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

袁心怡原本以爲朱由崧是個小孩子,此舉也不過是隨意玩玩,只要向他解釋清楚就沒什麼事情了,卻沒想到朱由崧卻當真了,袁心怡心高氣傲,可沒有食言的習慣。

朱由崧看着袁心怡臉紅侷促的樣子,不禁笑道:“我還以爲你一直都是那副仙子模樣呢,其實你現在臉紅的樣子比剛纔更好看!好了,不用擔心,我只是跟你說笑而已!父王早就給我定下一門親事,雖然她也是個小傢伙,不過現在還是包辦婚姻,我雖然討厭,也沒辦法!讓你當正妃那是沒門的了,讓你當側妃,你心高氣傲也未必同意,我看就算了吧!不過既然是我贏了,也理應有紅利纔對,你說你喜歡釀製桃花紅和竹葉青,那就給福王府送過幾壇來,就算是這次的紅利了!”

望着朱由崧灑然下樓,袁心怡卻心潮洶涌,若是朱由崧非要當她的夫婿,以她的武功智慧,有的是法子拒絕,但是朱由崧拒絕了,反而在她心中有了個影子。

袁心怡低頭一看,在宣紙上卻寫着一首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這是什麼詩?以前怎麼沒聽過?”袁心怡不禁一陣臉紅,這上面的男女之情寫得太過露骨,卻非但沒有媚俗之意,反而顯得真摯。難道這是剛剛朱由崧所寫,是向她訴說他的苦衷?這裡上的所寫倒是把他們二人如今的情況寫得恰如其分。

這其實是一首唐詩,但是在詩歌輝煌的唐代,這首詩並沒有多少地位,也就是一首鄉間俚曲,以至於全唐詩都沒有收錄,在如今明朝這首詩已經失傳,直到新中國之後,這首詩才因爲陶器的出土而發現。

“其實我跟他年紀差距也不是那麼大,我可以等他長大……”想到這裡袁心怡不禁自語道:“我在想些什麼呢!”

這首詩自然不是朱由崧所寫,他機械尺寸數據精度粗糙度之類的東西記了一大堆,這些詩詞反而很難進入他的頭腦,這是智腦趁他們比劍的時候,不注意留下的一首詩。

此時智腦婉兒正在背後嘿嘿笑道:“數據庫恢復之後,發現別人穿越之後,什麼美女收了一大堆,現在朱由崧還只有一個小屁孩未婚妻,真替他着急啊!”

朱由崧一下樓,原本那種灰頭土臉的樣子並沒有出現,朱璇清不禁問道:“難道你贏了?”

朱由崧連忙搖搖頭說道:“沒有!沒有!袁小姐文武雙全,我怎麼可能贏了,不過我比較聰明,早早認輸了而已,我可不想把自己變成向邵先生那樣,你說是不是啊,邵先生?”

邵傑連忙拱手說道:“正是,袁小姐的劍術超卓,非凡人能比啊!”

朱由崧笑道:“璇清姐姐,你帶我來這裡,是不是專門要看我捱打啊?”

朱璇清連忙否認,說道:“不是,不是,我這樣愛護晚輩的人,怎麼可能看着你捱打!既然這裡的事情已經結束,我們就走吧!”

朱由崧對此並無異議,剛要離開,卻聽到袁心怡叫道:“小王爺請留步!”

朱璇清不禁奇道:“袁心怡可是從來不對男人假以顏色,今天怎麼會對你另眼相看?”

雲夢瑤笑道:“可能是他現在還不算是男人吧!”

朱璇清一本正經地說道:“也只有這個解釋了!”

朱由崧對這兩個魔女已經無語了,只好裝作沒聽見,來到袁心怡面前,袁心怡臉色潮紅未退,更顯嬌豔,朱由崧問道:“心怡姐姐有什麼事情嗎?難道是捨不得我……”

此時只聽她打斷朱由崧的話,說道:“小王爺,白龍魚服,見困豫且,若是沒什麼必要,還是不要隨便出王府,以防不測!另外……”

袁心怡將一隻幹竹所做的花炮拿出來,說道:“若是小王爺願意到我這裡來,在竹林之前,放開這花炮,我便會帶你進入!”

朱由崧笑道:“心怡姐姐,你一個人在這裡苦修做什麼?還穿着道袍,難道還想成仙了道?人都說只羨鴛鴦不羨仙……”

“哎呦!”朱由崧還沒說完,腦袋上就捱了一巴掌,袁心怡笑罵道:“我再跟你說正事,你怎麼還這麼不正經!”

袁心怡正色說道:“小王爺,最後我要對你說的是,不要跟朱璇清和雲夢瑤走得太近,她們的身份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朱由崧不禁一愣,說道:“不是那麼簡單?她們是什麼人?”

袁心怡搖搖頭說道:“這不好說,不過你聽我的就是!”

朱由崧想了想,說道:“對了,心怡姐姐,我也有個問題要問你!”

袁心怡笑道:“有什麼問題?”

朱由崧說道:“我們剛剛比劍的時候,你用的什麼功夫?是不是內功?”

回到古代,朱由崧還真是想要看看,武俠小說當中那種奇妙的內功是不是存在,不過迄今爲止,他都沒發現什麼真正有功夫的人。

袁心怡奇道:“難道你沒學過功夫?”

朱由崧連連點頭說道:“我就是一身蠻力而已,學過喬家的三皇炮錘,不過沒你那麼厲害!”

袁心怡不禁有些無語,三皇炮捶拳在熬打身體和拳法招式上面的確不錯,不過在真正的練氣內功面前就有些不足了。然而朱由崧居然就是憑着這種功夫,打敗了她這個擁有十年功力的高手。

袁心怡嘆道:“你的資質上乘,如今也才七歲,骨骼未定,正是練功的好時機,若是你不覺得我武功低微,每天寅時來竹林外,我會教你!”

從竹韻居離開,朱由崧便有些心不在焉,袁心怡對他說雲夢瑤和朱璇清二人身份不簡單,不過朱由崧卻沒有發現什麼異樣,朱璇清不就是個藩王郡主,跟郡主結交的人,又能有什麼深厚的背景。

朱璇清見朱由崧恍恍惚惚,不禁問道:“喂,朱由崧,你是不是被那位竹韻道人給迷住了?”

“竹韻道人?”朱由崧不禁問道:“心怡姐姐也叫做竹韻道人嗎?”

雲夢瑤說道:“當然了,竹韻是她的道號,因爲她喜愛竹林,更擅長畫竹,纔有了竹韻道人的稱號!人人都知道有位袁竹韻擅長畫竹,卻不知道她居然是位千嬌百媚的俏佳人,而且還把我們小王爺都給迷住了!”

對於雲夢瑤的打趣,朱由崧已經習以爲常,說道:“竹韻道人,竹韻居,倒是不錯的名字!”

對於朱由崧的沒反應,雲夢瑤不禁有些沮喪,心想,難道跟那個“袁竹韻”接觸多了,居然把她特有的“心思通明”給學來了?

來到福王府門前,朱由崧正要下車進府,突然一個人跑過來,叫道:“小王爺,在下邵傑等候多時了!”

朱由崧奇道:“邵傑,你怎麼會在這裡?”

邵傑苦笑道:“我可是跟着小王爺一路跑過來的,我的一雙鞋子都跑爛了!”

朱由崧問道:“你找我有事?”

邵傑看了看左右,說道:“小王爺,可否密談?”

朱由崧想了想,以自己的身手,對付邵傑這樣還不如袁心怡的人,自然不成問題,便將他請到府內。

新蕊奉上茶,看着翩翩離開的新蕊,朱由崧心中讚歎,新蕊也是越長越漂亮了,都說女大十八變,小時候漂亮,長大了就未必好看,不過新蕊就是個例外,越長越好看了。

收回思緒,朱由崧看着邵傑問道:“現在可以說了吧?”

邵傑苦笑道:“小王爺,實不相瞞,這次我是逃難過來的?你可知道梃擊案的策劃者?”

朱由崧想了想,說道:“是李三才?”

邵傑點了點頭,說道:“是他,不過我是他的協助者,我父親是邵方,小王爺可曾聽過?”

朱由崧奇道:“是那個在隆慶朝翻雲覆雨的丹陽大俠邵方?不過你既然是李三才的協助者,現在東林黨雖然被打擊得厲害,不過卻不曾瓦解,你怎麼……”

邵傑嘆道:“其實不止是梃擊案,在福王爺就藩時期的股市的波動,也是我一手策劃的,只是小王爺的手下棋高一着,我自然就縛手縛腳了!”

“這麼說,你可是我的大敵啊,你來找我做什麼?”朱由崧奇道。

邵傑搖搖頭說道:“其實我是來投奔殿下的,在股市上失了手,損失了大批的銀兩,那些東林黨人恨不得把我扒皮抽筋,我只能投奔殿下來了!”

朱由崧笑道:“我現在可無權無勢,成爲藩王,日後可就難翻身了,不知道你爲什麼來找我?”

邵傑笑道:“小王爺,咱們明人不說暗話,福王能夠保持現在的地位,小王爺功不可沒,而且在股市上小王爺翻雲覆雨,轉手就賺了上千萬,更是在遵化坑了東林黨,若不是日後有所圖,用得着這麼多金錢嗎?”

朱由崧眯上了眼睛,這個人倒是個聰明人,不過忠心可就難以確定了。朱由崧問道:“投奔我,你有什麼條件?”

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八章 成婚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七章 新大陸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章 東瀛來朝
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八章 成婚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七章 新大陸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章 東瀛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