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旌旗招招皆向北

主俊卒前恐有變,密令殺段龕,坑其徒三千餘人。州,段舊部擁段慵爲青州牧,舉兵據臨,並遣使降江左。猛之未至也,城震驚,不知所措。及猛至,遠近貼然。號令嚴明,軍無私犯,法簡政寬,燕民各安其業,更相謂曰:“不圖今日復見虎賁王師!”猛聞之,傳檄諸地,正北府王師之名——

引言摘述

昇平三年十月,魏郡蕩陰城北,在寬闊的官道上,一條黑色巨龍正緩緩向北前進,無數的旌旗在秋風中不停的飄動,發出噗噗的招展聲,無數寒光的矛尖如同黑龍身上的鱗甲,在陽光中閃着光芒,又如同湖泊江河上的鱗波閃閃,和沉重的腳步聲及甲葉嘩嘩聲一起盪漾在沉寂和空曠的魏郡原野。而黑龍的兩邊時不時的馳過一隊騎兵,這些頭插白羽,同樣身穿黑甲的騎兵捲起一陣雷鳴的馬蹄聲,像疾風一樣很快就消失在黑龍前方的天際邊。

旁邊的一座小山包上,一羣北府將領站在這裡,正舉目北眺,看着自己的隊伍氣勢如虹地向北滾滾而去。他們散站在一起,隱隱圍着王猛。

“多謝王大人的寬恕!”鄧羌一直忐忑不安,看到王猛神采飛揚,心情非常不錯,而且周圍的其它諸將也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沒有注意到這裡,於是就和呂光、毛當、楊安四人悄悄靠了上去,小聲地說道。

“看來你們還在心介徐成之事。”王猛聞聲轉過頭來。看了一眼鄧羌等人,然後緩緩說道。

戰後軍法司的軍法官詳細調查了徐成事件,最後判定徐成違反軍法,茅正一行法正當,並通報了全軍。但是由於鄧羌等人作戰勇敢,而且當時並不知道這件事情,王猛和軍法官就沒有找四人地麻煩,只是論功行賞。只是四人心中知道和徐成的關係。所以一直放不下。

“王大人。徐成是我的老部屬。還曾經三次在戰場上救過我的命,算得上是兄弟之情了。”鄧羌緩了緩繼續說道,“我瞭解徐成,說他膽怯怕死,那是不可能的,他以前每次血戰都是身先士卒,幾次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可能是擔心軍士們傷亡太大。所以停了下來。而且他這個人太量小胸窄…。”

王猛點點頭,同意鄧羌的說法。徐成他也聽說過,鄧羌帶出來的人,不可能是膽小鬼,只是太心高氣傲,胸懷器量都不高,而且對北府地軍制也不是很熟悉,總是還以周國那一套來行事。以爲傷亡稍微一大全營就會崩潰。那知道北府軍卻是完全不一樣,就拿前鋒中營來說,打到最後只剩百餘人還在拼殺。讓對面地搠提軍幾乎要瘋掉了。加上茅正一也是一個直人,說話直來直去,結果就把徐成給惹毛了,被私怨衝暈了理智,讓茅正一給行了軍法。

“我以你等爲前鋒,正是要藉助爾等報仇雪恨地銳氣,想不到其中徐成卻出了差錯,可惜可惜!”王猛接着嘆道。

“多謝王大人對我等的照拂,可惜徐成這小子太不爭氣,差點誤了大事,讓王大人白費了一番心血。”鄧羌連忙說道,他和呂光、楊安、毛當四人一直以爲王猛在照顧自己等周國降將,讓這些新加入北府的人等多立站功,有資格站立於北府軍將之中。

“王大人的恩德如天高地厚,我等定當以王大人馬首是瞻。”鄧羌、呂光、楊安、毛當四人低聲說道,表明了心跡。

王猛深深地看了一眼鄧羌四人,然後低聲說道:“以我馬首是瞻可不行,只有以大將軍馬首是瞻才能長保富貴。”

王猛的話讓鄧羌四人一愣,很快就明白過來了。北府有長水派,有益樑派,有江北派,這裡面還分新進派、保守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領軍人物,例如王猛就是江北派的領軍人物,鄧羌三人剛纔地一番話就是表明要奉王猛爲首,加入江北派。但是王猛剛纔的一番話讓鄧羌三人明白了,在北府再怎麼分派也在曾華的掌握之下,說不定這種各派明爭暗鬥是曾華故意爲之的。鄧羌等人要是貿貿然加入到一派去,一旦違了曾華的意,這位北府大將軍一句話就能讓你萬劫不復。

“看來你們沒有明白我以你四人爲前鋒的真正含義。”王猛待了一會又說道,說罷他招呼一聲,將衆人聚攏過來。

“你們能說說我爲什麼要以鄧羌四人領平常步軍爲前鋒,而不是以陌刀軍直接衝擊燕軍?”王猛等諸人彙集後朗聲問道。

聽得王猛的問話,鄧羌、呂光、楊安、毛當四人是當事人,所以不好開口,只是鄧羌、呂光兩人機警些,有點若有所思,而楊、毛二人還在苦苦思量。

段煥、趙復兩位陌刀將還是沉寂如山,臉色不變如水,什麼表情也沒有,似乎這件事跟他們倆沒有任何關係。而左右探取將張知道自己是想不明白,乾脆也不去想了,只是笑嘻嘻地站在一邊不作聲;鄧遐

有笑意,自然是知道其中奧妙,但是他不是一個愛出所以也只是站在那裡不作聲。至於候明、呂採、粲等將有地想明白了,但是他們比前面那四位差得太遠了,而且都在他們四人屬下爲將,既然人家都不出聲,他們也不好開口出聲了;沒想明白地自然也不敢出聲出臭了。

最後還是諸葛承初生牛犢不怕虎,加上新立戰功心氣正高,看到諸將沒有出聲,不由搶聲出來。

“屬下在長安武備學堂進學時,曾有幸聽大將軍講授過課。大將軍說過,戰場制勝的一條就是於合適的時機在合適地地點投入合適的兵力。”諸葛承侃侃而談,“燕軍有人馬三十萬。其中精銳就有十萬之數。主帥慕容評貪鄙無恥,但也是一個知兵之人。看他的佈陣,前軍之中除了七萬精銳之外,在前面還布有五萬籤軍,爲得就是消耗、阻緩我軍前鋒。”

聽到這裡,不明白的人開始有點領悟了,頻頻點頭。

“漢書有曰: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縭。陌刀軍捍勇可爲當世之冠。衝擊燕軍前鋒定可摧枯拉朽。然燕軍前軍竟然有十層之多。陌刀軍突擊燕軍最前面三層的籤軍不在話下。但是氣勢定已經率落,與燕軍搠提軍精銳再相遇,恐鋒銳不再。一旦不進相峙,燕軍人數優勢定會明白,我軍則就危險了。”

“大總管以鄧將軍四人領平常步軍爲先鋒,一取鄧將軍四人的銳氣,二可大破燕軍籤軍。續而與提軍對殺,定會嚴重消耗其士氣兵力,一旦搠提軍力衰,陌刀軍再趁勢殺入,定會一戰而破,而探取再趁機取其中軍,燕軍定會大敗。戰局結果也說明總管大人的部屬正當無誤。”

聽完諸葛承的話,衆人不由紛紛點頭。而王猛也在那裡讚許地笑了。

“秉業說得不錯。兵法在於知機權宜,我們雖然可以輕視燕軍三十萬大軍,但是一旦開戰卻不能掉以輕心。陌刀軍是利刀。探取軍是重錘,是我們取勝地關鍵。我們必須要庖丁解牛,將鋒利地刀刃和破陣重錘用在最合適地時候,一旦他們氣竭勢窮,就是我們大敗的時候了。”王猛補充了幾句。

他說的這些話北府諸將都聽曾華講過。曾華提出了在合適的時候採用掏心破陣戰術,這是他總結了“歷史後世”李世民和成吉思汗的戰術,尤其是李世民,總喜歡在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候,親自率領玄甲騎兵直衝敵陣中軍,一戰定乾坤。

王猛也算得是位高人,在領悟了曾氏兵法,靈活使用,一舉擊破了三倍於己的燕軍,讓天下更加驚歎北府兵地軍事實力。

“北府軍是大將軍苦心經營多年,無論是軍制、軍法、軍勢還是軍力,均是史上無雙。而且將領、軍官、士官職責分明,有如使臂,所以爲將領軍者除了身先士卒外,還要料敵臨機應變。徐成此舉,在別的軍中也許會延誤大事,但是我卻不會擔心,北府軍不會讓徐成得逞的。”

王猛越說越有興致了。

“你們知道爲什麼嗎?”王猛轉問鄧羌四人道。

鄧羌四人想了想,最後還是搖搖頭。

“北府軍無敵天下,除了訓練有素、軍法森嚴、軍制嚴密、裝備精良外,最重要的是榮譽感。“王猛迎着鄧羌四人期待的目光說道。

“秉業(諸葛承),長安武備學堂校訓是什麼?”王猛轉問道。

“勇氣、責任和榮譽!”

“勇氣是敢於直面死亡,責任是保家衛國,而勝利是北府軍人最大的榮譽!”王猛大聲說道,“茅正一爲什麼會揮刀斬下徐成,前鋒中營爲什麼會戰至只餘百餘人?因爲徐成意欲後退讓前鋒中營上下蒙受了恥辱,這是北府軍人最不能承受的,他們只能用勝利和死亡來洗脫這種恥辱。這就是北府軍爲什麼能百戰百勝的重要原因!”

聽得王猛地話,不但鄧羌四人心緒翻騰,就是段煥等人還是心潮澎湃,真是這種深入到骨頭地榮譽感,讓無數的北府軍士奮死向前,去爭取他們最大的榮譽-勝利!

王猛等人都說不出話來,只是呆呆看着正在繼續如潮水般向北滾動地大軍,那無數的旌旗,那無數的矛尖,那無數的黑甲,將征服他們前面任何的敵人,什麼人都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

過了好一會,王猛突然對傳令兵說道:“傳令全軍,加速前進,打下城迎接大將軍!”

在諸將詫異的目光中,傳令兵策馬在大軍旁邊急馳向前,並大聲傳達着王猛的命令,不一會,如波濤浪涌一般激起了一陣歡呼聲,無數的長矛和鋼刀被舉在了空上,閃出一片眩眼的白光,與滾滾向北的旌旗相映成輝。

第90章 清泉驛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151章 涼州戰事(二)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206章 進學(四)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54章 石苞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21章 接降第277章 - 伊斯法罕(二)第14章 江映月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32章 仇池(4)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57章 關中(三)第91章 高僧(一)第148章 大戰前夕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93章 趙國第33章 武都(1)第277章 - 伊斯法罕(二)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4章 受封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6章 車胤第92章 高僧(二)第25章 梁州(3)第248章 誰家之天下(五)第205章 進學(三)第25章 梁州(3)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71章 宜陽(二)第33章 武都(1)第71章 宜陽(二)第86章 上郡第230章 戰爭還是和平?(五)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91章 高僧(一)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153章 涼州戰事(五)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36章 飛羽軍第99章 遠方的客人(中)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90章 清泉驛第94章 燕國第124章 萬馬度陰山(三)第29章 仇池(1)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175章 冀州風雲(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221章 華夏必勝(一)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115章 初戰拓跋(五)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21章 接降第253章 取經人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0章 誓師西征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22章 留守成都第32章 仇池(4)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36章 飛羽軍第91章 高僧(一)第94章 燕國第62 餘波(二)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182章 日落桃山第33章 武都(1)第39章 吐谷渾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127章 萬馬度陰山(六)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97章 閒談(一)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58章 關中(四)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32章 仇池(4)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56章 關中(二)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
第90章 清泉驛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151章 涼州戰事(二)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206章 進學(四)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54章 石苞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21章 接降第277章 - 伊斯法罕(二)第14章 江映月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32章 仇池(4)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57章 關中(三)第91章 高僧(一)第148章 大戰前夕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93章 趙國第33章 武都(1)第277章 - 伊斯法罕(二)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4章 受封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6章 車胤第92章 高僧(二)第25章 梁州(3)第248章 誰家之天下(五)第205章 進學(三)第25章 梁州(3)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71章 宜陽(二)第33章 武都(1)第71章 宜陽(二)第86章 上郡第230章 戰爭還是和平?(五)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170章 延城決戰(二)第91章 高僧(一)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153章 涼州戰事(五)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36章 飛羽軍第99章 遠方的客人(中)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90章 清泉驛第94章 燕國第124章 萬馬度陰山(三)第29章 仇池(1)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175章 冀州風雲(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221章 華夏必勝(一)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115章 初戰拓跋(五)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21章 接降第253章 取經人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0章 誓師西征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22章 留守成都第32章 仇池(4)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二)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36章 飛羽軍第91章 高僧(一)第94章 燕國第62 餘波(二)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182章 日落桃山第33章 武都(1)第39章 吐谷渾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127章 萬馬度陰山(六)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40章 江左風雲(一)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97章 閒談(一)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58章 關中(四)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32章 仇池(4)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56章 關中(二)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