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

乾清宮陷入一片沉默,僧格只覺得自己背後的汗水已經溼成了一片。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功夫,康熙才又開了口,聲線之中透出些許鋼音:“事既如此,爾以爲當如何?”

僧格倒是有些躊躇,他何嘗不明白此時康熙的心思?然而此刻他卻不敢隨聲附和。上次康熙親征,羣臣哭諫不已。已然致休在京榮養的熊賜履更是連連上奏勸止,並嚴辭斥責佟國維等贊成皇帝親征的臺閣大員爲佞臣,只知曲意逢迎,卻陷君父於不測險境。熊賜履的奏摺,在朝野之間,被傳的沸沸揚揚。翰林院之中的清流,無不以其折爲楷模,紛紛上書進言,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忠心。佟國維等幾位一二品的重臣被千夫所指,尷尬不已。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康熙下明詔,說明親征爲自己乾綱獨斷纔算告一段落。僧格自忖沒有佟國維通天的背景,哪裡敢趟這一灘渾水?

唯唯諾諾之間,僧格也不知自己究竟說了些什麼。

康熙冷笑一聲:“你理藩院的差事當的好啊,出了事,你這個正管一點主意竟然都沒有?看看,葛爾丹都快騎在朕的頭上啦!”

僧格無言以對,只是跪地叩首。

康熙緩步走到僧格面前,也不言語,只是立在了當地。

僧格看着面前的明黃繡龍靴尖兒,心裡一陣陣地發慌,終於憋出一句:“奴才愚以爲,葛爾丹屢犯大清天威,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可以大軍征討之。只是,奴才擔着理藩院,與兵事不甚通。還請皇上循舊例而行,諮問內閣,兵部。”此一言,雖然乍看上去,提倡一戰。細細品味,卻還是將內閣和兵部推在了前面。言下之意,縱然自己贊同,若是內閣否定,也是沒法子的事。

康熙鼻中冷哼了一聲,道:“你跪安罷。”

僧格這才如釋重負一般地退了出去。

康熙對這種算盤自然是看得通透,僧格做事一向小心有餘,能迫他說出一個‘戰’字,已是不易。康熙又沉思了片刻,吩咐李德全道:“去把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找來,朕分別同他們說會子話。”李德全應了一聲,便匆匆奔差事而去。

待胤禛到乾清宮外時,太子等早已與康熙談畢了。大阿哥和三阿哥府都在西直門附近,離宮中較近。胤禛的府邸卻在東北角的安定門邊上,原爲明內宮監官房,是幾個阿哥之中府邸最小的一處,又偏了些,分府之時,阿哥們揀了剩下的。胤禛與此毫無在意,反而安之若素。在他看來,不過就是進宮耗費些時辰,平時樂得清閒。

康熙見到胤禛,示意他見禮之後升炕,胤禛半個屁股剛剛坐定,康熙便推過一本奏摺,開口道:“先看過摺子,朕稍後想聽聽你的看法。”

胤禛往日讀書極快,此次卻逐字逐句讀得甚慢。康熙也不着急,拿過炕桌上的奶子,慢慢的呷着。

半晌,胤禛纔看畢,擡頭望去,正好對上康熙探究的眼神。胤禛略沉吟了一下,像是在籌措回話,片刻才道:“兒臣只是有個模糊的想頭,並不敢肯定。”

康熙點了點頭,道:“此刻只得朕與你父子兩個,但說無妨。”

“是。”胤禛躬了躬身,接着道:“兒臣淺以爲,此折中疑點甚多。其一:葛爾丹部是如何得知馬迪出使之事?兒臣由生還之兵士描述之中可見,葛爾丹部直襲裝扮成商隊的馬迪所部,雙方往來只幾句話,便即點破馬迪身份,況且事後亦未劫財物,只一味殺戮。因而,兒臣可斷定,葛爾丹部必然對馬迪之事瞭若指掌。只是,兒臣有一條想不明白:此事應是奉皇阿瑪密旨而爲,既未發明詔,又不曾用過廷寄。若不是今日兒臣看到這摺子,兒臣也不知情。葛爾丹怎麼就對此瞭若指掌?其二,奏報中稱,阿喇布坦部於事發地十餘里外聞訊而至,救出三名重傷兵士。兒臣有些不解,據理藩院檔中所記,馬迪遇害處位於哈密城垧,是葛爾丹子色布騰所領之地,阿喇布坦爲葛爾丹死敵,怎麼會出現在那裡附近?總之,兒子覺得這裡面或許有些文章。”

康熙心中有些驚喜,因爲胤禛的判斷竟與自己冷靜下來以後的想法不謀而合,但面上卻不願褒獎過多,只輕輕道:“這些朕都知道,朕想問你的是:結論是什麼?朝廷應如何應對?”

胤禛此刻已是成竹在胸,道:“兒臣竊以爲,若是出使之事,非由朝廷中人泄漏,那麼此事有五成可能是阿喇布坦布的局,妄圖一石二鳥。在皇阿瑪處,他救人賣乖,以示他與葛爾丹不共戴天,而且可以同時激怒朝廷,使我大軍直取葛爾丹而去,以求謀漁翁之利。”

康熙稍稍頷首,道:“接着說。”

胤禛於是再道:“以兒臣所想,此事可有一策應對之。兒子請皇阿瑪先赦兒子妄言之罪。”

康熙面上露出些笑容,道:“朕赦你無罪便是。”

胤禛於是離座叩首,道:“兒臣斗膽,請皇阿瑪二次親征葛爾丹!求皇阿瑪恩准兒子在皇阿瑪麾下領一營人馬!”

康熙的笑容更盛,道:“膽子不小!冒天下之大不韙勸朕親征?不怕朝野斥你不識輕重,陷天子於險地?”

胤禛又重重叩首,道:“兒臣此議,非隨口之說耳。皇阿瑪二十九年會盟一舉,蒙古各部歸心,葛爾丹從此四面楚歌,不得不避於回疆,苟延殘喘,爲與朝廷抗衡,窮兵黷武,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不但連累其本族的父老,更是禍及了一衆回疆百姓,稅賦之重令部族暗生不滿,紛紛背井離鄉逃往他處謀生,大片的田地已倫爲荒灘。如此,其糧草輜重不得相繼矣。再說其之前強援羅剎,目下有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重兵鎮守邊境以爲武,又有索額圖與之會商,開兩國互市是爲利,以武鎮之,以利誘之。羅剎這些年以與葛爾丹漸行漸遠了。葛爾丹此時,縱是有心再爲逆,其勢遠不如前。皇阿瑪此時親征,自然是一擊必中,何險而來?”

康熙稍稍斂去些笑意,斥道:“先時聽着還好,後面卻趙括之音。一起戰端,運籌帷幄之時,當慎之又慎。葛爾丹非等閒之輩,豈可小覷如斯?”

第173章 南巡(四)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12 郊迎二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1 誕生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06章 驚變(二)3 南書房第383章 問鼎(七)16 家祭三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15 家祭二第29章 傷逝(三)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51章 議儲(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9章 圍獵(三)第248章 議儲(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51章 議儲(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38章 渾水(十九)4 修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4章 兄弟(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3 南書房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26 兄弟三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2 在禁苑的生活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252章 議儲(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82章 問鼎(六)第46章 麻煩(六)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61章 塵埃落定(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110章 嫌隙(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249章 議儲(二)7 成長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28章 萬壽(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70章 從軍(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74章 南巡(五)第72章 從軍(三)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12章 驚變(八)第18章 圍獵(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45章 麻煩(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09章 嫌隙(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42章 麻煩(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
第173章 南巡(四)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12 郊迎二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1 誕生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06章 驚變(二)3 南書房第383章 問鼎(七)16 家祭三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15 家祭二第29章 傷逝(三)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51章 議儲(四)第211章 驚變(七)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9章 圍獵(三)第248章 議儲(一)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51章 議儲(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238章 渾水(十九)4 修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4章 兄弟(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3 南書房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26 兄弟三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2 在禁苑的生活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252章 議儲(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82章 問鼎(六)第46章 麻煩(六)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61章 塵埃落定(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110章 嫌隙(五)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24章 渾水(五)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249章 議儲(二)7 成長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28章 萬壽(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70章 從軍(一)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74章 南巡(五)第72章 從軍(三)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12章 驚變(八)第18章 圍獵(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45章 麻煩(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109章 嫌隙(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42章 麻煩(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