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蘭於二月二十一這日參加縣試被取中,之後的一個多月以來,他在大觀園內稻香村的書房裡備考將於四月舉行的府試。
大殷國朝京都順天府“一府九縣”,即都中府、大興縣、宛平縣、良鄉縣、房山縣、東安縣、固安縣、永清縣、香河縣、寧河縣等十城。
順天府“一府九縣”四周,另有五個直隸州,即昌平州、霸州、通州、薊州和遵化州,皆是大殷國朝的京畿重鎮。昌平州轄懷柔、密雲、順義三縣。霸州領文安、大城、保定三縣。通州領三河、武清、寶坻三縣。薊州領平谷縣。遵化州轄玉田、豐潤二縣。
在大殷國朝的童子試中,縣試之後,取錄者便可參加府試。府試日期大多在陰曆四月。考官爲管轄本縣的知府,或直隸州的知州。因此,賈蘭的府試所面對的競爭者乃是“一府九縣”這十城通過了縣試的取錄者。
府試是三級童生試中的第二級,縣試被取錄的童生可赴府參加府試。在府試之前,由縣裡將取錄的人員造成名冊,送至知府衙門。應考的生童先要到知府衙門投送縣衙禮房之文報名,其履歷填寫方法與縣試同。
廩保已由縣署登記冊籍送至府中,但除開要縣裡認識生童本人的一個廩生當認保外,府試要增加一個挨保。挨保也要是廩膳生員。其挨法,是把全府學縣學之廩膳生員,按資格深淺依次排列,再以縣試所取之名挨個配對,叫他們來做保,即挨保。
在兩個保人中,認保的責任最重,他與所保之人爲同縣人,互相認識,故若發生捏名重考或冒名頂替現象,認保要負主要責任。挨保不必與考生認識,但既然輩官府派作保人,也便負有連帶責任,所以對所保之人會詳加考察,防備認保從中弄手腳作弊。
被保之人是要給作保之人付費的。這是當時廩膳生員的一項收入。因爲無論是作認保或挨保,因廩膳生員少而考生多,僧多粥少,一場考試下來,每個廩膳生員所保的考生都不止三五幾個,收入便相當可觀。
在規定的府考日期之前,各縣已取錄的生童便赴府城參加考試。頭一次參考的人員,特別年紀幼小者,會由家人或請塾師送考。順天府的府試,參考的生童竟達到上萬人。這麼多人齊集到府城,將府城的夥鋪擠得滿滿的,有熟人親戚者便去投親靠友。
府試的場地比縣試要好得多,大部分的府和直隸州都建有考棚,學名叫科場。因爲提學官所主持的歲試與科試都要親自到各府進行,考棚便是提學官按臨各府的臨時衙門,兩旁大門內有大院,是應考者聚集等候點名之處。考試時大院擠滿了賣各種食品的商販。
順天府的考棚,凡爲正堂五間,前有軒,旁爲席舍,東西各十一間。門、皁房各三間。又前爲儀門,內又坊。又前爲大門,外有坊。後川堂五間,上房七間,東側廚房五間,西側書房五間,後旁書房三間。
穿過大院往北是穿堂大廳,知府即在此處點名。過了穿堂大廳,是一個很大的院子,正面爲大堂,爲各官員考試時監臨之處。院中東西各有一個大敞蓬,約各十多間至幾十間不等。敞棚中設有長條桌和條凳,長度和敞篷相等,每距離二尺坐一個人,可以容坐三千人。
考生多,只能將各縣考生或幾個考生較少的縣合做一次考,排列次序先後一個一個縣考。但不能同一個題目,所以各縣的八股文題,大多不同,但又不能差別太明顯,不然會被指責出題不公,有難有易,其中有弊。
府試與縣試不同,半夜時分便要入場,故一些地方特備奇形怪狀的高腳燈籠好尋人。因爲府試人數比縣試時增加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考棚前人山人海,黑暗之中,送考者極易擠散,一擠散酒無法尋覓。有奇形怪狀的高腳燈籠高高舉着,離散者擡頭一望便可找到該縣隊伍。
考試時由順天府府丞點名,經認保搜檢後進入考棚考試。這時候考場開了門,第一個縣開始點名。排頭的官兵說道:“府尊大人有吩咐,必須按照捲上編定坐號,入場對號而坐,否則取消本場考試資格。”
其他點名、領卷、封門、編號、彌封、考試內容、考試方法、題目、謄真、放頭牌的前十人放炮吹打送出、不準繼燭等規定與縣試大致相同。府試爲一場,與縣試一樣,試四書義的八股文兩篇,但不考詩賦。
所有的考生終於都坐好了之後,考場大門緩緩關閉,落鎖後貼上了封條。衆人正翹首以盼的時候,便聽一個官兵拖着長音,高聲叫道:“府尊大人到!”
只聽一片稀里嘩啦聲,考生們紛紛起身,向着正殿的方向施禮。那順天府丞走到殿前,卻也面向正殿,給此地的主人即孔聖人上了三柱香,然後帶着考生一道三叩首,這才轉過身來。
順天府丞的目光緩緩掃過全場,並沒有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只聽他聲音凝重道:“諸位,本官是今歲府試的主考官,現在發考題。”順天府丞的一聲下令,便有一隊官差,將裝着考題的信封,按序號發下去。
只聽順天府丞又高聲道:“諸位,請專心答自己的考卷,不要交頭接耳,也不要偷看別人的卷子。”說着聲音轉冷道:“當然更不能偷看小抄,只要有一點違紀,立刻逐出考場!”
考題一發下去,考生們哪有功夫理會聒噪的順天府丞,都緊張的打開信封,抽出了新鮮出爐的考題。賈蘭認真審讀了幾遍手裡的考題。
首題皆是大題。未冠首題是《論語》題,即“文不在茲乎”,已冠首題是《孟子》題,即“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次題則皆是小題,即截搭題。
未冠次題是“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乃是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作文時,“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等都不能說及,“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這些字眼也不能露出來,否則會犯連下或侵下的錯誤,文章會判不合格。但是文中的意思,卻非有不可,否則就沒扣住題,沒做到如題行文。
已冠次題是“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凡是讀過《大學》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這八個字出自於《大學》裡的第二段: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賈蘭與賈菌、李陟三人還是連號,皆作未冠題。賈菌亂寫一通,早早的遞了卷子,頭一牌就出去了。
數日後即揭榜,發案書以圓式,謂之圈,以五十名爲一大圈,縣試府試取錄名額均按府、縣大小規定數額。府試第一名叫府案首,在院試時沿例必會讓其進學當生員。
府試取中者,會有人至其家中報喜,討賞錢,各家從厚打發報喜的人,都各管待酒飯。府試的結果,李陟第十五,賈蘭第二十八,賈菌未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