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

時近年節,來來往往進入北京的人流就多了起來,如今從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已經修成,而天津的港口可以使用蒸汽運輸船,僅需要兩天到不到的時間,就能夠從南方將新鮮的瓜果蔬菜運到北方,這讓北京城的貨物也豐盛起來,進城買賣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

如今在北京城門站崗的人,都是京營的衛兵,如今進城稅已經被取消,而他們這些京營士兵糧餉充足,根本不需要也不允許他們再盤剝來往行人,若是手伸得長了,讓議會或是報社的人看到,他們馬上就會出名,當然他們也會失去如今的職業,被軍隊趕出去,他們站崗更多是一種維持治安的需要。

“喂,你,就是你!”一個京營士兵將一個帶着狗皮帽子戴着羊皮襖的傢伙拽了出來,說道:“你是誰,從哪來?”

“俺是從遼東來的,來北京買點年貨,好回去過年!”

衛兵皺了皺眉頭,卻沒看出什麼不對的地方,說道:“大老遠的,從遼東來北京,就爲了買點年貨?”

“嘿嘿,那是路修得好,俺們家就在山海關外錦州那一塊也不是太遠,俺又會騎馬,這點路程不算啥!”

此時帶隊的衛兵士官長走了過來,說道:“怎麼回事?不是說不要爲難這些百姓嗎?”

衛兵擺了擺手,讓那個遼東人繼續走,他卻說道:“長官,這兩天遼東人來得也太多了,光今天我數了數那些戴狗皮帽子的就有千兒八百的,他們進去了,卻沒見幾個出來的,是不是有些蹊蹺啊?”

士官長卻滿不在乎,說道:“人家頭一次進京城,就跟進了花花世界一樣,那不得好好玩幾天,他們不是說了,這些遼東佬都是會騎馬的,等到快過年了,騎着馬就跑回去了!在遼東地多人少的,這些遼東佬都賺了不少,我看他們得好好逛些日子了!”

衛兵一愣,說道:“長官說的也對,是我多慮了!”

士官長拍了拍士兵的肩膀笑道:“這也沒什麼,畢竟年輕人經驗淺,不過我們也要做好準備,這些遼東佬可都是在遼東跟那些女真野人好勇鬥狠慣了的,要小心他們在周圍鬧什麼幺蛾子,擾了正在過年的百姓就不好了!”

京城李府,那是李成樑時代留下的老宅子,是因爲李成樑多次大功,而被授予的宅邸,算是他們李家的光榮,這李府面積極大,再加上李如柏這一代的經營,連李府旁邊的幾座宅邸也被買了下來,成了他們的家業,如今這原本空蕩蕩的李家建築羣當中,卻已經站滿了人,這些都是遼東李家的精銳部隊,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家丁部隊,李家將朝廷發下來的餉銀大部分收進自己囊中,用來豢養自己的死忠部隊,其他的邊軍老弱病殘,或是跟他們不對路的軍隊就只能吃糠咽菜。

經過李成樑、李如鬆和他李如柏的發展,他的家丁部隊已經發展到了上萬人,而這次他卻偷偷調集了兩千人來到京城內,其他的七八千人還在城外等候。別看這隻有兩千人,這兩千人可是一直在關外與蒙古人和女真野人拼命的**之士。

而這一天正好是臘月九日,所有人在前一天晚上剛剛鬧完了臘八節,今天晚上就顯得格外安靜,而李府當中卻佈滿了火把,無數帶着狗皮帽子的傢伙肅立在院子當中,雖然不太整齊,卻有一股肅殺之氣迎面撲來。

徐鴻儒心中不禁驚歎,這李家不愧是將門世家,自己當日若是有這樣一支軍隊,也未必就會輸在朱由崧手中,可惜……不過現在也不算晚,徐鴻儒眼中透着冷光,就算是我得不了天下,也要禍害你們朱家的天下,讓你不得安寧。

李如柏呵呵笑道:“兩位,你們看我的軍容如何?”

徐鴻儒驚歎道:“威武之師,雄壯之師,嚴明之師!”

李如柏得意地笑道:“我的這些軍隊,都是精選成年的遼東大漢,其實甚至還有不少的女真野人,這些人天生悍勇,再經過兵法演練,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雖然悍勇,卻不懂兵法,根本沒辦法與我們的鐵騎相比,即使放眼天下,沒幾個能夠跟我們李家軍相比的軍隊!”

徐鴻儒笑道:“有了這支軍隊,我們這次的事情就有七分數了!”

趙彥卻搖搖頭,說道:“就這些手無寸鐵的士兵?他們就算是再厲害,能夠比得上那些裝備新式火槍火炮京營的七個師?徐公公,你們太過樂觀了吧?”

徐鴻儒笑道:“所以,這次行動趙大人的位置至關重要,趙大人,現在內閣諸位閣老都在文淵閣吧?”

趙彥點了點頭,說道:“如今諸位閣老,這些日子爲了保證前線王爺的軍隊供應,他們通常會留一個人在內閣處理事務,而且這些日子,爲了平息閣院之爭,方大人、官大人和劉大人都在內閣當中忙得焦頭爛額!”

徐鴻儒笑道:“那就最好,我們第一步就是要控制內閣,如今那位北海王爺親征,宮中皇上年邁,已經不太管事,宮門禁衛韓庚就是我們的人,當年他在梃擊案當中救下了太子,卻因爲事涉宮廷秘聞,而被皇上下旨除其軍籍,想要打發他去海南瓊州,幸好是太子殿下仁義,將其救下,最近我又將他調到了宮門禁衛,事情絕對不會有問題!”

趙彥之前猶豫,那是怕徐鴻儒再次失敗,不過他對徐鴻儒的本事還是十分佩服的,如果沒有朱由崧與其對抗,他在任何時候都會做到萬無一失,而這次徐鴻儒恰好是找到了這麼一個時機。

那位北海王爺爲了提高自己的威望,親提大軍前往南海平定西夷,確實給了徐鴻儒一個機會,到時候萬事一定,就算北海王手段通天,恐怕也無力迴天了。

深夜時分,月牙高懸,卻暗淡無光,臘八那一天曾經開了宵禁,不過今天重新又戒嚴起來,畢竟如今國家處於戰爭狀態,順天府也必須要做好國內的安定工作。

趁着濃濃的夜色,李如柏帶着三四百個士兵貼着高牆的陰影向前疾奔,一行人人數衆多,卻沒有發出什麼雜音,他們甚至可以聽到四周偶爾響起的狗叫聲。

文淵閣當中,有着供在內閣工作的人員休息的寢室,雖然不夠豪華,不過內通暖氣,供給熱水,還有專門的御廚給他們做飯,在這裡與他們在家裡的區別也不是太大,此時方從哲、劉一燝早已經睡下,因爲官應震年輕一點,他還在內閣當中熬夜做事。

看到趙彥進入內閣,官應震隨口說道:“趙彥啊,這是議會拿來的一些文件,你把他們說同一個事情的給我分出來,我要連夜處理了他們,明天你再把……”

官應震突然反應過來,說道:“趙彥,如今宮門已鎖,你是怎麼進來的?”

“怎麼進來的?”李如柏哈哈大笑道:“當然是走進來的,官大人,方大人和劉大人他?們呢?”

官應震一皺眉頭,回頭對趙彥說道:“趙彥,這是怎麼回事?”

李如柏冷笑道:“官大人,現在還不屑跟我這個武夫說話嗎?告訴你,現在你們這個閣老的命可都掌握在我手裡,若是我一下名,你們都要人頭落地!當年我父親,在前線給你們打生打死,你們動動嘴皮子,就把我父親擼了下來,派了個沒用的杜鬆,把遼東整的一團糟,這纔想起我父親來,我父親七十六歲了,還要上戰場。而你們這些傢伙呢,高官厚祿,靚宅美眷,這公平嗎?”

官應震冷笑道:“李家?你們把遼東的民商之利全都攏到自己手裡,你們家裡的在遼東的豪宅,比這個紫禁城都大,你認爲這些事情朝廷不知道?別以爲你們如今靠着偷雞摸狗的手段,控制了內閣,就能夠爲所欲爲,等王爺回來……”

“等那位那王爺回來,太子早就登基了,我就是樞密院的總參謀長,總參謀長這名字太難聽,日後我就改爲大元帥大都督!”李如柏如今可是囂張至極。

“狼子野心!”官應震看着趙彥,冷笑道:“趙彥,你最好不要後悔!”

趙彥只覺得官應震的目光似乎帶着刺一般,讓他無法直視,千年以來,他們文人都在致力於削弱軍官、太監和外戚這些勢力對政治的影響,宋朝一代最爲成功,明朝雖然在限制軍官和外戚方面,十分成功,不過對太監的轄制卻是通過歷代文臣的個人能力來進行限制,這次趙彥與李如柏和徐鴻儒合作,分明是打破了這個文人之間默契的協定。

李如柏一把拽住官應震的胸口,說道:“你不怕死不成?”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

朱元璋雖然將孟子請出了孔廟,不過對讀書人而言,孟子仍然是他們的“亞聖”,甚至在氣節方面,孟子要比孔子更能夠直透人心。

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
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