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

朱由崧跟孫元化來到槍械的設計室,抽出一張白紙,畫出了一支十分特別的槍械,朱由崧設計的槍支其實就是Gew98毛瑟步槍,中國的步槍發展受毛瑟步槍的影響很大,而這一款是G98毛瑟步槍只是最優秀的一款,後來的98K不過是他的延伸改良而已。

而現在對於北海的軍隊來說,這種延伸改良是沒有必要的,後世的步槍向輕便進射程高射速的方向發展,那是完全進入***時代之後發生的變化,而現在朱由崧要對付的則是冷兵器時代的步兵騎兵,還有一些初步進入***時代的歐洲人而已。

對付這些人,射程纔是最重要的東西,G98毛瑟步槍7.92mm的口徑和740mm的槍管保證了他的有效射程達到了800米,加裝瞄準鏡之後甚至可以改裝成爲狙擊步槍,這樣遠的射程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傷亡。

對於孫元化來說,這種步槍當中的新技術實在是太多了,後拉旋轉閉鎖槍機、固定式雙排彈倉、擊發槍擊針、旋轉膛線、還有那種定裝子彈的加工,都需要孫元化去摸索和操心。

朱由崧說道:“初陽先生,你看這種槍是否能夠生產出來?”雖然拿出了設計圖,不過朱由崧也害怕這種設計圖太過超前,導致沒辦法加工。

孫元化笑道:“若是沒有車間裡的那些機牀,要生產這種步槍,還真沒什麼辦法,不過有了那些機牀,我們總能夠生產出來,不過這種子彈殼是怎麼加工成筒狀的,底火室都是怎麼弄出來的?”

朱由崧笑道:“這其實都是銅片衝盂出來的,銅片又軟又有延展性,用作彈殼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彈頭則是鉛芯銅被甲尖頭彈,加工起來的確有些麻煩,不過相信你們總能夠找到辦法的!”

孫元化苦笑道:“這其實都不是問題,只是這一支槍的零件工序也太多了,那些師傅也顧不來這麼多的零件吧?”

朱由崧嘿然一笑,說道:“這個容易,你讓每個人都負責一個零件的加工,或者一道工序,自然就能夠加快了,而且每個人手中的工序少了,他自然就對自己負責的工序熟練了,生產速度也能夠大大提升,這叫做流水線生產!”

“秒啊!”孫元化不禁笑道:“沒想到小王爺,對這種車間管理也這麼熟悉!”

朱由崧笑道:“好了,別給我戴高帽子了,我想我們也該給這支槍起個名字了吧!”

孫元化捋須笑道:“那些什麼破火槍都能叫做迅雷銃,我看我們這種火槍就叫做疾電銃好了!”

朱由崧搖了搖頭,說道:“這是我們的北海兵工廠設計製造出來的第一種槍支,日後還要有改進的步槍,起的名字也要讓別人知道這是我們北海兵工廠的步槍,日後還有有一系列的其他槍支,因此我們要樹立一個牌子,讓別人知道北海出品,必屬精品,我看就叫做北海42式步槍,42是我皇爺爺的年號萬曆四十二年,你看如何?”

對於朱由崧的要求,孫元化自然沒有異議,反正這支步槍就是他設計出來的,朱由崧說道:“初陽先生,這種步槍一個月內要生產一千三百支,十萬發子彈,一個月之後那些軍隊訓練需要使用這些槍支!”

“一千三百支?我的老天吶!”孫元化不禁叫道:“殿下,這種北海42式步槍可不是那些燧發槍那麼容易製造的,而且現在的工藝規程還都在摸索當中,還要設計專門工裝,這一個月能夠完善它的工藝規程就不錯了,一千三百支燧發槍的話,絕對沒問題,但是一千三百支42式步槍根本不可能,最多也就一百支步槍一萬發子彈!”

朱由崧皺了皺眉頭,說道:“不行,怎麼也得保證兩個人一支槍,最少六百支步槍,人員不足,機牀不足,就把機械廠的人給我弄過來,反正現在的紡織廠里人已經足夠了,紡織機械暫時還沒辦法買到南方去!”

孫元化想了想,說道:“好吧,一個月之後六百支,我儘量完成!人手足夠的話,十萬發子彈倒也不難。”

朱由崧笑道:“另外對於火炮我也有要求,因爲我們的火炮炮鋼已經大大增強了,我想就不需要那麼厚的炮管了,而且若是跟子彈一樣使用尖頭炮彈,我想同樣重量的炮彈,口徑會大大減小,威力卻不會有什麼漸弱,火炮自然就會輕便的多了!”

孫元化不禁恍然叫道:“對啊!槍炮一理,若是子彈能夠複合定裝,那麼炮彈的底火彈藥組合也一定能夠組合在一起,而且我們也能夠在炮管當中使用膛線!”

朱由崧笑道:“在日本沒多少火炮,現在的紅衣大炮還有佛朗機炮也足夠我們使用,現在是先造一批佛朗機炮給炮兵練手,我所說的那種後裝線膛炮就先進行技術儲備,關鍵是先把我要的六百支42式步槍給我製造出來!”

孫元化點了點頭,說道:“是有輕重緩急,既然軍隊急需槍支,自然是先生產槍支彈藥了!”

朱由崧笑道:“今天我來這裡除了要告訴先生這些槍炮的事情之外,還要請先生去看一件熱鬧!”

孫元化說道:“一個月六百把步槍,我現在還哪有時間看熱鬧!”

朱由崧笑道:“一個月的時間,也不爭這一時半刻,不過這個熱鬧可不比尋常,要是錯過了可是要後悔一輩子的!”

孫元化也被朱由崧的話挑起了興趣,便跟隨朱由崧上車,車伕從馬向北很快就來到了北城門外。此時北城門已經修築好了木枕和鋼軌組成的鐵路,每天都有兩匹馬拉的車廂將北方的煤和木材拉到城中進行加工,不過今天在鋼軌上的卻不是什麼馬車,而是一個有三四個人高的龐然大物,彷彿是一個圓筒橫亙在車架之上,下面則是一些連着車輪的驅動杆。

孫元化看了看周圍,此時除了那些文官高邦佐、邵傑之外,徐光啓、唐鐵漢、老孫頭、劉志猛等北海在製造業上面有些造詣的人都到齊了。

孫元化不禁對徐光啓說道:“老師,這難道是能夠拉動車廂的機器?”

徐光啓捋了捋頷下長鬚,笑道:“這是自然,這可是老夫跟老唐、老孫他們一年以來的成果!”

這東西自然就是蒸汽機車,對於蒸汽機車的研究其實在遵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礦山已經遍佈鐵軌,鋼鐵廠的人希望有一種力量強大的運輸工具,能夠通過鐵軌來運輸大量的煤炭鋼鐵,只是因爲後來遷徙的原因,這種研究不得不停了下來。

原本在大明的時候,朱由崧還怕自己的技術拿出來,卻因爲被那些士大夫阻礙,沒辦法應用,反倒是泄露出去,讓歐洲人知道了,反而加快了他們的工業進程。來到北海之後,朱由崧就肆無忌憚了,直接將後世最先進的德國那種BR52型蒸汽機車的設計圖拿了出來,這種蒸汽機車原本就是軍備,設計簡單、易於生產保養而且動力性能優良,而且這種蒸汽機車原本就是爲俄羅斯的寒冷氣候準備的,在北海也算是物有所用。

因爲具體的條件,很多地方仍然做了更改,而且體型也比原來的BR52型蒸汽列車大了不少,顯得更加驚人。

看到衆人到齊之後,朱由崧衝司爐工喊道:“鍋爐點火!”

隨着汽笛伴隨着噴射出來的蒸汽發出尖銳的叫聲,這個龐然大物的車輪也慢慢開動起來,而且越走越快,很快就露出了後面掛着的車廂,此時衆人才發現這個蒸汽機車後面居然還拉着一節節的車廂。

高邦佐不禁驚呼道:“這後面有多少節車廂啊?”

唐鐵漢不禁得意洋洋地說道:“這可是極爲成功的設計,一共有三十節車廂,其實這還不是它的最大運載力,理論設計上,四十節車廂拉起來也沒有問題,只是還需要一定的測試!”

唐鐵漢現在已經不是鋼鐵廠的廠長了,因爲他在冶金上面完全輸給了發現“鉻鋼”和“錳鋼”的劉志猛,於是便在朱由崧同意後,把廠長的位子讓給了劉志猛,而自己則當上了機械廠的廠長。

得益於唐鐵漢的德意志母親,唐鐵漢對機械構造那是非常有天分的,他在的主持之下,在加上一些頗有才學的學生的加入,經過一年的奮戰總算是把這一型號的蒸汽機車給造出來了。

高邦佐馬上就認識到了這東西的意義,說道:“原本兩匹重挽馬也不過能拉動一節車廂,這東西若是用在大明漕運上,可就剩下那些漕運銀子了,而且我們對北海的開發和控制就大大加強了!”

方世鴻卻道:“有了這種東西,我們就能夠隨時將士兵和補給運送到我們需要的地方,路上的消耗可就大大減少了,若是能夠將鐵路修建到草原上,那些蒙古人就算是入寇我們也能隨時作出反映了!”

朱由崧笑道:“那是自然,否則我造鐵路做什麼?我們不但要在北海造鐵路,而且還要到大明去造鐵路!”鐵路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巨大意義,朱由崧豈會不明白?

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七章 新大陸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
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七章 新大陸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