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言九鼎

鄭夫人冷冷打量元慶一眼,忽然眉頭一皺,問丈夫:“大郎爲何騙我?”

男子嚇一跳,乾笑兩聲,“我怎敢騙夫人?”

鄭夫人杏眼圓睜,怒視丈夫,“你說你三年前思家難歸,才做了出軌之事,十月懷胎,那這孩子最多三歲,可他像三歲麼?分明已經五歲,你不是騙我是什麼?”

“夫人,這個.....他出生時就很胖大,和我幼時一樣,不能看外相,這裡有他戶籍,你看!”

男子似乎有些怕老婆,手忙腳亂將戶籍遞上,鄭夫人哼了一聲,一把將戶籍奪過去,她卻不看,又冷冷問元慶,“你叫什麼名字?爲何見我不跪?”

元慶從一進門就不喜歡這家,雖然是豪門高宅,卻遠遠比不上舅父舅母對他呵護關愛,這個女人哪裡把他當做三歲的孩子,三歲只是虛歲,實際上他才兩歲,應該是把他抱在懷中呵護疼愛,她居然責問他爲何不跪?

元慶心中憤懣,他忽然張嘴大哭起來,既然他才三歲,那索性像個三歲的樣子。

他哭聲響亮,擾得鄭夫人心煩意亂,若不是老爺子堅持要把這個孽子接來,她絕不會讓他進自己家門一步,她忍無可忍,發怒叱道:“給我閉嘴!”

元慶不哭了,呆呆地望着父親,彷彿在說,‘你纔是一家之主吧!

畢竟是自己兒子,男子也於心不忍,又想起盼娘對自己一腔癡情,卻不幸生病撒手人寰,只留下這個孩子,他心中傷感,眼中也多了幾分柔情。

“玉娘,孩子才三歲,你會嚇着他。”

“哼!你自己的孽債,自己還去,與我何干?”

鄭夫人眼中沒有一絲憐憫,她目光像鷹一樣盯着元慶,彷彿他是一塊鮮嫩的羊肉,她惡狠狠說:“我再問一遍,你跪還是不跪?”

元慶被激怒了,大不了他再跟自己舅父舅母回去,他捏緊小拳頭,毫不畏懼地迎視她,“我就不跪你!”

男子也被他的態度惹惱火了,剛纔的一絲父子柔情已無影無蹤,他重重一拍桌子,“孽障,你敢無禮!”

這時,元慶只聽身後傳來一個冷冷的聲音,“你們這是在看兒子,還是審犯人?”

兩邊丫鬟紛紛向兩邊退下,夫妻二人嚇得站起身,“父親,你怎麼來了。”

元慶回頭,只見身後負手站着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年約五十歲,鼻樑高挺,嘴脣很薄,目光像鷹一般銳利,身着紫色長袍,腰束玉帶,雖然只是站在那裡,卻有一種威嚴的氣勢將整個房間籠罩。

他打量一下元慶,目光稍微和緩,但目光轉到兒子身上,眼中寒霜又凝,他又不悅地哼一聲,對男子道:“玄感,爲父是怎麼交代你?”

‘玄感?’元慶心念一轉,他忽然知道自己父親是誰了?楊玄感,隋朝有名人物,那麼他的父親,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身後這個老者,竟然是隋朝大名鼎鼎的權臣——楊素。

元慶小時候曾如癡如醉地聽過長篇評書《隋唐演義》,書中楊素也是大奸臣之一,小說中楊素正月十五過壽,引來羣雄進京鬧花燈,還有他的侍妾紅拂女那晚跟李靖出走,他記憶猶新,原來他的祖父竟然就是楊素。

這名中年男子正是越國公楊素,不過他權傾一時是楊廣登基後,現在他因平定陳朝大功而出任內史令,唐朝時內史令改稱中書令,也是朝廷重臣之一,和尚書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蘇威一起共同執掌朝政,正是聖眷盛隆之時。

把元慶接回楊府是他的決定,儘管他們楊家現在聖眷正隆,兒子玄感也被封爲上大將軍,即將轉爲宋州刺史,但他很小心,他不想因爲兒子有私生子一事被御史彈劾,他再三囑咐兒子,沒有什麼私生子,元慶是侍妾所生,不料兒子卻忘記叮囑媳婦,現在全府上下知道私生子上門,讓他怎麼不惱火。

楊玄感憑藉父親軍功被封爲柱國,與父親同列朝官第二品,後來又退一位爲上大將軍,也是朝中大臣,但他沒有獨立建府,楊素喜歡大家族住在一起,他的越國公府闊比宮室,足以容納他和兒子族人們共住。

楊素走進房間,剋制住怒火,毫不客氣在主榻上坐下,楊玄感和鄭夫人只得站在他身後,他向元慶招招手,柔聲說:“到祖父這裡來!”

楊素對元慶印象頗好,剛纔這小傢伙捏着小拳頭,兇得像頭小老虎,頗爲強悍,他是沙場大將,就喜歡這種強悍的孩子。

元慶知道,他以後在楊府是否有出頭之日,關鍵就在此時的表現,雖然他大多時候是以沉默來掩蓋他的成熟,但如果能把握好分寸地表現一下,他就不是妖孽,而是神童。

他立刻上前跪下,恭恭敬敬磕三個頭,奶聲奶氣說:“孫兒元慶,給祖父磕頭。”

楊素見他舉止從容,聲音響亮,而且口齒異常清晰,根本不像三歲的孩子,他心中也有點沒底,回頭看了一眼兒子,意思是問他,確認過嗎?

楊玄感點點頭,元慶一進門,他便注意到元慶左耳根下有顆紅痣,這是他辨認兒子的辦法,連元慶的母親都不知,更重要是他離開元慶只有一年,元慶長什麼樣子他記得很清楚。

楊素見已確認,他立刻喜歡上元慶,連忙把他拉起來,摟在懷中笑眯眯問他,“你爲什麼叫元慶?”

元慶靠着楊素臂彎,感受到他手臂上結實的肌肉,他渾身凌厲威嚴的氣勢籠罩着自己,使他感到十分壓抑,但楊素威嚴中又透出一絲慈祥的笑意,這是祖父對孫子纔有的慈祥笑容,使他心中稍安。

“娘說我是在元日出生,所以叫元慶。”這是路上舅父告訴他。

楊素平生殺人如麻,血沃千里,心中冷酷如石,但此時他感受到了孩子稚嫩的身子,這是他的孫子,流着他的血脈,使他心中也泛起一絲溫情,笑着點點頭,又問:“你知道祖父是誰嗎?”

“我知道,祖父是越國公。”元慶剛剛反應過來,牌匾上的第一個篆字應該是‘越’。

楊素微微一怔,心中有些驚訝,“是誰告訴你的?”

元慶就等他這句話,他立刻扮出一個可愛的笑臉,“大門上的牌匾不是寫着嗎?越國公府。”

這一下,不僅楊素愣住了,連楊玄感和鄭夫人也面面相覷,眼中不可思議,三歲的孩子居然能認識篆字!

“元慶,是誰教你識字?”楊素緩緩問他。

“是我娘教的,她教我認了好多字,還會背詩。”

他立刻奶聲奶氣背誦:“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聰明伶俐的孩子從來都是人見人愛,楊素本來只想安撫一下元慶幼小心靈,不料卻被他吸引住了,他對元慶興趣濃厚,他輕捋長鬚,微笑着試探他,“你娘告訴過你,祖父是越國公嗎?”

元慶搖搖頭,不露痕跡地一記馬屁送上去,“娘從沒有說過,但孫兒一路上都聽人說起,說越國公是天下第一大英雄,孫兒卻不知就是祖父。”

這個馬屁雖然淺顯直白,但它的威力卻很大,關鍵是看誰說,如果是個三十歲的成年人這樣說,聽了會讓人噁心,但出自三歲小兒之口,效果就完全不同,它的真實性讓人信服,楊素聽得心花怒放,捋須呵呵直笑,“好孩子,真是神童也!”

旁邊的鄭夫人心中暗叫不妙,這孩子是個人精,再說下去,老爺子就要被他迷昏了,她乾咳一聲,陪笑道:“父親,不知怎麼安置他?”

楊素不太喜歡這個長兒媳婦,因爲她姑母就是楊素的前妻,一個出名的悍婦,開皇四年某夜,楊素和老婆夜裡在牀上吵架,楊素怒罵她,‘我若爲皇帝,就絕不讓你做皇后。’

他老婆不甘示弱,第二天便把這話向皇帝楊堅告了,結果楊素被免職,若不是攻打陳朝,他的仕途就從此完蛋,不久鄭氏病逝後,楊素又娶賀若弼之妹,但他對前妻依舊耿耿於懷,對長子媳婦也連帶着不喜歡。

楊素回頭狠狠瞪兒媳一眼,“這孩子的母親已去世,自然是交由你養,這還用問嗎?好好教授他,我會來查看。”

元慶卻大喊不妙,他就是怕被鄭夫人虐待,才拼命拍老爺子馬屁,沒想到拍馬屁的結果卻是讓鄭夫人養他,他嘴脣動了動,一時無計可施,讓正房養他,正是祖父看重他的結果。

他只好安慰自己,祖父會來查看,或許她不敢虐待自己。

楊素還有事,他取出一塊玉佩掛在他脖子上,笑道:“第一次見面,這是祖父給你的見面禮。”

他又吩咐兒子幾句,便轉身走了,楊素一走,鄭夫人的臉立刻陰沉下來,冷冷對丈夫說:“我不會養他,你自己看着辦吧!”

她也轉身從側門離開,房間裡只剩下元慶和楊玄感父子二人,楊玄感感到很爲難,元慶會討父親喜歡固然讓他感到欣慰,但他又不敢得罪妻子,隋朝男人怕老婆的傳統由來已久,皇帝楊堅就是代表人物。

父子兩人大眼瞪小眼,半晌楊玄感也沒想到好辦法,就在這時,一名兩三歲的小丫頭騎着一根竹馬歡快地從院子門口奔過,嘴裡喊着‘駕!駕!’

楊玄感眼睛一亮,他有辦法了。

........

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5章 深藏不露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5章 再戰大利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9章 胡馬煙塵第9章 帝心生嫌第7章 兵壓關內第31章 清河崔氏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章 齊郡召將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章 烽燧血戰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章 智取伊吾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0章 娶妻當慎第52章 北平船所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0章 米酒事件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5章 校場競箭第6章 瓦崗分家第33章 洛陽兵變第5章 兩個使者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0章 毒心李淵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4章 府門遭遇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5章 上兵伐謀第30章 太子殺招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8章 元慶抉擇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章 戍堡聞警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34章 知己知彼第42章 局勢複雜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1章 意外挾迫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4章 長孫求救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6章 戰前會議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8章 血腥鎮壓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5章 激戰尉氏第4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玄感之憂第4章 不露聲色第27章 奪取河陽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9章 恆山之亂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2章 庶叔積善
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5章 深藏不露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5章 再戰大利第40章 三管齊下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9章 胡馬煙塵第9章 帝心生嫌第7章 兵壓關內第31章 清河崔氏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章 齊郡召將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2章 大事化小?第3章 烽燧血戰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章 智取伊吾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0章 娶妻當慎第52章 北平船所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0章 米酒事件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5章 校場競箭第6章 瓦崗分家第33章 洛陽兵變第5章 兩個使者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0章 毒心李淵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4章 府門遭遇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5章 上兵伐謀第30章 太子殺招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8章 元慶抉擇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章 戍堡聞警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34章 知己知彼第42章 局勢複雜第79章 退讓一步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1章 意外挾迫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4章 長孫求救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6章 戰前會議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8章 血腥鎮壓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5章 激戰尉氏第4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玄感之憂第4章 不露聲色第27章 奪取河陽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9章 恆山之亂第21章 雙猛大戰第49章 平陽郡主第22章 庶叔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