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驚變(二)

看着太子,胤禛略有沉吟,方道:“恕臣弟多一句嘴,索公之事,已時過境遷,太子爺再提無益。”太子雖默然了一發,像是猶自介懷,並不停口,緩緩道:“原來身居九重之上,便可視蒼生如芻狗,一言以興之,一言以亡之。”言罷,眼望地上不語。胤禛也被說得有些恍神,陷入沉思之中。

康熙四十三年,太子德州重病,康熙喚了索額圖前去侍疾,月餘,待太子病癒返京之後不久,便下旨將索額圖索拿宗人府,不光索額圖身陷囹圄,便是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也一同拘了。着實令朝野之間一片譁然。旨意之中言及索額圖之罪時頗有幾分含糊其辭,指其致仕之後背後怨尤,議論國事,居心不軌,侍疾德州期間不守儀制,躍馬至行宮中門而方下。

於胤禛而言,那道聖旨之中,最耐人尋味之語,卻莫過“即此是爾應死”一句。索額圖罪之一:致仕大臣談論朝政。若這便是死罪,只怕致仕之人中沒幾個還能活着了。其罪之二:騎馬至中門之事,也不過是細枝末節而已。以往索額圖任內大臣時還有紫禁城騎馬的恩遇,怎麼到了行宮騎馬便成了罪過?若此兩款都不是索額圖圈禁的理由,那麼是什麼讓康熙如此光火呢?

此前,索額圖在德州與皇太子“潛謀大事”的流言就曾傳入胤禛耳中,原本以爲不過是些並無實據之說,見了那一句,胤禛知康熙必是信了這一說辭。也只有這一樁,是真正要了索額圖命的。胤禛琢磨着,將索額圖處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康熙給太子的最明確的警示,也算是康熙權衡之下,仍舊選擇了保住太子的無奈之舉。只是,太子未必能體會康熙的這一片苦心。

記得也是四十三年夏,視德州之時,胤禛曾見過河道總督張鵬翮循例向康熙保薦官員時,把索額圖家人名列其中的摺子。當時康熙不過淺淺一笑,批了留中不發。待索額圖圈禁,張鵬翮惶惶不可終日,急上了請罪摺子,康熙的硃批明發竟是:“問爾本心,乃索額圖走狗乎?”張鵬翮大驚之餘,再上折,洋洋千言痛陳己罪,幾乎把自己罵的狗血噴頭,方纔得恕,饒是如此,還是免不了降三級留任的處分。從這一處置中,不光胤禛,便是朝野上下所能得出的恐怕只有太子儲位只怕有礙這一種結論。更而況,當年八月二十一日,康熙在上諭之中談及與索額圖素有來往者時,亦稱“此事朕不追求自能完結”。在這“不能完結”其中,是否也包括揣揣不安的皇太子胤礽在內呢?

胤禛的推測,已與其時情形相差無幾。只有一樁是胤禛所不知,卻又是引出康熙對索額圖的勃然大怒之事。工部尚書王鴻緒曾有一道密摺上呈,密摺之中參劾了太子隨從人員在德州騙買女子之罪:關章京已買三女;革職官陳世安買女向皇太子謀起官;侍衛邁子買女多人,具體數目尚未查清;原任知州範博前因進花,給以御箭,遂以御箭招搖撞騙,假稱御前人員,強買百姓之女九人,妓女一人,小童一人送與太子;除此之外“買人者尚多,或自買,或買來交結要緊人員,皆是捏造姓名,虛騙成局”,其真名實姓難以一一察清。尤令康熙惱怒的是,王鴻緒言及,範博等人結交御前侍衛及各阿哥府的執事人等,信息甚靈。這之中,侍衛邁子乃是索額圖之子阿爾吉善的奶兄,而範博原也是索額圖所薦之人。

又者,王鴻緒的密奏雖在言語之間較爲含蓄,但康熙觀後,已知皇太子以及皇子中有人與此事有牽連,恐不少民間女子已落入這些不肖之子手中。在德州經了陳鵬年之事,康熙知太子貪婪之深,本已是動了心思。此前又曾處置過與太子有染的哈哈珠色及宮內僕侍,本指望太子知過而改,不想胤礽竟然還不能潔身自律。返京之後不久,宮裡更是傳出太子與索額圖的兩個兒子行那兔兒爺之事,康熙雖隱忍了下來,卻免不了將一腔怒火都撒在了索額圖一家身上。故而,誅索額圖,圈其兩子。

更令康熙震驚莫名的是,王鴻緒在密摺中竟頗爲憂慮地寫道:“主上行事至慎至密,人莫能測,真千古帝王所不及。但恐近來時候不同,有從中窺探至尊動靜者,伏乞主上密密提防,萬無輕露,隨事體驗,自然洞鑑。”窺探之人,究竟是哪個?康熙的腦海之中不由自主地浮出胤礽的身影。以上種種關於太子的惡事,無不像是一塊又一塊的巨石壓在了康熙心間。他忍不住要尋思:祖宗傳下來的江山真的要交給如此一個不忠不孝、貪婪、好色的人踐祚?

見胤禛良久不語,胤礽一笑,道:“是二哥的不是,沒來由的說這些犯忌諱的話,倒教你爲難了。”聽胤礽半似開脫半似打探之語,胤禛這才收了神思,拱手道:“法不傳六耳,無非是兄弟間的私話而已。小弟心中有數。”“嗯”對胤禛的回話,太子略帶滿意,頷首道:“聽說明兒老八請了衆位兄弟爲是他福晉賀壽吃酒?”胤禛點點頭,道:“是,臣弟明日下晌要與內務府商議皇阿瑪秋獫行圍之事,許是無法過府,烏拉那拉氏已備好了賀禮,代臣弟一往。”太子面上笑意更濃:“如今八弟在朝野之間聲望日隆,連得大哥都備了重禮去走他的門子。四弟府邸與老八相鄰,卻是近而遠之?”胤禛淡然一笑,道:“臣弟乃是公務在身,八弟素來通情理,想來不會見怪,談不上近而遠之之語。”太子一擺手,道:“知道你是個淡如水的性子,你和十三弟一樣,仔細當差,用心做人。若是兄弟們都如你一般,二哥我也就省心的多了。

隨後二人各是一通贊勉辭謝,漸漸的也就將先頭那話題扯遠了去,閒閒論及之事,大都僅是浮於言上並無幾多深意。只太子不經意間提及的一句“我揣摩着,皇阿瑪近來有分封你們幾個成年皇子的意思……”,讓胤禛聽來心中頗爲翻騰。

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25章 渾水(六)27 傷逝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56章 議儲(八)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21章 渾水(二)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07章 嫌隙(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82章 出征(五)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77章 問鼎(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205章 驚變(一)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26章 渾水(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55章 議儲(七)第156章 洗三第110章 嫌隙(五)第378章 問鼎(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26章 萬壽(三)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13章 驚變(九)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26章 渾水(七)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7 成長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378章 問鼎(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86章 問鼎(十)第212章 驚變(八)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58章 河務(一)第80章 出征(三)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75章 從軍(六)第41章 麻煩(一)第327章 萬壽(四)第223章 渾水(四)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20章 混水(一)第46章 麻煩(六)第46章 麻煩(六)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30章 萬壽(七)
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25章 渾水(六)27 傷逝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56章 議儲(八)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221章 渾水(二)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07章 嫌隙(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82章 出征(五)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377章 問鼎(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205章 驚變(一)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26章 渾水(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55章 議儲(七)第156章 洗三第110章 嫌隙(五)第378章 問鼎(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65章 何去何從(六)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26章 萬壽(三)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13章 驚變(九)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26章 渾水(七)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7 成長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378章 問鼎(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86章 問鼎(十)第212章 驚變(八)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58章 河務(一)第80章 出征(三)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75章 從軍(六)第41章 麻煩(一)第327章 萬壽(四)第223章 渾水(四)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220章 混水(一)第46章 麻煩(六)第46章 麻煩(六)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30章 萬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