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

康熙詫異地看着太子,有點疑惑不解,便問到“你說你要巴特爾?”

太子躬身施了一禮,道:“皇阿瑪,兒臣和四弟見巴特爾雖然惜敗於隆科多,卻足見其英勇,兒臣和四弟便都起了愛才之心。”說完,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葛爾丹。

康熙順着太子的眼神,也注意到葛爾丹盯着巴特爾的眼中的濃濃殺意。康熙何等聰穎之人,當下便道:“正是,朕也大爲剛纔的場面而折服,深賞巴特爾的技藝,有心收於營中,只不知道葛爾丹臺吉你是否捨得割愛啊?”

葛爾丹的眼角略略抽動了一下,勉強從嘴角擠出一絲笑容,道:“難得博格達汗看重小王的奴隸,小王本當奉獻,只是此人已斷了鎖骨,就好比我們蒙古草原上的蒼鷹折了翅膀,再無一點用處,只是徒增笑話而已。更何況,他一個賤奴而已,如何配得伺候偉大而尊貴的博格達汗的榮幸?”葛爾丹一邊說一邊用眼角餘光偷偷察看康熙的反應。

而在同時,胤禛一直也在打量巴特爾,胤禛看到,巴特爾在聽到葛爾丹直指自己殘廢無用時,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的拳頭,臉上露出了痛苦的神情。

康熙像是沒有察覺葛爾丹的滿臉慍色和推脫的言語,自顧自接着道:“朕看他的傷勢像是還好,以御醫視之,不出幾月,一定又是一條生龍活虎的漢子,朕富有四海,又怎麼會在乎身邊多一個人呢,臺吉這麼說,不會是捨不得故意藉故推辭吧,朕怎麼聽說臺吉平時可是大方的緊呢?”說罷,轉頭笑嘻嘻地看了看身側坐着的幾位蒙古番王。這幾位蒙古番王平日裡都得了葛爾丹的許多好處,此刻和康熙四目相對時更覺得做賊心虛,生怕康熙當場發作自己,便在一旁七嘴八舌地勸道:“葛爾丹兄弟,博格達汗看中你的博克手是你們厄魯特蒙古的榮耀啊。”另一位接茬道:“正是這話,再者,博克手有什麼稀奇,改日老哥哥送你幾個。”

葛爾丹干笑了幾聲,心中縱然有千般不情願,萬股窩囊氣,卻也不得不按捺了下去。而且,依照自己聽康熙剛纔的語氣,像是對自己結交蒙古各部的情形有所察覺,他提醒自己,千萬不可小不忍而亂了大謀。

葛爾丹起身以右拳擊向左胸道:“既然博格達汗,太子和四阿哥開了金口,小王斷然不敢擅留巴特爾而獨美,更何況,博格達汗既看中了這奴才,也是這奴才上世修來的福分,更是厄魯特整個部族的光榮,小王願將巴特爾敬獻於博格達汗以示我部的臣服之心。”

康熙笑道:“那朕也就生受了你這份重禮了,不過,厄魯特蒙古既然願爲我大清藩屬,朕這裡也少不得要送你一份回禮。”說罷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侍衛帶巴特爾下去,又招手讓一直守候在帳外的李德全進來,李德全進得帳中,手中捧了一道黃綾聖旨。

葛爾丹不免露出些許驚訝,站在原地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德全不悅地看了看這位臺吉王爺,又看了看康熙,心說此人端得無禮,居然面聖諭而不跪。

康熙見狀,也不以爲意,直接是以李德全宣旨,旨意寫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厄魯特蒙古臺吉葛爾丹,武勇智慧,夙諳恪勤,宜膺綸綍之褒,茲以覃恩,特授爾親王爵,爲我大清永守西北屏藩,兒孫按例世襲,另加賜東珠,可佩於王帽上,以示君恩。”

幾位蒙古番王聞言皆羨慕不已,紛紛向葛爾丹賀喜,葛爾丹心中一陣狂喜,當下大咧咧地向四周團團一輯,然後單膝跪地,將聖旨接下。

衆人情緒頗高,又飲了幾輪,此時時辰已晚,康熙雙眼迷離,太子見狀替康熙道了乏,幾位蒙古王爺爺便趁勢請辭跪了安,紛紛離帳,各自打馬回營。高士其奉太子鈞諭送葛爾丹。幾位阿哥和隆科多也不敢吵着康熙,只是在一旁靜靜地候着。待衆人離開營帳,約有一炷香的功夫,康熙突然雙眼睜開,眼中精光四射,下令隨身的侍衛巴圖,德隆和玉恆傳他的口諭,將達什巴圖爾,和羅理,鄂木布三位王爺請回議事。

侍衛們領命而出,康熙駐足案邊,陷入沉思,幾位阿哥大氣也不敢出,只在一邊立着規矩。

此時,康熙回過了神,注意到帳外有隱約有一黑影,伏在地上一動不動,便要李德全前去察看,不想卻是幾個時辰前受到康熙喝斥的小侍衛張玉祥。按李德全的說辭,張玉祥趴在地上,正哭得稀里嘩啦,誰勸都不聽,說自己是罪人,害主子失了顏面,丟了滿人的威風。康熙不由得忍俊不禁,要李德全傳張玉祥來見。

張玉祥一路跪走,進得帳內,拼命的以頭搶地,頭撞得“嘭嘭”響,哭道:“求主子賜奴才一死,奴才給主子丟人了。”

康熙見狀,溫言道:“你是我的侍衛,又不是姑娘家家的,看你那熊樣,不就是輸了一場嗎?值得這樣?男子漢,須有能輸會贏,方顯丈夫胸襟,這才配做我滿洲勇士。像你這樣的,只能贏不能輸,安能成爲將軍之才?朕取你有上進之心,但不取你這哭哭啼啼的德行,朕去了你的花翎,你可服氣?”

張玉祥聽說要罰去花翎,心中更是難過,到底還是少年脾性,臉拉得很長,鬱郁將自己的花翎拔下。

隆科多在一旁嘿嘿一笑道:“你小子也不知道怎麼混進侍衛堆的,要是在我的帳下,就衝你這幅鳥樣,我早就一頓軍棍招呼過去了。主子便宜了你,你要想要回花翎,得懂得自己怎麼修裡子,才能給主子爭面子。”

康熙聽着隆科多一通“裡子面子”的言論,早笑了出來,道:“隆科多這話,話雖糙了些,理卻沒錯。你下去,好好地反省一下。”

張玉祥叩謝了康熙,轉身離開。

胤禛和太子使了個眼色,雙雙跪在康熙面前道:“兒臣多謝皇阿瑪成全。”

康熙點點頭,道:“你們二人,此番也算菩薩心腸,很好。”

兩人忙磕頭謝過康熙,大阿哥見狀,心中一陣憤憤。

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16 家祭三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84章 出征(七)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85章 問鼎(九)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328章 萬壽(五)第170章 南巡(一)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58章 河務(一)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76章 從軍(七)第168章 封爵(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49章 議儲(二)第23章 兄弟(一)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8 裕親王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70章 從軍(一)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72章 從軍(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65章 何去何從(六)6 反思第383章 問鼎(七)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172章 南巡(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82章 問鼎(六)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28章 萬壽(五)9 喜訊一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07章 驚變(三)第324章 萬壽(一)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71章 從軍(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93章 完結篇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56章 洗三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14章 家宴(二)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74章 從軍(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08章 嫌隙(三)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15 家祭二
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16 家祭三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84章 出征(七)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85章 問鼎(九)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328章 萬壽(五)第170章 南巡(一)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58章 河務(一)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76章 從軍(七)第168章 封爵(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49章 議儲(二)第23章 兄弟(一)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8 裕親王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70章 從軍(一)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72章 從軍(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65章 何去何從(六)6 反思第383章 問鼎(七)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172章 南巡(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82章 問鼎(六)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28章 萬壽(五)9 喜訊一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07章 驚變(三)第324章 萬壽(一)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71章 從軍(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93章 完結篇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56章 洗三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114章 家宴(二)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74章 從軍(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08章 嫌隙(三)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15 家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