微臣幾番動刑,只是迷神閣也算神通廣大,此事微臣都是後來方知,他們居然不久後就請到了臣的妻弟來求情。”

“另一案?”豐淳面露詫色,“這迷神閣倒是有趣,區區一個管事,捲入任秋之案不說,居然另有案底在身?有孟卿主持京畿廿三縣,他居然還敢繼續停留在長安,這管事倒是有膽色!”

聽出豐淳語氣中的戲謔,孟光儀有些尷尬道:“陛下不知還記得兩年前金城縣令被殺之事?”

京兆尹領京畿廿三縣,金城是其中一縣,兩年前,金城縣令餘達忽然身死,因死時身上看不出來傷痕,只當是暴病,哪知家人爲他更衣畢,移入棺中時,才發現胸口被血漬所污——原來餘達真正的死因,卻是胸前被人以極利極薄的鋒刃刺透!因傷口過於細密,一直等到了更衣入棺時,血方流出!

金城縣在京畿之中,離長安極近,加上當時豐淳繼位不久,爲了不至於造成惶恐以及讓豐淳面上無光,孟光儀以密摺向豐淳稟告後,將此案列爲機密,悄悄查訪。

此案因爲發生在豐淳剛繼位的時候,當時豐淳還爲兇手的出手之快而感到震驚,這兩年來他雖然政務繁忙,卻還記得,驚訝道:“此案何時有的線索?”

孟光儀慚愧道:“微臣愚鈍,說是線索,其實也不定,否則臣早就將那叫孟破野的管事抓入京兆府仔細盤問,又何必等到任秋之案借他人之手逼供?”

頓了一頓,孟光儀複道:“餘達死後,因他周圍並無武功高強之人,臣便從其仇人入手,這餘達本是山南人氏,乃是憲宗皇帝時進士,雖然不在三甲之內,但也是兩榜出身,只是此人面貌不算端正,雖然寫得一手錦繡文章,但身言書判四條之中,頭一條就過不了,一直到了四年前,其同科同門蘇章做了吏部郎中,向其上司推薦,恰好金城縣令出缺,吏部考覈後,才使了他去頂替,臣查過餘達在金城縣爲官兩年的判卷,其辭藻簡略、言之有物,確實對得起進士的身份,官聲也尚可。”

“餘達中榜後,多年旅羈長安,他在山南有妻有子,但多年只通家書,爲謀官職,卻是一直都未回去過。”孟光儀皺眉說道,“因此得蘇章之助,得授金城縣之缺後一年,餘達便從北里贖了一名教籍女子爲妾,名叫春枝,這春枝對其在山南之事也不清楚,臣原本打算派人去山南查訪,誰知此時卻有人發現春枝欲攜餘達私財潛逃,被抓回後,那春枝爲了脫罪,主動說出一事來!”

豐淳知孟光儀並非無城府之人,他既然在自己面前說起,此事定然有因,便道:“是什麼?”

孟光儀嘆了口氣:“餘達漂泊長安多年,一朝爲官,雖然是一縣之父母,也是極爲珍惜的,金城不同他地,就在京畿,天子腳下,所以他判斷案件倒也算清明,怎奈何,這中間有一件案子,卻涉及到了蘇章!”

見豐淳皺起眉,孟光儀卻搖頭道:“不是臣爲蘇章說話,此事據臣所知,蘇章確實未曾做什麼,論起來還是餘達報恩之心太盛——據說是先帝駕崩前一年,即餘達才補金城之缺不久,有人擊登聞鼓鳴冤,餘達升堂後,便聽原告訴某家之女與其子私通,後因路遇貴家子,反悔前約,向其子索取從前所贈私物不成,命家僕將其子毆打致死……這本是一件尋常的案子,將兩邊拘傳到堂,自可判斷,然而餘達使人去傳被訴之女時,卻發現那女郎與蘇章有親,乃是蘇章之妻的女侄!”

“若是郎君,倒也罷了,雖然我夢唐風氣開放,未出閣的女郎名聲究竟要緊,臣揣測,餘達許是因此,所以問也未問蘇章,便將那原告傳來,痛打一番,叱他誣陷良家子,發配嶺南——餘達自以爲還了蘇章一個人情,只是那原告押解到嶺南後不久,便傳回水土不服暴病而亡的死訊,餘達得知後,心下也有所不安,所以特意將此案從案卷中劃去,他手腳利落,加上素來官聲不錯、判案清明,不但無人懷疑,連臣……也未能及時察覺!”

豐淳思忖片刻,問道:“蘇章當真不知情?”

孟光儀肯定的點了點頭:“餘達之所以誣陷那原告,就是因爲此案涉及女郎閨譽,餘達對蘇章感激萬分,事情沒有外泄,他若當面詢問,豈不等於是打了蘇章的臉面?臣後來也曾試探過蘇章,後者於此事確實茫然無知——蘇章那位女侄,卻是嫁給了城南韋氏子弟!”

韋氏……豐淳記了一下,頷首道:“那麼孟卿說的此案線索是什麼?”

“線索卻還是餘達那侍妾——春枝!”孟光儀如實道,“臣當時答允了她說出實情後爲其減罪,知道了此案後,便從輕判處,只是這春枝出身風月,餘達據傳與她交好多年,還在自己謀到實職後立刻爲其贖身,卻在夫主屍骨未寒時不思哀慼,反而欲搶在餘達正妻並家人從山南趕來時卷財私遁,臣以爲此女未必沒有隱瞞,奈何當時她一口咬定只知此事,所以發現她被開釋後依舊留在長安爲私寮,便讓人留意一二。”

“大約半年前,這春枝偶然往平康坊去,路遇那管事,一見之下,驚得險些從車上掉下,立刻催促車伕原路返回,收拾細軟,竟就此被駭得欲離開長安!臣接報後,使人在官道上將她截下,只是春枝驚駭過度,臣只得先將其下在女監中,原本打算翌日再審,誰知翌日過去,女監中人卻來報,道春枝已死!”孟光儀神色鄭重,“她並非死於鋒芒,卻是自己投繯……至少看起來,是自己投繯而死!”

豐淳皺眉道:“既然如此,爲何不將那管事拘到京兆府拷問?”

孟光儀頓了一頓,纔有些歉意道:“陛下恕罪,臣因其爲迷神閣中人,因此一時猶豫。”

щщщ◆TтkΛ n◆¢ 〇

“迷神閣。”豐淳皺了下眉,長安久爲帝都,城中哪怕一個庶民,背後說不定都千絲萬縷,平康坊裡勾欄如雲,別看這些人多半是教坊賤籍,背後卻都有貴人依仗,否則長安寸土寸金,何以立足?

他思忖了下,問道:“迷神閣的後臺是誰?”

豐淳日理萬機,放眼天下,迷神閣卻不過是長安城中一處館閣,若不是任秋之案,豐淳壓根不會去注意它,自然不知其背景,不過孟光儀身爲京兆尹,對治下卻是極爲了解的,聞言如數家珍道:“此閣舊主與郭家淵源頗深,郭氏族沒後,因請到了當時長安琵琶名手秋十六娘坐鎮,曾得先帝時宰相杜青棠青眼,如今閣中魁首乃是司徒座上賓。”

聽到杜青棠三字,豐淳目光陡然沉了下來!

他知道孟光儀並非懼怕司徒王展的權勢,實際上司徒如今不過是個榮銜,王皇后不算得寵,皇后之父的身份,對於曾經敢於當朝與憲宗皇帝爭執的孟光儀來說,壓根就算不得什麼。

孟光儀之所以罕見的因迷神閣背後之人而住手,完全是因爲,半年前,昭賢太后新甍,在這個時候,若傳出王家牽扯進朝廷命官之死的消息,別說此事與王家只是七拐八彎的關係,哪怕直接是王展執刃殺了餘達,在昭賢太后新故的情況下,豐淳也會對王家從輕處置。

以孟光儀的爲人,他當然不會甘心讓王家藉着太后故去的機會,避輕就重,這也難怪他兩年前向豐淳稟告過餘達之案,發現線索後卻不立刻上報,反而隱瞞起來。

豐淳冷冷掃了眼自知理虧,已經在解釋的同時撩袍跪下請罪的孟光儀:“爾罪容後再議,那麼這回借任秋之案,拘孟破野入獄,可查出什麼?”

他緩緩問,“既然迷神閣此刻的後臺是王展,餘達之案與任秋之案,可有什麼相通之處?”

第一百二十四章 射粉團第六十七章 秋錦娃第八十三章 鄭緯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二百十二章 警惕!第二十九章 有美一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士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三章 柳折別第七十章 寒食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五十六章 魏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音第七十三章 婚期第七十章 寒食第三百八十章 市中殺(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有子同車第一百零二章 說憲宗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八章 當時疑惑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零七章 和靜郡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瓊王妃第三百六十九章 郭十五郎(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三百十五章 北里繁華第五章 姊妹第八十章 李氏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三十六章 賀禮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二十章 姊妹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八十五章 崔郎?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五十一章 聖旨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二百四十三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瀾微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七十九章 將以櫻桃宴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三百九十七章 局中之局(九)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六十三章 綠腰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雨亭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市中殺(十二)第七十八章 蘇律兒第二百八十七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十娘第四章 湖色似曾諳第一百九十八章 望仙殿第七十五章 長生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二百二十五章 原因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息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七十三章 婚期第一百四十三章 殿前交鋒(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一百八十四章 盧二十六娘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隻手遮天(上)?第一百零九章 火鍊金丹第七十四章 火樹銀花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二百十八章 木匣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十娘第六十章 秋十六娘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二百章 師徒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十二章 東市一枝花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市中殺(十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
第一百二十四章 射粉團第六十七章 秋錦娃第八十三章 鄭緯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二百十二章 警惕!第二十九章 有美一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士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一百六十二章 長孫明鏡第三章 柳折別第七十章 寒食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五十六章 魏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音第七十三章 婚期第七十章 寒食第三百八十章 市中殺(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有子同車第一百零二章 說憲宗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八章 當時疑惑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零七章 和靜郡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瓊王妃第三百六十九章 郭十五郎(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三百十五章 北里繁華第五章 姊妹第八十章 李氏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三十六章 賀禮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二十章 姊妹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八十五章 崔郎?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五十一章 聖旨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二百四十三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瀾微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七十九章 將以櫻桃宴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三百九十七章 局中之局(九)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六十三章 綠腰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雨亭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市中殺(十二)第七十八章 蘇律兒第二百八十七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十娘第四章 湖色似曾諳第一百九十八章 望仙殿第七十五章 長生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二百二十五章 原因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息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七十三章 婚期第一百四十三章 殿前交鋒(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郭十五郎第一百八十四章 盧二十六娘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隻手遮天(上)?第一百零九章 火鍊金丹第七十四章 火樹銀花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二百十八章 木匣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十娘第六十章 秋十六娘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二百章 師徒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十二章 東市一枝花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市中殺(十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