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

胤禛當日所想並不差,這個中關礙,現今便在東暖閣中得了驗證。夏過入秋以來,康熙的精神便不如之前時那般振奮,整個兒煩擾的事兒多了,也就不覺嫌,一樁樁的看着都只越發淡然。

就好比這場對朝臣不啻驚濤駭浪的議儲風波,康熙舊事重提,也只是隨心一句,輕緩的語氣聽不出半點責問之意,“王鴻緒他們全心的熱乎勁兒,你怎麼就是不置一辭呢?”饒是如此,也教頗得聖眷的李光地心頭驟起波瀾。

挨着康熙御座,李光地斜簽着身子坐小杌子上,起先原陪着康熙講些性理之學,驀然這一問,就轉了這上頭來,他一時想不及言辭,且驚且懼,正錯愕着,不妨顧問行隨着香片又遞過來一碟黃澄澄晶潤的馬蹄糕,趕忙雙手接了,猶若惶恐地一躬身,朝康熙奏謝道,“謝皇上。”

那壽紋印花馬蹄糕襯着綠瓷碟子份外好看,卻並不敢就吃了,略一斟酌,“呃,前次皇上問臣,太子的病況可是因了魘物憑附,心智混亂異於常人又當如何區處?臣回奏皇上,說是理應徐徐調治,方爲天下之福。這話,臣並未告知他人……”

“歪了,左邊偏個一分,再往上擡個兩寸。看給你們總管累的!”康熙看着顧問行正憋了氣兒,比劃着手勢,指揮小太監們把一副董其昌的山水掛上牆,左右就是不敢出聲,忍不住笑道。

“嗻,奴才是夠笨的……”,唬的顧問行嚇了一跳,忙就地一千兒,賠了笑衝着這邊兒應一聲,又趕着讓小太監們照康熙的意思掛正了。

康熙看了點點頭,將手裡的《周敦頤集》擱回身後第二層的多寶格里,擺手命人退了,這纔對李光地道,“你這個話,朕是信的。一個“誠”,一個“密”,你最是能夠當得。”

聽了康熙首肯,李光地這方擡頭,小心看了一眼康熙,“記得臣隨衆人一道舉薦八阿哥,皇上責臣,何以盡忘前言,遽然改口與衆同議?臣赧顏無以對。臣實覺人臣妄議建儲大事,乃越分之舉,卻又不免落於從衆之舉,總是存有一番私心,是臣糊塗了。假使如今皇上令臣薦一州縣官員,臣據賢當即刻舉之;若是一方面大員,臣鄭重慮及而後舉之,倘皇上使臣舉一閣部重臣,則臣躊躇再三不敢舉之,此爲名份之故,臣如何敢僭越。儲位之事,惟宜天心獨斷,臣又何敢擅做一辭?”

“呵呵,你這個比方哪……”康熙細一品擇,帶出些笑來,一指李光地,“唔,朕這便就有一個缺,你現給朕舉薦一個來?不是臺閣大員,也不是什麼州官縣吏,怎麼想怎麼說,就聽個你的意思。”說着,在身旁的一摞奏摺堆裡,把噶禮參宜思恭貪墨的內閣批本翻了出來。

“兩江的案子,皇上不是定了張鵬翮和噶敏圖下去?”李光地很是有些奇怪。前兩日內閣剛擬的議,江蘇布政使宜思恭就地革職,內閣學士噶敏圖前往同漕運總督桑額嚴提究擬具奏。在他想來,這不過就是一個滿漢督撫不和引出的事兒,只是爲着這次是總督噶禮嚴參的,才弄得康熙親自過問。

案子本身沒什麼,各省貪墨弊案並不鮮見,尤其是蘇杭那富足之所,各級只要用心查,就沒有查不出的弊政,更何況是那過手都沾銀末兒的江蘇藩司?

噶禮出自滿洲正紅旗下,老姓兒董鄂氏,是前頭裕憲親王福全的表兄弟,又是督撫裡頭康熙最爲寵信的幾個之一,從山西任上轉到兩江來,處處無不透着聖眷,康熙那頭見了噶禮的參劾,自然是龍顏大怒,嚴命徹查。

爲了迎合聖意,李光地這頭又讓內閣擬了江蘇巡撫於準解任,福建巡撫張伯行調補的議,不料最後發還內閣的批本上赫然是‘著戶部尚書張鵬翮會同噶敏圖前往辦理’,這讓他頗具莫名。

“張鵬翮去兩江,是太子力薦的,說是甚麼四阿哥也說他好。”康熙一陣哂笑,面上雖不是陰霾,眉頭卻隱隱蹙了,

“他若果真是爲國薦材,就說是自己的主意也不妨,憑白扯上旁人,就出了事也沒人替他擔待。兩江究竟牽礙着他甚麼,也值得他這樣兒的費精神?”

聞說是太子舉薦,李光地當即就是一個心驚,還不及想,眼瞅着康熙這廂就要罵起太子來,李光地更是接不得茬兒,又生怕康熙左一個太子,右一個薦舉的再說到舊事上,李光地不能也不敢再沉着聲兒不吭氣,

忙接過話兒來,“依着臣看,太子這回薦了運青也是不差的。臣同運青同朝爲官幾十年,又有同年之誼,私交雖不多,卻是深知他爲人的,最是剛直清正不過,斷不會辜恩……”

“朕倒不是說他,兩江這裡唱的是什麼戲?一個總督,一個巡撫,呵!原還同你們幾個議着蠲免康熙五十年的天下錢糧,現今倒騰出這樣的事來教朝廷沒臉,那朕也不得不警誡一下這起子國蠹。

噶禮朕還是知道秉性的,這奴才雖在小節上不檢,忠懇是絕不虛的。”似看出李光地面上的一瞬尷尬,康熙滿是慨然地一句,“你做直撫的時候,同滿督處着,可也有這麼難麼?”

康熙這一句不打緊,倒把李光地猛駭了一下,盯着自個兒的補服下襬,小心揀着言辭回了,“這……倒是沒有這樣的事。呃,臣這裡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覷見康熙微微頷首,李光地心下略微計較定了,便道,

“皇上可還記得一個叫方昀的?康熙四十一年臣做直撫的時候,皇上把他從德州同知任上調了到直隸來,是個幹吏,照臣看,還應數當日在德州,北溟(陳鵬年字)的歷練之功。”

旁敲側擊的一句話,一半是爲了開脫自己,一半也是爲了張鵬翮,他早是位列臺閣,康熙總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他做直撫的事,加之前些時候得了方昀爲陳鵬年向他請託的書信,今日在這裡又聽了康熙的話,兩江這趟水他估摸着十成十是同太子有關。

果不其然,此話一出,康熙的臉色瞬時陰冷了下來,“方昀?”但也只默了一刻,便復了常色,恰顧問行捧了幾幅書畫進來,招手命他過來,對李光地道,“呵,沒得想這些煩心,這裡有幅米芾的字你拿去,過兩日臨得了給朕瞧瞧。

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385章 問鼎(九)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10章 嫌隙(五)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49章 議儲(二)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9章 圍獵(三)第214章 驚變(十)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207章 驚變(三)第224章 渾水(五)第74章 從軍(五)3 南書房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25章 渾水(六)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78章 南巡(九)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0章 圍獵(四)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08章 嫌隙(三)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83章 問鼎(七)第76章 從軍(七)第161章 河務(四)第175章 南巡(六)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15 家祭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157章 洗三(二)第393章 完結篇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77章 南巡(八)第168章 封爵(一)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48章 議儲(一)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48章 議儲(一)第24章 兄弟(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68章 封爵(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75章 從軍(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61章 何去何從(二)26 兄弟三
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385章 問鼎(九)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10章 嫌隙(五)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49章 議儲(二)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9章 圍獵(三)第214章 驚變(十)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207章 驚變(三)第224章 渾水(五)第74章 從軍(五)3 南書房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25章 渾水(六)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78章 南巡(九)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0章 圍獵(四)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08章 嫌隙(三)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83章 問鼎(七)第76章 從軍(七)第161章 河務(四)第175章 南巡(六)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15 家祭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157章 洗三(二)第393章 完結篇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77章 南巡(八)第168章 封爵(一)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48章 議儲(一)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48章 議儲(一)第24章 兄弟(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68章 封爵(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75章 從軍(六)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61章 何去何從(二)26 兄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