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誰是兇手

。。。。。。。。

儘管裴敏秋不希望刺殺之事傳出去,但紙包不住火,楚王妃和世子在安晉寺被刺殺的消息,還是像風一般,一個上午便傳遍了太原城。

這個消息不僅震驚全城,還令朝廷上下緊張萬分,楚王在河北征戰,楚王妃卻在太原遇刺,王妃和世子的命都差點丟了,這讓五相國都感到無法向楚王交代。

他們當即下令,關閉太原城門,城內客棧、青樓、寺院等等公共場所,所有外來人員都要一一覈對身份。

軍方更是激憤異常,他們不理睬紫微閣的命令,太原守將謝映登和副將馬紹聯合下令搜城,一隊隊士兵開始挨家挨戶搜查,士兵們心懷憤恨,將太原城鬧得雞犬不寧,所有反抗之人和行爲可疑之人,全部被抓進軍營審問,一個下午,便有近三千人被抓進了軍營。

這無疑有點過份了,黃門侍郎魏徵奉紫微閣之命,前去和軍方交涉,讓他們停止搜查,將所抓捕的人放回來,不料性格固執的馬紹不僅當初回絕,還命人將魏徵趕出軍營。

不得已,五相國在商量之後,只得派人向楚王妃求援。

黃昏時分,數百侍衛護衛着楚王妃的馬車停在了城北軍營大門前,軍營位於太原城內北面,緊靠北城門,佔地兩百畝,駐紮有一萬軍隊。

一名侍衛奔上前對守門士兵高聲道:“楚王妃駕到,請謝將軍和馬將軍立刻來見!”

士兵不敢怠慢,立刻奔去軍營內稟報。

裴敏秋坐在馬車內,上午的刺殺令她現在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這是她一生中最驚險的一次。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被人刺殺,她與人爲善,善待所有的人,但死神還是不斷來拜訪她。

裴敏秋也知道。他們要殺的不是裴敏秋,而是楚王妃,殺的是楊元慶的妻子和孩子,如果楊元慶有罪過,他要遭受上天懲罰,那麼自己願意替他承受這懲罰,但這和孩子無關。

當想到刺客的第一劍竟是刺向自己的兒子。一個無辜的七歲孩童,裴敏秋心中的憤怒就難以抑制。

她要找出這個幕後兇手,要問問他,如果自己也殺死他年幼的兒子,他會有何感受?

裴敏秋心中同樣充滿了感激,這感激是對出塵,若不是她兩次出手,自己和兒子的性命都會留在安晉寺。知道生死存亡的那一刻,她才猛然明白,親情的呵護超越了一切權勢和利益。

在這種在生命邊緣才能體會到的情感,又使她心中充滿了人性的善意,如果刺客真的是爲了給親人報仇,或許她能夠說服丈夫,饒他一死,她不想再把仇恨留給自己的兒子。

裴敏秋思緒不寧,這時,軍營大門開了,謝映登和馬紹快步走出大營,上前躬身施禮。“卑職謝映登,馬紹參見王妃!”

裴敏秋在車內柔聲吩咐:“兩位將軍請免禮。”

謝映登和馬紹心中充滿了愧疚,這是他們的護衛不力,才使王妃和世子險遭刺殺,謝映登慚愧道:“是卑職的失職,才使王妃在安晉寺受驚。卑職自會向總管請罪。”

“謝將軍,上午之事和你們無關,任何人都沒有責任,請你們不要自責,我也沒有半點責怪你們的意思,我來軍營,是爲別的事情。”

停一下,裴敏秋又說:“我從來不會干涉軍務,也不會干涉政務,因爲這一次和我有關,謝將軍,我希望你們能停止搜查全城,把抓捕的人都放了,可以嗎?”

裴敏秋說得輕言細語,儘管是一種商量的口氣,但她以王妃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令人有一種不敢拒絕的威嚴,謝映登連忙道:“這當然沒有問題,只是卑職覺得,刺客幕後主使人很可能就在這些人中,這樣放了他們,是不是太便宜幕後主使人了?”

裴敏秋嘆了口氣,“謝將軍這是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放過一人嗎?現在太原城不知多少人在指着我的脊樑骨罵,還有王爺的名聲,謝將軍有沒有考慮過?我相信你們總管並不贊成這樣做。”

謝映登額頭上滲出了汗珠,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意識到自己闖禍了,這是在損害王妃的聲譽,他慌忙道:“卑職知錯了,立刻放人!”

他立刻回頭令道:“傳我的命令,立刻把所有人放了,命弟兄們全部回營,停止搜查!”

命令傳出去了,謝映登更加惶恐道:“這是卑職無知,懇求王妃寬恕!”

裴敏秋微微一笑,“謝將軍能替我考慮,我感激還來不及,怎麼會怪謝將軍,那我不打擾謝將軍和馬將軍了,先告辭了。”

謝映登和馬紹一起行禮,“恭送王妃!”

馬車啓動,侍衛們護衛着馬車漸漸遠去,謝映登長長嘆了口氣,“王妃寬容大度,心地善良,當真是母儀天下!”

馬紹也嘆息道:“軍中上下都極爲敬重王妃,不僅是她的寬容大度,更重要是,弟兄們誰的家中遇到不幸,她都會盡力幫助,這麼多年來一直如此,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啊!”

。。。。。。。。

次日一早,太原城門開啓了,又變得和往常一樣,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大家又開始平平靜靜地過日子。

不過王妃刺殺案的議論並沒有平息,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不再討論刺殺案本身,而是在議論誰是幕後兇手?

或許是生活太平淡的緣故,這件案子中,涉及到‘王妃、世子、刺殺案’種種極具吸引力的要素,因此,它的熱度甚至還超過了當初的‘蘇威納妾’事件,引來全城熱議,到底誰是幕後兇手,各種說法層出不窮。

太原城西門附近有一座很有名的酒肆,叫‘三晉酒肆’,至少有二百年的歷史,幾次被戰火焚燬,又屢次重建,在太原城的食客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幾乎每天都顧客盈門。

這天中午,三晉酒肆內還和從前一樣顧客盈門,三層樓內都坐滿了食客,人聲嘈雜,大笑聲此起彼伏,在二樓一個靠窗的座位上,坐着兩名老者,都六十歲左右,一人微胖,臉上的酒糟鼻頗爲引人矚目,另一人則乾瘦矍鑠,兩隻眼睛裡閃爍着精光。

這兩人都是普通酒客,沒有什麼特殊背景,他們談論的話題也是當下太原城內最熱門之事,王妃刺殺案。

這是上至公卿大臣,下至走夫小販都在談論的話題,層次不同,見解也不同,或許是這兩人年紀稍長的緣故,他們的見解也比別人要深刻那麼一點。

“肖兄,這件刺殺案,我倒覺得頗爲詭異,你沒有發現嗎?”酒糟鼻老者將酒一飲而盡,眯起眼睛詭異地笑道。

老者姓肖,曾經在北齊做過一任太守,家中頗有資產,雖然已是一介平民,但言談舉止和神態依舊保持着幾十年前的官場做派。

“柳老弟,什麼事情到你口中都變得詭異,你倒說說看,這件事刺殺案哪裡詭異了?”肖老者輕捋鬍鬚慢條斯理問道。

酒糟鼻老者向兩邊看看,壓低聲音道:“你倒想想看,如果王妃和世子被刺,誰是最大受益者?”

肖老者眉頭微微一皺,“你是說張側妃?”

他立刻搖頭,“不可能,張側妃可是救了王妃和世子,再說,張側妃的背景是沈家,沈家在太原可沒有這麼大的能耐,這裡不是他們的地盤。”

“凡事沒有什麼可能和不可能,我認爲只要有利益關係,都可能,不過這件刺殺案或許真不是張側妃所爲,我覺得是另有他人。”

肖老者喝了一杯酒,笑了起來,“你呀!聯想得太多了,楚王縱橫戰場和官場二十年,死在他手上的人不計其數,西突厥可汗、賀若弼、關隴貴族、唐朝、竇建德等等,甚至包括李密和王世充他們都有可能下手,你卻只想到自己人,是你的心思太狹窄了。”

“雖是這樣說,但你想過沒有,刺客對王妃的習慣瞭如指掌,知道她要去安晉寺,竟然事先埋伏,而且第三個刺客居然沒有抓到,你不覺得這隻能是內部人所爲嗎?”

肖老者眯眼想了片刻,注視着對方道:“我覺得你應該是得到了什麼消息,你是不是從朝廷得到消息了?”

酒糟鼻老者呵呵笑了起來,“你這隻老狐狸,當真瞞不過你,好吧!我就告訴你實話,我確實從朝廷得到一點消息,這件事可能和紫微閣的內鬥有關。”

肖老者精神一振,這纔是他想聽到的消息,他挺直腰急忙道:“你快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酒糟鼻老者不敢大聲說,他探身向前,壓低聲音小聲道:“朝廷中有不少高官推測,這件事可能和裴、王兩家的鬥爭有關。”

肖老者吃一驚,倒吸一口冷氣,“你是說,這件事是王家所爲?”

酒糟鼻老者點點頭,又小聲道:“你可別傳出去,自己心裡有數就行,這件事是蘇相國的透露,他昨晚喝酒時說漏嘴了。”

肖老者緩緩點頭,如果真是這樣,事情就複雜了。

。。。。。。。

第87章 建成態度第56章 漁翁李密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章 出征突厥第43章 苛刻條件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7章 截殺突使第57章 兩個要求第3章 透露底線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章 出兵風波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章 利益之誘第8章 假途滅虢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章 元慶抉擇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1章 裂痕初現第46章 王庭之變第6章 出乎意料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4章 公主壽宴第5章 動之以情第47章 金榜題名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4章 武周示弱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一招險計第3章 蘇威密謀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5章 重返大利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6章 糧價危機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62章 交換條件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5章 分憂之臣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3章 兄弟生隙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6章 考場意外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4章 斷然拒絕第9章 一名小兵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雄信之災第28章 人心難測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1章 被迫受命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章 一戰成名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8章 吳興沈氏
第87章 建成態度第56章 漁翁李密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南市酒樓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章 出征突厥第43章 苛刻條件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7章 截殺突使第57章 兩個要求第3章 透露底線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0章 蘄縣奇案第2章 出兵風波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章 利益之誘第8章 假途滅虢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章 元慶抉擇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1章 裂痕初現第46章 王庭之變第6章 出乎意料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4章 公主壽宴第5章 動之以情第47章 金榜題名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4章 武周示弱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一招險計第3章 蘇威密謀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5章 重返大利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1章 興風作浪第46章 糧價危機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62章 交換條件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5章 分憂之臣第31章 矛盾激化第11章 家廟夜審第33章 兄弟生隙第47章 匪亂再起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6章 考場意外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4章 斷然拒絕第9章 一名小兵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雄信之災第28章 人心難測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1章 被迫受命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章 一戰成名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0章 通風報信第38章 吳興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