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視野南移

大約奔襲了三刻鐘,陶應他們就趕上前面狼狽逃竄的曹彰。陶應正要下令全軍奮勇廝殺,前面不遠處的樹林中突然升起了濃烈的煙塵。陶應心下一緊,急忙傳令全軍止步。而前面的曹彰毫不顧忌,率兵一頭扎進了樹林。這樣一來,樹林裡的煙塵更嚴重了。陶應有點不明所以,正在疑惑追還是不追的時候,樹林裡一個白衣翩翩的謀士騎着馬匹,緩緩從樹林走出。他身邊沒有一個護衛,不過就是這樣,倒讓這氣氛變得更爲詭異。

陶應和此人還隔着數丈,不過此人的樣貌基本可以看清了。此人氣度雍容,雖說面對面前的千軍萬馬,臉上還是如此的風輕雲淡,不漏一點的恐慌。陶應心下一動,駕馬上前問道:“劉曄?”對面的白衣文士點點頭,笑道:“不愧是大將軍,這份眼力還是不凡的。”陶應心下大爲不解,此人既然出現在這裡,想來後方必有埋伏了。

一想到這裡,陶應對身邊的馬超孫禮都使了個眼色,示意兩人各帶少量人馬從兩邊繞過去,先把這劉曄圍在中間再說。而他自己則是再上前幾步,笑道:“我聽聞先生你乃是漢室宗親,而曹操實乃大漢國賊。先生爲何願意揹負如此罵名,執意要助賊呢?”劉曄聞言微微一笑,道:“這是我自己的事,不勞別人操心。”而此時馬超兩人也基本來到了劉曄的背後,劉曄卻還是熟視無睹。

看着劉曄這幅有恃無恐的模樣,陶應笑着說道:“先生在萬軍之中,還能如此談笑自若。這份氣定神閒的能力,我比起你來,可就差得遠了。”劉曄淡淡一笑,翻身下馬,說道:“能和大將軍見上一面,劉曄三生有幸。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有其他想法呢?”此時劉曄背後的馬超看到劉曄下馬,自信一招便可以制服他。擡頭向陶應示意,陶應皺了皺眉頭,衝着馬超搖了搖頭。

陶應又和劉曄交談了一刻鐘,始終弄不懂這劉曄如此鎮定,靠的是什麼。就在此時,劉燁後方不遠處的樹林裡,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陶應擡頭循聲望去,卻是前去襲擊曹彰後方的郭淮等人。看着郭淮滿臉的笑意,想來曹軍後寨已經被奪下。陶應在扭頭看了看眼前的劉曄,一切都明白了。問道:“先生不顧個人安危,現身出來和我相見。就是爲了替曹彰退軍陳留爭取一點時間吧?”

劉曄擡頭看着陶應灼熱的目光,笑道:“大將軍明鑑,我身受曹公厚恩,這也是我唯一還能爲曹氏所做的了。不過天意弄人,我們這麼多人,最終還是輸給了你這個毛頭小子。”陶應笑道:“天意不天意的,我不太清楚。不過你確實算是個人才,我陶應一向求賢若渴,只要你投降與我,以前的事我都既往不咎了。曹操給你什麼樣的待遇,我會加倍給你。”

劉曄笑着搖了搖頭,道:“多謝大將軍好意了,我劉曄並非泯頑不化之人。不過你殺了曹公,就憑這一點,我就絕對不可能投降與你。”陶應聞言眼珠子一轉,說道:“你的意思是,只要我能夠證明曹操不是死在我手裡,你就可以投降與我?”劉曄聞言笑道:大將軍,你好歹也是天下有頭有臉的人物。這種事到了現在你還要和我狡辯嗎?”

陶應擺了擺手,道:“你別管我是不是狡辯,如果曹操真的不是我殺的,你會怎麼辦?”劉曄一時楞在了原地,說道:“你先說說你怎麼調查?”此時劉曄心裡已經有幾成相信,曹操不是陶應所殺。陶應說道:“根據我乾兒子鄧艾調查出來的結果,曹操和我軍作戰那天,身上是帶有倚天劍的。可後來我軍收斂曹操屍體的時候,倚天劍卻不翼而飛。”

說罷頓了頓,接着道:“而當初我和你家丞相在徐州論劍的時候,他曾經向我說過倚天劍的樣子。我後來回憶着他說的模樣,叫人畫出了圖紙,在全國給地尋找倚天劍的下落。而我安排在荊州的探子傳來消息,在荊州發現了倚天劍的消息。而我軍誰也沒有真正的看過倚天劍,所以這個消息也還不知道是真是假。”陶應說到這裡不說了,劉曄臉上卻露出喜悅的神色。

想了會兒,劉曄說道:“我可以完全把倚天劍的模樣畫出來,而且也能夠把圖紙送到荊州高官手裡。不過圖紙傳過去,卻要你的幫忙了。”這下輪到陶應占主動。他笑着說道:“我憑什麼幫你?”劉曄咬咬牙,說道:“如果你幫我這個忙,而且果真調查出來曹公不是死在你手裡。我軍當年安插在荊州內部的暗子便交給你使用,我劉曄以後,只要不是對付曹氏,我也自當效犬馬之勞。”

陶應聞言伸出右手,道:“君子一言。”劉曄愣了一下,也是伸出手來,道:“快馬一鞭。”兩人擊掌三下,陶應笑道:“你放心,在沒有調查出這件事之前,我會停止對陳留的軍事行動。當然我也不會讓你提供陳留的有關佈防,你大可放心。”劉曄聞言點點頭,但並不說話。陶應回頭招呼馬超等人,前前後後保護着劉曄,一衆人馬快步回到了黎陽。劉曄當即開始繪畫關於倚天劍的事物,陶應特別下令,誰都不可以去打擾他。

當天夜裡,劉曄便畫好了倚天劍的精確圖紙。陶應拿過來一看,果然和當初曹昂向他敘述的一模一樣。陶應下令召集數十名畫師,原樣畫好了數十封。……黎明前的時候,也是最黑暗的時候。無論在什麼時候,這種時刻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就在這一片漆黑之中,黎陽城中飛快的奔出數十騎馬。從不同的刀路,向着荊州而去。在夜色的掩蓋下,這羣人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

*****荊州,江陵城外荊州軍營寨。此時天剛矇矇亮,荊州軍營之中已是喊殺聲震天。不過這也難怪,劉備率領大軍入了漢中,龐統和黃忠也率軍去了南中。劉備的大後方就託付給了關羽一個人,要是出了一點差錯,關羽還真就不好交代。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荊州在劉表數十年的治理下,積累起來的實力實是非同小可。再加上其他地方連年戰亂,荊州卻是一片祥和。各路諸侯的實力都在下降,荊州的實力反而上升了不少。

再加上關羽當世虎將,一般人還真就不敢來惹他。江東的周瑜在斬殺了黃祖之後,隨即也是按兵不動,不敢來捋關羽的虎鬚。這樣一來,更是助長了關羽囂張的氣焰。要不是諸葛亮入川之時曾下有嚴令,不許關羽擅自和各方諸侯開戰。對於江東方面,更要結好。關羽雖然心頭不快,對於諸葛亮的嚴令還是不敢有任何異議的。可是關羽也知道現在主要是蜀中的事還沒能好好的解決,一旦劉備平定漢中之地,就是他關羽大展神威的時候了。

所以現在關羽大肆操練荊州士卒,他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率着這荊州精銳之師,把陶應曹昂等人打的遍地找牙。腦子裡是這個想法,他現在也是這麼做的。荊州的士兵在他的訓練之下,比起劉表時候來自是不可同日而語。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荊州士卒,是劉備麾下最精銳的士卒,沒有之一。在關羽的帶領下,這支部隊足可以大殺四方,掃平寰宇。

此時的關羽身披着綠色戰袍,半眯着丹鳳眼。靜靜的佇立在校場的點將臺上。他的三捋長髯在清晨的微風下微微擺動,配合着他那股不怒自威的神情,身上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一股威震天下的氣勢。“停”一道洪亮的聲音傳來,關於面前的士兵齊齊停止手裡的動作,豎立着聽關羽訓話。手下士兵如此進退有度,關於心裡很是高興。不過面上也只是微微一笑,這些士兵想得到他的表揚無異於白日做夢。

關羽身邊一個黑臉將軍上前說道:“上將軍,士兵們已經訓練了一會兒.要不要等他們吃了早飯,再繼續訓練。關羽臉上不見喜怒,緩緩地點點頭。場下的士兵見狀依次解散,關羽微嘆了一口氣,那黑臉將軍不解的問道:”將軍,我軍如此精銳,就算比起陶應麾下之兵來說也毫不遜色。不過末將看將軍臉上似乎並無特別高興,這是爲何啊?”關羽說道:“周倉,我來問你,我等在此練兵,卻是爲何?”

周倉聞言不解的看了關羽一眼,說道:“自是爲了以後劉使君征戰天下,剿滅各處叛亂。”關羽聞言點點頭,說道:“不錯,我等身爲軍人,自當以馬革裹屍爲榮。不過現在三弟子龍他們都在蜀中大發神威,斬將立功。而我關羽自負有一身傲視羣倫的武藝,卻只能在這荊州之地悄然無聲,你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氣悶的事嗎?”

周倉聞言一笑,說道:“原來將軍是爲了上不的戰場而氣悶,這點倒是人之常情。不過末將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川那邊必有捷報傳來。到時候就是將軍大展神威的時候了。”關羽聞言露出一股傲然地笑容,剛想開口答話,一傳令兵上前說道:“稟君侯,少將軍從西川回來了。”關羽聞言喔了一聲,雖然神色還是那麼的平淡,不過臉上的喜色還是顯露無疑。

沉吟了片刻,關羽點頭說道:“讓他進來。”少時,關興入見。關羽問道:“我兒此來,你伯父那邊是否已分出勝負?”關興聞言點點頭,道:“父親所料不錯,數日前張趙兩位叔父率先打破成都,劉璋被生擒,蜀中上將張任奔走。南中的龐士元和黃漢升兩人也從犍爲率軍去了成都,蜀中南中皆平,伯父已是名副其實的西川之主。”

關羽聞言撫掌大笑,說道:“吾兄實乃天下共主,天府之國也在吾兄囊中。你此來報信,我兄長可有什麼囑託?”關興搖了搖頭,道:“伯父倒是沒什麼說的,他只是讓你好生看護荊州。不過諸葛軍師倒有幾句話要我帶給父親。”聽到諸葛亮的的名字,關羽不屑的哼了一聲,說道:‘他有什麼話說。”關興答道:“他說:‘荊州四戰之地,將軍萬不可疏忽大意。”說罷關興上前幾步,低聲對關羽說道:“當初伯父交給父親的曹操貼身之物,父親不可輕易拿出來示人。”

關羽聞言不屑一笑,道:“孔明恁的多心,荊州本土士卒,常年皆在南方,又豈會識得曹操貼身之物。他如此謹慎,豈不是小心過頭了嗎?”話雖是這麼說,對於諸葛亮的話,關羽還是不敢有任何怠慢的。曹操的倚天劍他雖然隨身當佩劍攜帶,不過卻從來未曾拔出來用。可是這一次陶應下定決心要調查出曹操死亡的真相,就憑諸葛亮幾句話,果真能夠化危機於無形嗎?

(喜歡本書的朋友,請加本書QQ羣348251058

第175章 幽州風雲第50章 對敵蔡瑁第138章 曹軍的策略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77章 馬騰身死第162章 議計出兵第98章 會盟九原第26章 曹昂離 張繡來第30章 前去宛城第139章 春日郊遊第85章 壽春李通第56章 風雲將起第8章 戰亂終結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68章 酒館瑣事第15章 悲喜交集第14章 陶應大婚第269章 定軍山下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13章 父子交心第4章 血戰廣陵第207章 幷州事定第80章 徐州瑣事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79章 回師徐州第75章 定計烏巢第160章 三年之後第14章 陶應大婚第166章 拉鋸戰第50章 對敵蔡瑁第165章 襲營前奏第264章 許昌鏖兵第224章 不眠之夜第104章 橫掃草原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163章 大軍北上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46章 賢妻悍婦第149章 大破馬超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178章 破釜沉舟第86章 大破李通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68章 酒館瑣事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157章 想太多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225章 扭轉乾坤第208章 韓遂結局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97章 塞外名士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1章 夢迴三國第259章 與君相見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219章 水軍初定第289章 漢室終結第112章 呂綺玲的心結第86章 大破李通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87章 劉備南逃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242章 馬超戰曹彰第14章 陶應大婚第233章 賈詡掌兵第169章 虛與委蛇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2章 兵臨城下第247章 趨於明朗第151章 再去朔方第204章 一箭破敵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281章 同歸於盡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3章 會見曹操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237章 相持不下第159章 夫妻夜話第121章 塌頓身死第85章 壽春李通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38章 兵進汝南第156章 聯姻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第118章 將計就計第220章 關中前夕第182章 聯合還是歸順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
第175章 幽州風雲第50章 對敵蔡瑁第138章 曹軍的策略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77章 馬騰身死第162章 議計出兵第98章 會盟九原第26章 曹昂離 張繡來第30章 前去宛城第139章 春日郊遊第85章 壽春李通第56章 風雲將起第8章 戰亂終結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68章 酒館瑣事第15章 悲喜交集第14章 陶應大婚第269章 定軍山下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13章 父子交心第4章 血戰廣陵第207章 幷州事定第80章 徐州瑣事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79章 回師徐州第75章 定計烏巢第160章 三年之後第14章 陶應大婚第166章 拉鋸戰第50章 對敵蔡瑁第165章 襲營前奏第264章 許昌鏖兵第224章 不眠之夜第104章 橫掃草原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163章 大軍北上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46章 賢妻悍婦第149章 大破馬超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178章 破釜沉舟第86章 大破李通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68章 酒館瑣事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157章 想太多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225章 扭轉乾坤第208章 韓遂結局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97章 塞外名士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1章 夢迴三國第259章 與君相見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219章 水軍初定第289章 漢室終結第112章 呂綺玲的心結第86章 大破李通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87章 劉備南逃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242章 馬超戰曹彰第14章 陶應大婚第233章 賈詡掌兵第169章 虛與委蛇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2章 兵臨城下第247章 趨於明朗第151章 再去朔方第204章 一箭破敵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281章 同歸於盡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3章 會見曹操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237章 相持不下第159章 夫妻夜話第121章 塌頓身死第85章 壽春李通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38章 兵進汝南第156章 聯姻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第118章 將計就計第220章 關中前夕第182章 聯合還是歸順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