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察漢浩特

bookmark

漢清部北方司不斷傳來訊息,滿清在漠南建立昭烏達盟的時候,爲了防備蒙古人反抗,依據地域、習慣和傳統,將蒙古人分得支離破碎,大的部落,分爲兩旗甚至是數旗,並劃定放牧的範圍,將一個個小部落圈禁起來。

除了各部的頭人,普通的牧民一輩子也走不出自己的牧場。

李自成看着面前的行軍地圖,心倒是感激皇太極,滿清將蒙古各部拆分得支離破碎,正好給了華夏各個擊破的機會,特別是圈禁蒙古人的做法,對於華夏朝廷實施的畜牧、定居的國策,幾乎是一脈相承,他甚至懷疑,滿清還是不是遊牧民族。

李自成並不擔心軍事的征伐,而是憂心於戰後的管理。

在他的心,興安都督府,甚至是未來的興安省,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除了已經成型的谷府,還有正在征伐的饒樂府,將來還會將大興安嶺東西兩側,包括蒙古科爾沁部,一併囊括進去。

當然,這是一個很遙遠的規劃,將伴隨着征服滿清的漫長過程。

在設置興安都督府的時候,李自成的目光盯南部,直到華夏的邊牆。

這一片區域,不應該包含在饒樂府境內,華夏的河北省,承擔着護衛北京的重任,無論是爲了歸化蒙古各部,還是保衛北京的安全,河北省的地界,都應該擴張至邊牆之外。

其一,如果河北省擴張至邊牆之外,能加快漢、蒙民族之間的聯姻、融合,促進經濟、貿易的發展,有利於改善邊牆外百姓的生活水平,並最終加速蒙古人歸化爲漢人。

反之,如果河北省的邊境止於邊牆,漢人的思想,極有可能被禁錮在邊牆之內,他們會輕視邊牆外落後的蒙古人。

然而,漢民族的歷史,邊牆外遊牧民族加在漢民族頭的災難,絕對能排前三,以李自成的閱歷,他至少看到,邊牆外的遊牧民族,兩次入主原……

現在有了徹底歸化遊牧民族、將北方的大片土地納入華夏的機會,李自成自然不會放過,哪怕這個過程及其漫長,又充滿很多不確定性,甚至需要付出大量的銀子!

其二,保衛北京,最好的方式,不是固守邊牆,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牆、關隘,邊牆能保衛北京一時,卻不能永久,最近的大明時代,蒙古人、女真人曾多次叩牆入侵。

況且邊牆有無數的關口,要駐守這些關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國家形成的負擔,遠遠超出想象。

修築邊牆,實際是漢人示弱的表現,在火器成爲戰場主角之前,漢地的步兵,的確無法對抗遊牧民族的騎兵,除非像大漢武帝時代那樣,依靠強大的國力,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搗毀沒有防守能力的遊牧民族老巢……

火器出現在戰場,爲科技、經濟、化更爲發達的漢人,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尋找出一條全新的道路——以攻爲守!

大明的洪武帝、永樂帝已經嘗試過了,雖然不太成功,但畢竟開了好頭。

要保衛北京,還有一種戰略的措施,那是徹底佔據北面的燕山山脈,然後依託燕山抵擋遊牧民族,而不是依靠邊牆。

邊牆基本在燕山各山系的主脈以南,已經放棄了大半個燕山,如果依託燕山,則可以將遊牧民族阻擋在燕山之外的平地山,或許漢人的步兵難以下山痛擊山下的遊牧騎兵,但遊牧騎兵也很難對山的漢人發起進攻,地形、人口、武器的差距,足夠將遊牧騎兵限制在燕山之外。

李自成用紅筆在邊牆外圈出一大片土地,現在不能確定地界,等將來派出官時,讓他們根據山勢、河流等要素,再確定府縣之間的邊界。

狼騎兵和第一營的騎兵,不斷傳回訊息,巴林左右旗、阿魯科爾沁旗、扎魯特部、翁牛特旗,滿清的昭烏達盟,只剩下最南面的奈曼旗、敖漢旗。

李自成帶着親兵,跟在兩部騎兵身後,主要是設置府縣,安撫當地的牧民。

大興安嶺是一座近似南北走向的山脈,南北長約兩千五百里,東西寬約五百里,一向橫亙在草原,是草原騎兵難以逾越的天塹。

在它的南面,便是漢民族賴以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燕山山脈。

燕山山脈呈東西走向,幾乎與大興安嶺形成一個倒立的“丁”。

與倒立的“丁”字不同的是,兩座大型山脈之間有一個斷口,這個斷口處是著名的西拉木倫河,西拉木倫河得到從北面的大興安嶺和南面的燕山得到淡水補給,河流極寬,兩岸土地肥沃,水草旺盛,歷來是遊牧民族的天堂。

西拉木倫河是西遼河的遊,大漢稱吐護真水,隋唐以後稱爲潢水,是連接西面的蒙古高原和東面科爾沁草原最主要的通道,皇太極多次征伐漠南蒙古,騎兵都是沿着西拉木倫河西進。

在西拉木倫河的遊,北岸有一條支流,叫查幹木倫河,巴林右旗駐紮在查幹木倫河右岸的託鉢山;南岸有一條支流叫少郎河,少郎河兩岸是翁牛特旗的牧地,右岸遊有一個叫昭烏達的地方,既是翁牛特旗的核心地,也是滿清昭烏達盟所在地。

李自成趕到託鉢山,將巴林右旗整編爲甘裳縣,託鉢山並沒有改名,但西拉木倫河更名西遼河,查幹木倫河更名巨流河。

甘裳縣的丁口超過兩千人,屬於牧民較集的地方,李自成便將扎薩克多羅郡王色布騰更名爲周武,任命爲知縣。

他親自渡過西遼河,來到少郎河右岸的昭烏達,發現這裡不過是一處小山坡,山坡搭建一座高臺,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也放棄了在此立府的打算。

昭烏達被更名爲素絲,翁牛特部也被改編爲素絲縣。

隨後李自成再次渡過西遼河,預備將大興安嶺南麓的將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旗、扎魯特部分別立爲梅吉、星徵、江渚三縣,但他趕到巴林左旗的時候,王俊卓派來的傳令兵告訴他:在阿魯科爾沁旗境內,一個叫罕蘇木的地方,找到了林丹汗曾經建立的都城——察漢浩特!

李自成立即將扎薩克滿珠習禮歸化爲漢人,賜名張尚禮,讓他出任梅吉知縣,巴林左旗的事,也是交給他,自己匆匆帶着親兵趕到阿魯科爾沁旗。

在騎兵的指導下,李自成來到天山東河與黑爾河之間的罕蘇木,果然找到了察漢浩特的遺蹟。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林丹汗的這座都城,已經殘破不堪,青石混着黃土的牆體,早已斑駁陸離,他在米脂的老房還要破敗。

李淑濟並不在察漢浩特出生的,甚至根本沒來過察漢浩特,只有李娜還有一絲印象,他嫁給林丹汗之後,曾經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皇,‘察漢浩特’是蒙古人的稱呼,據說當時的大明,稱之爲‘白城’!”

“白城?”李自成舉目四看,根本看不到白色,難道是翻譯的問題?

不過,林丹汗早已作古,察漢浩特已經失去了它原先的輝煌,唯一的意義,便是給後人留下一處遺蹟。

李自成一路走來,是要抹去蒙古人生活過的痕跡。

它自然不會留下察漢浩特讓蒙古人將來朝拜。

李淑濟有些傷感,父汗母后都不在了,察漢浩特是父汗留給自己唯一的思念吧?雖然這是第一次來到察漢浩特,畢竟是父汗留下的東西!

她看着臉色平靜的李自成,道:“皇要如何處置察漢浩特?”

“華妃以爲呢?”

“能不能讓察漢浩特保留下來?”

“保留下來?”李自成明白了李淑濟的心思,思索片刻,道:“華妃是說,將這堆亂石、浮土保留下來?任他日曬夜露、雨打風吹?”

李淑濟悠悠嘆道:“這樣恐怕不能持久……”

“是呀,要保留察漢浩特,能出動人力修繕,銀子且不說,”李自成道:“不過,只要修繕,會失去原先的味道,察漢浩特也不是察漢浩特了!”

“白城?”李娜輕輕念道:“皇是要……”

李自成暗道,李娜怎的明白朕的心思?

如果需要,察漢浩特倒是可以修繕一番,但它已經不是林丹汗的察漢浩特了,而是漢人的白城,修繕後的白城,也不能荒廢着,做爲白城縣的縣衙……

早知道林丹汗在此處留下一座都城,自己也不用花心思在《詩經》尋找縣域的名稱了……

只是這樣一來,對李淑濟是否太過殘忍?

李淑濟似乎明白了李娜的意思,輕蹙眉心,遲疑片刻,面色忽地一鬆,搖了搖頭,道:“皇,是妾身過於拘泥了,大汗已經不存在了,蒙古人很快也會不存在,留下汗城又有何用?皇若是修繕這座白城,讓他爲漢人,爲華夏,爲皇,發揮它的作用吧!”

“華妃真是這麼想的?”

李淑濟苦笑,“妾身原本……不過,木妃的話提醒了妾身,連妾身都是漢人了,留下蒙古人的汗城,又有何用?”

“華妃能如此想,朕心甚慰!”李自成道:“朕雖然征服了不少部落,他們都歸化爲漢人,但邊牆之外,至今尚無一座城池,朕打算將白城修復起來,做爲白城縣的縣衙,林丹汗當年的心血,總算髮揮它應有的作用……”

第832章 贖身第22章 兩情相悅第175章 親戚第10章 過堂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447章 淪落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730章 姑娘哭了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440章 血雨腥風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21章 失手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22章 兩情相悅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702章 掏心拳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91章 殺雞儆猴第424章 毀約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191章 流民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504章 遺腹子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97章 幕後主使第134章 天主教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063章 團圓飯第925章 大明的敵人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1047章 合約作廢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278章 新思路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章 寧夏驛站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652章 皇權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368章 客官,樓上請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595章 盡忠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111章 白費心第399章 密談(中)第744章 祭旗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1254章 孟艮府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233章 死亡線第9章 毆打家丁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334章 白夫人第78章 賞銀第29章 遙遙在望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
第832章 贖身第22章 兩情相悅第175章 親戚第10章 過堂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447章 淪落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730章 姑娘哭了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440章 血雨腥風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21章 失手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22章 兩情相悅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702章 掏心拳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91章 殺雞儆猴第424章 毀約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191章 流民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504章 遺腹子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486章 無計可施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97章 幕後主使第134章 天主教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063章 團圓飯第925章 大明的敵人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1047章 合約作廢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278章 新思路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章 寧夏驛站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652章 皇權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368章 客官,樓上請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595章 盡忠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111章 白費心第399章 密談(中)第744章 祭旗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1254章 孟艮府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233章 死亡線第9章 毆打家丁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334章 白夫人第78章 賞銀第29章 遙遙在望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