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姬恣婚事(上)

雖然安平王醉酒非禮牧宣徽近侍的消息隱隱約約連宮外也聽到了消息,但廣陵王與宣寧長公主到底是他同母的弟妹,知他舊傷發作,總也要登門探望的。

宣寧長公主因爲與安平王妃高芙自來要好,又對那寶姬並姬恣都十分的看不上眼,上門時就帶着幾分勸誡之意,進了安平王府見裡頭冷冷清清的,固然有着季節的緣故,可因王妃不在府,到底顯出底下人的雜亂來,到了姬煦的院子外,見只有姬恣一個人帶着使女僕婦迎出來,世子姬恞竟不在,她先入爲主,沒懷疑姬恞不孝,倒先疑心起了姬恣,掃了她一眼,先冷冷問:“怎就你一個人在這裡?竟沒人告訴你大兄麼?”

這姬恣如今也有十四五歲了,雖然論親緣也是宣寧長公主的侄女,但因安平王妃的緣故,宣寧長公主不甚待見她,這還是頭一回正眼打量,卻見她生得眉目妖嬈,十足的似了她那生母寶姬,頭上綰着雙螺,遠山眉桃花眼,瓊鼻櫻脣,許是因爲庶出卻極受寵愛的緣故,眉宇間驕橫之氣裡也藏了一分陰鷙——這麼一打量,宣寧長公主卻又挑出了一件錯處來——

“你阿爹舊傷發作臥病在牀,你倒還有閒心打扮?這是誰教給你的規矩?”宣寧長公主的視線停在了她眉心翠鈿並兩頰圓靨上,怒喝道!

姬恣非但面施脂粉、近覺香風襲人,衣裙顏色也鮮嫩得很,她上穿銀紅掐銀絲纏枝芍藥枝葉對襟寬袖衫,腰間一條多寶嵌緞綴珠帶,用玉勾,下面繫着薑黃撒繡蝴蝶戀花的曳地裙,胸前一隻瓔珞圈外,還有一串珍珠鏈並赤金鍊子墜着塊嬰孩手掌大小的羊脂玉,雕做了仙鶴銜芝的形狀,腕上兩三對鐲子,質地都是玉石,款式卻不一,腰中另還繫了一對藕荷色玉佩壓裙角,這一身富貴已極,可耳畔那一對水精環,卻將通身的珠翠都壓了下去——就是宣寧長公主自己在姬恣這個年紀時,不是大典也鮮少裝束得這般隆重的,更別說姬恣不但不是公主,連縣主也不是,她這身裝束裡不知道逾越了多少地方!

“姑母請息怒。”姬恣被宣寧長公主這麼一喝,面上也露出了一絲懼色,卻小聲道,“我這麼打扮……卻是依着阿爹的意思啊!”

宣寧長公主哪裡肯信?

當下罵道:“滿鄴都都曉得你阿爹寵着你們這沒規矩的母女兩!可也沒見過誰家的女郎,阿爹躺在榻上,不摘了環佩挽了袖子近前侍奉湯藥,反而越發高興打扮得興興頭頭出來迎客!你當你是什麼人?阿爹病着,嫡母不在,你倒是高興了?這穿紅着綠戴金佩玉的——你當你阿爹嫡母當真不好了你能好?!”

她這裡罵着姬恣,姬恣自也不敢回話,卻聽室中有人咳嗽了幾聲,有氣無力的道:“二孃既然過來了,有什麼話只管對孤說罷,何必對着小孩子發脾氣?”

這聲音正是安平王,宣寧長公主瞪了一眼姬恣,一甩手進了內室,見安平王蒼白着臉色躺在榻上,旁邊兩個侍女默不作聲的伺候着,見宣寧長公主進來,行了禮,搬了繡凳到榻邊,宣寧長公主坐了,看到自己同母長兄的憔悴,心裡也不忍,便溫言道:“大兄,傷勢可要緊?”

“就是要緊孤也不能不撐着,不然孤一死,旁的人自有依靠,卻叫孤這可憐的女兒往哪裡去?”安平王因聽見了宣寧長公主方纔之言,對她的問候就不冷不熱的,姬恣這時候恰好跟着進了來,聞言眼眶就是一紅,叫了聲阿爹撲到榻邊,嗚咽道:“阿爹若是有事女兒也不能活了!”

安平王從被中伸出手來,撫着她的頂發嘆道:“好孩子,爲着你,阿爹也不能出事,你且放心罷。”

宣寧長公主素來是被先帝和高太后寵大的,因是先帝唯一的嫡女,在先帝跟前的體面比幾個同母兄弟還要大,對安平王雖然有手足之情,卻沒什麼敬畏之心,這會就冷哼道:“大兄這話說的倒彷彿我今兒是專門來欺負了你這庶女一般,卻是好笑,大兄舊傷發作,府裡無人主持,她也有這點年紀,又不是還小,竟不知道打發人去迎回嫡母主持,使嫡兄侍奉榻前,專門打扮得花枝招展,這是做人兒女的道理嗎?”

“孤就愛打扮女兒又如何?”宣寧長公主不懼安平王,安平王卻也不喜歡這個驕橫跋扈的妹妹,當下就冷了臉,“要說逾越——阿薰你做公主時,什麼樣的首飾不敢佩帶什麼樣的衣裙不敢穿?先帝可曾說過你半句?怎麼如今孤做了阿爹打扮下自己的女兒你倒是有話說了?”

姬薰是宣寧長公主的名字,名從兄弟,這足以證明她歷來的寵愛,這會被安平王一說,也是怒火從心底衝起:“原來大兄也記得我是做公主時?我之生母當年是正宮皇后,如今是甘泉太后!那麼大兄的女兒生母是誰?一個不上臺面的姬妾而已!連縣主都不是,大兄竟把公主的釵環首飾都堆了她身上,怎麼就不想想她配嗎?”

“原來阿薰今兒過來是來跟孤問罪的。”安平王到底有傷在身,和宣寧長公主發作了這麼一番,就感到了疲憊,他閉眼道,“孤不與你多說了……你只管向母后告狀去就是!”

宣寧長公主氣得不輕:“合着大兄就是這樣想我?”

兩人越說越僵,眼看就要吵起來,姬恣卻是不敢上前勸說的,只捏着衣角趴在榻邊發急,幸虧外頭來人報了一人:“廣陵王來了。”

“二弟也來了?”因着廣陵王跟着就跨了進來,宣寧長公主到底斂了斂脾氣,勉強問了一聲。

廣陵王忙道:“靄陽原本鬧着也要過來,怕她吵了大兄,所以安撫了她幾句,不想倒是落在了二姐之後。”又問安平王,“大兄傷勢可要緊?”

同樣一句話,安平王究竟給廣陵王些面子,嘆了口氣道:“不妨事,不過是好的慢一些罷了。”

宣寧長公主就冷言冷語道:“方纔我也這麼問來着,大兄到底看我不順眼呢!不就是幫着大嫂說過幾句話麼?不提多年夫妻之情了,就是嫡親妹妹也還比不上一個姬妾!”

廣陵王趕緊圓場道:“二姐何至於言此?想來大兄病中心情抑鬱!”

安平王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道:“孤不敢當長公主探望,長公主若是還念着一點兄妹之情,求你往後也不要過來了,容孤苟延殘喘幾日,將女兒後路安排安排罷!”

他這麼一說,廣陵王再圓場,宣寧長公主到底怒氣衝衝的走了。

廣陵王一路替安平王說好話說到了安平王府門口,也只換來了一句“大兄如今只惦記着他那姬妾同庶女,哪裡還有旁的人的份?就是母后都未必能提了,我這個妹妹又算什麼”,宣寧長公主這麼一走,廣陵王卻不能就這麼撒手不管,他卻是受了高太后所派,今兒要趁機勸和安平王夫婦的。

就他自己來看,安平王府如今沒個正經的女主人,安平王自己又傷勢發作,實在很不像樣子,因此目送宣寧長公主走了,折回安平王的內室,先安慰道:“二姐就是那個性.子,自來說話都是有口無心的,大兄不要往心裡去,都是自家兄妹,還能記恨不成?過幾日我去勸她一勸,使她來與大兄賠禮!”

“阿薰的脾氣我也清楚。”安平王因宣寧長公主走了,語氣也溫和了下來,嘆道,“她和母后都是一個心思,皆是站在了高氏那一邊的,寶姬如今……”說話間看了眼姬恣一眼,見她因宣寧的甩手而去至今還有點不知所措,面上露出憐惜之意,“就是還好好的,也護不住恣娘了,二弟你也知道我就恣娘這麼一個女郎,一向寵她寵得緊,可高氏卻因此十分的看不過眼……唉,母后與阿薰都是嫡出,自然是看庶出之女不順眼了,可恣娘又哪裡得罪過她們呢?”

廣陵王是高太后愛子,最是講究規矩的,嫡庶分明利於家宅安寧,這一條是高太后反覆灌輸,在廣陵王府一直都是遵守而行,更何況他和曲伯蘩恩愛和諧,廣陵王府裡嫡庶向來分明,此刻便正色道:“要說到恣娘,我卻也要勸一勸大兄!嫡庶分明是古制,遵此而行纔可使後院安寧,恣娘是大兄愛女,大兄若只是與她衣物穿戴上有所縱容,也該由大嫂提出,這纔是正理,畢竟我等都是男子,這後院之事,既然有了王妃,自然該是交與王妃打理的,不然,娶婦難道只是爲了延續子嗣嗎?所謂夫妻一體,又所謂男主外,女主內,這後院之事,除非王妃當真做錯了,那麼也該私下裡說纔是,如今既不聞大嫂虧待庶女,大兄又爲何一定要先入爲主,以爲大嫂是那樣的人?數百年高家,比本朝與前魏淵源更長,高家的家教,幾時出過妒婦?不說旁的,只看四弟,母后何嘗不是照料有加?”

廣陵王勸說安平王不要先入爲主的以爲安平王妃會虧待了姬恣,實際上他自己卻是先入爲主,與宣寧長公主一般,認爲安平王這麼不喜高芙,十有八.九是因爲寶姬母女的進讒,因此說這番話時也不避着姬恣就在跟前。

姬恣聽了心頭委屈,眼淚就掉了下來,安平王見到,嘆了口氣,略有些絕望道:“二弟也當我是聽了寶姬或恣孃的話?如今我也不過而立之年,莫非就糊塗了不成?”

“尊敬嫡母乃是應盡之責。”廣陵王緩緩道,“今日若大嫂與侄兒都在此處,這些話我也不說了,但大兄傷勢發作這樣的大事,恣娘竟也不肯通知高家,這是什麼意思?”

“我兒,你先回屋去罷,莫要傷心,你二叔與你見的少,又聽了外頭風言風語,才這樣想你。”安平王嘆了口氣,疲憊的揮了揮手,命姬恣退下,這纔對廣陵王緩緩道,“清官難斷家務事,我與高氏之間……唉,不提也罷。”

他道,“你是我兄弟,又不比三郎乃是帝王,說話自有不便處,我有一事求你,還望你不可推辭!”

廣陵王皺眉道:“大兄有話直說,咱們既然是兄弟,又何來一個求字?何況我還是弟弟。”

“你雖然與阿薰一樣不喜恣娘,到底還是拿她當侄女看待的。”安平王道,“我求你護她一護,若我有失,你且替她做主,擇門好婚事,莫要被誤了花信,如何?”

“大兄說的這是什麼話?”廣陵王吃驚道,“大兄不是說傷勢無妨麼?!”

見廣陵王神色震驚,安平王又有氣無力的說道:“天有不測風雲……這過日子誰能想的準呢?就說從前,我本以爲恞郎世子既立,想來我寵一個庶女,高氏總是該容得下的罷?不想你也看到了,寶姬全家都遭了殃……唉,母后也不疼這個孫女,你若還念着咱們的手足之情,就答應我這一件,回頭我若有什麼三長兩短,便也瞑目了!”

廣陵王微惱道:“大兄!大兄如今不過舊傷發作,雖然醉後失儀,到底三郎也沒責怪於你,就是母后說了你一通,那也是爲着你好,大兄何至於就說出了這樣的話來?!”他聲音一低,“這話虧得就在我跟前說!大兄若是對着外人說開去,傳到母后與三郎耳中會怎麼樣?這豈不是拿刀子扎他們的心?嫡親骨肉,莫非大兄還記上了仇?”

安平王心道如今連廣陵王也深信不疑,認爲自己做下了醉酒失儀的事情,連帶着冷美人與雪美人都沒了性命——這牧氏與聶元生好生狠毒!

他心裡打着主意,口中卻道:“你答應了也不礙什麼,就當做兄長的如今心頭煩悶,何不允了我也好叫我安心?”

廣陵王被他糾纏不過,幾次勸說都被安平王擋了回來,漸漸的就想安平王怕是擔心高太后遷怒姬恣,如今姬恣也到了議婚的年紀了,怪道安平王要借了這回舊傷發作要自己關心侄女的親事。

想到了這麼個緣故,廣陵王的確如安平王所言,他不喜歡這個庶出的侄女,卻也是當着侄女看待的,又想安平王的確沒有嫡女,正如自己疼愛靄陽縣主一樣……這麼樣着語氣到底鬆了下來:“大兄說這麼些話,可是爲了恣孃的婚事操心?”

第兩百零三章 小何氏第四十七章 步氏出手(下)第五十二章 折梅向高枝第十五章 焦氏第四十五章 援手之因第一百八十三章 救命之恩第三十九章 一箭七雕(五)第六十六章 生辰第五十七章 蘇氏有孕第五章 澗仙紅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三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一章 提醒第二十章 赤金錠第七十七章 靈機一動(中)第一百十七章 恃寵生驕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齊來使第二十章 武英夫人第六十二章 爲雙飛魚的歌加更的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神香第八十五章 底野迦第四十一章 意外層出不窮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二十二章 有女懷春第二十八章 悲劇的某人第四十六章 小何美人第四十七章 家務事第四十一章 化干戈爲玉帛?(下)第三十七章 赤星之夜(下)第五十五章 閣中旖旎第九章 初次交鋒第三十六章 一箭七雕(二)第六十九章 高充華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九章 流年第二十七章 羣臣叩閽第六十四章 高十一(上)第一百零五章 爲子清路第二十三章 長康公主第十二章 姐弟再見第十四章 荷包第六十一章 糾紛第二章 牧氏第七十七章 母子(下)第五十二章 穆世婦第五章 何容華第九十三章 承光議第二十章 籠絡(上)第四十九章 銀錢第一百十八章 牧齊求見第四十九章 課業第一百章 詭辯之才第六十九章 鳳凰傳說第八十九章 嫁人當嫁聶臨沂第十六章 初一榮衣第三十三章 試探與綢繆(上)第二章 龔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宛英第二十七章 逼迫第六章 回信第四十二章 遣返第一百八十八章 何氏之智(中)第九章 世婦雲氏第七十一章 三人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白氏進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司御女第十五章 焦氏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五章 澗仙紅第十九章 珠花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人舊人(本卷終)第八十章 相見第八十九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七章 家務事第七十五章 小何世婦第三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回信第一百零二章 徐姍姍(下)第三十九章 華羅殿上第二十二章 有女懷春第七章 羣美衆相第二十二章 送禮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十九章 產子落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陷阱第九十章 都是比出來的第九十二章 曲氏之智第一百零一章 最大的意外(上)第四十一章 一箭七雕(七)第六十九章 覬覦第一百十六章 請太醫第七十一章 覲見第五十一章 立後議第五十二章 穆世婦第一百二十五章 教女(上)第二十章 新泰歸屬第五十四章 薄太妃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五十五章 閣中旖旎第四十九章 歐陽昭訓
第兩百零三章 小何氏第四十七章 步氏出手(下)第五十二章 折梅向高枝第十五章 焦氏第四十五章 援手之因第一百八十三章 救命之恩第三十九章 一箭七雕(五)第六十六章 生辰第五十七章 蘇氏有孕第五章 澗仙紅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三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一章 提醒第二十章 赤金錠第七十七章 靈機一動(中)第一百十七章 恃寵生驕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齊來使第二十章 武英夫人第六十二章 爲雙飛魚的歌加更的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神香第八十五章 底野迦第四十一章 意外層出不窮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二十二章 有女懷春第二十八章 悲劇的某人第四十六章 小何美人第四十七章 家務事第四十一章 化干戈爲玉帛?(下)第三十七章 赤星之夜(下)第五十五章 閣中旖旎第九章 初次交鋒第三十六章 一箭七雕(二)第六十九章 高充華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九章 流年第二十七章 羣臣叩閽第六十四章 高十一(上)第一百零五章 爲子清路第二十三章 長康公主第十二章 姐弟再見第十四章 荷包第六十一章 糾紛第二章 牧氏第七十七章 母子(下)第五十二章 穆世婦第五章 何容華第九十三章 承光議第二十章 籠絡(上)第四十九章 銀錢第一百十八章 牧齊求見第四十九章 課業第一百章 詭辯之才第六十九章 鳳凰傳說第八十九章 嫁人當嫁聶臨沂第十六章 初一榮衣第三十三章 試探與綢繆(上)第二章 龔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宛英第二十七章 逼迫第六章 回信第四十二章 遣返第一百八十八章 何氏之智(中)第九章 世婦雲氏第七十一章 三人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白氏進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司御女第十五章 焦氏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五章 澗仙紅第十九章 珠花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人舊人(本卷終)第八十章 相見第八十九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七章 家務事第七十五章 小何世婦第三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回信第一百零二章 徐姍姍(下)第三十九章 華羅殿上第二十二章 有女懷春第七章 羣美衆相第二十二章 送禮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十九章 產子落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陷阱第九十章 都是比出來的第九十二章 曲氏之智第一百零一章 最大的意外(上)第四十一章 一箭七雕(七)第六十九章 覬覦第一百十六章 請太醫第七十一章 覲見第五十一章 立後議第五十二章 穆世婦第一百二十五章 教女(上)第二十章 新泰歸屬第五十四章 薄太妃第三十五章 唐氏(下)第五十五章 閣中旖旎第四十九章 歐陽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