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問鼎(十)

與胤禎辭別,胤禟一路緊趕慢趕的,好容易攆在圓月升上中天之前,回了在湯泉行在的下處。他本就生的體態富貴,多少年沒經過這陣仗了,這一路疾馳下來,好懸骨頭沒顛散了架,這會子只顧着倒在暖榻上喘着氣兒歇乏,姚子孝急忙忙地招呼小太監擡了果品茶點上來,又輕手輕腳地同他腿上捏着,半晌卻見胤禟不同於以往,單隻捏着枚李子悶着不吭聲,靠在大迎枕上又不動,姚子孝瞧着沒意思,便擺擺手轟了一衆人下去,緊着貼上來湊了個趣兒,“主子今兒可是乏了?奴才瞧着,主子今兒可真有些運籌帷幄的架勢……”

這話胤禟聽了自覺舒坦愜意,只橫了他一眼,“同你主子說說看。”姚子孝賠着笑,邊小聲兒奉承道,“在一衆王阿哥里邊兒,主子可就算是他們的主心骨了。八爺是尊佛爺,得靠主子供着;十四爺……奴才說不好,但將來要真是十四爺得了大位,主子那定然得是我大清的攝政王了。”

“虧得你還在我身邊待了這些年,星點不懂爺的心意。”胤禟聞言又白了他一眼,長氣一籲,“同你說過多少回了,爺也不定就要領這樣大的責,每日介又煩又累地替他操心國事,哪得一分安歇?要照爺本心裡想着,但給我個鐵帽子親王做做,能悠閒自在的便也足夠了。”姚子孝明知他這話說的矯情,也還是附和着一笑,“皇上這次怕要等秋獮完了才能回京,且不說政事吧,這回頭東北的人蔘、藥材,京裡的田莊、當鋪,還有南邊兒的那些個產業,主子不都得在熱河一總兒過問了麼,哪是想歇能就歇得了的……”

姚子孝猜的倒也沒錯,六月下旬聖駕至熱河駐蹕,沒有幾日,又命往塞上行圍,皇帝如今年老,雖揚弓遠射熊虎已是不能,然這馬上揚鞭、行獵縱樂的興頭卻絲毫不減,一衆阿哥隨扈而來,自然也是盡意隨了皇父同樂。胤禛卻是在圍獵上素來沒有什麼興致,正巧康熙一日又再提着說要往他的獅子園去,胤禛便借了要回園子預備的由頭,先行回去躲了幾日清閒。

回獅子園的第二日,胤禛正在妙高堂上賞景納涼。七月中正是暑氣炎熱之時,此處卻是清涼勝地。妙高堂坐落在山頂最高處,寓於雲間,與對面獅子峰遙遙在望,本是仿鎮江金山的妙高臺而建,建在熱河,卻又是別有韻致了。只見泉石爲樂,松濤作舞,遠遠地看見傅鼐引着兩個人登階而來,前面那人身量略小些,只十七八歲,一副溫文俊秀的模樣,後頭那人年歲長些,着一件府綢夏衫作了文士的打扮,渾身卻又很透着精神。二人到得胤禛面前,那年輕的已是照直對着胤禛打下袖子,行了個全禮,“年熙給王爺請安。”

那年長的抻起手臂,也堪堪地正要撩起袍子,卻被胤禛一攔。正張愕間,只見胤禛略頷了首,對侍立在側的傅鼐道,“你帶年熙去歇了,我與松山先生隨處走走,就不必跟着了。”“嗻。”應着傅鼐的一千,胤禛對着蔡珽稍一擡手,便自走了前面,二人沿着山中曲徑,就此往前頭的澄懷堂去了。胤禛一路走,一路問道,“若璞今日來,只怕也是有不妥,纔有旨意着你往四川去,你特是這會子來見我,就不避嫌疑?”蔡珽隨在後面,聽得此言不免尷尬,赧笑了聲,近前兩步方道,“這……謝四爺提點,總是奴才思慮不周。不過,奴才雖有些私念,可在四爺面前,卻半分也不敢抖弄這點心思。奴才雖不在四爺旗下,敬四爺之心,與亮工也並無二致。”

蔡珽今日此來,實有着爲自家前程籌謀的用意,特是有這兩榜的出身,也少不得那一番於名利的熱衷,因而這一番投效之語,竟是毫不掩飾。也確如蔡珽當日對年羹堯所說,他在年頭上已是升任了禮部侍郎,而今翰林掌院的差使也仍教他兼着,既是得了眼下的安穩,自然便有了人心思動之念,而此前年羹堯與他所言種種,竟似都一一有了徵兆,蔡珽益發覺得再行觀望便有失機之虞。再年內年氏又有的幾封寄信與他,只露着要他投效雍邸的意思,蔡珽雖還有些猶疑,但眼見着年氏如此聖眷,不禁心思又活動了兩分,待到見着這令他外任川撫的旨意下來,欣喜驚惶中,更覺再拖不得了,當下就要來雍邸拜見,只是慮着徑直拜帖前來,又恐有些貿貿然,這才使人仔細打聽清楚了雍王在園的日子,又藉着與年羹堯的舊交,尋了其子年熙代爲引見。

看着蔡珽行這樣刻意的稱呼,言辭之間直把自己做了門下之人,胤禛豈能不知他做何打算,當下只是微微一笑,“若璞這話已然是外道了。”“四爺……”“我也知道你今日的來意,便就與你開誠佈公。”胤禛略微擺了擺手,邊蹙了眉頭,邊看了蔡珽鄭重道,“如今四川的撫軍、藩司都已入藏管轄軍務去了,亮工那裡,自然還須你與他幫襯着。朝廷定邊是大計,川陝兩省軍務民生之重,干係到整個西北,督撫生隙之事向來不少,也望你二人同寅協恭纔是。”

蔡珽這時方卸下幾分忐忑,略作了一番思量,忙拱手應道,“奴才斷不負四爺所期。”說話間,二人已到了前面一處書堂的院前,五楹的檐角皆掩沒在林間,堂前兩株蒼松翠柏比肩交枝,濃蔭滿庭,極顯幽靜。胤禛緩步穿過前院,又隨手指點着幾處精緻景色與蔡珽看,蔡珽藉機讚了幾句,卻仍不免想着前事,乘時又道,“若是川省有繁難之事,奴才還要來請四爺的意思的,若屬尋常,找亮工、戴鐸兩個再做計較便是了。”

胤禛先在後殿的院中坐了,又着他一道坐下歇乏,此時聽了這話,只是默然一笑:“戴鐸是年羹堯同皇上薦的不假,他處事之能不濟,真要出了什麼岔子,你也不必瞧我的面子迴護於他,照直參了就是。”一時便有院中隨侍的太監伺候茶水上來,濃蔭之下茶香嫋嫋,又聞溪水潺潺,鳥鳴清越,蔡珽一擡眼,正又望見那後殿匾額上鐫着‘忘言館’三字,他本是館閣才學之士,陶五柳的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便打腦海中一瞬間浮將上來,他正巧尋思着恭維話兒,是以得了這佳句,便又藉機讚了胤禛一回。

這日之後,蔡珽在熱河等了幾日,待得康熙行圍回返行在,方陛辭了往川撫任上去,他這一去,再到成都見着年羹堯已是晚秋時節了,時局若此,二人自然免不得將京中與西北兩處做了一番詳細議論,言裡言外的不外是一句——聖心所在,惟雍親王一人而已。與此同時,胤祉、胤禛等也忙着爲聖駕九月底迴鑾做下了預備,各人在京郊的園子也都使人灑掃以待,豈料聖駕回京甫不及一旬,康熙便是一病不起了,皇帝病勢來的極兇險,又是在這樣的年歲上,一時京中內外,不禁也都是人心惶惶……

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51章 議儲(四)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19章 圍獵(三)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27章 渾水(八)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06章 嫌隙(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11章 驚變(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12 郊迎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1 誕生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53章 議儲(六)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84章 出征(七)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75章 從軍(六)第74章 從軍(五)第84章 出征(七)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113章 家宴(一)第393章 完結篇第72章 從軍(三)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章 傷逝(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26章 渾水(七)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116章 家宴(四)第253章 議儲(六)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09章 驚變(五)第114章 家宴(二)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68章 封爵(一)第159章 河務(二)第176章 南巡(七)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44章 麻煩(四)第213章 驚變(九)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83章 出征(六)
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51章 議儲(四)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19章 圍獵(三)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27章 渾水(八)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06章 嫌隙(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11章 驚變(七)第170章 南巡(一)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12 郊迎二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1 誕生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253章 議儲(六)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84章 出征(七)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75章 從軍(六)第74章 從軍(五)第84章 出征(七)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113章 家宴(一)第393章 完結篇第72章 從軍(三)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8章 傷逝(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26章 渾水(七)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116章 家宴(四)第253章 議儲(六)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09章 驚變(五)第114章 家宴(二)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68章 封爵(一)第159章 河務(二)第176章 南巡(七)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44章 麻煩(四)第213章 驚變(九)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64章 何去何從(五)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83章 出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