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裴矩之策

楊寧最終沒有能抵禦住七歲孩童的天‘性’,回來時,他的懷中多了一隻‘毛’聳聳的灰‘色’小兔,這是一個老農送給他的小禮物,生下來才半個月。

望着兒子像寶貝似的將小兔抱在懷中,楊元慶很喜歡他現在的童心,他疼愛地‘摸’‘摸’兒子的頭笑道:“被阿姊看見,可就沒了。”

“我不會讓她看見,也不能讓娘看見。”

楊寧擡起頭問父親,“爹爹,小兔喜歡吃蘿蔔,對嗎?”

楊元慶笑着搖搖頭,“這個兔子太小,估計還啃不動蘿蔔,你可以用嫩菜葉子餵它,它一樣喜歡,而且兔子夜間怕冷,你還得給它做個窩,墊點細軟的麻布之類。”

“嗯!我打算用木頭做個小盒子,給它做窩,就是....就是怕娘不准我養。”

楊寧求援似的望着父親,楊元慶笑了笑,“我會說服你娘同意,但你不能荒廢了學業。”

“我不會!”

楊寧頓時興奮起來,他將小兔抱起,貼在自己的臉上。

一行人回到了王府前,楊元慶命人將兒子先送回府,他自己則帶着數百騎兵,繼續向城北駛去,不多時,便停在了一座大宅前,這裡便是裴矩的府邸。

裴矩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跟着朝霞起‘牀’,在後院練半個時辰的劍,然後洗漱,吃點早飯,隨心所‘欲’地休息兩個時辰,或出去找人聊天,或在府中後園釣魚。午飯後,小睡片刻,便是他看書思考的時間。

此時,裴矩穿一身漁人的蓑衣,頭戴斗笠,正坐在後‘花’園一塊大石上釣魚,裴矩也是退仕後才漸漸喜歡上釣魚。用他的話說,釣魚便是他思考的時間。

釣魚時,他喜歡打扮成老漁翁。明明水邊有釣魚亭,他卻不坐,偏要坐在幾塊大石上感受自然。今天運氣不錯,僅僅半個多時辰便釣上兩條鯉魚和三尾‘花’鰱。

裴矩雖然已不在朝堂,但他依然關注着朝廷的一舉一動,王家的被清洗,王氏兄弟被削職爲民,子侄因‘私’酒被殺,莊園和店鋪也被官府沒收,二十幾名王黨也或貶或免,清洗出了朝廷。

王家的遭遇早在裴矩的意料之中,這也是他主動退仕的主要原因。隋朝建立之初,裴、王兩黨幾乎佔據了所有的重要官職,楊元慶剛開始只能忍受。

但隨着隋朝逐漸擴大,王家和裴家就需要騰位了,知趣一點。就自己下去,儼如裴家,不知趣就只能清洗,儼如王家,在權力鬥爭上,楊元慶是絕對的冷酷無情。這纔是一個建國者應有的氣概,既要心‘胸’開闊,廣納百川,人盡其才,又要心狠手辣,冷酷無情,剷除異己。

裴矩現在很熱切,他就想知道楊元慶準備在何時登基?

這時,魚竿忽然一動,有魚上鉤了,裴矩剛要拉桿,管家卻匆匆跑來,緊張地大喊:“老爺!楚王殿下來了。”

裴矩一怔,楊元慶來了,他立刻問道:“有誰陪同嗎?”

“五郎陪同一起來。”

五郎就是裴青松,裴矩點了點頭,“請楚王殿下到這裡來。”

管家覺得有點不妥,但老爺有令,他不敢不從,只得去了前院,裴矩慢慢坐下,心中卻在考慮楊元慶的來意,如果自己沒有猜錯的話,楊元慶是爲下一步棋而來,裴矩隱隱感覺到,楊元慶最近似乎有點舉棋不定。

這時,裴駒忽然發現,他剛纔釣上的魚已經跑掉了,“便宜你這個傢伙了!”裴矩笑罵了一句。

遠處,楊元慶在管家的帶領下正快步走來,他身後跟着裴青松,一直到走近,楊元慶這才發現坐在河邊那個穿蓑衣帶斗笠的老者,並非清理池塘的下人,而就是裴矩本人,裴矩這身打扮讓裴青松也嚇了一跳,不下雨不下雪,家主幹嘛穿成這樣?

楊元慶一擺手,命裴青松止步,他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禮道:“元慶參見祖父!”

裴矩笑眯眯道:“元慶,來看看我釣的魚。”

楊元慶欣然上前,拾起水中的魚簍看了看,笑道:“收穫不錯,已經有五條了。”

“哎!要是你不來,第六條已經上鉤了。”

裴矩嘆息一聲,取了一張小胡凳遞給他,楊元慶在裴矩身邊坐下,注視着水面道:“今年大旱,很多地方都斷水了,祖父這座池塘還不錯。”

裴矩捋須搖頭道:“已經縮小一半了,池塘下有泉眼,和你王府上的池塘是一脈水,白天幾乎沒有水源,只有晚上纔有一點水補充,纔不至於乾涸,今年大旱啊!”

“今年確實旱情嚴重,河東、河北、關中、中原、隴右都遭遇大旱,是大業六年來最嚴重的災情,上午我視察了城外的農田,減產已成定局,如果抗旱得力,可保住一半的收成。”

“那朝廷有多少存糧?”裴矩不‘露’聲‘色’問道,他知道楊元慶是來向他求教,他也不客氣,直奔關鍵點。

“拿到唐朝約五十萬石糧食的戰爭賠償後,存糧可到一百萬石。”

“還不算少,但有沒有考慮到青州六郡可能爆發的饑民‘潮’?”

裴矩不愧是十幾年的老相國,目光老辣,一眼便看到了潛在的危機,令楊元慶不得不佩服,薑還是老的辣。

“現在就是這個青州饑民問題,使得糧食不足,讓人頗爲頭疼,所以我特地來請教祖父,有沒有好的建議。”楊元慶有些無奈地嘆口氣。

裴矩注視着水面的浮漂,緩緩道:“辦法也不是沒有,比如可以和草原進行貿易,用布匹輕貨或者茶葉,換取突厥人的牛羊,不過這隻能解決一時的糧食不足,若想獲得大量的糧食,還得靠對外戰爭進行掠奪,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乾的。”

楊元慶‘精’神一振,連忙道:“最近我也在考慮攻打唐朝,要麼進攻關內,要麼進攻荊襄,這次隋軍奪回會寧郡,我發現隋軍完全可以奪取關內,或者是河西。”

“奪取河西?你是想斷了唐軍的戰馬來源嗎?”裴矩問道。

楊元慶點點頭,“這次攻打會寧郡,一方面固然是想奪取礦藏,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下一步奪取河西做準備,唐朝的戰馬,大部分來自河西,佔領河西,也就截斷了唐朝的戰馬之源。”

裴矩嘆息一聲,“元慶,你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順利了,總以爲唐朝是個軟柿子,任憑你捏,可你想過沒有,你的戰線已從黃海之濱延續到河西走廊,你有多少軍隊來維持這麼漫長的戰線?再就是你的敵人,唐、竇建德、高麗、東西突厥,還有居心叵測的李密和王世充,可謂四面環敵,可你的眼睛只盯着唐軍,難道別人家都會袖手旁觀,等你收拾完唐朝再對付他們嗎?”

楊元慶沉默半晌,其實他奪取會寧郡,把戰火燃到關內,紫微閣中已經有反對意見了,認爲戰線拉得太長,只是因爲會寧郡有巨大的銅礦和銀礦利益,才壓制住了反對之聲。

但裴矩的警告,無異於一記警鐘在他耳畔敲響,他沉默片刻又道:“可是祖父也說,發動戰爭是獲取糧食的最快途徑。”

裴矩搖了搖頭,“你誤會我的意思了,對唐朝戰爭你能掠奪到多少糧食,還會造成更嚴重的災荒,如果打青州,得到的就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得不償失,我說的掠奪戰爭,是指對外。”

“對外!”

楊元慶忽然有些明白裴矩的意思了,“祖父是指高麗?”

裴矩捋須笑了起來,楊元慶果然厲害,一眼便猜到了自己的想法,“其實我也在考慮解決糧食不足的解決辦法,天下糧食就這麼多,奪走唐朝的糧食,那麼唐朝人就得餓死,發動內戰不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唯有對外,要麼突厥,要麼高麗,但突厥剛立新可汗,他們也需要一場戰爭來確立新可汗的權威,你打突厥,正中他們下懷,他們會傾力應對,一場戰爭下來,無論你輸贏,你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最可怕是軍隊未歸,但太原已失,所以我絕不贊成打突厥。”

楊元慶默默點頭,昨天他和崔君素也深談過突厥,突厥已經滅了烏圖部,頡利可汗登位,實力又逐漸強大起來,遲早會成爲隋朝北方最大的威脅,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儘量維持和突厥的友好,一旦和突厥翻臉,形成南唐朝、北突厥的南北夾攻之勢,大隋危矣。

“我們討論過和突厥的關係,現在和突厥開戰不明智,按照祖父的意思,攻打高麗最有利,但楊廣三徵高麗,最後導致亡國,高麗並不是這麼容易攻下。”

裴矩眯眼笑了起來,“你並不是打算滅亡高麗,不是嗎?你只是想要糧食,其實你只要得到一個人,奪取高麗的糧食,可謂易如反掌。”

“是誰?”

裴矩淡淡一笑,“此人現在在蕭銑手中。”

楊元慶忽然明白裴矩的意思了,不愧老謀深算,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老臣啊!

。。。。。。。。。

昨天殺到第六,今天退到第七,估計第七也保不住,還望手中有票的書友把保底月票投給老高,前十多保持幾天,老高拜求!

第38章 楊廣之怒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章 意外來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章 利益之誘第4章 以小欺老第4章 利益之誘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章 幽州之憂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章 借兵突厥第55章 陰差陽錯第4章 緊鑼部署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1章 居安思危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9章 發現機會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7章 回府風波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5章 深藏不露第38章 風雨欲來第57章 東宮震怒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賀若之怒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8章 契苾助力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3章 收復齊郡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章 烽燧血戰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2章 千金一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51章 致命一擊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重返大利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章 冤家路窄第16章 識破敵計第6章 一劍之情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5章 掌握主動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4章 威逼利誘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6章 宇文告密第8章 斬斷後路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6章 奸商本色第5章 咬金練箭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章 初入楊府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1章 河北梟雄第7章 智取伊吾第2章 敵蹤初現第27章 元家之慾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不速之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4章 新的兵器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交換戰俘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0章 貨幣之源
第38章 楊廣之怒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章 意外來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章 利益之誘第4章 以小欺老第4章 利益之誘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章 幽州之憂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章 借兵突厥第55章 陰差陽錯第4章 緊鑼部署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1章 居安思危第53章 臣的要求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9章 發現機會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7章 回府風波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5章 深藏不露第38章 風雨欲來第57章 東宮震怒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賀若之怒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8章 契苾助力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3章 收復齊郡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章 烽燧血戰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2章 千金一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51章 致命一擊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重返大利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章 冤家路窄第16章 識破敵計第6章 一劍之情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5章 掌握主動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4章 威逼利誘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6章 宇文告密第8章 斬斷後路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6章 奸商本色第5章 咬金練箭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章 初入楊府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1章 河北梟雄第7章 智取伊吾第2章 敵蹤初現第27章 元家之慾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不速之客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5章 關鍵人物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4章 內部奸細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4章 新的兵器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交換戰俘第42章 被迫求援第20章 貨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