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你以前在苗疆住過,那你知不知道他們爲什麼都有些躲我們?”歸韻忍不住小心問道。
“每個苗寨都有自己特有的風俗,而且我以前在苗疆的時候沒有到過這些村寨,我也不知道他們爲什麼會這樣,我住在靠近南詔那邊。”十三無奈的回答道。
三人本來打算找家客棧住的,可是看看村寨封閉的樣子,應該也不會有住宿的地方,於是想找家苗家人,給點酬金先住一晚,儲備些食物,明早就啓程離開。真好小棠和十三還記得些苗鄉話,可是她們每敲開一家門,別人看見她們就馬上將門關起來,根本就不給她們說話的機會。
三人一路走到了村寨的另一頭卻還是沒有人願意借房間給她們住,三人都有些疲累。歸韻看見旁邊靠山的地方有一塊大石頭,於是累的坐上去小坐休息,十三和小棠看見歸韻停下來休息,也坐在石頭上坐下來。
開始有兩個苗疆人因爲好奇往她們這邊看了幾眼,然後就迅速跑開了,三人都不明白他們爲什麼要那樣,心想也許是因爲他們一直很封閉,從不曾接觸外面的人,於是有些奇怪她們的穿着打扮和說話舉止。
可是沒一會兒,之前看了她們幾眼就跑開的苗鄉人帶着一羣人從村寨裡走了過來,走在前面中間的是一位矮小佝僂的老婆婆,一羣人嘰嘰喳喳的就往她們走來。三人感覺很奇怪,處於禮貌,三人都站起來看着對面的一大羣人。
那些人的眼神都有些憤怒,十三不明白她們什麼時候得罪他們了,那種眼神絕對不是防備那麼簡單,那是一種憤恨的要置她們於死地的眼神。
十三看見之前看見她們就跑開的兩位苗鄉人中的一位伏在中間的老婆婆耳朵恭敬的說了些什麼,因爲有些遠,那人說話的聲音又很小,十三聽不清他們交談了什麼,但是從這羣村民對那位老婆婆的尊敬程度,十三再看那位婆婆身上穿的黑色描金的百褶裙,身上佩戴的衆多的銀飾,當然主要是她身上穿的裙裾上的日月星辰的刺繡,十三知道這位老婆婆應該就是這個村寨的大祭司。
十三小時候曾聽人說過,每一個苗寨都有自己的祭司,他們雖然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神靈崇拜,不同的祭司儀式以及不同分類的祭司,但是大部分的苗寨裡的祭司一般有三種。祭司一生都是不婚的,她們無情無愛,只爲苗寨付出,她們都是神靈選出來的神靈的溝通者。一位被選人從小就會被隔絕教養,十二歲時她們將舉行第一次祭祀活動,身穿大紅色祭司服,那次她們將會以大祭司的身份首次面對自己的子民。
等到她們足三十歲的時候將會換上黃色祭司服,直到一百歲,當然很少有活到一百歲的,百歲的祭司會換上黑色的祭司服,她們會成爲苗寨最偉大的祭司,她們會被賦予親自從衆多的苗寨聖女中挑選下一任祭司的權力,這是與神靈一樣的權力,至高無上的。
十三看着眼前雖然矮小佝僂可是眼神犀利、面部冷凝的百歲祭司,有些不解她們什麼地方觸犯神靈了,因爲大多數苗寨都有自己不同的禁忌,十三想不通她們哪裡得罪了苗寨的人,他們甚至找來了他們的
百歲祭司。
首先是百歲祭司身邊的一位男子用苗鄉話對她們說了一串話,眼神就像要將她們射穿一樣,歸韻因爲聽不懂他們說的什麼,焦急的用眼神詢問着十三和小棠。
十三對歸韻解釋道:“他問我們是從哪裡來?”
十三說完用略顯生澀的苗鄉話說道:“我們來自遠在武陵山另一邊的燕國,我們只是路過這裡前往南詔,想讓你們借地方給我們住一晚並賣三匹馬或者狗和牛,我們會付銀子。”十三說着讓小棠拿出兩錠銀子表示自己的誠意,並且假裝無意識的將三人身上的武器也讓他們看到,以此來顯示他們不是好欺負的。
百歲祭司向那位男子說了什麼,男子繼續說道:“我們不會賣給你們東西,還會將你們抓起來,因爲你們觸怒了我們的神靈,但是神靈說他只接受聽話的祭品,你們是否認錯並接受神的眷顧。”
“什麼?”小棠聽見男子說的話,很驚詫,用燕國話驚呼出聲。
“怎麼了?他說什麼?”歸韻着急的問到。
十三有些難爲的回到道:“他說我們觸犯了他們的神靈,神靈讓我們自己服罪,而且還要我們接受神的眷顧,也就是成爲神的祭品。”
“什麼?祭品!”歸韻睜大雙眼,不會吧,她可不想成爲祭品,“這可怎麼辦,先問他們我們觸怒了什麼神靈吧,我們沒做什麼呀,就算死也死的明白點吧。”
“嗯,”十三答道,轉過頭又向苗鄉人問道:“我們並不知道哪裡觸犯了神靈,所以不能成爲聽話的祭品,可以告訴我們你們的神靈爲什麼生氣嗎?”
這次沒等男子傳話,百歲祭司指着剛剛三人坐着的大石塊直接對着十三說道:“這是山神的祭臺,明天我們就要舉行祭祀了,祭臺剛剛接受了七七四九天的神水清洗,聖潔無比,可是你們玷污了神的祭臺,神無法原諒你們,你們要親自去向山神道歉。”
十三暗咒一聲“完了”低下頭快速的想着對策。
小棠看歸韻疑惑的焦急着,於是對歸韻將剛剛百歲祭司說的話解釋了一遍,並加上一句道:“祭司列數了我們的罪行,我們是不可以再狡辯了,因爲剛剛我們三人坐在祭臺上他們都看見了。”
歸韻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忙問道:“那怎麼辦,不可能真的去做祭品吧。”
十三略想想不出什麼可行的辦法,但是總不能坐以待斃,只好跟歸韻說道:“大姐,苗寨對神靈是絕對崇拜和忠誠的,我們不能強行逃離,會被萬箭射殺的。他們對於祭品都會有七天的神浴,也就是接受的神的淨化和洗禮,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先接受懲罰,然後再想辦法逃脫。”
歸韻想想,“也只有這樣了。”
於是十三向百歲祭司說明她們接受神的眷顧,並以外來者不懂祭祀向祭司旁邊的男子詢問了他們對山神的祭祀。因爲她們觸怒了山神,她們可能將會被活埋或者活人血祭來謝罪于山神。
祭祀,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也被稱爲吉禮。“祭祀”也意爲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人們認爲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很久以前祭祀活動更加簡單和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爲崇拜對象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
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祭司祈禱,祭祀者則對着神靈唱歌、跳舞。
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天上的風雲變幻、日月運行,地上的山石樹木、飛禽走獸,都被視爲有神靈主宰,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這些神靈既哺育了人類成長,又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人類感激這些神靈,同時也對它們產生了畏懼,因而對這衆多的神靈頂禮膜拜,求其降福免災。萬物有靈形成多神崇拜,也使人們的祭祀對象繁多。
祭祀神靈,是以獻出禮品爲代價的。人們對神靈的歸順,可以跪拜叩頭,可以焚香燃紙,但對神靈來說最實惠的祭祀方式還是獻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慾,神靈也是如此。人們既然對神靈有所祈求,理應捨得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祭獻,以博得神靈的歡心。但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靈也各有自己的口味,所以祭品多種多樣。
主要由四種祭品,第一是食物,也就是獻食。在諸多的食物中,以肉食爲最,人們把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指馬、牛、羊、雞、犬、豕等牲畜,後世稱“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魚兔野味也用於祭祀,但不屬“犧牲”之列。祭祀也有用人的,但人本身不叫“犧牲”,古書只說“用人”,不說“人牲”。作爲祭品的食物除“犧牲”外,還有糧食五穀,稱“粢盛”,鮮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間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另外,酒也是祭祀神靈的常用祭品。
第二是玉帛,玉帛包括各種玉製禮器和皮帛,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祀手段,玉在祭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把玉視爲美好的代名詞,連想象中天神的居處也稱爲玉臺。帛,是絲織物的總稱,是貴族用於禦寒蔽體的生活資料,古代普通人僅能以葛麻爲衣。正因爲玉帛的稀罕與貴重,人們祭祀時以玉帛爲祭品。
第三是用人,以人做祭品祭獻給神靈,也稱“人祭”。人祭的形式有火燒、水溺、活埋、刺喉瀝血和砍頭,甚至於把人剁成肉,蒸爲肉羹。人做爲祭品的另一現象是爲男神提供美女,爲了滿足想象中的神靈貪戀女色的慾望,產生了以美女爲祭品的習俗。不論殺死、活埋、淹死,都是以美色娛神的表現。名義上是讓她們的靈魂去做神靈的妻妾,實際上是供神靈玩弄。人祭中還有以童男童女祭神靈的現象。以童年人體作祭品,一是由於童體肉嫩,二是基於神仙喜歡孩童,孩童天真無邪,純潔無瑕,這正與仙家凌空御風、長生不老的追求相關聯。
第四是血,血是一種特殊的祭品,人們相信血是有靈魂的,血能維持人或動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傷甚至死亡,好像血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做祭品的血有人血也有牲血。
苗鄉人會將十三三人帶到苗寨裡用來在進行祭祀前給大祭司以及參與祭祀的人神浴的地方,那是一個建在山洞裡的隔絕的石屋,每一個要祭祀的人都必須到裡面接受七天的齋戒,定時會有專門的神僕送來清淡的飯食。十三歸韻小棠三人雖然被定義爲祭品,但正因爲是要獻給神的,所以她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在去往石屋的路上,那些神護苗人對她們都很客氣,並沒有因爲她們是罪人而粗魯的對待。在路上,十三不斷的想着,這些人會將她們怎樣獻給山神,活埋和血祭都是祭祀山神的形式。不過很快的十三便不想想了,該想的應該是如何獲得釋放逃脫活祭纔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