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官場暗鬥

涿郡臨朔宮,內史省的官衙裡,內史侍郎虞世基正在審閱來自全國各地的疏奏,虞世基現在非常忙碌,比皇帝楊廣還要忙碌幾分,現在楊廣對很多疏奏都沒有時間批閱,不得不放權。

所有疏奏都是由內史省先審閱後,只挑重要的軍國政務大事交上去,其餘稍微重要之事則是由內閣來集中審議,遇到分歧嚴重之爭,再交給皇帝定奪。

而一般零星瑣碎的小事,只要各部印章齊全,有尚書左右僕射簽字,便可直接由內史省擬旨下發。

所以評判大事小事的標準,就在掌握在虞世基手中,他擁有很大的權力,虞世基先要進行分類審閱,一些對他不利的奏摺,他便會扣住,或者直接打回去,或者直接就在他手中消失。

當然,每天數百件疏奏,僅憑虞世基一人之力,他也難以處理,他也將部分疏奏分給他的心腹手下來處理,比如他的頭號心腹干將封德彝,他的長子虞柔也引爲內史,一同協助他處理奏摺。

就在虞世基全神貫注審閱奏摺時,封德彝抱着厚厚一疊奏摺走到他前面,“使君,這是楊元慶的七郡審查報告,剛剛送到。”

虞世基精神一振,立刻停下筆,接過奏摺翻了翻,找到了齊郡的審查奏摺,他看了看時間,眉頭頓時皺成一團,“這些奏摺二個月前便寫好了,爲何現在才送來?”

“回稟使君,楊元慶是送到御史臺,在御史臺放了兩個月。”

虞世基一轉念便明白了,這一定是裴蘊扣住,他心中暗暗哼了一聲,裴蘊想暗助楊元慶,把七本審查奏摺一起送來,難道他虞世基就沒有辦法嗎?

虞世基翻開齊郡的審查報告,直接看楊元慶給張須陀的評語,‘清明廉正,民譽卓著,可評上上。’

“哼!好一個可評上上。”

虞世基將齊郡審查奏摺遞給封德彝,“這本奏摺由你來批,寫上你的疑問,‘官若清廉愛民,亂賊何如之多?’然後作爲重要奏摺,單獨遞給聖上,注意時機,必須在我在場時上交。”

“卑職明白了!”

封德彝接過奏摺退了下去,虞世基冷冷一笑,‘楊元慶,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誰哭到最後?’

.........御書房內,新任兵部尚書樊子蓋正在向楊廣彙報最後的備戰情況,“陛下,從天下各地兵府已調兵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其中調至涿郡一百萬二千人,直接赴遼東十三萬人,截止前天爲止,天下之兵已有七成抵達,還有三成在路上,最遲十月中旬可全部抵達。”

“十月中旬才能全部抵達,然後到達遼東,豈不是冬天了?”

楊廣極爲不滿道:“難道還要朕拖到明年春天才能開戰嗎?”

樊子蓋小心翼翼道:“陛下,不僅軍隊沒有到齊,運送物資的民夫也差得遠,現在纔到百萬,還有兩百萬未到,糧食送不上去,就算軍隊到齊也沒有用?”

楊廣怒火上衝,一拍桌子道:“這些地方官都是吃白飯的嗎?朕三個月前就下旨了,到現在纔來三成,虞愛卿何在?”

“微臣在!”連忙從外面走了進來,躬身聽旨。

“立刻傳朕的旨意,十一月十五曰爲最後期限,傳旨河北、河南、山東各郡,若還有民夫未到者,太守、郡丞皆斬!”

“微臣遵旨。”

虞世基退下去了,楊廣又對樊子蓋道:“兵部傳牒給各兵府,也同樣以十一月十五曰爲最後期限,凡還沒有趕到的兵府,鷹揚郎將斬!”

樊子蓋心中惶惶然,這一個月要發牒全國,怎麼可能來得及?他不敢多言,慌忙答應一聲,退下去了。

這時虞世基領着一名內史進來,將剛纔要下的旨意遞給楊廣,“陛下,這樣擬旨可好?”

楊廣讀了一遍,隨手在旨意上畫了一個‘敕’,表示認可,虞世基把旨意遞給內史,吩咐他,“立刻去擬旨。”

他又取出一份奏摺笑道:“陛下,這是上黨郡邱太守的奏疏,上面說,有民間義勇之女孫九郎、趙八娘等二十八人上書官府,請願赴遼東作戰,這是民間忠烈之女,邱太守請求給予嘉獎。”

這樣的消息令楊廣心情略略好轉,他點點頭笑道:“看來並不是天下之民都畏懼高麗之戰,還是有願爲國效命者,傳令丘和嘉獎這二十八名貞烈之女,至於上戰場就免了。”

這時一名宦官走入御書房,將一本奏摺放在御案上,虞世基迅速瞥了一眼,正是齊郡的審查報告,他眉頭一皺,故作驚訝問道:“這是誰送來的奏摺?”

“回稟虞侍郎,這是封內史,說比較緊急。”

楊廣也注意到了,他拾起奏摺問道:“虞愛卿,有什麼不妥嗎?”

“回稟陛下,這份奏摺臣還沒有審閱。”

楊廣翻開內容看了看,便笑道:“不妨事,這是御史臺的奏疏,可以直接給朕。”

“是!微臣告退。”

虞世基轉身要走,楊廣卻叫住了他,“虞愛卿,把封內史叫來。”

楊廣也發現了疑點,兩個月前的奏摺怎麼現在才送來?片刻,封德彝走了進來,躬身施禮,“微臣參見陛下!”

封德彝是老內史了,楊廣也對他頗爲信任,楊廣拿起審查報告問道:“怎麼兩個月前的審查報告現在才送來?”

“微臣也不知,御史臺今天一共送來七本,這是審好的第一本,其他六本微臣正在審閱。”

“把七本全部拿來!”

封德彝跑回內史省朝房,很快,他便把其他六本一起抱來,楊廣翻了翻,時間都不一樣,有早有晚,而且每一本都有裴蘊簽過字,楊廣便吩咐宦官道:“去把裴御史找來!”

宦官飛奔而去,楊廣簡單看了一遍齊郡的報告,又取下夾在中間的內史意見條,問封德彝道:“封愛卿,這裡面的意見是你所寫嗎?”

“回稟陛下,是臣所寫!”

“嗯!‘官若清廉愛民,亂賊何如之多’,你這是何意?”

“陛下,這是臣的一點疑惑,臣見楊御史給郡丞張須陀的評價是上上,而且清正廉明,愛民若子,微臣就不明,齊郡是造反最嚴重的郡縣,如果官恤民,民爲何要反?”

楊廣又看了看張須陀的評語,忽然問道:“封愛卿,你的意思是說,楊元慶有包庇張須陀的嫌疑,是這樣嗎?”

封德彝點點頭,“確實是這樣,因爲微臣很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

“哦?”楊廣好奇地問道:“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陛下,張須陀實際上是楊元慶的授業之師。”

“他的師傅不是魚俱羅嗎?”

封德彝搖了搖頭,“陛下,魚俱羅只能算楊元慶的半個師傅,楊元慶真正的師父是張須陀,楊元慶五歲時,還是微臣給他介紹,他們名爲師徒,實際情同父子,所以臣認爲,楊元慶給張須陀高評,有包庇嫌疑。”

楊廣點了點頭,有這個可能,不過他也知道一點,張須陀愛民,並沒有說錯,去年齊魯各郡大旱,饑民沸騰,張須陀率先放糧賑民,這正是他愛民的表現,難道他真一點糧食都沒有貪嗎?楊廣也有一點懷疑。

這時,裴蘊匆匆走進了御書房,躬身施禮道:“臣裴蘊參見陛下!”

“裴愛卿,這本奏摺怎麼被御史臺卡了兩個月?”

裴蘊得了楊元慶的密信,他知道虞世基要利用齊郡報告向楊元慶發難,他便替楊元慶拖了兩個月。

裴蘊笑了笑,從容道:“按照御史臺的規矩,外查報告,需要進行內審,勘核無誤方能上報,其實楊元慶已經送來二十二本巡查報告,我們今天審完第一批七本,報到內史省。”

“朕能理解御史臺有規矩,朕明白了。”

楊廣又看了看封德彝的疑問,沉思了片刻道:“御史就是朕的耳目,是朕瞭解吏治的橋樑,如果御史本身不能公正,那麼他寫的報告朕也無法相信,這次楊元慶奉旨巡查山東、河北各地,他究竟有沒有嚴格巡查,不徇私情,朕認爲有必有做一個抽核,既然張須陀是楊元慶師父,那麼就從張須陀入手,如果楊元慶對張須陀能公正評價,那麼朕就相信他所有的報告,也就不用再複覈,朕直接採納。”

虞世基大喜,他太瞭解楊廣,看似寬容,實則疑心極重,自己只要勾起他的疑心,那麼他肯定會派人去複查,那麼自己的機會就來了。

裴蘊心中暗歎,果然被楊元慶猜對了,虞世基利用張須陀來造事端了,名義是封德彝上奏,可封德彝不就是虞世基的心腹嗎?

裴蘊上前又道:“既然如此,臣推薦侍御史陳靜去查此案,此人光明正大,不徇私情......”

旁邊虞世基急給封德彝使個眼色,封德彝會意,上前笑道:“哪有御史查御史的道理,臣倒可以推薦一人。”

楊廣點點問:“封愛卿推薦何人?”

“臣推薦千牛左右衛宇文皛去查此案。”

封德彝最大的本事就是八面玲瓏,對朝中各個大臣的人脈瞭解極透,他知道推薦什麼人,楊廣會欣然答應。

宇文皛也是名門之後,從小在宮中長大,楊廣極爲喜歡他,命他爲心腹侍衛,對他信任異常,雖然宇文皛和御史監察無關,但查楊元慶也正需要這樣的人。

楊廣欣然答應,“封愛卿推薦不錯,朕準了!”

()

第6章 養虎生患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8章 血腥鎮壓第33章 跨境剿匪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1章 以刀代令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4章 引而不發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3章 洛陽兵變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6章 以毒攻毒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章 黑臉魏刀第31章 夜授密旨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9章 夜審出塵第82章 收到假錢第4章 露出破綻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6章 另有深意第6章 秘密武器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63章 擺酒請客第5章 上兵伐謀第5章 重返大利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章 西秦霸王第7章 楊府貴客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章 以小欺老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8章 穩住李唐第6章 夜襲柔遠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2章 兵部調令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10章 捉兇逼宮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8章 新婚回門第6章 陰山可汗第36章 鬥智鬥狠第7章 世情冷暖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章 如期而至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章 緊鑼部署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4章 發現敵蹤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5章 軟硬兼施第7章 古怪心思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應對危機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章 利益之誘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7章 疑兵之計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1章 長孫又至
第6章 養虎生患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8章 血腥鎮壓第33章 跨境剿匪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31章 以刀代令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4章 引而不發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3章 洛陽兵變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6章 以毒攻毒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章 黑臉魏刀第31章 夜授密旨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9章 夜審出塵第82章 收到假錢第4章 露出破綻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6章 另有深意第6章 秘密武器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63章 擺酒請客第5章 上兵伐謀第5章 重返大利第17章 雄信之災第6章 西秦霸王第7章 楊府貴客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章 以小欺老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8章 穩住李唐第6章 夜襲柔遠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2章 兵部調令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10章 捉兇逼宮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8章 新婚回門第6章 陰山可汗第36章 鬥智鬥狠第7章 世情冷暖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章 如期而至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5章 掌握主動第4章 緊鑼部署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4章 發現敵蹤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5章 軟硬兼施第7章 古怪心思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應對危機第37章 秦王求援第4章 利益之誘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7章 疑兵之計第24章 目光深遠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3章 河口反擊第21章 長孫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