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議儲(六)

胤禩幾個正四下裡張望尋人間,孰不知王鴻緒單揀了人後,密令兩個心腹門生同鄂倫岱、揆敘互通消息,在下頭很是出了把大力氣。一時,先到殿中的各部院尚書、侍郎,科道翰林,並八旗都統、副都統們,都見全了其中一人掌心所書的一個“八”字。這當中,許多人都是預備借胤禩之力的,又早就同王鴻緒等人往來,堪合了意見,大都紛紛在佟國維、阿靈阿出具的摺子上列名,後頭不知究竟的司官屬吏們,也都隨了在本部堂官的名字後頭。

當中雖有些不肯輕易落名的,奏本傳到眼前,卻也未敢立時否決,只是虛應着。按照朝制,列名會題的奏本,臣工如是有另存見地,則須重繕本子進奏。可這究竟是公議之事,倘若真進了摺子,不說逆了佟、遏兩府的意,就是衆目睽睽之下,也犯了自外於百官的大忌。況又系儲位的敏感之事,或有往成了看,希冀前程騰達的;或有往敗了看,思量法不責衆的,誰肯單做了那出頭的椽子,招風的樹?誰知這麼一來,竟是結成了滿朝公議之勢,真格兒的是把幾位大學士空懸着架了起來,毫不知情,大出阿靈阿和佟國維意料之外。

陳廷敬平素端方穩重,行止俱是官儀楷正的一人,這會子愣是急得原地打了一轉,剛一擡首,便見殿外進來一衆官員,爲首之人着紅寶石頂戴,一身半新的貂鑲補服,上頭綴着仙鶴補子,清癯的面容略顯瘦些。“素存呵!你怎麼纔來?快着罷。”陳廷敬一見張玉書,立時緊迎了上去。二人久在機樞,同居輔相之位二十餘年,相得益彰,更是滿朝譽重的,張玉書鮮見陳廷敬這副樣子,不由詫異相詢道:“陳相,何事……?”還不待他問明,已是被陳廷敬攥住了袖子,快步同至馬齊面前,溫達見着,也越衆而出迎了過來,拱手道:“張相。”

張玉書俟一站定,環顧一眼周遭,方覺有異,平日常朝皆是按各官品秩,分班內外列坐,各行奏銷部務,除堂官外,各部院司員非有會奏公本,或引本部條陳進奏不得入殿。今日卻是衆臣齊集,鵠立殿中,倒顯得一個熙熙攘攘,馬齊等幾個儼然站在領首之位。張玉書忙問道:“馬相,何故召集衆臣?”

馬齊本就是一腦門子官司,這會子見張玉書問起,苦嘆一般道:“張相來的遲,陳相是見了的,我這正等二位來拿個主意。適才,皇上使樑九功傳諭,命衆臣於諸阿哥中推舉可爲皇太子之人,這如何使得?我等身爲人臣,豈有妄言主上之理,無奈遜辭再四,皇上皆不準。如今樑九功、李玉兩個在殿內立候,看聖意,是定要我等今日議了人選不可。”馬齊飛快地瞟了眼左首內大臣班中,前後站了一處的佟國維、阿靈阿,對視一眼溫達,沉了眉頭對張玉書道:“衆議只是一人,現今單等內閣會銜,進呈御覽。”

“所舉爲誰?”這個結果,顯然令張玉書吃了一驚,急忙問道。

“貝勒胤禩。”

“這……”張玉書暗裡轉覷一眼,見四下裡,羣臣目光不一會子便若有似無地涌向那位,九阿哥、十阿哥並十四阿哥幾個,譬如衆星拱月一般地立着,當中那位更是氣定神閒,夷然自若。看了一時,似從羣臣神色之中看出什麼端倪,張玉書的面孔不禁也沉了下去,轉對馬齊:“這是要……”話說了半截,硬是生嚥了那個“行逼迫之事”,張玉書眉頭深鎖,相顧陳廷敬一眼。

陳廷敬原就看了多時,面有難色,這時間似聽着幾人,又似在研磨自個兒心事。連日以來,他們這幾個久在君側侍奉之人,多少都能猜出幾分風向,與那些個熱絡不經事的官員不同,當間利害輕重是想在頭裡的,斷不能首肯‘天子無家事、社稷從民心’一般的小兒言論,如何肯輕易造次。雖說這議儲之事是康熙發議下來,可究竟上邊兒本心爲何,到底揣摩不透,不是心裡有了人選不敢議,而是根本就不願去議這個。更何況,漢臣爲官,講究個居朝清正毅立,天子民生兩重,職在樞輔,諫議動靜都是與國同戚,又沒有八旗裡一家一族的干係,對這事兒,打根子上就生不起下臣們那一番擁立倖進的興頭來。是以他們這些個股肱重臣,饒是一個個博學經濟的碩儒,庶務處置起來從來變化盡通的,如今大約也都只剩下苦惱愁悶了。

擡頭碰上張玉書遞來的目光,陳廷敬當即會意,近前一步,把話推了開去:“有宗室親貴並旗下勳戚們在列,我與素存俱是漢臣,此事上實無置喙的餘地,內閣是否領這個銜奏上去,還得馬相來拿主意。”

“我的陳相啊,你讓我……”馬齊一跺腳,“哎!如此,順勢而爲罷,且看主子如何定奪便是。”說着,看了眼又欲來催的樑九功,朝阿靈阿走了過去。

暢春園東路,繞過丁香長堤左岸,臨近重檐楹宇處,便是澹寧居。康熙坐在明黃緞鋪就的楠木暖榻上,看過那份形同‘逼宮’的列名題奏,深深皺着眉頭,脣角早已抿刻成了一線。

樑九功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回着二次傳諭的情形:“回萬歲爺的話,奴才奉旨傳諭,一個字兒都不敢易的……‘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再思之’,奴才傳了萬歲爺旨意,諸位大人們齊齊的跪奏不敢議,阿哥們也都跪了候旨……”才說完,康熙跟着就是冷笑出聲,顯見是強抑下怒意的譏誚,李玉隨樑九功跪在邊上,唬的身子也是跟着一伏,嚇得大氣兒都不敢喘。

康熙着實是教這些個臣子氣極,當首的就是一個佟國維、馬齊這般至近之人,連着想起兩人幾回進奏,懇切說起之事因,大覺諷刺,冷刻道:“哼,不敢議?你再去傳朕口諭,朕既令爾等舉薦,豈可因八阿哥一人之罪而廢?着諸大臣俱免題奏,各書所舉皇子之名於紙,尾署姓名。”

第208章 驚變(四)第221章 渾水(二)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393章 完結篇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74章 從軍(五)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1 誕生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9 喜訊一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77章 從軍(八)27 傷逝一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161章 河務(四)第116章 家宴(四)第107章 嫌隙(二)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10 喜訊二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70章 南巡(一)第329章 萬壽(六)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106章 嫌隙(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377章 問鼎(一)第330章 萬壽(七)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6 反思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8章 傷逝(二)第80章 出征(三)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24章 渾水(五)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27 傷逝一第187章 懲戒第386章 問鼎(十)第161章 河務(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227章 渾水(八)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49章 議儲(二)第330章 萬壽(七)第106章 嫌隙(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44章 麻煩(四)第79章 出征(二)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17章 圍獵(一)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4章 出征(七)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74章 從軍(五)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
第208章 驚變(四)第221章 渾水(二)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393章 完結篇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74章 從軍(五)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1 誕生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9 喜訊一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77章 從軍(八)27 傷逝一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161章 河務(四)第116章 家宴(四)第107章 嫌隙(二)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10 喜訊二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70章 南巡(一)第329章 萬壽(六)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106章 嫌隙(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377章 問鼎(一)第330章 萬壽(七)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6 反思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28章 傷逝(二)第80章 出征(三)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24章 渾水(五)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27 傷逝一第187章 懲戒第386章 問鼎(十)第161章 河務(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227章 渾水(八)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49章 議儲(二)第330章 萬壽(七)第106章 嫌隙(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44章 麻煩(四)第79章 出征(二)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17章 圍獵(一)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4章 出征(七)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74章 從軍(五)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255章 議儲(七)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