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返故國7

身返故國(7)

他策馬向前,將那些跪伏在地的將士一一勸起,因人數委實太多,竟是騎馬繞了半天。

數萬將士,傷心之餘,卻也看到皇帝傷心流淚,不覺更是銘感於心,悲難自禁。

待沈拓回到原地,萬歲之聲不絕於耳,響徹雲宵。

古人尊重皇帝至此,誠然非虛飾之言。

此地混亂,卻也不便說話,張浚等人簇擁着沈拓,一路南行。沿途之中,卻也有數十萬百姓聞風而至,引漿持壺,跪在道路兩側,見到沈拓單人獨騎行在隊伍最前,各人心知這便是皇帝,當下山呼鼓舞,連呼萬歲。

及至涇州城內,卻也是香花處處,城內各商鋪均擺下香案果燭,沿途歡迎。

沈拓心中暗歎,宋室畢竟待士大夫和百姓不薄,雖然有趙佶花石綱之害,以致東南有方臘起義,其實全國民心並未背離,人心向宋,方致有南宋偏安。

涇源與秦風相同,一向是宋朝對抗西夏的重鎮,城池修的高大巍峨,城內建築也是方正古樸,道路寬敞。

沈拓身後相隨的衆蒙古騎兵,卻是頭一回見到如此大城,一個個睜眼歪嘴,看的發呆。

種極等少年侍衛看了,心中暗暗發笑,都道:“這裡不過是大宋的軍鎮,若到了洛陽開封,甚至揚州、蘇州等處,還不得把眼珠子瞪掉下來。”

待到了涇州刺史府中,沈拓在正堂中端坐了,由張浚領頭,其餘諸多邊臣、將軍,一起拜見行禮。

沈拓溫言嘉勉,令衆人起身。

除張浚外,尚有秦鳳路總管張俊、渭州經略使席貢、涇原統制統制官劉琦,環慶軍統制趙哲、熙河軍統制關師古等邊臣大將,隨同參見。

除張浚外,張俊身爲後來的中興四將之一,沈拓卻也知之甚詳。此人在靖康之初,屢立戰功,由最下級的弓箭手屢被拔遷,自最下級的武官做到御營都統制,拜節度使,封郡王,在此時還有些英武,奈何後來爲了附合趙構之意以保富貴,竟然相幫秦檜陷害岳飛,犯下滔天大罪。而他的部下,也由精銳之師變成烏合之衆,每戰必敗。

此時的張俊,已經是御前軍的統制官,到這陝西來,是因爲與張浚交厚,趙構又同意張浚經略川陝之計,這纔派了他來。

沈拓甚厭其人,表面上卻與衆將相同對待,並無特異之處。

其餘劉琦、關師古等人,皆是川陝大漢,邊將世家,向沈拓見過,便昂然侍立左右。

廳內一時間竟是悄無聲息。

沈拓剛回來時給各人的衝激已然漸漸過去,擺在當前的,卻是很尷尬的現實。揚州有一個皇帝,這裡卻又有了一個,各人如何自處,若是沈拓下令趙構遜位,卻又當如何?

相比與尋常武將,最尷尬的卻是張浚。他身爲朝中高官,又是右相,又兼樞密,趙構派他來川陝,總理一應大權,對他極是信重依賴。

沈拓不來,此地一切事物皆由他做主。沈拓一至,他身爲臣子,自然要奉沈拓爲主。只是一來沈拓身份有些尷尬,二來前車之鑑猶在,張浚卻不如武將那般死忠,身爲文臣,其實在心裡對沈拓頗有微辭,只是以他的教養身份,縱然是明知沈拓才德俱有不足,卻也只是在心裡一閃而過,絕不敢去多想。

君臣父子,在古代中國是一道枷鎖,鎖住了多少能人志士上進之路,卻在此時,成爲沈拓最大的護身法寶。

張浚沉吟半響,終是無法擺脫多年教養所形成的思維定式,場中靜默,終要由他先行打破。

因向沈拓拱手道:“陛下北狩歸來,臣等欣悅之至。當詔告天下,以慰大宋億兆生民百姓之心。”

沈拓點頭笑道:“此事需早行,一應事物,交由相公去辦。”

張浚微微擡頭,與沈拓對視一眼。只覺對方眸子晶瑩剔透,看似單純,只是偶爾波光閃過,竟覺得深不可測。他此語其實表示效忠,無論如何,沈拓的皇帝地位,不容侵犯忽視,這也是一個士大夫官員應有的操守。

只是沈拓如此迅捷應答,卻不由得讓他心中一凜,答道:“臣一會便命人刻板開印,以詔帖頒行天下。”

卻終是忍不住向沈拓問道:“陛下,涇州偏狹不宜駐蹕聖駕,不若還都開封?”

沈拓心中雪亮,張浚此言,一來是試探他將如何處置趙構建極稱帝一事,二來是要看這個皇帝,有沒有膽量臨敵前線。知開封府的宗澤已在建炎二年逝世,死前多次上書趙構請還都開封,前臨前敵。趙構膽小如鼠,哪裡敢於答應。宗澤悲憤之極,身體每況愈下,臨終之時,尚且振臂大呼:“過河,過河!”

忠臣義士之死,最傷人心。趙構之舉,令主戰派官員武將失望之極。只是此人白馬渡河,收拾殘局,有大功於社稷,沈拓若還是一如當初,那麼天下臣民,自然知道如何取捨。

此事沈拓思量良久,張浚一問,便立時答道:“九弟現在揚州,開封無人,朕每思當日大局崩壞,便是因開封不守。既然九弟不到開封,那麼朕不回去,卻置義勇之士於何地?卿縱不言,朕亦決意還都開封!”

此語一出,不但張浚大爲激動,在場列席的諸多邊臣將帥,亦是感念。沈拓稱趙構爲九弟,不稱康王,便是間接承認了趙構稱帝的合法性,避免各人要立刻陷入二帝相爭的尷尬局面之中。而願意還都開封,對激勵中原地區的將士也有着無可替代的絕大作用。如此一來,各人心中一塊大石算是放下,都覺皇帝經過北狩一事,與往日已經有了絕大不同。

當下各人一起躬身,向沈拓道:“陛下英斷,臣等定當竭力報效,護衛陛下還都!”

沈拓微微一笑,不再多說此事,只是向張浚問道:“相公原是樞臣,不在揚州九弟身邊,來川陝做甚?”

張浚躬身答道:“臣言,中興當從川陝始。而金兵將攻略東南,爲減輕東南壓力,便在關陝集結大兵,兵薄永興,陛下此來,路遇大兵,便是臣在此集結而成,再過一些時日,諸路兵馬齊集,就可發兵。”

“中興當從川陝始,好!”沈拓先是點頭嘉許,然後又問道:“諸路兵有多少,金兵多少?這些相公可曾清楚?”

張浚道:“金軍主力,均由兀朮率領,此時兵壓東南,在關陝一帶,不過是兩三萬人,且老弱之師,沒有戰力。只是我軍調動很難,糧草供應亦要時日,若是此時就能動手,只怕立刻可以得勝。”

說罷,面露得意之色。張浚自入陝後,數月間已經將原本紛亂不堪的局面稍理出一些頭緒來,此時集結在涇源各地的宋兵,怕已接近三十萬,只要再過一個月,集結的大軍可以過五十萬。自宋金開戰以來,還從來沒有集結過如此大軍,行主動攻擊,在正面戰場與金人力戰之事。他以一介文臣,只要戰勝,便可以立下赫赫之功,卻教他如何不得意。

沈拓看他神情臉色,知道此人已經部署完畢,大戰即發。他心中不安,自己記憶中,除了岳飛收復襄、鄧,在朱仙鎮大敗金軍外,南宋對金的戰事,雖然得勝,都以守勢,以逸待勞方能戰勝。

而張浚此時集結大軍,如此規模,史書上卻沒有戰勝的記錄,那麼,想必是打了敗仗。西兵是宋朝精銳,而此時中興四將的隊伍尚未成形,西軍在此若是盡喪主力,那麼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就拱手讓給金人,宋朝再也沒有牽制敵人的能力。

怪不得趙構在其後幾年中,狼狽不堪,被金兵打的一路南逃,甚至在建康逃後,一路顛簸海上,經年不敢上陸地,只有在入臨安後,岳飛等部實力大漲,越戰越強,他才能安穩。

沈拓心中不安,有心要勸張浚慎重行事,卻因爲自己的“前科”而不敢發聲,心中着實鬱悶。呆了半響,方道:“朕既然在此,那麼自然不可置身事外,行營打仗,朕亦親臨。此戰,大宋必勝!”

第87章 胸有成竹第一 卷蒙塵北國17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107章 步人甲經略關陝26第111章 秦檜還京身返故國6第148章 朱仙鎮第108章 突火槍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85章 長安道第78章 風起第161章 攻心爲上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0章 鋼鐵洪流經略關陝22第一 卷蒙塵北國12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四十五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一 卷蒙塵北國9經略關陝15第162章 拜帥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二 卷身返故國1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93章 破城第90章 壯士意氣第十六章第138章 接戰第139章 前夜第168章 突圍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56章 將軍無義經略關陝9第156章 大勝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144章 戰勝第137章 拔營起寨經略關陝19第一 卷蒙塵北國1第89章 中伏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第三十一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12章 安撫江南經略關陝17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76章 上元夜第三十五章第61章 折返長安第76章 上元夜第51章 潼關大戰(16)第110章 講武堂第139章 前夜第52章 潼關大戰(19)經略關陝22第7章 學習班(2)第二十五章經略關陝24第八十二章第95章 入城第81章 驛站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71章 疾如電,馳如風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75章 兄弟別離第94章 興亡百姓苦第12章 安撫江南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二十四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90章 壯士意氣第52章 潼關大戰(21)第四十一章身返故國5第61章 折返長安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四十六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身返故國4第51章 潼關大戰(17)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二十三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二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三十三章身返故國5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十四章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四十四章
第87章 胸有成竹第一 卷蒙塵北國17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107章 步人甲經略關陝26第111章 秦檜還京身返故國6第148章 朱仙鎮第108章 突火槍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85章 長安道第78章 風起第161章 攻心爲上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0章 鋼鐵洪流經略關陝22第一 卷蒙塵北國12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四十五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一 卷蒙塵北國9經略關陝15第162章 拜帥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二 卷身返故國1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93章 破城第90章 壯士意氣第十六章第138章 接戰第139章 前夜第168章 突圍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56章 將軍無義經略關陝9第156章 大勝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144章 戰勝第137章 拔營起寨經略關陝19第一 卷蒙塵北國1第89章 中伏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第三十一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12章 安撫江南經略關陝17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76章 上元夜第三十五章第61章 折返長安第76章 上元夜第51章 潼關大戰(16)第110章 講武堂第139章 前夜第52章 潼關大戰(19)經略關陝22第7章 學習班(2)第二十五章經略關陝24第八十二章第95章 入城第81章 驛站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71章 疾如電,馳如風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75章 兄弟別離第94章 興亡百姓苦第12章 安撫江南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二十四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3第90章 壯士意氣第52章 潼關大戰(21)第四十一章身返故國5第61章 折返長安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四十六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身返故國4第51章 潼關大戰(17)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二十三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二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三十三章身返故國5第11章 苗劉兵變(3)第十四章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四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