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

左良玉這邊計劃既定,便派出汪碩畫,風塵僕僕地急急趕往開封城,告訴那李過,現在寧南侯左良玉已同意了他的請求,還請他儘快發兵便是。

這時,李過已得到李自成同意的諭旨,見到這邊左良玉業已同意了自已的要求,自是歡喜無限,立即盛宴款待來使,並保證三天之後,就立即出兵南下。

有錢能使鬼推磨,李過果不食言,三天後,他調集了六萬精兵,分成左右兩部,分別入駐歸德府與南陽府,自此之後,河南全境,皆在大順國控制之下。

見到大順軍終於入駐河南,爲自已防備唐軍從北邊入侵,左良玉內心大定,隨即亦按先前條件,給予李過全軍開拔銀子三十萬,另外先行提供了大批銀糧軍械,一時間,賓主大悅,關係甚是融洽。

隨即,左良玉又迅速傳令其子左夢庚,要求他在率領十萬精兵抵達鄂西后,只可堅決據守鄖陽與荊州二府的主要城池,萬不可擅自與唐軍作戰。

畢竟,他也知道,其子左夢庚軍事纔能有限,想要與唐軍野戰爭雄,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未能,故只能期待唐軍在久困堅城之下後,師老兵疲自動退走。

左夢庚依計而行,而唐軍第二鎮兵馬,在吞下了整個施州衛後,見到鄂西的鄖陽與荊州二府已然兵力充足,左夢庚的守軍已做好了堅守的準備,倒也沒有再貿易進攻,只是繼續與其僵持於外線,不停地掠奪鄂西各處鄉鎮,使鄂西主要州鎮,成爲汪洋中的孤島。

而在東邊防線處,唐軍似乎也未有異動,整體態勢呈現一種暫時的平靜氛圍,看起來,這戰局的走向,倒與左良玉先前估計的差不多。

只不過,現在心下稍安的左良玉,絕不想到,現在的平靜,只是暴風雨前短暫的安寧罷了。

左良玉僅僅只安定了三天,便有緊急軍情從東邊傳來。

“報!寧南侯,唐軍第六鎮兵馬,正大肆調派,卻似要北上進攻那河南南部一般呢。”

“哦,竟有這等事?”左良玉略一沉吟,便微笑回道:“現在北邊的防務,已由大順軍接管,唐軍要去攻打他們,便讓他們打就是了。本侯下了這麼大血本,請得這六萬大順軍來,可不是讓他們來我們這裡吃閒飯沒事幹的。”

左良玉站起身來,在房間中來回走了幾步,隨即又叮囑來使道:”你回去後,向金聲桓與王德仁二將,傳達本侯旨令,要他們加緊守備從麻城到宿松一帶的防線,萬萬不可因爲唐軍異動北上,而疏忽防備,以免唐軍來個聲東擊西,倒是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

“寧南侯,小的記下了。”

左良玉點了點頭,又叮囑道:“不過,現在駐守河南北部的大順軍,也算是我們的友軍,完全地坐視不理,倒有失待客之道。你也告訴金聲桓王德仁他們,不可徒作壁上觀,看那唐軍與大順軍狗咬狗,也要有一部會預備兵力,準備北上支援。這做的話,一則顯出我軍與友軍共甘共苦休慼相關之態度,二則那唐軍萬一在河南南部兵敗,這諸般好處,也不能讓順軍全部獨吞了。”

“是,在下明白。”

來使說完,便急急告退而去。左良玉望着他離去的背影,心下不禁爲自已的及時安排而暗自欣幸。

如果當初的自已,吝嗇錢財與土地,沒有請大順軍來爲自已分擔壓力,那現在的東邊防線,也許早已從河南南部開始崩塌了。

這個世道,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只不過,戰局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左良玉的預定設想。

原來,現在唐軍在西邊與東邊,看似舉措皆無甚特別之處,但其實,唐軍卻是一直以這樣的軍事佯動爲摭掩,暗中卻在謀劃着一個重大的突破點。

這個突破點,就是郝效忠部重兵防守的九江城。

西邊唐軍與東邊唐軍的種種佯動,都只是爲了摭人耳目,唐軍的真正目的,是集中兵力,全力拿下九江城,這個左良玉部在南方最爲重要的支點。

唐軍這個戰略意圖,完全超乎了左良玉的想象。

左良玉認爲,駐守九江城的郝效忠部,擁有五萬精兵,又有如此堅城可據,城中糧草更是多達三年可用之量,說是固若金湯,亦不爲過。唐軍就算要全力進攻,亦會一籌莫展,最終只能頓困於堅城之下,乖乖解圍撤走一條路了。

他完全低估了唐軍的手段與決心。

因爲,那唐王李嘯接下來的重點進攻方向,便是調集第九鎮黃得功部的全部兵力,以及從贛南秘密抽調第八鎮劉澤涵部的甲乙兩營,以總兵多達八萬餘人的全部精銳,以及兩鎮的全部火炮部隊,全力攻打郝效忠的九江城。

李嘯這個全力相搏的計劃,實施得十分秘密而順利。

在西邊與東邊兩處唐軍的配合下,南邊集結的這些唐軍,在經過了半個月的集結後,已全部集中在九江城外,迅速地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

重興二年六月十五,一場唐軍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攻城戰,正式開始了。

晨曦涌動,嘹亮的天鵝號大聲響起,唐軍終於開始攻城了。

聽到城外傳來的攻城號角,猶在宿醉中的九江城守將郝效忠,瞬間從睡夢中驚醒。

郝效忠揉着發腫的眼睛,心下頓是又驚又疑,怎麼好端端的,這攻城警報怎麼響起來了?難道說,今天唐軍開始攻城了麼?

只是這九江城,兵精城固,防備周全,那些唐軍想要攻城,哪有這麼容易。

就在這時,房門砰的一聲,被猛地推開,一名氣喘吁吁的親隨小兵,快步跑入。

“你這廝爲何這般無禮,不先稟報就擅自闖入,真是越來越沒個規矩了。對了,外面爲何響了警報?!”郝效忠皺起眉頭,聲色俱厲地對這報信小兵大喝。

“稟將軍,大事,大事不好了!”小兵一臉驚恐氣喘吁吁地回答:“城,城外有,有大批唐軍,正推着近二百門大炮,向我九江城南門,一路喝喊着攻打而來呢!”

小兵的話,有如一瓢涼水,從郝郊忠頭上當頭澆下,他從牀頭一下了騰地站起,眼睛瞪得溜圓。兩顆因爲酒精刺激而血紅一片的眼珠裡,滿是震驚到不可置信的表情。

不是吧?!

唐軍真的有膽量與勇氣,來攻打我這九江堅城麼?!

“走!快帶本將去看!”

“遵命!”

來到九江城南門城頭的郝效忠,順着小兵的臂指方向,驚恐地看到,在九江城的南面,從圍得密密麻麻的唐軍陣中,總共推出了多達一百八十門相同大小的重炮,排成了一條筆直的直線,一齊緩緩前推。這些沉默前行的重炮,在朝陽的映照下,閃耀着隱隱的銀光。

180門閃着銀灰亮光的鋼製重型龍擊炮,被唐軍炮手,緩緩地推到了九江南門外一千米處。接下來,唐軍炮手開始固定炮架,調整射角,裝填火藥與炮彈,很快就做了戰鬥準備。

這180門重型龍擊炮,沿着九江城南面城牆右側一字排開,威風凜凜氣勢雄壯,那黑洞洞的炮口,直朝對面的九江城牆,其凜凜氣勢,讓守城的敵軍,嚇得開始腿腳發軟。

好傢伙,這些火炮模樣這般嚇人,可以想象得出,一旦打放起來,威力將會何等驚人。

主將郝效忠,人生第一次見到這樣可怕的巨炮,他的臉上,亦是冷汗刷刷直流。

而在這時,九江城頭,還有許多從百姓中抽調出來,前來參與守城的男女青壯。對於這些人來說,都是人生第一次見到這樣奇形怪狀的巨大火炮,他們的臉上,除了有恐懼與擔心外,更有莫名的興奮與好奇。

嘰嘰喳喳低聲談論的他們,渾然不知,這些有着黑乎乎巨大炮口的重炮,將會是他們免費昇天的最佳工具。

看到唐軍這般昂然推着火炮前來,身經百戰的主將郝效忠,幾乎憑直覺地感受到,如果放任唐軍這般攻城,一定會九江城城牆造成極其可怕的損毀與打擊,這樣的結果,一定要在唐軍開始攻城前,想辦法加以阻止。

郝效忠迅速想了想,便朝這些守城的軍兵與青壯大聲喊道:“各位休慌!我九江城中,兵馬足夠,防備周全,唐軍想攻下這九江城,我只怕他沒這麼好的牙口!另外,我城尚有兩千騎兵,待這些唐軍火炮行近後,我軍可派出騎兵,殺出城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的火炮成爲一堆無用的廢鐵!“

郝效忠此話一出,城頭的軍兵大受鼓舞,人心安定了不少,慌亂程度小了很多。

只不過,郝效忠雖然嘴上這樣說,心頭並沒有底。

這些的唐軍火炮,真的會這麼容易,就被出城偷襲的騎兵給消滅嗎,那唐軍主將,又真的會防備如此疏忽嗎?會不會,只是自已一廂情願的猜想?

郝效忠表面強作鎮定,心下卻是忍不住悄然喟嘆。

盡人事,聽天命吧。

郝效忠長吸一口氣,迅速開始作戰安排,他下令,讓全城中那二千名騎兵,一齊等候在南門處,等唐軍火炮離得近了,再出城突襲,而這南面城牆,亦由他帶着精銳軍兵,親自把守。

令他驚訝的是,那些緩緩前行的唐軍火炮,在離九江城南門外八百步時,就全部停住了。然後這些唐軍炮手極其熟練地就地裝填定裝火藥,用銃規測算間距,調整射角,開始準備射擊。

郝效忠頓時瞪大了眼睛。

不是吧?

要知道,在他印象中的當代火炮中,最厲害的紅夷火炮也不過只能打到四百來步遠,怎麼這些唐軍火炮,在八百步外就停下來開始準備射擊了,他們的火炮,能打這麼遠麼?

難道說,是因爲唐軍怕死,怕被自已的騎兵會出城偷襲,纔在這麼遠的距離停下來,打算不加瞄準亂轟一通麼?

郝效忠這般胡思亂想,當然是因爲他不知道,唐軍火炮的準確射程,其實可達一千步,現在之所以提前了兩百步,是因爲考慮到了這九江城,相比於周圍地勢,城牆底部有專門加高,故而,唐軍炮手要考慮仰角與拋射度,唐軍纔會將這些火炮進一步提前距離,以便更有效的擊垮城牆。

就在郝效忠胡亂猜疑之際,這時,他們遠遠地聽到,唐軍陣中,傳來微弱的喝喊聲。

“預備!”

“放!”

郝效忠遠遠地看到,唐軍炮陣前,一名軍官模樣的人,手中舉着的紅旗,用力揮下。同時,他一聲暴喝,180門口徑巨大,打放三十二斤炮彈的鋼製重型龍擊炮,立刻齊齊打響。

“砰!”

“砰!”

“砰!”

“砰!”

……

連綿而起震破耳膜的巨大炮聲裡,180門重型龍擊炮的炮口,立刻飄起腥紅的餘焰,閃騰起刺目的金色火光,在濃密嗆鼻的滾滾白煙中,180枚烏黑的32斤重的巨大烏黑鐵彈,帶着死亡的嘯音,向九江城的南面城牆,狠狠撞去。

沉悶厚重的巨大撞擊聲中,這100枚烏黑的32斤鐵彈,彷彿長了眼睛一般,以均勻分佈的狀態,狠狠地打中了整個南面城牆右側。

整個九江城的南面城牆右側,瞬間出現近一百個大洞,每個大洞邊緣,粗大破裂的紋線密如蛛網,肆無忌憚地向擊圍蔓延,大片的城牆磚塊飛濺裂開,一片塵霧瀰漫,整個南面城牆,象得了哮喘病一般在劇烈的顫抖。

在南面城牆上,大批被震得耳朵、眼睛、鼻孔嘴巴一齊流血的郝效忠部士兵,人人都被震得氣血翻涌,眼前被紛揚嗆鼻的塵霧所籠罩,而腳下的城牆則在打擺子一樣劇烈地晃動,有近百名站腳不穩的左軍士兵,更是有如狂風吹起的破葉一般,慘叫着從城牆上掉了下來,隨即摔成肉餅。

唐軍這次凌厲的重炮齊射,竟讓九江城的南面城牆,瞬間陷入不小的混亂。

那些有過戰場經驗的左軍士兵,情況還好,還能勉強支持。只是那些大批被震得口鼻流血,一頭一臉都是塵灰的男女青壯,全無作戰經驗的他們,驚恐地大叫着,掉頭從城牆馬道上,扭頭逃跑而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五章 夜遇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十章 引寇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章 選擇第九章 祖府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五章 夜遇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十章 引寇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六章 選擇第九章 祖府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