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

原來曹昂得知陶應退軍之後,便親自帶人在陶應留下的營裡大張旗鼓,弄得人聲鼎沸。並且下令全軍,在陶應大營裡做好了不少的防禦工事。徹裡吉率衆來到了陶應大營,見到這幅光景,幾番碰撞之後,徹裡吉大怒。急忙傳令越吉把那邊的鐵車也一併調過來,齊心協力攻擊陶應大營,暫時放過夏侯淵大營。

越吉無奈,只得下令全軍轉向前去支援徹裡吉,不過這時手下士兵卻上前說道:“元帥,我軍剛纔嘗試了幾番攻擊夏侯淵大營,感覺其中頗多薄弱環節,就此放棄,是不是有點可惜?”

越吉聞言看了那人一眼,道:“大王叫我前去馳援於他,那你有什麼辦法?”

那人聞言想了想,道:“不如元帥將鐵車陣交由在下帶領,前去馳援大王。元帥你留在這裡督戰,率領我軍後軍與夏侯淵交戰。只要元帥可以堅持半個時辰,大王必然可以打破陶應大營,到時候夏侯淵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逃不了了。”

越吉聞言點點頭,道:“你這個辦法倒還是不錯,就由你率領鐵車陣前去馳援大王,不容有失。”

那人聞言剛要下去,越吉又問道:“對了,你叫什麼名字?”

那將聞言回道:“回稟元帥,在下迷當。”

越吉點點頭,道:“好的,迷當,別耽誤了,快去馳援大王。本王親率大軍,來會一會夏侯淵這個匹夫。”

這樣一來,徹裡吉這邊倒是順風順水,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打破了曹軍在陶應大營裡射下的故障,奪下了大營。曹昂這些年在戰場上也不是吃乾飯的,見勢不妙,率領部隊火速往後方撤退。

那邊的越吉就沒這麼好運了,好不容易衝進了夏侯淵的大寨,大寨裡涌現出不少的曹軍來。越吉無奈,只得率領步軍與曹軍混戰一場。曹軍縱橫天下又豈是開玩笑的,越吉後軍被夏侯淵痛揍一頓。如果不是身邊的親將拼死護衛,說不定越吉就被夏侯淵留下了。

不過夏侯淵再是莽撞無知,也知道羌人的鐵車不是那麼好惹的,眼看留在這裡沒有了便宜之後,當即下令部隊後撤。陶應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在自己營盤左側約有一里之地,爲曹軍簡單的築起了一個營寨,算是爲他們今晚打敗徹裡吉的做一次補償。

接下來的兩天,陶應夏侯淵與徹裡吉在草原上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有了上一次的教訓,徹裡吉也不敢把鐵車集中在一起了,而陶應他們總是和徹裡吉混戰一場之後,掉頭就跑,一分鐘也不多做糾纏。那邊的夏侯淵曹昂等人也是,稍作抵擋之後,便即率軍後撤。

第三天清晨,

陶應正準備拔寨起行,曹昂親自領兵來了陶應大寨,陶應沒有絲毫怠慢,急忙叫人把曹昂迎了進來。陶應拱手問道:“師兄,一大早就到我這裡來,難道是後方曹世叔準備好了嗎?”

曹昂聞言笑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你,今早我軍收到我父親的書信,書中言我軍大軍已經到了羌族後營,郭祭酒先生他們也已經選好了地形,不出意外的話,徹裡吉現在也差不多收到消息了。”

陶應點點頭,道:“既然如此,就多謝曹世叔與師兄了。爲弟後方還有要事,只能和師兄就此別過了。”

曹昂擺了擺手,道:“這恐怕不行,你還需要和我一道回去一趟。第一批囚犯現在已經送到了冀州邊城裡,此次你正好過去接收一下。”

陶應拱了拱手,道:“也好,多謝師兄,爲弟下午自當隨你一起前去。”

此時,徹裡吉大營。徹裡吉在營裡大發雷霆,“卑鄙的陶應小兒,還有那可惡的夏侯淵,妄稱良將,只知道一個勁的跑。連和本王一戰的勇氣都沒有,真是氣死人了。”

下面的雅丹捋了捋鬍鬚,道:“大王,現在在下可以肯定的是,陶應後方必然沒有被塌頓等人襲擊,不然陶應小兒不會和我軍在這裡浪費時間,而且……”

雅丹說道這裡不說了,不過又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徹裡吉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丞相有話便說,用不着吞吞吐吐。”

雅丹理了理思緒,道:“在下認爲,這當中陶應必然有陰謀,但具體是什麼,在下還一時沒有想得到。”

徹裡吉聞言正要開口,帳外傳來一封后方來的八百里加急文書,三人一見這書信,皆是大吃一驚,只有雅丹愣了片刻過後,當即捶胸頓足,喃喃自語道:“真是千慮一失,我們在這裡和陶應糾纏,卻忘掉了中原還有一位比陶應可怕百倍的梟雄,大事去矣!”

徹裡吉急忙拆開書信,信中陳述了曹操率軍襲擊羌軍後方,現在羌族面臨着被滅族的危險了。徹裡吉飛速的看完之後,眼中頓時血絲爆滿,怒吼道:“怎麼辦,怎麼辦,我軍後方有失,現在軍中糧草已經不足,你們說說,該怎麼辦?”

越吉接過書信看過之後沉默了,唯有雅丹自怨自艾片刻之後,道:“大王,現在陶應後方穩定,我軍已經沒有必要在草原上和他糾纏下去了。還是速速回軍,對抗後方的曹軍,解決掉曹操,再來理會草原上的事情了。”

徹裡吉雖然有點慌神,但還是鎮定的說道:“越吉,傳令以鐵車陣斷後,全軍火速往後方退去,待本王抓住曹操,本王必要將其扒皮拆骨。”

**大約半個時辰過後,陶應接到了一個消息,對面的徹裡吉大軍退軍了。陶應他們也是不慌不忙,傳令大軍跟了上去。不過徹裡吉雖然退軍,但是鐵車陣威力依舊還在,陶應他們也不敢太靠近,只得在後面不緊不慢的跟着。

當天傍晚,陶應他們來到了冀州邊境一處城池旁邊。此時已經有五萬俘虜在那裡等着陶應他們接收,陶應看了一眼遠處的夕陽,又看了一眼不遠處,已經是狼狽而逃的徹裡吉大軍,緩緩地笑道:“西面的戰事,算是結束了。”

說罷看了一眼身後的徐庶,道:“元直,你領人過去接收那些囚徒,並且派人通知我岳父前來接應。”

徐庶轉身下去了,陶應接着道:“子義,和我一起過去,和曹軍道個別。彥明,你在此整頓兵馬,明日我軍就回援幽州。”

說罷陶應領着太史慈和數十名士兵,親自來軍前見曹昂與夏侯淵。幾人坐在馬上,夏侯淵還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陶應也不去管他,衝着夏侯淵微微拱了拱手,算是見過了。

陶應笑道:“夏侯將軍,師兄。徹裡吉大概算是完了,我再隨你們跟上去也是無用。多謝曹世叔提供的中原囚徒,我已經派人前去收攏他們了。咱們只好就此別過了。”

曹昂還沒來得及說話,一旁的夏侯淵問道:“陶應,本將只是問你一句話,當初官渡之戰,糧草在我軍前去之時就被黑山軍運走了,是不是你在後面搞的鬼?”

陶應聞言苦笑一聲,隨即點點頭。夏侯淵不鹹不淡的問道:“那後來我軍在倉亭後方被襲,是不是也是你在後面搞鬼?”

陶應絲毫不懼夏侯淵擇人而嗜的目光,淡淡一笑,點點頭。夏侯淵見狀一雙鋼牙幾欲咬碎,若不是顧忌陶應背後的太史慈,夏侯淵早就一槍刺死了陶應。

良久之後,夏侯淵冷冷的丟下一句話,道:“陶應小兒,從今日起你我兩軍便是仇敵。我軍在草原上不是爲了幫你,只是爲了幫助漢人。下次戰場相見,你不必顧念今日之事,你我兩軍不死不休。”

陶應聞言反而放下了同盟的臉面,道:“夏侯將軍放心,我陶應從來不會對我的敵人留手。不過現在你我兩軍還是同盟,我還是預祝將軍及曹世叔旗開得勝,打敗徹裡吉,一統關西之地。”

夏侯淵聞言哼了一聲,不在理會陶應,打馬向後退去。陶應看向一邊的曹昂,臉色略微有點尷尬,半響之後還是曹昂率先打破僵局,道:“師弟,戰場無情,也許你我終有一天會死在對方手裡。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你我都不必心慈手軟。”

陶應淡淡一笑,道:“師兄放心,正如夏侯將軍所說,從今天開始,你我兩軍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雖然你我有同門之誼,兄弟之情。但你我都沒得選擇,也許這就是你我的宿命。”

曹昂點了點頭,抱拳拱手道:“不錯,這就是宿命,師弟,你好之好自爲之,師兄會在許都我的府邸旁邊爲你建起一座新的院落,來日有機會,我必然會請師弟你進去安度晚年。”

陶應聞言笑了,笑得很沒有風度,半響也是抱拳道:“師兄,這份情爲弟記下了,爲弟也會在徐州州牧府旁邊爲師兄你建立一座大宅子,隨時恭候師兄你的大家光臨。”

兩人聞言都是笑了起來,笑過之後,兩人皆是同時拱手道:“後會有期。”

陶應說罷帶着太史慈退到了一旁,靜靜的看着夏侯淵大軍的離開。看着曹昂離去的背影,陶應心裡升起了一絲不得力的感覺,久久在心頭揮之不去……

第149章 大破馬超第262章 陶應東巡第58章 再上戰場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206章 諸侯動向第55章 昌豨叛亂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61 南鄭議事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250章 潼關事了(2)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30章 遼東事定第275章 不打不相識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第228章 曹植入河東第180章 絕地重生第193章 西北之事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8章 戰亂終結第35章 妙法破敵第282章 黯然逝去第107章 蔡琰的去留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67章 金城閆行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46章 賢妻悍婦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167章 首戰告捷第90章 天倫之樂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72章 司馬定計第75章 定計烏巢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152章 獵場遇險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166章 拉鋸戰第249章 意外突顯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89章 漢室終結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50章 對敵蔡瑁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98章 會盟九原第224章 不眠之夜第28章 呂布結局第112章 呂綺玲的心結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32章 袁術稱帝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95章 幽州之事第141章 戰前的準備第32章 袁術稱帝第22章 活捉高順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64章 說服荀諶第48章 宛城戰亂第146章 放還人質第278章 諸將混戰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247章 趨於明朗第77章 烏巢偷糧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75章 定計烏巢第40章 戰後事宜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81章 最後的努力第184章 分兵取冀第173章 郭嘉到了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223章 河東大戰第238章 戰場轉折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142章 閆行戰馬超第57章 袁紹出兵第69章 亂世隱雄第117章 逆向思維第173章 郭嘉到了第97章 塞外名士第50章 對敵蔡瑁第58章 再上戰場第9章 離別第16章 陶謙殞命第185章 南邊風雲第101章 離間計第21章 戰亂再起
第149章 大破馬超第262章 陶應東巡第58章 再上戰場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206章 諸侯動向第55章 昌豨叛亂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61 南鄭議事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250章 潼關事了(2)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30章 遼東事定第275章 不打不相識第111章 從此是路人第228章 曹植入河東第180章 絕地重生第193章 西北之事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8章 戰亂終結第35章 妙法破敵第282章 黯然逝去第107章 蔡琰的去留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67章 金城閆行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46章 賢妻悍婦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167章 首戰告捷第90章 天倫之樂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72章 司馬定計第75章 定計烏巢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152章 獵場遇險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166章 拉鋸戰第249章 意外突顯第239章 天子來到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89章 漢室終結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50章 對敵蔡瑁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98章 會盟九原第224章 不眠之夜第28章 呂布結局第112章 呂綺玲的心結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32章 袁術稱帝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95章 幽州之事第141章 戰前的準備第32章 袁術稱帝第22章 活捉高順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64章 說服荀諶第48章 宛城戰亂第146章 放還人質第278章 諸將混戰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00章 分封諸侯第247章 趨於明朗第77章 烏巢偷糧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75章 定計烏巢第40章 戰後事宜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81章 最後的努力第184章 分兵取冀第173章 郭嘉到了第128章 行至昌黎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223章 河東大戰第238章 戰場轉折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142章 閆行戰馬超第57章 袁紹出兵第69章 亂世隱雄第117章 逆向思維第173章 郭嘉到了第97章 塞外名士第50章 對敵蔡瑁第58章 再上戰場第9章 離別第16章 陶謙殞命第185章 南邊風雲第101章 離間計第21章 戰亂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