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平定幽州

重甲騎兵的優勢在於陷陣,在大集團軍作戰時,重甲騎兵就是一支極爲犀利之軍,衝進敵軍大陣,破壞敵軍陣型,簡而言之,它適合於大集團作戰,適合於一種固定目標。

雖然它具有極強的突騎優勢,但它的弱點也很明顯,笨重、緩慢,反應不靈活,不能持久作戰,這些楊元慶都知道,但關鍵是眼前的這支重甲騎兵能支持多久,在上一次試探作戰中,他便發現了,這支重甲騎兵的持久距離是四里半,也就是說,最多奔跑五里,這支騎兵便支持不住了,戰馬會被騎兵和自身的重鎧壓垮。

所以重甲騎兵必須要有普通騎兵在一旁護衛,衝擊到一定時候便須保護他們撤回大營,而今天,他們沒有輕騎兵保護,而隋軍騎兵卻不肯和他們作戰,不斷誘引他們奔跑,奔出四里多後,重甲騎兵陣不再整齊,便開始混亂起來,開始有戰馬支持不住而摔倒,五千重甲騎兵陣最終緩緩停住,戰馬喘着粗氣,已無力再戰,一千騎兵從四面包圍,五千重甲騎兵已成甕中之鱉,此時距出戰才僅僅過去了一刻鐘。

楊元慶搖了搖頭,這支重甲騎兵令讓感到失望,重甲騎兵擁有的優勢,他的陌刀重甲步兵都有,但重甲陌刀軍卻沒有負擔沉重的戰馬,因爲隋軍有數量衆多的戰馬,這便使楊元慶在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之間進行考慮和選擇,現在實戰檢驗下來,他毅然決定放棄重甲騎兵,全力發展重甲步兵。

楊元慶揮舞破天槊對敵陣高喊:“薛將軍還要一戰否?”

薛萬徹遠遠看見了,他長嘆一聲,對左右令道:“收兵,全軍下馬投降!”

儘管他還是有點擔心兄長的安危,但形勢已不容他再有選擇,薛萬徹下馬,命令親兵將自己綁了。又令親兵把自己送到陣前,他跪在楊元慶戰馬前羞愧請罪:“罪將薛萬徹不識天威,乞降來遲,望楚王殿下收錄!”

楊元慶連忙下馬將他扶起,笑着安撫他道:“我和薛將軍多年前便是舊交了,當年我們同爲太子昭效力,今天我們又同殿爲臣,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回太原後。我當請薛將軍痛飲一杯,以敘舊日之情。”

薛萬徹心中感激,再次躬身道:“卑職願爲殿下效死命!”

楊元慶望着兩萬精銳的幽州將士。心中欣慰之極,能收降這兩萬精兵,這比他擊潰竇建德十萬大軍還要令他感到歡欣鼓舞……

羅藝在良鄉縣遇到了趕來支援的薛萬鈞。看到薛萬鈞出示的金令箭,羅藝如五雷轟頂一般,他立刻意識到幽州城丟了,這一定是侯莫陳乂假傳了他的命令。

房間內,羅藝揹着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他已經從極度的沮喪中恢復過來,畢竟他也明白,這一天早晚會到來,就算沒有侯莫陳乂。也一樣會有別的人出賣他,甚至他已經猜到,薛萬徹也投降了楊元慶。

只是他心中一直不甘,楊元慶是豐州總管,那麼偏僻遙遠的邊疆,卻一步步做成了這麼大的氣候,已漸漸成帝業。而他是幽州總管,掌握着俯控河北的戰略要地,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個結局讓他怎麼也無法接受,是竇建德大軍的牽制。是高開道的威脅;還是他優柔寡斷,沒有及時出兵雁門郡打擊劉武周。還是他不重視謀士,剛愎自用,這些原因都有。

羅藝已經知道自己失敗之處,正因爲知道,所以他纔不甘心,他渴望重頭再來,只要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就不會再犯從前的錯誤,他也會像楊元慶一樣,總有一天……

羅藝很清楚,楊元慶不會再容他,雖然不至於殺他,但他這一生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只能在苦悶和醉酒之中死去,只有李唐那邊,他或許還有一線機會。

這時,門口傳來心腹大將孫建安焦急的聲音,“王爺,卑職有緊急大事求見!”

“進來吧!”

羅藝嘆了口氣,慢慢坐回了位子,孫建安快步走進房間單膝跪下,“稟報王爺,薛萬鈞藉口巡哨,帶領一百親兵出城走了,卑職願領兵把他追回來。”

薛萬鈞帶來的一萬軍隊已經被羅藝奪走了控制權,現在他們手中就只剩下這一萬軍隊的本錢,羅藝怎麼可能再讓薛萬鈞掌握,羅藝搖了搖頭,“他想去哪裡,就隨他吧!樹倒了,猢猻也該散了,孫將軍,你有什麼打算?”

孫建安低下頭道:“卑職願跟隨王爺,王爺去哪裡,卑職就去哪裡?不過卑職建議,我們可以撤到漁陽郡或者北平郡。”

羅藝苦笑一聲,“侯莫陳乂不可能給我們機會,他應該已經派兵去了,再說逃去漁陽郡又有什麼意義,遲早還是楊元慶盤中之菜,只會讓自己的談判底氣越來越弱。”

羅藝沉思片刻又道:“孫將軍,我想讓你替我去和楊元慶談判,告訴他,我願意接受他的第三個條件,我把軍隊給他,然後我帶家人去長安,只是我希望他在隨從人數再增加一點,我想帶五百人離去。”

“卑職明白了,卑職這就去和楊元慶談判。”

孫建安施一禮,退了下去,等他一走,羅藝立刻喝道:“來人!”

進來了幾名親兵,羅藝指着角落裡的五口大鐵皮箱子道:“把它擡到院子裡去,再讓親兵弟兄們前來集中!

這五口大鐵皮箱子是羅藝從軍營裡唯一帶出的東西,是他的最後一筆錢財,片刻一千名親兵來到大院,前後前後都擠滿了,很多人則站在院子外面,羅藝深深吸一口氣對親兵們道:“幽州已經結束了,我打算去長安重新發展,各位兄弟們有的跟我十年,最短也有三四年,我羅藝沒有什麼可以報答大家的忠心,這五口大箱子裡是五千兩黃金,是我這些年的積蓄,我打算分給各位弟兄,想回家的,拿着黃金回家買點土地,或者做點小買賣,若還願意跟着我的,那你們拿着黃金當路費,你們自己去長安,在長安利人市門口的北平酒肆匯合,說心裡話,我希望大家依然跟着我,多一個弟兄,我羅藝就多一分力量。”

羅藝將五口箱子打開,裡面全是黃燦燦的金子,羅藝對幾名校尉道:“給弟兄們分了吧!一人五兩,應該是正好。”

“各位弟兄,拿到金子就立刻離開縣城,趁隋軍沒有到來前離開,希望我們能在長安再見!”……

繼業二年元月下旬,幽州總管羅藝率軍一萬人在良鄉縣正式投降了隋軍,按照事先雙方約定,楊元慶命人去幽州城接來了羅藝的家人,派軍隊禮送羅藝及家人隨從等五百餘人離開了河北,前往長安。

至此,幽州管轄下的涿郡、漁陽郡、北平郡、安樂郡等四郡正式併入了隋朝疆域。

三天後,楊元慶率三萬大軍抵達了幽州城,幽州城滿城空巷,二十幾萬軍民自發出城迎接楊元慶的歸來,當年他在幽州爲總管時,曾率領軍民抗擊瘟疫的威脅,保住了一城人的性命,很多人依然對他心懷感激。

更重要是,幽州軍民已經厭倦了戰爭,從大業六年末開始備戰高麗以來,涿郡便一直沒有停息過,無數軍隊像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所有人都已被折騰得疲憊不堪,他們渴望着幽州也能像河東一樣均田分地,恢復生產,恢復正常生活,因爲楊元慶大軍的到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歡迎的人羣一直延伸十幾裡,官道兩邊都是一張張熱切的笑容,歡呼聲、鼓掌聲一浪接着一浪,不斷有人高喊:“歡迎楊總管回來!”

楊元慶騎在馬上感受着幽州民衆的熱情,感受着他們發自肺腑的歡喜和激動,這種熱烈的場面使楊元慶心中異常感動,他看見幾名少年扶住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前來迎接,老人舉起乾枯的雙手向他高高抱拳,他眼睛都有點溼潤了。

離城還有五里,侯莫陳乂帶領十幾名將領前來參見,他們一起單膝跪下,抱拳齊聲道:“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連忙翻身下馬,將侯莫陳乂扶起,輕輕給他肩窩一拳笑道:“這麼多年來,竟然不寫一封信給我嗎?”

侯莫陳乂苦笑一聲道:“當年一別,我就以爲很難再見面了,沒想到.....哎!”

“沒想到我還會回來,是吧!”

楊元慶呵呵笑了起來,又給衆將道:“各位將軍請起,你們心懷忠義,不忘大隋,我楊元慶也絕不會虧待大家,請大家放心!”

衆將大喜,一齊大喊:“願爲楚王殿下效力!”

楊元慶笑了笑,很多事情不用說透,這些將領心裡都明白,他們並不是爲大隋皇帝效命,而是爲自己效力。

這時,司馬溫彥博領着二十幾名文官前來拜見,涿郡太守就是羅藝本人兼任,而長史是薛萬鈞,他們都只是掛名政務,實際上涿郡的政務都是由溫彥博負責,衆人上前躬身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楊元慶連忙對衆人還禮,他又對溫彥博笑道:“溫司馬沒有跟羅藝去長安,這是我最欣慰之事。”

溫彥博微微一笑,“我給殿下說過,假如我能再重新選擇,我一定會效忠隋朝,今天我實現自己的諾言。”

楊元慶點了點頭,“溫司馬說得好,從現在開始,就由司馬擔任涿郡太守,希望司馬能儘快將涿郡民心穩定下來。”()

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5章 烈火焚城第7章 戰略對抗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章 雙瞳之將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8章 舊情難動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章 佳夕如夢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章 以小欺老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0章 王妃請客第4章 客棧新友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2章 有喜有憂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6章 攻克平壤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敵後戰線第45章 明智決定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1章 合縱遇挫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7章 獨孤家將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5章 蕭後心機第9章 利益之爭第9章 生死之鬥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2章 誥命風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3章 男扮女裝第3章 烽燧血戰第31章 蠅頭小利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7章 拜訪沈家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34章 尋找突破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5章 明智決定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9章 攻心爲上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1章 蠅頭小利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9章 聯合施壓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0章 貨幣之源
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0章 捉兇逼宮第45章 烈火焚城第7章 戰略對抗第21章 藉口送禮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章 雙瞳之將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8章 舊情難動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章 佳夕如夢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章 以小欺老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0章 王妃請客第4章 客棧新友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2章 有喜有憂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6章 攻克平壤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敵後戰線第45章 明智決定第82章 收到假錢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1章 合縱遇挫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7章 獨孤家將第72章 請功負罪第65章 蕭後心機第9章 利益之爭第9章 生死之鬥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2章 誥命風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3章 男扮女裝第3章 烽燧血戰第31章 蠅頭小利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7章 拜訪沈家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34章 尋找突破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5章 明智決定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9章 攻心爲上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軒然大波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1章 蠅頭小利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5章 隔牆有耳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9章 聯合施壓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0章 貨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