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

望着前面正鏖戰成一團的明清兩軍騎兵,身穿金黃色鎏漆鎧甲,頭戴高針尖頂黑纓鋼盔,繫着鮮紅的織花絲綢披風,唐軍興中鎮滿州騎兵總副總長薩穆什喀,棱角分明的臉上,表情沉峻如鐵,一雙銳利的三角眼中,卻閃出有如野狼般嗜血而殘忍的目光。

只不過,與此同時,在他心下,卻是滿滿的感慨。

兩年前,在海洋島上,薩穆什喀襲殺自家主將,清軍戶部承政馬福塔,用馬福塔那血淋淋的人頭,向李嘯獻了投名狀,換來了自已與一衆手下投降求生的機會。然後,因此功績,他成了李嘯軍騎兵中的一員將領。

這兩年來,薩穆什喀與當初一衆投降的滿州兵,早已完成了漢化的過程,現在的他,能說一口還算過得去的漢話,同時穿漢衣,蓄漢發,行止儀表已與一名普通漢人毫無分別,這兩年間,他已納了一妻一妾兩個漢人女子,還生了一名女兒,這名原先的清軍猛將,現在已徹底地把自已當成了漢人的一員了。

只不過,在唐軍中呆了這麼久,薩穆什喀真正只打了一場戰鬥。

那就是,前些時日,去那涿州城救援盧象升部時,這興中鎮滿州騎兵總,才第一次參加了大規模的戰鬥。

令薩穆什喀感嘆不已的是,沒想到,自已加入唐軍起來,這第一場戰鬥,竟是對戰豪格率領的滿州騎兵,卻與自已先前的族胞生死搏殺。

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騎兵對戰中,擁有相同血脈的兩支精銳滿州騎兵,拼死廝殺,皆想用對方的人頭,爲自已鋪開一條血淋淋的晉升之道。

而在這場戰鬥中,薩穆什喀表現極其豪勇,有如出山猛虎的他,一人便擊殺了整整十五名清軍騎兵。用原先族胞的鮮血與性命,鋪開了一條寬闊的晉升之路,也充分地向唐國公李嘯,表達了自已的可靠與忠誠。

這樣一名能對自已過去的族胞痛下狠手,又能爲自已忠心賣命的將領,李嘯自然對其青眼有加,此戰之後,薩穆什喀便以戰功受到嘉賞,被提爲興中鎮滿州騎兵總副總長。

自此之後,薩穆什喀更受重用,並擁有了在一定範圍內,獨自領兵決斷的權力。

前幾天,李嘯率入援兵馬,浩浩蕩蕩從登州出發,直往濟陽而去。唐軍的騎兵部隊突前行進,先期到了吳三桂的駐地濟陽。

接下來,全體騎兵按李嘯原定安排,在整個魯中地帶遊弋巡察,以探明清軍來襲之路線,爲後來的唐軍主力部隊,探明情況。

而薩穆什喀,則是帶着一千名滿州騎兵,被派到從濟陽到臨邑一帶探查。

令薩穆什喀沒想到的是,纔到臨邑縣北邊不遠,便正巧碰到清軍騎兵與明軍騎兵,在臨邑縣城東門外拼死廝殺,薩穆什喀立刻想到,自已再立新功的機會,又來了。

薩穆什喀迅速想到,此戰若勝,那自已除了可以獲得更多的白花花的賞銀,以及獲得更多在臺灣的封地外,當然,也就可以納娶更多的漢人女子了。。。。。。

“兄弟們,殺過去,把這股清軍一舉擊潰!這大把的功名與白花花的銀子,可在前面等着咱們去取呢!”主將薩穆什喀揮刀大喊,率先縱馬疾衝而去。

一千名唐軍滿州騎兵,頓時人人發出有如野獸般的高聲嘯叫,跟着自家主將,向臨邑縣城東門外的清軍騎兵,奮勇衝殺過去。

而見到那一面迎風招展巨大寬闊的“唐”字旗幟,已殺得一身是血的祖寬,頓時瞪大了眼睛,隨即他臉上佈滿喜色,失聲大喊:“是唐軍!是李大人的騎兵來了!老天爺啊,我軍終於有救了!”

主將曹變蛟,見得是唐軍到來,心下亦極其歡喜,他大喝道:“弟兄們!李大人派唐軍過來救我們了。咱們這一仗贏定了!各位再拼一把勁,一定要把這部清軍騎兵徹底消滅!”

明軍之中,立刻齊聲發出一聲巨大的歡呼,每個軍兵臉上,滿是振奮昂揚之色,原本低沉的士氣,頓時振作了許多。

幾乎就在瞬間,唐駿的滿洲騎兵,已然呼嘯而至,有如一股凌厲的黑色旋風,以鋪天蓋地之勢,洶涌衝來,這些唐軍滿州騎兵,對昔日的族胞,早已毫無半點憐憫之心,擺成半圓形戰陣的他們,有如一柄巨大的鐵錘,狠狠地打在清軍陣後,與前面的明軍一起,前後夾擊,整個戰場形勢,頓時迅速扭轉。

見得竟有大批唐軍騎兵來援,遠處的清軍主將安平貝勒杜度,不覺臉色大變。

怎麼回事?

唐軍不是退回了登州麼?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

這個問題,杜度已來不及多想,眼見得自家的清軍騎兵,陷入明軍與唐軍的聯合夾擊,已然敗象已露,他再按捺不住,氣急敗壞地大喊道:“傳我之令,速速令騎兵退回本陣,再與全軍一齊出擊,務必將這股唐軍騎兵與那些明軍騎兵全部消滅!”

“嗻!”

清脆刺耳的鳴金聲,立刻大聲響起,原本就無心戀戰只是在苦苦支撐的清軍騎兵,頓時再無戰意,他們丟下了近三百具自家騎兵的屍體,喊叫着潰逃而退,十分狼狽。

因見清軍主力已然迫近,唐軍也不追擊,任其逃走。

隨後,唐軍騎兵主將薩穆什喀,率領全體唐軍騎兵,與曹變蛟和祖寬兩部,匯合在一處。

曹變蛟與祖寬二人,雖然早已聽說,唐軍中,有收降的滿州騎兵爲其效力,但今天親眼見到之時,兩人心下,不覺感慨頗多。

這位唐國公李大人,竟能讓這些野獸般的韃虜,轉變成與自已模樣並無二致的漢人,還能讓他們爲自已拼死效力,其強大的手腕與能力,實實令人歎爲觀止啊。

雙方簡略地互通姓名官職後,曹變蛟一臉感激道:“曹某多謝貴軍及時來援,若非貴軍來得及時,我部定已潰滅矣!這般重恩,且容曹某來日再報!”

薩穆什喀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隨後迅速地用漢話跟他說道:“曹將軍,此次我軍能及時趕來救援,亦屬僥倖。卻不知貴軍接下來,做何打算?”

曹變蛟見他詢問,立刻不假思索地說道:“薩穆什喀總長,我軍兵微將寡,本欲往援濟南,誰知有大批清軍阻路,故這濟南卻是再去不得。眼下之計,唯有暫憑臨邑縣城據守,以待援軍了。”

薩穆什喀哦了一聲,點了點頭,便嘆道:“可嘆我軍主力,尚在從登州趕往濟陽的路上,不然定要派出軍兵,解了這臨邑之圍,將你們救出了。那在我軍趕來之前,你們好生自守,多加保重。現在清軍主力已然迫近,你我二軍,就此別過吧。”

曹變蛟向薩穆什喀一拱手,朗聲道:“曹某再謝將軍救命之恩!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且待他日,你我再見不晚。”

薩穆什喀亦向他拱了拱手,亦不多話,急急率領本部騎兵,縱馬北馳而去。

在杜度終於率領全體清軍,趕到臨邑城下時,全體明軍正好全部退出城中,吊橋已然拉起,城門亦已死死關上。

而在北邊,有如旋風般來去飛馳的唐軍騎兵,早已跑得沒了蹤影。

杜度極其懊惱地猛捶了一下大腿,一臉懊恨之色。

可惡啊!到嘴的肥肉都丟了,原本指望一口吞下這部明軍騎兵,卻沒想到,現在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家戰死了三百多名騎兵,那些可惡的明軍,卻已全部逃入城中,再不可能被消滅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

真的要強攻臨邑縣城麼?

這樣的話,豈非是違背嶽託的命令?

畢竟自已接到的任務,僅僅是保障左翼不受明軍襲擾,嶽託絕沒有授權自已可以擅自改變作戰計劃,轉過去攻打一個小小的臨邑縣城。

只是,現在這些明軍入援濟南的兵馬,已被自已困在城中,若不加以消滅,等自已撤圍一去,這些明軍豈非又可以繼續入援濟南了麼?

更何況,還有那些突出其來又不知所蹤的唐軍,自已對他們的真實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這股唐軍的兵力究竟有多大,以及會對清軍急襲濟南城的計劃,造成多大的變數。

杜度一時間焦躁不已。

最終他沉吟良久,才下令道:“速速傳我之令,前往禹城之處,稟報揚武大將軍嶽託,告訴他,入援的明軍主力,已被我困在臨邑縣城中,是攻是撤,請大將軍明示。另外,再稟報嶽託,告訴他現在突有唐軍騎兵來襲,蛤其部實力與分佈,我軍皆未得知。“

“嗻!奴才遵令。“

望着急急前去傳信的哨騎,杜度一臉凝重,長長地嘆了口氣。

現在遭此突變,杜度既無決斷之權,也就只能把皮球踢回給嶽託,讓他來做決定了。

隨後,杜度大聲傳令:“全軍暫在臨邑城門紮營駐守,嚴防明軍偷逃,等大將軍傳來下一步行動指令後,再行安排。“

“嗻!“

見以一衆清軍緩緩退去,開始圍着小小的臨邑縣城紮營之時,城頭上的縣令宋希堯和一旁的師爺,都不覺大鬆了一口氣。

“宋縣令,現在清軍只在野外紮營,看來一時半會是不會攻打我臨邑縣城了,咱們還可能多過幾天清閒日子啊。“師爺一臉慶幸地說道。

宋希堯點點頭,卻是一聲長嘆道:“唉,亂世之間,人命如草,這全城的百姓與軍兵,不敢說前途哪何,能多活幾天,也是好的。“

兩人感嘆了一陣,隨及走下城牆,方行不遠,忽聽得耳邊有如一聲炸雷響起。

“入你娘,你這狗賊縣令!剛纔死活不開城門,弄得咱們這麼多騎兵兄弟白白戰死,奶奶的,爺爺現在就要砍了你這廝的狗頭,爲戰死的兄弟們報仇!“

聽得這聲爆喊,宋希堯臉色大變,他下意識地扭過頭去,卻見祖寬手提一柄鮮血淋漓的直劍,揎着袖子,怒氣沖天地朝自已走來。

見祖寬竟欲當衆行兇,宋希堯驚駭欲絕,他往後退了幾步,卻一個踉蹌,跌坐於地。

“祖總兵,宋縣令不放貴軍入城,亦是多有苦衷,絕非刻意要爲難貴軍,還望祖總兵寬大爲懷,放了宋縣令吧。”

一旁的師爺見形勢不對,硬着頭皮上前,想勸開祖寬。

“狗東西,要你來擋道!”

祖寬怒罵了一句,飛起一腳,將這名師爺踢得在街面連打幾個滾。

師爺從地上爬起,已是額頭摔破,鮮血直流,眼角之處也不知磕在何處,更是腫得一片青黑,有如一個核桃一般。

祖寬更不看他,大步前往在地上哆嗦成一團的宋希堯,那柄血淋淋的直劍,立刻擱在宋希堯的脖子上。

“祖總兵,莫要殺我,本縣亦是不得已。。。。。。”

“呸!”祖寬惡狠狠地打斷了他的話,吼聲如雷:“你這天殺的賊囚!你還有臉說不得已!若不是你這廝暗懷私心,拖延開城的時間,我軍怎麼會被清軍追上,怎麼會在城下慘死那麼多弟兄,今天拿你這廝的狗頭來爲戰死的兄弟們償命,卻亦是天經地義!”

祖寬說完,雙眼之中,閃過一絲殘酷之色,一聲暴喝,直劍高高揮起,作勢就要朝宋希堯脖頸處砍下。

“住手!”

這千鈞一髮危險至極之際,在祖寬背後,傳來了曹變蛟的厲聲大喝。

祖寬手中的直劍,頓時停在半空中。

“祖總兵,不可造次!”

曹變蛟快步上前,隨及一把奪下祖寬手中直劍,摜於地上,便冷冷喝道:“現在軍情初穩,軍心方定,祖總兵又何必定要殺此人來解恨啊。”

祖寬猶是氣恨不已,他衝着曹變蛟大喝道:“哼,若不是這廝暗懷私心,搞這可惡伎兩,你我二部,又怎麼會損失這麼多寶貴騎兵!不殺此人,我心中之恨,實難消解!”

“夠了!”

見祖寬這般倔犟,曹變蛟臉上亦涌起怒色:“祖總兵,你身爲一軍主將,難道連輕重緩都分不清楚嗎?!現在清軍尚在城外,把這臨邑縣城圍得有如鐵桶一般,我軍現在的局勢,依然十分艱危莫測。軍情這般危急,爲何還要這般去與一個縣令鬥氣!你若殺了此人,除了使全城軍民愈發人心惶惶外,又能濟得何事?!”

聽曹變蛟這番嚴厲的話語,祖寬頓是氣沮,最終他嘿地一聲,猛地一跺腳,手指那嚇得癱軟如泥的宋希堯,恨恨道:“罷罷罷,那就看到曹總兵的面子上,爺爺就留你這廝一條狗命吧!”

接下來,在曹變蛟與祖寬二人,緊急商議如何佈防臨邑縣城之時,清軍揚武大將軍嶽託,已然率領中軍4萬兵馬,繞過禹城,徑行殺奔濟南而去。

千年古城濟南,這座山東的省府之城,危在旦夕。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七章 攢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九十章 引寇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七章 攢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