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盧十一娘

鄭夫人與盧十一娘寒暄了幾句後,心中便大致明白了盧家此番的打算。她不動聲色地端詳着盧十一孃的舉止,原本只因阿實而考慮兩家繼續姻親,如今卻對人也多了幾分滿意。畢竟是范陽盧氏嫡支嫡女,雖是幼女,性情瞧起來卻也很溫和,便如同當年的盧氏一樣。她一向覺得,四郎表面上看起來隨性,其實卻是個執拗無比的,必須娶個能順着他、理解他、支持他的世家貴女,才能過得夫妻和美。看來,盧家這門親,便是再做一次也無妨。

她垂目細思時,見崔簡依舊目不轉睛地盯着盧十一娘瞧,心裡不免升起幾分憐惜,遂道:“阿實,你小姨母頭一次來咱們家,想必也覺得很是陌生。你不妨帶她去園子裡散一散?”她覺得不論是崔簡或是盧十一娘,彼此間都有些親近之意,自然願意給他們些許單獨相處的時間。說不得,這般多相處幾回之後,往後的事情就好說了。四郎將阿實疼到了心裡,應當也會替他着想的。

崔簡聞言,笑得眉眼彎彎:“好。”他對這位小姨母充滿了好奇,也想與她多相處一陣。

盧十一娘抿脣微笑,朝鄭夫人、小鄭氏、清平郡主盈盈行了禮,便暫時告退,隨着崔簡出去了。兩人本是一前一後地走着,繞過旁邊的迴廊時,盧十一娘主動地牽起了崔簡的手,而崔簡也並沒有拒絕。

鄭夫人看在眼裡,滿意地笑了。

且不說鄭夫人如今盤算起了什麼,崔簡看着兩人牽在一起的手,又擡首望向盧十一孃的側臉,突然有些恍惚地想起了身在青龍坊的時候。那些日子,他幾乎每天都要去尋王娘子。待到夕陽西下時,她也總是這樣牽着他,慢慢將他帶回阿爺身邊。那時,他其實也曾經想過,若是阿孃還活着,他們是否也會這樣手牽着手,一起去找阿爺呢?回過神後,他瞧着盧十一娘,卻突然有幾分失落:不論小姨母有多像他阿孃,畢竟她也並不是阿孃。而且,他也隱約發覺,她雖然有心與他親近,但好像仍有些緊張不安。

崔小六郎仔細地想了想,在心裡安慰自己:小姨母比蕙阿姊也就大了兩三歲而已,其實更像是一位姊姊一樣。而且,他們倆從未見過面,自然是有些陌生。他自己在前幾天不也是坐立不安、左思右想麼?

“小姨母一直知道我麼?”他低聲問。

“自然知道。”盧十一娘垂首笑望着他,“你尚未出生的時候,我便給你繡了小衣服小鞋子送過來呢。”

“那,小姨母爲什麼不來看我?”崔小六郎咬了咬嘴脣,又問。

盧十一娘怔了怔,停下腳步,認真解釋道:“盧家在范陽,屬幽州管轄,距離長安實在太遠了。你的兩位舅父都在外頭做官,天南地北,已經多年不曾歸家了。小姨母一介女流,也不好出門。”她說着,微微一頓,眼眶紅了起來:“你阿孃過世的時候,小姨母曾想過來看看你。只是,那時候你外祖母病重,小姨母須得侍疾,又擔憂她的病情,所以才未能成行。後來,她也去了,小姨母和舅父們都須得閉門守孝……所以才……”

“我……我不知道。”崔簡低聲道,有些傷感,“我不知道,外祖母已經去世了。”

“你那時候還太小了。”盧十一娘輕輕一嘆,“如今也還小呢。”

“那外祖父身體可還好?”

“他身子還算康健,如今也已經賦閒在家中休養了。”

“等阿爺下一回帶着我出遠門,我們便去幽州探望外祖父。”崔簡道。他亦不知道幽州究竟有多遠,但他相信,跟着自家阿爺,就算是再遠的地方也能去。

盧十一娘聽了,笑道:“那他一定會很高興。”

崔簡素來敏感,覺得她說此話時似乎語氣隱有波動,便不再提外祖父之事:“除了小姨母,兩位舅父,我還有哪些長輩?”

“你還有一位嫡親的大姨母,如今正在滎陽,也便是你祖母、大世母的孃家。”盧十一娘回道,“她也常念着你。若是你祖母、大世母有回孃家省親的打算,不妨請她們帶上你去見一見大姨母。另外,你還有三位庶出的姨母,她們都嫁得遠,平常來往也不算多,不提也罷。”

崔簡年紀尚小,還不明白嫡出、庶出之間的差別,崔家也從來沒有人與他說這些。他想了想,又問:“庶出,就是像我三世父、五阿兄那樣?”

盧十一娘微微頷首:“嫡庶有別,你再長大些,進學之後便會漸漸明白了。說起來,阿實,你可曾啓蒙?”

“今天正好啓蒙了。”崔簡想起早晨與阿爺在一起寫字,便忍不住笑眯了眼,“阿爺教我寫篆書、漢隸、楷書,還寫了《千字文》給我臨帖。”

盧十一娘微怔,終於露出了一個異常明媚的笑容:“阿實,你阿爺很疼你呢。”

“嗯!”崔簡連連點頭,“我阿爺,是世上最好的阿爺。”儘管他知道,自家阿爺很多時候其實並沒有那麼好。但這並不妨礙他崇拜和憧憬阿爺,更不妨礙他敬愛和依賴阿爺。

盧十一娘鬆了口氣,笑着接道:“你過得好,那小姨母便放心了。”

崔淵跽坐在茵褥上,有些心不在焉地聽着盧十郎與崔澄討論進士貢舉之事。這盧十郎的年紀與他相差無幾,態度也甚爲從容自若,但或許因爲中了一州解頭的緣故,說話間頗有幾分自信甚至自傲的意味。當然,身爲五姓子,又在故鄉頗有文名威望,自傲一些也在情理之中。不過,他卻從那種自傲當中,感覺到了些許對他的審視甚至於輕視。

崔子竟崔四郎並不是不曾受過審視與輕視,也並非受不得審視與輕視。年少剛成名時,他受到聖人誇讚,又拒絕聖人的徵辟,便有各種議論涌過來,他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前兩日,他那未來舅兄打量他時也頗爲苛刻,言辭中多有試探與機鋒,但他也能夠理解他並不相信自己會是九孃的良配。

只是,這盧十郎分明奉了長輩之意,想繼續崔盧兩家的兩姓之好,在貢舉之事上又欲得他家阿爺舉薦,卻在他面前流露出這種情緒,也不明着說到底是爲什麼,簡直是不知所謂。難不成他以爲,他崔子竟須得懷着好涵養一直忍耐他不成?或者,他崔子竟必娶盧氏女不成?或者,他若不願意娶,還有人能逼着他娶不成?

崔淵眯起了眼睛,瞥了旁邊的崔澹一眼。崔澹性子直,但眼光向來銳利,也不耐煩這樣的“親戚”。兩兄弟互相瞧了瞧,決定將這人扔給大兄處置便是。既然是長兄,自然須得勞累一些。

於是,崔澹率先起身,道:“大兄、盧十郎,我與同僚有約,也是時候出門了,便不多陪了。”他拱了拱手,以示抱歉。盧十郎自然連聲道“無妨”,客氣地起身相送。

只是,沒待崔澹走出幾步,崔淵也立了起來,漫不經心地道:“我還有幅未完成的畫,忽然生了些靈感,耽誤不得。既然大兄與盧家十舅兄相談甚歡,便多擔待一些罷。”

盧十郎聽了,臉上微微一僵:“既然子竟事忙,便隨意就是,我倒是無妨。不過,若有機會,可否讓我欣賞欣賞書畫雙絕崔四郎的那些畫作?我於行書一道也頗費了些功夫,也想請子竟點評一二。”

崔淵挑了挑眉,說是點評,怎麼聽起來卻像是不服輸的挑釁?“罷了,我暫時沒什麼空閒。而且,你我性情似乎不怎麼投契,欣賞點評這類事還是與知己友人一同做更暢快一些。想必,盧家十舅兄在長安也能結交到更對脾氣的朋友,我這等閒雲野鶴之輩便不奉陪了。”

盧十郎神情驟然一冷,崔澄露出一個苦笑,瞪了幼弟一眼:“盧十郎,我這幼弟性子一向狂放無禮,莫放在心上。坐下來罷,我們接着說,別理會他就是。”

盧十郎遂臉色難看地坐了下來,好不容易纔勉強勾起了嘴脣:“呵,不愧是盛名遠揚的崔四郎。”

當然,他這句諷刺,已經走遠的崔淵也聽不見了。他與崔澹出了外院,神色皆輕鬆下來。

“這盧十郎究竟有什麼可自傲的?”崔澹冷哼道,“區區幽州解頭而已,我泱泱大唐每年有多少個這樣的解頭?!省試入第者又有幾人?!實在是井底之蛙!雍州那些個入第的舉子,哪個比不上他?更別提國子學、太學裡那些苦讀上進的世家子弟了。”

“一州解頭,自傲一些也無妨。”崔淵倒是比他更淡然些,“他見我與他同齡,卻只癡迷於書畫之道不務正業,贏得了一些虛名,所以才瞧不起我罷。不過,二兄,我可半點都不願意接近這麼一位堂舅兄。”如此這般的性情,這人便是當真省試入第,大概在官場上也走不得太遠,恐怕還不如他那兩位門蔭出仕的正經舅兄呢。范陽盧氏的這一房,已經沒落到如此程度了?

崔澹挑起眉:“你若是想入仕,就算是考進士科又如何?省試及第也不在話下!只是你志不在此而已。”

崔淵搖了搖首,失笑道:“二兄將進士科看得太低了。若換了我去考,恐怕連府試也未必能過。”見崔澹似有些不以爲然,他又道:“這一陣,我也結識了一位有真才實學的雍州舉子,改日將他引薦給阿爺,二兄可有興趣一見?”

“什麼人?”崔澹隨口問。

“太原王氏三房嫡支,王七郎。”崔淵回道。

崔澹細細一想,嘿然一笑:“原來是他。他一向裝得不顯山不露水,居然去考進士科?若你哪天邀他過來,便叫我一聲。當年狩獵搶我獵物之仇,我可還記得呢!”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偏你竟然還記得。”崔淵不由得又笑了。

兩兄弟暫時別過之後,他便自顧自地往“點睛堂”去了。只是,行到點睛堂附近時,他卻發現,崔簡正牽着一位少女在院子裡徘徊說笑。他皺了皺眉,立在院門前,靜靜地望着他們。在他看來,盧十一娘與盧氏並不相像。許是她還年輕,與阿實相處時也有些陪着頑耍的意味,更像是阿姊照顧幼弟。仔細想想,他們之間也就差了十歲,可不正是長姊與幼弟麼?

不過,即使有阿實在,他與盧十一娘若是這樣私下見面,畢竟也不合適,很容易引人多想。於是,他悄悄地轉身離開了,信步往園子裡走去。直到中午進午食的時候,他也並沒有出現。崔澄只得獨自陪盧十郎用午食,送走了客人之後,便循着僕人所言,到園子裡尋找他的蹤跡。

待崔澄找到崔淵時,他正泰然坐在幾棵桂樹下,頗爲愜意地煮酒自斟自飲。

“四郎,盧十郎雖有些無禮,但你今日也做得過了。”崔澄伸手要了一杯酒,一口飲盡。

崔淵擡眉道:“大兄,他來我們崔家做客還能對主人無禮,我又何必給他什麼臉面。不甩袖而去已經很是剋制了。”

崔澄一嘆:“盧家畢竟是你的妻族,阿實的母族。與他們家鬧僵了,於阿實有什麼好處?”

“大兄不妨倒過來想一想,若有這樣的舅父,於阿實又有何益?倒不如不來往得好。”崔淵淡淡地道,“他也不過是堂舅兄而已,正經的兩位舅兄都不曾這麼不給我顏面呢!若是因我疏忽盧氏而惱我,我倒是坦然接受了也無妨。如今不過是文人相輕而已,還不許我狂上一狂了?豈不是白費我在外頭的名聲?”

崔澄聽了,一時竟無言以對:“你便等着阿孃責問你罷!我方纔去見她,她可是一心想讓盧十一娘嫁進來呢!”

“我不會娶盧十一娘。”崔淵淡然答道,“阿孃若想要這麼一位媳婦——不如讓大郎娶了她,雖是錯了輩分,但年紀上倒很合適。”

崔澄哭笑不得:“胡言亂語!這也是你這做姊夫、叔父的能說得出的話?!”

崔淵笑哼了一聲。錯輩婚姻這樣的事在五姓七家中也並不算罕見,又有什麼不能說的?當然,同一家如此做親確實很不妥當便是了。不過,不論如何做親,他若不願娶,便誰都勉強不得。

作者有話要說:mua,繼續更新

盧家是阿實的母族,說極品也不會出什麼太大的極品→ →

不過,現在好像除了趙郡李氏沒有人出現之外,其他六家都有人出來了……給大家總結一下:

女主家:太原王氏

女主娘、表姊:隴西李氏

女主嫂嫂:清河崔氏

男主家:博陵崔氏

男主娘:滎陽鄭氏

糰子娘:范陽盧氏

ps.謝謝下面的親扔的地雷

梨花扔了一個地雷

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89章 除夕之夜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43章 崔氏一門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3章 長秋尼寺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0章 王十七娘第4章 王家七郎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章 和離之因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9章 除夕之夜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8章 影響王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章 大唐棄婦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3章 提攜還恩第55章 中秋之節第31章 惡人求親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7章 兄妹深談
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89章 除夕之夜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8章 母女交心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43章 崔氏一門第77章 舅兄提醒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3章 長秋尼寺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0章 王十七娘第4章 王家七郎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章 和離之因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9章 除夕之夜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8章 影響王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章 大唐棄婦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3章 提攜還恩第55章 中秋之節第31章 惡人求親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7章 兄妹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