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

李嘯大婚之後,只在家裡呆了三天,便離開登州,去了濟南。

現在山東之地,剛剛接手,李嘯有大量事情要做,實在沒更多時間在家裡陪伴這一衆妻妾與兒女。而且新婚的正妻朱媺娖,現在年紀尚小,也不可能與自已有肌膚之親,這樣的分別,倒也沒什麼特別的遺憾。

自崇禎將山東一地交給李嘯治理後,朝廷已將山東各地的官員,盡行撤走,復派往他處上任。當地的諸如倪寵、姚文昌、陳洪範等部的駐軍,也皆調往了其他省份,以便讓李嘯能順利接手。

當然,也有一些年紀較大任期快到的官員,則是由朝廷一紙諭令,着他們提前致仕,從而減少要安排的官員數量。

象原山東巡撫顏繼祖,就是因爲年紀較大,而在參加完李嘯的婚禮後就致仕回家。

不過,李嘯憐惜他的的才華,曾再三苦勸他留下任職,但顏繼祖思念福建老家,加上身體也不如從前,故拒絕了李嘯的好意,徑行南歸了。

李嘯在來到濟南後,就先後發佈了一連串的諭令。

1、首先,他任命,自已的的隨身參謀姜曰廣,爲山東省省長,統管山東一省的政治、經濟、民生等事務。

2、其次,他將山東各府縣,皆如登州一樣,從原先的巡撫三司制,改成各類民政司、商業司、工業司、農牧司等政府部門。而山東的首府,則定在濟南。

3、接着,對山東之地的各類衛所,以及殘餘的明朝駐軍,全部裁汰,那些衛所將領,按年限給予一定經濟補償,並保留其原先的官授軍田,以爲其養家之用。而衛所中的精壯兵士,則選爲唐軍輔兵,在經過洗腦教育與軍事訓練後,分配到各個軍鎮中去。至於老弱傷殘之輩,則皆發遣散費,在附近分配田土,成爲普通農戶定居。

4、最後,對山東各地的村鎮,也如登州一樣,進行土地登記,若發現各地地主鄉紳的土地數量,超過了原先官府登記在冊的數額時,便強制收回。

而且,李嘯還規定,各名地主,其下田地數量,最多不能超過1000畝。若有超過該數量的土地,由政府出面,以市價強制收購,以此方式,來抑制土地兼併。而從此之後,這些地主鄉紳,也需與那些普通農肩一樣,按每畝地兩鬥小麥的數額,分春秋兩季進行納糧。

這一招,是李嘯借鑑了現代臺灣的土地贖買政策,才最終決定採取的措施。他之所以不採取象現代大陸那般酷烈無情的土改手段,是有其仔細考慮的。

李嘯認爲,若利用土改的機會,最終把鄉紳集團也覆滅了的話,會導致鄉鎮基層的道德與人倫被嚴重破壞。就象現代中國的鄉村地區,一旦政府對村鎮失去強有力的管控,這些村鎮,便出現迅速出現黑惡勢力氾濫成災的情況,這是一個不得不慎重考慮的事情。

(象在後世的華夏國,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那就是,所謂的村鎮幹部,基本上不是買出來的,就是打出來的。這些人在當地橫行無忌,黑白兩道通吃,成爲土霸王一般的存在。)

所以,李嘯決定保留這個鄉紳集團,從而減緩社會矛盾,用受過詩書教育的鄉紳集團,來抑制農村黑惡勢力的發展,從而爲政府與底層村民之間留下緩衝。這項措施,是李嘯深思熟慮後,才最終決定採取的政策。

當然,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李嘯現在只據佔了山東一地,勢力還是有限。若土地改革手段,太過決絕無情的話,對於國中其他省份,只怕會生生地,把這些在明朝社會中佔有大量社會資源的鄉紳集團,徹底地逼向自已的反面,從而人爲地給自已製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是這勢力還處於擴展階段的李嘯,所絕不願看到的事情。

然後,所有清查出來的無主土地,以及從地主手中強行收回的田地,李嘯再分別授田給當地無地的貧民與佃戶,還有從外面各省份裡運到山東的各類流民。

李嘯的這些政策頒行後,基本還算順利,只不過,各地也有少數不配合甚至反抗的事件發生。

象位於萊州府的鰲山衛與靈山衛,就聯繫起來反對李嘯的安排,拒絕李嘯的裁撤計劃,還想繼續以獨立王國般的存在下去。

結果,李嘯自是毫不猶豫地派兵鎮壓,最終將兩個衛指揮使以及下面數十幾名將領官員全部處死,所有的投降軍兵,則強制進入鐵龍城等地勞改作苦役。

有了兇狠凌厲的殺雞嚇猴之舉,其他的衛所縱然滿心不願,卻也只能乖乖接受改編與裁汰。畢竟,拿自已的腦袋開玩笑,這個後果實在是太可怕了。

而一些不願意配合清量土地,或是隱瞞土地數量的地主豪紳,則受到了李嘯的嚴厲鎮壓。

對於這些強硬不配合的傢伙,手握強軍的李嘯,對他們沒有絲毫客氣,該抓就抓,該殺就殺,然後全家流放南洋,全部土地充公。

李嘯的鐵腕與酷厲,讓山東各地的土豪鄉紳嚇得心驚肉跳,最終老老實實配合官府清查,並且讓官府順利贖買多餘的土地,不管再有任何反抗之舉。

最終,李嘯的山東土地改革完成後,全省清查以及贖買出來的土地,多達數千萬畝,除了可以安置省內現有的百姓與貧民外,還可以至少安置四五百萬的外省流民,實在是一項功莫大焉的舉措。

而在土地改革之時,李嘯還在山東全境之內,大搞建築,基本每個州府與縣城,都有寬闊平直的水泥路相連接,讓整個山東的交通與運輸,更加便利,也使李嘯對山東的掌控,更加得心應手。

李嘯的山東土地改革,在全省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之際,從南洋也傳來了好消息。

那就是,從年初到現在,在經過了近半年的時間後,整個新幾內亞島,這個太平洋上最大的島嶼,世界第二大的島嶼,終於被唐軍完全收復了。

在這樣極其炎熱與潮溼的地方作戰,其實是對唐軍的一次重大考驗。唐軍雖然最終佔領了整個島嶼,但自身的損失也十分的巨大。

李定國曹變蛟等人給李嘯的飛鴿送信中,都有對這次新幾內亞平定戰役的詳細記載,看得李嘯十分感嘆。

在勝利奪下整個新幾內亞島後,平南鎮乙營返回新幾內亞島東海岸凱里馬地區休整,此時,已提拔爲副總長的秦拱明,在一間竹屋中,在明亮的月夜裡,給姑姑秦良玉提筆寫信,講述了此戰的具體經過。

“姑姑,侄兒自三月來到南洋新幾內亞後,便被編入平南鎮乙營乙總乙哨,成爲該哨哨長,手下管理着一千五百多人的軍兵,其中一千多人爲弩兵,另五百多人爲盾兵。整個乙營從新幾內亞島東南部的凱里馬地區登陸後,便化整爲零,以哨爲單位,向新幾內亞島內陸進發。”

“我哨的進軍方向爲,從沿海的凱里馬,一直攻到新幾內亞中央的莫里湖地區。整個部隊在備齊糧秣與軍械後,便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一路向縱深挺進而去。”

“姑姑,在這新幾內亞島上,氣候極其炎熱,那熾熱的陽光,能把人活活曬爆皮,另外,這裡的天氣也十分潮溼,每天都會下幾場暴雨。而且這個島嶼,基本還處於十分原始的狀態,島上到處都是密密的雨林,充滿了腐臭腥甜的從林氣息。這新幾內亞島上,基本上沒有任何道路存在。而在這些無窮無盡的雨林之中,多藏有毒蛇鱷魚豹子等猛獸,這等惡劣的氣候與地理環境,跟四川家鄉相比,那真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只不過,這塊地方,雖然條件惡劣,但河流衆多,土地肥美,如能開發出來,倒是我大明國中居民十分良好的定居地點。因此,這也是李大人向我們這些軍將反覆強調,一定要把這新幾內亞島,完全拿下的重要原因。”

“姑姑,我軍自從凱里馬地區出發後,一路上都在攻打當地的土人村寨,對於這些村寨,我們都堅持了李大人戰前制定的計劃。那就是,若整個村寨子立即投降我軍的話,我軍便可保留其全村土著的性命,同時讓他們提供一些糧食,作爲向我軍投誠的投名狀。”

“如果他們不識相,膽敢反抗的話,那我軍就視反抗的強烈程度,來決定下一步懲戒手段。若是輕微反抗,對我軍傷害不大的話,則是屠男而留女,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而是強烈反抗,且給我軍造成了一定傷亡的話,則我軍對他們絕不客氣,必定要殺光其村落中的每一名土著,再燒光其村寨,方纔繼續前進。”

“我軍沿着普拉里河前進時,在一個龐亞的地方開始,碰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民族,獵頭食人族。這個民族十分兇殘,不分男女皆與我軍作對,常常在河道或山谷等處襲擊我軍,射殺我軍落單的將士,還將這些被殺的戰士頭顱砍下,製成酒具與祭祀物品,然後再把我軍將士的屍體,全部分吃乾淨。”

“這個醜惡而兇殘的民族,我軍對他們十分痛恨,平南鎮鎮長李定國將軍專門下令,但凡發現獵頭食人族,務必要全部殺了乾淨,要全寨老小,一個不留,一定要把這整個民族全部消滅。李將軍此令一下,全軍將士亦是十分感奮。故而,每次只要發現了獵頭食人族的蹤跡與部落的,我軍必定全力追殺,把他們全部而徹底地殺光,整個村落完全夷爲平地。”

“在這樣血腥的交戰中,因爲這些土著有地利之便,故使我軍損失頗多。幸得我軍有極其厲害而且防雨的神機弩,且我軍還有相當可觀的數量優勢,使這些狡猾而兇殘的土著,最終還是紛紛被毒弩射殺。而在發現了他們的村寨後,我軍便先將村落全部圍定,將整個村中的土著殺光,再搶走所有的糧食,復一把火將村落全部燒掉。”

“而這幾個月下來,隨着我軍的各路兵馬不斷地勝利推進,在島上的威名也越來越顯揚,直接投降的土著部落越來越多,我軍的推進也越來越快速。終於到了十多天前,各地的土著非死即降,再無孓遺。我軍終於勝利佔領了整個新幾內亞島。而侄兒我,也因各類軍功累加,被提拔爲平南鎮乙營乙總的副總長。”

“只不過,此戰雖然我軍最終獲勝,卻也付出了相當多的犧牲與代價,據李定國將軍說,我平南鎮軍兵,爲了攻下這新幾內亞島,總共付出了兩千多名軍兵犧牲的代價,另有一千多人傷殘退伍。這些犧牲的軍兵,戰死沙場的,其實還是少數,多數爲在島上沾染各類熱帶惡疾,以及被毒蛇猛獸咬死咬傷,才導致死亡或受傷。”

“不過,付出這麼多人的犧牲,能把整個新幾內亞島牢牢佔領,讓它成爲我唐軍治下的嶄新土地,這樣的付出還是十分值得的。象軍中監撫官所言,這新幾內亞島,土地這般肥沃,至少可開發出數千萬畝良田出來,安排三百多萬華夏移民,卻是絕對不成問題呢。”

“姑姑,按李大人的安排,我們全軍,會在新幾內亞島上休整一個月,待新兵與器械補充完畢後,便繼續向南征伐,攻打那據說更加廣闊,也更加富饒的澳洲大陸。據李定國將軍說,等到整個澳洲大陸皆被征服,那平南鎮在南洋的征伐,將會暫告一段落,然後全力守護這些新攻佔的大片土地,保護從華夏國中的移民,讓他們能在這些土地上順利地生活下去。”

“姑姑,在這南洋呆得越久,我也越來越習慣於在這裡生活。我在想,在這遠離紛爭,平靜遙遠的南洋生活,其實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等平定了澳洲後,我就在留在澳洲,在這裡找個漢人移民的女子爲妻,然後在這裡成家立業,安穩生活。我們聽說,在澳洲的環境沒新幾內亞島這般炎熱難受,反而與華夏內地十分相象,倒是讓我等神往不已。”

“而且,若按現在的軍功來計,我若退伍,可在澳洲獲得六十畝土地,以及一大筆安家費用。若以後還能在澳洲再立了新功的話,小侄我以後,能獲得的土地和銀錢之類的賞賜還會更多,到時小侄也能在這澳洲之地,過上比家鄉還要好的生活了。當然,我希望,在父母過世之後,姑姑你作爲我在世上最親的親人,能體諒小侄的安排。”

“好了,閒話不敘,另外我買了個幾個大椰子,就寄給姑姑你嚐嚐鮮吧。請姑姑您多保重身體,也代我向表哥與家兄問好,小侄秦拱明拜上。”

寫完了這封信的秦拱明,長長地吁了口氣,然後將信裝好,便帶上那五六個已捆得十分牢實的椰子,踏着明亮的月光,前往軍營內的郵差營房處。

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四十章 祖寬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九十章 引寇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三十八章 追敵
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四十章 祖寬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六十章 劫持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九十章 引寇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三十八章 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