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仁壽宮變(六)

前太子楊勇從開皇元年冊立,到開皇二十年被廢,他足足做了二十年時間的太子,他性格寬仁隨和,率意任情,尤其禮賢下士,深得朝廷大臣和世家名望之士的擁戴。

歷史有一種奇怪的規律,很多王朝第二代繼承人都是一種悲劇結局,秦的扶蘇,漢的劉盈、隋的楊勇、唐的建成、宋的德昭、明的朱標。

但楊勇悲劇卻是他的性格和執政理念造成,如果是漢或者唐,甚至除了隋以外的任何一個朝代,楊勇都將是一個賢明的君主,衆望所歸,而偏偏他是生在隋朝。

楊勇文弱的肩膀擔負不起這個特殊時代的變革,數百年的天下分裂,無數短暫的朝代更迭,胡強漢弱的社會格局,一江南北的敵視對立,與朝廷鼎足的門閥世家,根深蒂固的九品中正,與皇權比肩的關隴權貴,虎視眈眈的突厥強胡,此起彼伏的邊患動亂等等,不一而足。

面對危機四伏的新隋帝國,對面強大無比的門閥集團,楊勇的寬仁隨和便顯得力不從心,他只能是一個善於妥協的守成君主,而絕不是一個解決危機、開拓進取的強勢帝王。

楊堅在長子楊勇做了二十年太子後,開皇二十年,楊堅終於下定決心廢掉了他,改立更有雄心壯志的次子楊廣爲繼承人。

但楊堅卻忘了一點,楊廣在揚州坐鎮近十年,一直在安撫和治理南方,在朝中並沒有什麼勢力,楊廣的勢力是軍方和南方華族,在朝廷中根基淺薄。

而楊勇卻做了二十年太子,他有更強大的支持力量,那是以相國高熲爲首的部分朝廷重臣和以元氏爲首關隴集團,高熲被貶後,另一名重臣柳述便承擔起了繼續支持楊勇的重任,也成爲‘仁壽兵變’的首領。

柳述年約四十歲,學識淵博,瀟灑俊秀,他娶妻蘭陵公主,是當朝駙馬,官拜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可謂位高權重,在幾年前柳述便開始策劃楊勇復位,他找了一名酷似楊勇的替身,將楊勇從幽禁中換出,而楊勇則藏在他的府中,等待機會。

楊堅病危,柳述意識到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也是最好的機會,他便聯合同黨開始發動了。

按照柳述的計劃,真楊勇趁夜間掩護提前進入仁壽別宮,然後柳述勸說楊堅最後見兒子一面,再以假楊勇入仁壽宮,而楊廣必然會派宇文述阻擋楊勇覲見,這樣就迷惑住了楊廣,使楊廣以爲大局已定。

他的策劃可謂天衣無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兩個楊勇入宮的秘密竟被一個小小的驛丞發現了,泄露了天機,而楊勇的一念之仁,失去了最後殺人滅口的機會。

此時,在仁壽別宮尚書館的一座院子裡,十幾名重臣濟濟一堂,他們便是策劃這次行動的核心人物,一共十三人,他們將身家性命都壓在前太子楊勇身上。

對他們而言,這次行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今天便是最好的機會!”

柳述目光緩緩掃向衆人,用一種不容抗拒的語氣道:“內宮傳來消息,聖上昨天兩次暈厥,他已經無力過問異常事件的發生,今天賀將軍特地換了當值,所以我初步決定,在今天晚上發動,大家有什麼意見嗎?”

“我感覺把這麼重大的事情,放在一個小小的左衛直閣將軍身上,是不是有點太冒風險?”一名重臣沉聲道。

柳述微微笑了起來,“獨孤大將軍多慮了,殺楊廣只是我們的第一步,殺了楊廣,還有很多重大事情,比如控制仁壽宮周圍的軍隊,控制京城,還有對付楊涼,這些都是重大問題,相反,殺楊廣反而是最簡單,他身邊無侍衛,幾名普通士兵便可把他殺死,賀將軍手下有一千人,絕對聽從他的指揮,我想用一千人殺一人,應該足夠了,再說,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把握,我們肯定要冒風險。”

“如果失敗怎麼辦?”另一名重臣宇文弼接口道。

柳述沉吟片刻,這纔對衆人,“如果失敗,我是不能倖免,但你們或許可以,我不妨告訴大家實話,所有關於這次行動的文書,我都燒燬了,也就是說,只要大家沉默,楊廣就沒有大家參與這次行動的證據,不過,我相信不會失敗,我們已策劃四年,我們的行動天衣無縫,只要一舉將楊廣殺掉,再矯詔重立太子,沒有任何問題。”

這時,元巖走了進來,對衆人笑道:“剛纔有消息傳來,監門衛將軍宇文化及攔住了假楊勇,不准他進入仁壽別宮。”

“果然不出我所料!”

柳述得意地笑道:“楊素果真借用監門衛軍士攔截住了那個假者,這下,他們以爲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

“好了,行動即將開始,大家按照計劃行動吧!只要殺掉楊廣,大家便一起發動。”

衆人紛紛起身離去,柳述則轉身走進了裡屋,屋子裡,楊勇依然是黑衣覆面,一直默默無語,他話很少,就像是個局外人,他正在爲父親的病危而擔憂,畢竟是他的父親,父子天性,父親即將去世,他焉能不難過,甚至還不能再最後見父親一面。

“殿下最後決定了嗎?如果殿下放棄,尚可隱名改姓度過餘生,可一旦發動,我們就沒有回頭路了。”柳述最後一次問楊勇。

楊勇沉默半響,最後點了點頭,“我知道風險,但我做了二十年的儲君,最後卻被廢,無論如何我絕不甘心,這是最後的機會,即使失敗身死,那也是天意。”

說完,楊勇長長嘆了口氣,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心中不勝悲慼,柳述見楊勇神情黯然,便柔聲安慰他道:“我知道殿下擔憂聖上,但正如殿下所言,現在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抓住它,我就將永無翻身,時間不多,殿下,當以大局爲重。”

楊勇嘆了口氣,“我只是心裡難過,但我不會壞大事,我有點擔心宮裡的情況,賀少康此人可靠嗎?”

左衛直閣將軍賀少康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人物,楊勇不知他的底細,着實有點不放心。

一旁的元巖接口笑道:“此人最早是聖上的貼身侍衛,後來成爲我族兄元旻的心腹愛將,武藝超羣,三年前便已是我們的人,絕對可靠,宮中若有變,他會立刻有消息傳來。”

他話音剛落,便有人在外稟報,“柳尚書,宮中有緊急消息傳來!”

柳述一愣,立刻道:“讓他進來!”

片刻進來一名宮中侍衛,他單膝跪下,將一份疊好的紙條高高舉起,“這是賀將軍命卑職送來,賀將軍說情況緊急。”

柳述接過紙條,他頓時臉色大變,渾身止不住地顫抖起來,元巖見他神情有異,急忙問:“發生了什麼事?”

柳述聲音都變調了,牙齒上下打戰,“聖上....崩了!”

元巖和楊勇都驚呆了,楊勇跪倒,忍不住放聲大哭,柳述急道:“殿下,現在不是哭的時候,情況緊急,我們要當機立斷!”

楊勇擦去眼淚道:“一切憑柳尚書做主!”

柳述一咬牙道:“事不宜遲,我立刻進宮,我要親自指揮這次行動!”

.......

就在柳述前往仁壽宮不久,楊昭也帶着母親蕭妃下山,找到了楊素,此時楊素剛剛和宇文述商量完回來,宇文化及已率監門衛士兵成功地將‘楊勇’攔截在仁壽別宮外,但楊素心中還是有一點不安,那就是楊廣的安全。

楊廣單獨住在仁壽宮內,只有宦官宮女侍候,身邊只是四名貼身侍衛,自從開皇十九年楊堅下旨削弱東宮侍衛後,楊堅便嚴令不準東宮或親王侍衛進入皇宮或者仁壽宮,楊素很擔心,聖上已近彌留,一旦聖上駕崩,仁壽宮內發生什麼變故,四名侍衛遠遠不夠,楊廣只能束手待斃。

還有他的孫子元慶,楊素心中也有一點後悔,這個關鍵時刻,元慶不該出現在這裡。

就在楊素憂心忡忡之際,楊昭趕到了,將他轉述了父親的意思,楊素反應敏捷,兩個廢太子楊勇,難道楊勇想在最後關頭奪嫡嗎?

儘管事情看似有點荒謬絕倫,但楊素心中卻很清楚,楊勇雖已被廢四年,但支持他的人依然掌握着朝廷重權,只要楊廣突然死亡,楊勇完全可能翻盤。

楊素的冷汗已經下來了,原來他們攔截在外面的楊勇竟然是替身,真正的楊勇三天前便潛入了別宮。

楊昭更是心如火焚,他把金牌遞給楊素,急道:“相國,聖上情況已經不妙,這個時候就是他們最好的動手機會,父王請相國立刻率領東宮侍衛進宮,一刻也不能再拖!”

楊素接過金牌,沉聲道:“殿下不要着急,老臣知道事態嚴重,會立即安排,不僅東宮侍衛要即刻上山,還有外面的左右武侯衛大軍,也必須要控制在手中。”

楊素快步向外走去,走到門口他又回頭道:“還有殿下的侍衛,也請一併交給宇文成都。”

........

第3章 情報暗戰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6章 伴君如虎第41章 屈突中計第4章 威逼利誘第40章 禍水東引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0章 通風報信第7章 智取伊吾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78章 攻而不克第5章 動之以情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1章 宇文新計第8章 臨戰前夜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章 初到幽州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章 上洛隱梟第42章 局勢複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神秘馬賊第5章 元慶回京第6章 借兵突厥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章 敦煌布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7章 收網之時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3章 都市買禮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章 如期而至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章 齊郡大戰第17章 路遇李淵第37章 三方對質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章 咬金練箭第37章 密室收穫第9章 綠茶疑蹤第81章 老孃不幹第39章 泄露天機第69章 殺機四伏第9章 貿易之利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深藏不露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8章 攻破大營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7章 西征情報第61章 南陽事件
第3章 情報暗戰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6章 伴君如虎第41章 屈突中計第4章 威逼利誘第40章 禍水東引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0章 通風報信第7章 智取伊吾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78章 攻而不克第5章 動之以情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3章 殺機暗伏第11章 宇文新計第8章 臨戰前夜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8章 知微見着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章 初到幽州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章 灞橋秋色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8章 拋出誘餌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章 上洛隱梟第42章 局勢複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神秘馬賊第5章 元慶回京第6章 借兵突厥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章 敦煌布棋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7章 收網之時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3章 都市買禮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章 如期而至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6章 楊素歸來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章 齊郡大戰第17章 路遇李淵第37章 三方對質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章 咬金練箭第37章 密室收穫第9章 綠茶疑蹤第81章 老孃不幹第39章 泄露天機第69章 殺機四伏第9章 貿易之利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深藏不露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拖延三天第48章 攻破大營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7章 西征情報第61章 南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