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迫在眉睫



營房已建設好,眼看春耕播種季節就要過去,團裡心急如焚,旅部給每個人規定的挖地任務還沒有完成。

五連把炊事班十幾人的任務都包乾了,讓炊事班能全心全意爲戰士們做好後勤服務,再把連裡十幾個病號一刨開,還有連幹部因每天要檢查挖地進度等工作是半脫產,七算八算,戰士們每天多攤出近一半的挖地任務。

七七○團規定各連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挖完土地,不然就趕不上播種的趟了。

時間緊任務重,戰士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頭幾天挖地手上打滿水泡,鋤把上沾着血水還不能停下,腰痠背痛的直不起腰,任務在身時間又摳得緊,戰士們在手上包毛巾又繼續挖地,吃飯時連碗都端不住。

開始戰士每天完不成自己的基本任務,更不要說幫助別人完成任務了,每天挖個兩到三分地雙手打的血泡就痛得拿不起鋤頭,後來有些經驗,連裡最能挖地的人漸漸由五分、八分到每天可挖一畝多地,掌握了規律越挖越多。

二營分的地在團部和直屬隊旁邊,三個部門每天你追我趕,生怕自己落在後面。挖着挖着有人喊比賽,每次都以二營獲勝結束當天的勞動,到團裡檢查勞動進度的王維舟和耿飈等首長在旁邊爲掉在後面的團部喊加油。

副團長胡奇才也帶病堅持下連隊檢查,鼓勵戰士們每天收工前多挖一鋤,爭取早一天完成任務。

隨着經驗的積累,連裡拔尖的同志也冒出來。全連按人頭算每人一天要挖一畝多地才能完成任務,強者一天能挖兩畝地,五連三排機槍班長更是不得了,每天能挖兩畝半地。

太陽西下就要落山了,戰士們還不肯歇下來,你追我趕勁頭十足。炎林除了挖地還要丈量土地,每天挖到一畝二分地就停下來,他要丈量三排每個戰士挖了多少地,全連統計彙總後報給營部,營裡統計後再報給團部,便於掌握每天的勞動進度。

離播種最後季節只剩下半個月,

炎林到連長指導員管理的一排、二排地裡看,兩個排剛好趕上自己基本的生產任務,也沒有把包乾下來的那部分完成。分給三排的地勢不好,荒山裡的灌木林雜草叢生,開荒的難度超乎想象,自己帶領的三排顯然落後,任務眼看完不成了。

炎林一發狠對三排下命令:“我們不能拖五連的後腿!從今天起不準下山,吃喝拉撒睡都在山上,我們日夜挖也要完成任務!”

三排戰士們在荒山野嶺中宣誓:“堅決完成任務!不在規定時間內挖完荒地決不下山!”

“我們營還沒有誰完成任務呢!我就不信這樣幹下去完不成任務!”

“不是我們營,是整個團都沒有完成任務,看來我們三排很可能最先完成任務。”三排長意識到副連長的規定將會使三排在團裡率先完成任務,他會心的笑了。戰士們聽排長說能最先完成任務都很高興,誰沒有集體榮譽感啊,沒有人發牢騷。

連部通訊員被炎林叫來跑腿,炊事班負責送水送飯到山上,一日送三餐飯,勞動強度太大,半夜十二點還要加餐,炊事班的擔子也不輕。

三排戰士白天挖晚上也挖,漆黑的夜晚還在赤膊上陣,戰士們揮汗如雨。地頭邊篝火通明,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一是防止野獸竄來,二是照亮地頭。每個人輪換着睡一會兒覺,勞動的人實在是困極了就吸幾口捲菸,葉子菸的勁兒大瞌睡一下就沒了,提提神又繼續開荒。

三排沒日沒夜的奮戰,三天三夜下來平均每人都挖了十畝地,炊事班每天把飯和開水都送到地頭上,主食是野菜窩窩頭,第一年到大鳳川開荒條件最艱苦。

連長、指導員幾天吃飯都沒見到三排的人影兒,一打聽才知道三排守在山裡日夜開墾荒地根本就沒下山,兩人急了,連忙各自帶領一排、二排連夜趕上山。

見戰士們累得筋疲力盡,指導員讓炊事班做包子慰勞大家,“搞點肉吃嘛,醃好的野雞留着幹啥?等戰士們體力

消耗盡了也吃不下呀!熬它幾大鍋湯送到地頭,讓戰士們隨便喝!”炊事班把存貨全都搬出來,曬乾的野蘑菇、黑木耳成了野雞湯裡的最佳配菜,也是最好的補品。

“什麼?五連都上山了?”二營幾個連也聽說了,見五連吃住都在山上,幾個連長臉上都掛不住了,在營裡嚷道:“都是一個營的,我們也不能落在後面!上山!”幾個連長不服氣,也沒人動員,大半夜的悄悄把隊伍拉上山幹起來,都是爲了完成上級規定的任務。

二營全部上山,前腳走後腳就被別人知道了,“叮鈴鈴......”團部的電話急促的響起來。

“團長,你怎麼偏心眼哪?這麼大的事還對我們封鎖消息!”

“我聽不懂!你說明白!”張才千剛躺下還未入睡,正在爲完不成任務發愁,對一營長的質問一頭霧水。

“你爲什麼只讓二營上山趕任務,是想樹二營做標兵嗎?難道我們都不是你的兵啦?”

“什麼?誰說我讓......”張才千放下電話沒有再問,他突然明白了,一定是二營同志怕完不成任務都山了,多好的戰士啊!他讓警衛員把副團長、政委和參謀長叫起來,簡單商量後做出決定。

他在電話裡向一營、三營下命令:“緊急集合!讓戰士們立刻帶上農具拉上山,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向二營學習!”

半夜三更的,各營都在山上燒起大火,把土地照得通火明亮。沒說的,上去就開始挖地,累了就倒在土地上躺下休息一會兒,起來後接着再挖。團裡考慮到這些天的勞動強度很大,特地讓炊事班把伙食辦好一點,第一次是送來高糧饅頭,炎林眼都不眨一口氣吃下十四個饅頭,體力消耗太大了。

七七○團不但在最後三天完成規定的指標,還超額完成開荒任務。團部知道是炎林發狠後做出上山的決定,當即在山上表揚炎林和五連三排所起的帶頭作用,稱讚他們調動了全團的積極性。

(本章完)

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五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四)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八節 西行歲月(下)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三節 挖地競賽楔子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一節 保存革命火種第三節 豫西獨立支隊遊擊大隊第四節 還債第二節 佃戶第三節 新天地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三節 窮苦家庭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小丫環第三節 新天地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一節 一場風波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八節 出手相救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三節 站崗放哨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二節 各顯身手第九節 凱旋歸來第一節 叛逆第三節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節 奪槍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四節 肅反的陰影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四節 還債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新天地第七節 阻擊第四節 填糞坑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九節 收容隊第五節 全軍大練兵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二節 過平漢鐵路第二節 佃戶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三節 第一次戰鬥第三節 站崗放哨第七節 中原軍區第三節 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六節 紅孩子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護送司令員開會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六節 任重道遠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五節 放牛娃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五節 斬草除根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歡迎會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三節 新天地第一節 不速之客
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五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四)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八節 西行歲月(下)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三節 挖地競賽楔子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一節 保存革命火種第三節 豫西獨立支隊遊擊大隊第四節 還債第二節 佃戶第三節 新天地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三節 窮苦家庭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小丫環第三節 新天地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一節 一場風波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八節 出手相救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三節 站崗放哨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二節 各顯身手第九節 凱旋歸來第一節 叛逆第三節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節 奪槍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四節 肅反的陰影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四節 還債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新天地第七節 阻擊第四節 填糞坑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九節 收容隊第五節 全軍大練兵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二節 過平漢鐵路第二節 佃戶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三節 第一次戰鬥第三節 站崗放哨第七節 中原軍區第三節 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六節 紅孩子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護送司令員開會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六節 任重道遠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五節 放牛娃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五節 斬草除根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歡迎會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三節 新天地第一節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