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

崇禎八年一月二十日,在李嘯軍終於進入南直隸淮安府地界時,高迎祥、張獻忠、掃地王、太平王等近十萬匪寇,在短短一日時間內,便全殲鳳陽守軍,佔領了中都鳳陽。

鳳陽隨之慘遭浩劫,在一週的時間裡,皇陵盡毀,無數珍寶被盜挖,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亦被燒燬,裡面的和尚全部被殺。知府顏容暄,推官戴文英等大批官員被處死,近4萬軍民百姓慘死於流寇的燒殺搶掠中。流寇隨後縱火焚城,要將鳳陽燒成白地,以徹底毀掉朱明王朝的龍脈根基。接連數日,鳳陽城中火光沖天,光照百里可見。

隨後,高迎祥率一半本部兵馬,先行離開鳳陽,往返河南而去。掃地王、太平王兩人也已撤離鳳陽,返回河南。鳳陽城中,只有張李二人,因率部衆搶掠頗多,手下還在清理數目,故尚未撤走。

鳳陽城在烈火中掙扎哀嚎,而城外一處高臺上,李自成與張獻忠二人,卻正各坐在一張方桌的兩旁,桌上擺滿美酒佳餚,兩人置酒高樂,好不快活。

在酒桌的旁邊,則高高豎立着一面旗幟,上面大書“古元真龍皇帝”六字,在寒風中獵獵招搖,十分顯眼醒目。

“張老庚,額打算回返河南了,再從河南入潼關,你卻打算率部去何處?”身着一身標誌般的藍布直褂,頭戴范陽氈帽,濃眉大眼,臉皮黑紅,一隻高挺的鷹勾鼻子特別顯眼的闖將李自成,已喝得臉泛酡紅,他用含糊不清的陝西話向張獻忠問道。

李自成與張獻忠同年,這時兩人關係尚是交好,故彼此間皆互稱老庚,而不稱名字或官銜。

“李老庚,額卻不打算恁快返回關中,這東南膏腴之地,糧錢廣佈,有如肥羊般的各州各縣,正等着俺老張來宰殺吃肉呢,俺卻捨不得這般快就離開。”身着緊身武服,面容猙獰兇狠,有如得了肝病一般的褐黃臉皮,絡腮鬍子濃密的張獻忠,張嘴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笑着對李自成說道。

張獻忠酒量極好,他喝酒時,喝得愈多,臉上卻愈是發黃,故得了個響噹噹的綽號“黃虎”。

李自成給他滿上,又給自已杯中添酒,然後感慨道:“咳,他孃的,這命數造化,如何說得清。想當日,老子在銀川驛當驛卒時,填飽肚子尚難,何曾想到會有今日這般得意快活。”

張獻忠哼了一聲,啜了個牙花,又打了個酒嗝,笑道:“奶奶的,這便是天命如此,這明朝啊,依老子看,這氣數怕是要盡嘍。現在這亂世之中,正是英雄爭逐之時,也該咱們出人頭地,逍遙快活啦。”

隨後,張獻忠又指着那面古元真龍皇帝的旗幟,大笑說道:“他孃的,就許他朱由檢當皇帝,咱們就只能當個平頭百姓麼?呸,什麼玩意!老子們今天也做皇帝了,就差黃龍袍子加身了。哼,將來遲早有一天,老子還要將朱由檢這混蛋從北京的龍椅上掀下來,讓咱們坐上去,嚐嚐南面而坐的滋味!哈哈。”

張獻忠扎手舞腳地說完,兩人大笑,互相勸酒,又一飲而盡。

兩人又喝了幾杯酒,張獻忠忽想起一事,對李自成說道:“李老庚,聽說城中百姓說,那城東二十里,有座神祠,可卜前程,甚是靈驗,老庚不妨隨我前去一佔。”

聽張獻忠這般說詞,李自成也來了興趣:“果真如此?甚好,俺這就和你同去。”

兩人吃罷殘酒,乘興而去,不多時,便到了這座名叫盤元觀的所謂神祠中。

觀中道士,大部早已逃散,只有幾個腿腳不靈便的老道,尚在道觀中捱守。幾名老道,見得李自成張獻忠率着親隨部衆,煙塵滾滾而來,嚇得大驚失色,紛紛四下躲藏。

張李二人到得真武大帝殿中時,手下軍士已將躲藏的道人搜出,摜在李自成張獻忠面前。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跪在地上的幾名老道,抖如篩糠,各各磕頭不止。

李自成大笑一聲,一把抓起一名老道,喝問道:“老道,俺且問你,這祠中之神,占卜可是靈驗?”

老道雙腿直抖,卻連連點頭:“稟將軍,我道觀中,真武大帝處抽籤甚是靈驗,不久前,方有富戶還願,給真武大帝重塑了金身呢。”

張獻忠聽得雙眼一亮,對這老道吼道:“老頭,廢話休說,且告知我等要如何抽籤?”

老道忙道:“將軍,可在真武大帝像前,恭敬祝禱,然後取桌上籤筒,搖晃三下,有籤躍出,便是神籤。”

李自成與張獻忠對視一眼,李自成搶先道:“若如此,那俺先來抽。”

隨後,李自成在真武大帝像前,祝禱一番後,便舉起籤筒搖了三下,果然,一簽從籤筒中跳出。

那老道一臉巴結之色,忙從地上拾起籤來,一看籤語,卻是變了臉色。

見老道變了臉色,李自成原本充滿期待之情的面孔,瞬時黑了下來。

шшш ⊕тт kān ⊕¢o “老道,上面寫的啥,你速速實說。若有欺瞞,定斬不饒!”李自成喝道。

老道撲通一聲跪地,顫聲念道:“將軍,這籤語上說,螣蛇乘霧,直上高天。何期一日,墜入深淵。這是,這是。。。。。”

“這是什麼!”

“這是說,將軍將來必成大事,只是,恐難長久。。。。。。”說到後面,老道的聲音細若蚊鳴。

“你這賊廝,滿口胡唚,老子今天就剁了你!”李自成大怒,抽刀便欲砍殺這名老道,卻被張獻忠一把攔住。

“李老庚,且莫動怒,且待俺抽驗一番,若不靈驗,再殺此人不遲。”

李自成恨恨地將刀入鞘,張獻忠臉上帶着得意的笑容,走到真武大帝神像前,默禱一番,便如李自成一般抽出籤來。

“老道,簽上說的是甚?如實說來。”張獻忠斜着眼看了老道一眼,冷哼一聲說道。

老道一臉慌張地從地上拾起籤來,粗粗一看,大冷的天氣裡,臉上卻迅速地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張着口,卻遲遲不敢說出口。

“念!”張獻忠大喝。

那老道聞言,卻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張獻忠極不耐煩,向自帶的隨從中,一名書生模樣的人示意了一下。

這名書生會意,一把上前,從老道手中搶過籤位,迅速地看了一眼,臉上便現蒼白之色。

“到底寫的什麼?”張獻忠喝問。

“稟大人,上面寫的籤語是,天道好還,果報不爽,一時氣焰,來日遂亡!”書生大驚說完,隨即眼珠一轉,便指着那老道說道:“這分明是在說大王的基業難於長久啊,這等狂悖籤語,分明是這些臭道士早作了手腳,專門來詛咒大王的!”

張獻忠一臉氣得紫漲,嗷的一聲高叫,隨即手起刀落,將正伏跪於地的老道砍了個屍身兩處,血流滿地。

“奶奶的,敢說本大王來日遂亡,老子先叫你這破神像今天完蛋!”張獻忠手中滴血的鋼刀,直指真武大帝像,破口大罵。

隨後,他下令手下軍士將塑像身上的金粉全部刮下,再砍去塑像的頭顱。

而在這時,李自成的手下,也紛紛大開殺戒,將其餘幾名老道全部殺光。

最後,在一把沖天而起的大火中,這座盤龍觀神祠化爲灰燼。

返回鳳陽後,兩人皆心氣不順,覺得再多駐留無益,便紛紛率衆撤離鳳陽。

本來,李自成被告張獻忠說得心動,也想和他一併去東南各州縣擄掠。結果兩人卻因爲幾名會吹拉彈唱的清俊小太監的分配問題,鬧了矛盾,李自成一氣之下,與張獻忠大吵了一架,便拉着隊伍直接返回河南,追趕高迎祥本部去了。

而張獻忠部,則全部直接南下,直奔廬州而去。

這時,李嘯軍才終於越過淮安府,又過了滁州府,一行軍馬直插廬州府地界。

李嘯原想,率軍進入廬州城(今安徽省合肥市),與當地守軍合兵一處,一同守城,待敵疲之際,再乘機殺出,就在廬州城下將張獻忠部流寇擊潰。

只是,李嘯等人,雖拼命趕行,還是晚了一步。

等他們到達廬州府地界時,遠遠派出的哨騎已探得,張獻忠約五萬多名流寇,正在全力合攻府城廬州多日。

“可惡,我們這般苦趕,終是晚了一步!”赤鳳總總長田威,一臉風塵僕僕,卻滿是不甘之色。

“既然計劃有變,立刻實施第二計劃。”李嘯迅速應變。

李嘯知道,歷史上,因爲廬州城極其堅固,張獻忠部攻之不下,最終撤兵。

在敵軍撤兵時,張獻忠爲了泄恨,縱兵大掠廬州府周邊村鎮,將除了廬州城外的廬州地界,擄掠成一片白地。

李嘯的第二計劃,就是要抓這個機會。

畢竟,真要面對面與五萬之衆的張獻忠全部人馬對幹,李嘯不認爲自已這五千多名新兵居多的兵馬,真能有多少勝算。

要知道,在歷史上,號稱明朝第一勇將的曹文詔,便是在追擊張獻忠部的戰鬥中,不慎中了埋伏,最後軍敗身死。可見,這張獻忠部的戰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所以,李嘯的計劃便是,趁張獻忠因攻廬州不下,分兵搶掠四下村落泄憤之際,抓住機會,誘殲其一部兵馬。

這種戰法,很象一隻機靈而勇悍的小獸,趁猛獸分神之際,狠狠地咬他一口,撕下它一大塊血肉,便立刻撤退逃開,以保全自身。

如果,能在這樣的偷襲伏擊戰鬥中,有機會誘捕得張獻忠手下重要將領的話,李嘯還有進一步的後續作戰計劃。

現在,李嘯選定的伏擊作戰地點,便是廬州東面的浮槎山。

浮槎山,位於今日合肥東面肥東縣境內,海拔五百多米,是廬州境內最高的山脈。浮槎山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怪石崢嶸,旁有拓皋河環流而過,素有合肥第一險山之譽。

而浮槎山入山的盤谷山道,險峻非常,陡峭難行,實是伏擊的最佳地點。

李嘯將部隊在山谷中埋伏好後,張獻忠已圍攻廬州近一週,一直難以攻克。

張獻忠大怒之下,下令除保留少數圍城兵馬外,手下軍兵分掠各村落,以充實軍用。待擄滅附近村落後,再一同南下進攻舒城。

張獻忠萬萬不會想到的是,明末的歷史,會在這裡,因爲穿越客李嘯的到來,走入了一個新的拐點。

。。。。。。

初春的陽光,穿過灰色的雲層,將淡淡的金黃,塗抹在滾滾南去的拓皋河兩岸。

一名身穿掩心鏡鐵甲,頭戴六瓣纓盔的少年將領,丹鳳眼,臥蠶眉,一張國字臉英氣非凡,體魄極其雄壯,此時的他,正率着一衆親隨騎兵,沐浴着初春暖陽,在波光粼粼的拓皋河西岸處,駐馬向對岸不遠處的浮槎山觀望。

這名少年將領,便是張獻忠手下四名義子之中,排名第二,卻是最爲勇敢善戰,也最爲仁義忠心的少年將軍,李定國。

李定國,字寧宇,陝西榆林人,崇禎初年時,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反抗官府,當時只有十一歲的李定國,被其收爲義子,並改名姓張。(注:爲符合大多數讀者口味,接下來,作者還是用李定國來稱呼他)。到了崇禎八年,李定國剛剛十七歲。

現在,只有十七歲的李定國,雖然年少,卻因陣戰英勇,每次作戰皆是一馬當先,頗受張獻忠喜愛,在張獻忠軍中已經斬露頭角,成爲了三千部衆的主將,人稱少將軍,並得外號“小尉遲”。

他的部衆,剛剛搶掠完這拓皋河西岸的大小村落,在那些村民跪地捶胸的痛哭聲中,他那三千部衆,卻是人人大包小包地從村中三三兩兩而出,臉上滿是得意而快活的神情。

看到那些被搶村民的悽慘狀況,李定國一臉悲憫狀地搖了搖頭,然後長長地嘆了口氣。

縱兵搶掠,以資軍用,這是養父張獻忠下的嚴令,畢竟軍無糧則亂,這數萬人的流寇兵馬,一天要消耗的糧食,卻是驚人。李定雖心下對張獻忠這搶掠政策極爲不滿,卻也只能默默遵行。

在攻不下廬州的情況下,李定國部,被張獻忠派到這拓皋河處,搶掠兩岸村落的錢糧。

只不過,與張獻忠部其他的那些大肆屠.殺.奸.淫百姓的部下不同,李定國的部衆,雖然也從事搶掠,卻鮮有屠殺百姓與奸.淫婦女之事發生,這皆是因爲性格仁厚寬慈的李定國,能嚴格約束部下之故。

現在拓皋河西岸的村落已全部搶完,按原計劃,該再去搶掠東岸那些村民百姓的糧食了。

現在的李定國,正在河邊,耐心地等待派去對岸打探消息的哨騎們,傳遞消息回來。

不多時,幾名哨騎打馬從拓皋河上的浮橋上快速返回。

“奇怪,不是派了十多名騎兵麼,怎麼只有四五人回來了?”旁邊一名副將模樣的將領,用一種奇怪的語氣自問道。

這名將領,名叫靳統武,約二十五六歲,雖比李定國大了八九歲,卻對極富才幹與智謀的李定國相當佩服,心甘情願當他部下。因此,此人成了李定國最爲親密的下屬部將,後來,在原本的歷史上,李定國在雲南孟艮府病逝時,還把兒子李嗣興託孤給他,足見兩人之間的感情,相當深厚真誠。

李定國深深地皺起了眉頭。

很快,這四五名哨騎,喘着粗氣打馬跑到李定國等人面前,立刻下馬跪稟消息。

“稟少將軍,我等在對岸哨探時,行至浮槎山口,卻沒想到,竟被數十名土匪騎兵抄襲,我等猝不及防,死了十名兄弟,只有我等拼死逃回啊。”

一臉哀色的哨騎,聲音剛落,李定國旁邊的副將靳統武,便大聲怒喝起來:“豈有此理!我大軍一路打來,遍地明軍皆畏我如虎,這般土匪竟敢偷襲我軍,真真野鬼欺家神,天包了他們的狗膽!少將軍,請速下令,讓我帶領兄弟們殺上浮槎山去,滅了這股匪兵,爲死去的兄弟報仇!”

(多謝wangang9349a兄弟月票,感謝支持)

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七十章 攻山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十五章 反目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
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七十章 攻山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十五章 反目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