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峰火太原

虞允文又奉命出使,加上韓肖胃前往金國,加上嚴冬剛過,春寒尚且逼人,各地的戰事除了岳飛一部繼續對着鐘相、楊麼展開圍剿外,其餘各地盡是風平浪靜。

而再有兩個籤書樞密奉命出使的事,一時間朝野議訟紛紛,衆人都道:“連戰連捷,只怕金狗怕了,要和咱們大宋議和。上天有好生之德,只怕皇帝也有意允了此事,大家罷兵。”

儘管民間和不知情的官員議站紛紛,身在局中兩府高層和禁軍將領,甚至是巳經完全轉型的廂軍後勤部隊的主官們,心裡都是清楚明白,皇帝和兩府都完全沒有議和的想法,大量的槍矛弓箭、糧草醫藥,盔甲軍服,成車滿船,或是旱路,或是水路船運,每日絡繹不絕,往着河東路方向而去。

原本第三軍的統制張俊已經被調離軍職,前番救援長安不力,再加上與部將姚端爭功,已經是大失上下所望,趙桓原就對這個志大才疏生性貪婪殘暴的大將不滿,張俊在所謂中興四將中,武功極差,人品亦差,也就是略在劉光世之上罷了。劉光世現今已死,張俊若是謹慎小心,也還罷了,既然此人一如既住的無能無用,自然不可再任以一線軍職。在河東戰事梢歇之際,便令樞院下令,免去張俊一軍統制之職,轉爲樞密副使,也算是給此人一個臺階,稍存臉面。

張俊心中恨急,卻也是無法可想。只得奉詔了事。待交卸職務之後,又知道是姚端接任他的軍職,更是氣地跳腳。

原要奉命迴轉長安,待到了河中府時,卻是接到詔令,讓他停留河中待命,過了幾日。樞院戶部兵部一起來人,卻是讓他帶着一衆官員前住龍口修築城池。

他心中怨恨,臉上一點也不敢帶出,正是初春時節,道路開化泥濘,也只得每天穿着布袍,踩着草鞋,帶着十幾萬民伕在泥水中摸爬滾打,待到了二月下旬,朝野間和議之說甚囂塵上時。城池築戒。上書皇帝,沒過幾天,詔命下來:“着張俊與河東路行軍總管郭浩一併前往太原,參與軍機效力。”

在龍口等了郭浩幾天,親眼見得無數的糧草物資攻城器械運住太原,張俊這才明白,所謂迎還上皇兩國和議,皆是虛枉。當下也只得按住心思,每天翹首而盼,總算在靖康六年二月下旬的光景。迎得郭浩前來。

論說資歷,郭浩猶在張俊之上,其父郭成也是朝中名將,郭浩因父職而青年入三班奉職,後來到環慶路第五將下任職,對西夏屢立戰功,提升爲都監,西軍之中。流傳其故事甚多。有一次在與夏軍爭奪水源的戰鬥中,郭浩肋部中箭而怒而不拔。率數百騎突入敵陣,敵聞風喪膽,乃致大潰。

在那個時候,張俊還不過是一個西軍小校。

而後靖康二年喪亂,張俊受趙構信重,漸慚位高權重,郭浩雖屢立功勳,不過是半路經略,直到今日,張俊巳經失寵,成爲一個辦雜差的樞密副使,失了兵權,而郭浩卻是行軍總管,統領原本的御營第三軍及奉聖兩軍近七萬人,前去攻打太原。

他心思異樣,郭浩卻不理會,帶着幾十個參謀軍官與親兵,與張俊見面之後,也不多話,當即動身起行,趕往太原城下。

自去年冬末圍住太原後,姚端先領自己的前軍,然後奉命領張俊所部,他原本就是最受尊重地大將,領着全軍也無人不服,事事順手。待開春張憲領着奉聖軍趕到,兩人曾徑共事,相處融洽,見面後更是全無芥蒂,同心合力,一趕將太原城圍的鐵筒也似。及於詔命一來,聽聞郭浩前來主持大局,兩人資歷都不及鄒浩,也還罷。只是詔書還提起張俊一起前來,衆人都知道此人脾氣,卻是暗暗叫苦。

此時巳徑交了三月,晉北雖然菩寒,天乞也漸漸轉暖,圍城數月之後,因物資接濟豐厚,用度不乏,城外連營十餘里的宋軍大營棉延巍峨,營內士兵穿的暖吃飽,操練法變森嚴,都知道開春必定攻城,閒了幾個月無事的士氣慚漸高漲,求戰之心越發迫切。朝廷將覆軍功賞爵,甚至關連着整個文官,授爵系統,尚未成爲定論,然而風聲傳出,對着士氣的增長,已經不是尋常的賞賜銀錢可以相比。

待知道郭、張二人將至,姚端移文邀了張憲,帶着兩人的各自部將,一起至汾水北岸官道邊楞開隊列來迎。不過等了小半個時辰,遠遠看到前頭煙塵大起,姚端向着張憲略微點頭,兩人一起迎上。眨眼功夫過去,只見幾百身着紅袍的親騎護衛掌着旗幟,護衛着浩與張俊二人來到。姚瑞先看張俊,只見他身着朱紫,腰懸魚符,雖然似乎腹有心事,仍然不失雍容華貴之氣,雖然武將出身,此時轉做文職,也還不失大臣風範。再看郭浩,在戰場上以勇猛聞名,朝堂與私下又以恭謹出衆,此時一眼看去,只是尋常軍人袍服,手中還提着一柄陌刀,若是不認識的人,還只以爲是一個尋常軍漢。

姚端素知郭浩爲人,只是從未共事,此時一見好感頓生,當耶先迎上前去,揖讓行禮,笑嘻嘻道:“末將見過總督大人。”

郭浩正值中年,爲人甚是謙沖和抑,見姚端等人一一上來行禮,連忙跳下馬來,先是回禮,然後向着姚端笑道:“你我相識甚久,應該知我爲人,搞這個虛排場做甚,沒得弄地咱們生份了。”

姚端先看一眼張俊,然後方答道:“禮不可廢,行軍總管統領諸軍,位比樞密,咱們出來迎迎,也讓全軍上下知道有了主心骨,下面地事就好辦了。”

郭浩雖然看似木鈉,其實能讓趙桓信重,讓他爲行軍總管,統大軍攻打太原,又豈能是等閒之輩,當即一笑,不再糾纏此事,而轉頭向張憲道:“張將軍久在嶽大帥帳下效力,一向不曾見面,在長安奉聖軍時,偏我又在潼關,今日得見,果然是氣度不凡,名不虛傳。”

張憲不如姚端那麼頓忌,對張俊原本愛理不理,此時聽得郭浩誇讚,心中歡喜,也是回禮道:“末將原就是一勇夫,蒙陛下不棄許以一軍統制,還請總管多加提點,有不是處,儘管教訓。”

“豈敢,張將軍太過嫌了。”

一時間衆人寒喧巳畢,營中自有鼓手,敲敲打打,將郭浩張俊等人迎入大營轅門,正要進大帳,郭浩卻擡手阻住衆人腳步,只道:“聖命說太原要緊,不可再耽擱。我上路的晚,是等西夏消息,聽光虞大人與夏人交洽甚是順手,這才快馬趕了過來。今日既然至此,咱們就快些去看城池,能早一日攻下,則省了不少心事?”

主帥如此急迫,自然是皇帝的主張壓力,衆將凜然遵從,張俊也無話說,當下姚端張憲等人相陪,也不帶儀仗,只幾十騎兵相從,一起騎馬往太原城下而去。

宋軍大營距城數裡,其實再往前去,木柵深構櫃馬敵樓處處可見,郭浩一路看去,只見太原城處處設防,嚴密不露,在深冬凍土時用鎖城法能致如此,確是耗了極大的民力物力,若非如此,敵人必定設法來援,不會讓城中守軍坐而待斃。

太原在宋初時,尚是險峻大城,因自唐時就是軍事重鎮,城池高大巍峨,臨汾水而制晉中,西有太行天險,得太原可脅關中,渡黃河而直插中原,唐李氏父子得關中,金完顏宗望包圍太原後渡黃河而直至開封城下,其戰略要地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正因爲太原太過重要,宋初劉氏據此城而杭宋軍,幾十年間雙方兵來將住,宋軍一直不能得手,直到宋太宗親率大兵,御駕親征,太原民窮財盡,猶自抵抗到底,宋兵破城後,爲泄恨而火焚太原,原本週長二十四里,開二十四道城門的軍事要地險峻大城,從此不復存在。在焚成之後,爲北抗契丹,只得又在原處不遠重築新城,周長十一里,以土築城,並不包城,開城門四,與唐朝五代時的太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此時在郭浩與一衆宋將眼前,雖然是陽光普照之時,那狹小逼仄的太原城好似躲避在陰影暗處,全無生機,城頭上旌旗無力,士卒困頓,被圍城數月之後,顯然是軍心士氣全無,城池好似一攻就破。

張俊看了半響,終覺此城很難堅守,想到適才姚端等人情況,心中憤恨難消,因揚鞭笑道:“這麼一個小城,守兵一萬多,我軍七倍,更動用民伕數十萬,怎地攻它不下?”

“使相不知,這麼一個小城,三千勝捷軍加幾千廂兵,對完顏宗望六萬精銳,還守了二百五十三天。”張憲一看此人,就覺百般不順眼,他脾氣強直,除了皇帝和岳飛,不順眼的人誰的帳也不買,當即就冷冷頂了回來。

第158章 封賞之道經略關陝4經略關陝4第60章 雪夜夜話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58章 折家將身返故國5第二十三章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4章 行人司第65章 出巡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52章 潼關大戰(15)第四十四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十四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三十章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5章 李顯忠身返故國7經略關陝25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174章 父子相見第105章 詔見身返故國6第107章 步人甲第170章 苦鬥經略關陝17第105章 詔見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97章 爭執第85章 長安道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二 卷身返故國1第80章 往事可追第160章 置之以法經略關陝14身返故國9經略關陝18第八十二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44章 戰勝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167章 相峙燕京引子第73章 戰場搏奕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80章 往事可追第四十五章經略關陝27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26第二十七章第161章 攻心爲上經略關陝8身返故國9經略關陝27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76章 上元夜第51章 潼關大戰(16)第90章 壯士意氣第89章 中伏身返故國8第86章 峰火太原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64章 出巡第10章 登聞司第二十九章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50章 潼關大戰(1)第51章 潼關大戰(6)第138章 接戰第51章 潼關大戰(10)第52章 潼關大戰(20)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08章 突火槍經略關陝5第57章 傳令第51章 潼關大戰(13)引子身返故國5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7章 學習班(2)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一 卷蒙塵北國14身返故國4第三十七章
第158章 封賞之道經略關陝4經略關陝4第60章 雪夜夜話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58章 折家將身返故國5第二十三章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4章 行人司第65章 出巡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52章 潼關大戰(15)第四十四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十四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三十章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5章 李顯忠身返故國7經略關陝25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174章 父子相見第105章 詔見身返故國6第107章 步人甲第170章 苦鬥經略關陝17第105章 詔見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97章 爭執第85章 長安道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二 卷身返故國1第80章 往事可追第160章 置之以法經略關陝14身返故國9經略關陝18第八十二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44章 戰勝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167章 相峙燕京引子第73章 戰場搏奕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80章 往事可追第四十五章經略關陝27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26第二十七章第161章 攻心爲上經略關陝8身返故國9經略關陝27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76章 上元夜第51章 潼關大戰(16)第90章 壯士意氣第89章 中伏身返故國8第86章 峰火太原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64章 出巡第10章 登聞司第二十九章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50章 潼關大戰(1)第51章 潼關大戰(6)第138章 接戰第51章 潼關大戰(10)第52章 潼關大戰(20)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08章 突火槍經略關陝5第57章 傳令第51章 潼關大戰(13)引子身返故國5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7章 學習班(2)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一 卷蒙塵北國14身返故國4第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