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最後攤牌

五原郡太守楊師道最終來晚了一步,沒有能保住宇文策的性命,他的父親楊雄和宇文述關係不錯,兩家是世交,從輩分上,楊師道還要叫宇文策一聲二叔,但命運就是這麼殘酷,五天前,他置酒爲宇文策接風,五天後,他卻派人給宇文策收屍。

黑暗中,楊師道遠遠看見楊元慶那張冷酷的臉龐,他不由低低嘆了口氣,朝廷發生的事情他很清楚,楊元慶此番回來,無疑是要重奪總管之位,雖然沒有公開造反,卻是擁兵自立,這讓他怎麼面對,他又該何去何從?

這時,一名士兵奔來,對他施一禮道:“楊太守請先去總管軍衙稍候,總管馬上就來。”

楊師道點點頭,調轉馬頭,神情蕭索地向總管軍衙而去。

遠處,楊元慶也注視着楊師道的背影,眼中充滿了複雜的神情,他也需要和楊師道好好談一談。

........

軍衙議事堂內,楊元慶揹着手站在河套地圖前,彷彿一棵筆直的松樹,在他身後的座位上,楊師道雙手握拳擱在額頭,他則在沉思着什麼,或者他是在做什麼決定。

半晌,楊師道嘆了口氣,“楊將軍,我很抱歉,我不可能效忠於你,讓我背叛聖上,我做不到。”

“說不定聖上是希望你留在五原郡。”楊元慶回過頭,似笑非笑地注視着他。

楊師道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或許吧!他希望我留下來監視你,但楊將軍,我不想這樣做,那樣我太累,而且早晚會死在你手上,就像宇文策一樣,所以我只能選擇離開。”

楊元慶默默點了點頭,他能理解楊師道的難處,楊師道如果留下,楊廣給他施加的壓力,他將難以承受,而且他也不願背叛楊廣。

坦率地說,楊元慶確實希望楊師道能留下來,這是一個大才,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將五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楊師道留下來的前提是效忠自己,如果他真做了楊廣的監視者,遲早也會被他楊元慶殺掉,這也是楊元慶不願看到之事,如果不能兩全,那麼楊師道的離去,確實是最明智的抉擇。

“好吧!你幾時走?”

“我想明天就走。”

楊元慶點點頭,“我派士兵送你離去。”

“多謝了!”

楊元慶慢慢轉過身,注視着楊師道,緩緩道:“假如有一天,你想另找一條出路,你來五原郡,太守的位子我依然給你留着,你可以隨時來就任。”

楊師道能體會到楊元慶留他的誠意,如果他不是皇族,他一定會留下來,爲了他所熱愛的這片土地,爲了楊元慶待他之誠,他也要留下,只是....有的時候他身不由己。

楊師道嘆了口氣,“你的話我記住了。”

楊師道端正地戴上太守烏籠紗帽,轉身離開了議事堂,房間裡只剩下楊元慶一人,顯得格外的寂寥,他依然負手凝視着地圖,良久,他也低低嘆息一聲。

.........

九原縣城外塵土飛揚,黃塵遮天蔽日,強勁的秋風從西面的葛蘭布沙漠吹來漫天風沙,整個天空都變得昏暗,灰濛濛一片。

這是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初,河套平原上的一道常見風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早已習慣,這時候,帷帽便不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一樣戴上它,寬大的帽檐,四周覆上輕紗,可有效地抵禦風沙對臉部的侵襲。

在九原縣以西的馳道上,一隊隊騎兵在風沙中疾速行軍,浩浩蕩蕩,足有數千人之多,這是從永豐縣趕來的軍隊,不斷有軍官大聲喝喊:“再加快速度,今天必須趕到九原縣!”

......

在九原縣北面的曠野裡,數千頂大帳整齊排列,密密麻麻,延綿十幾裡,來自豐州各地的三萬軍隊和楊元慶從幽州帶來的三萬軍,一共六萬大軍,全部駐紮在這裡,這是仁壽三年以來的第一次豐州軍隊大集中,也是楊元慶對自己控制軍權的一次演練。

現在就差西面永豐縣的五千駐兵未到,其餘軍隊都到全了,永豐縣的五千駐兵由督軍賀六甲統帥,也就是從前鐵衛中的楊七郎。

中軍大帳內,近百人都神色緊張地等待着,尤其楊元慶神色嚴峻,已經快到黃昏時分了,賀六甲的軍隊還沒有到來,此時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憂慮之色,今天是七月二十五日,也是最後的期限,天黑之前,如果賀六甲的軍隊還趕不到九原縣,那麼賀六甲必斬無疑,沒有什麼可以商量。

八郎楊宗正心急如焚,他霍地站起身道:“我去營門口等待他!”

“坐下!”楊元慶冷冷令道。

楊宗正不敢違令,只得又坐了下來,這時,帳外一名士兵奔來報告:“稟報總管,永豐縣的軍隊已到!”

大帳內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片刻,賀六甲滿頭大汗奔來,身後跟着四名鷹揚郎將,五人進帳單膝跪下,賀六甲請罪道:“末將來遲,請總管嚴懲!”

“你沒有來遲,但是你們兩天前就該到了,這是爲什麼?”

“回稟總管,延安郡亂匪劉迦論的軍隊和奴賊白瑜娑的軍隊在靈武郡以東火併,有不少民衆逃亡而來,卑職擔心亂匪北上豐州,不敢擅離,得到消息亂匪南下延安郡後,卑職纔敢動身。”

楊元慶點點頭,“你來晚我可以不責怪你,但你應該先派人來稟報原因,而不是由你現在來解釋。”

賀六甲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卑職知錯。”

“下不爲例,坐下吧!”

賀六甲帶着他的手下找了位置坐下,楊元慶緩緩看了衆人一眼,他所通知的人已經全部到齊。

“各位,我返回豐州已經有十天了,我和很多人都談過話,我也說過,給大家時間考慮,今天借這個機會,我需要再重申一遍,我決定擁軍自立,但我並不造反,也不會背叛大隋,除了軍隊調動和人事調動外,朝廷的命令和聖上的旨意我都會正常接受,我們依然是隋軍,只是各位在效忠大隋的同時,也要效忠於我,也就是說,在我的命令和聖上的旨意麪前,你們只能選擇前者。”

停了一下,楊元慶發現五原郡長史崔君肅已經低下頭,崔君肅是崔伯肅之弟,出任五原郡丞,他同時也是大隋的突厥副使。

楊元慶心中暗歎,他知道崔君素有點麻煩了,當時他就沒有答應自己,說需要時間考慮,難道他不想留下嗎?

楊元慶又繼續道:“我不會勉強任何人,楊師道我已經禮送他出境,他依然是我楊元慶的私交好友,同樣,在座諸位也是,如果不願接受我的條件,選擇離開,我會歡送,同時也會奉上一筆厚禮,讓大家生活無憂,也算是相交一場,但是,如果過了今晚,依然有人模棱兩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很抱歉,我楊元慶只能是翻臉不認人,宇文策就是他的下場,雖然話不好聽,但我醜話要說在前面,好吧!想離去之人,現在可以離場了。”

大帳裡安靜下來,安靜得使每個人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之聲,這時崔君素站起身拱手施一禮,“總管,我有一個問題,想單獨問一問,這裡不好說。”

楊元慶點點頭,站起身向後帳走去,崔君素跟了進去,大帳裡一片寂靜,很多文官都向崔君素望去,崔君素的問題也就代表了他們的擔憂。

後帳內,楊元慶和崔君素坐下,他苦笑一聲道:“我接到兄長的信,讓我全心輔佐你,這也是爲了清河崔氏的利益,我本該聽從兄長的建議,毫無條件地支持總管,但我畢竟是隋臣,我只有一個問題,想向總管確認。”

楊元慶道:“你儘管說!“

崔君素深深吸了一口氣道:“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亂,羣雄割據,聖上落在你的手下,你會不會.....”

後面幾個字崔君素實在說不出口,楊元慶卻笑了笑,“你是說,我會不會弒君,是吧!”

崔君素點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楊元慶緩緩搖頭,“我若弒君,那天下士人,誰還會再效忠於我?”

崔君素站起身,深深行一禮,異常堅定道:“崔君素願爲使君效力!”

楊元慶大喜,崔君素肯留下替自己效力,那就解決了自己政務上的後顧之憂。

........

崔君素的重新歸位,使杜如晦也鬆了口氣,他和崔君素是同樣的問題,崔君素不走,那就是楊元慶將來不會弒君,不僅是杜如晦,很多文官都是以崔君素馬首是瞻,既然崔君素能安心留下,那麼他們也沒有什麼異議。

人心是複雜的,沒有簡單的黑與白,也沒有永遠的黑色,或者永遠的白色,黑可以漂白,白也可以染黑,現在不背叛並不代表將來不背叛。

這些楊元慶都知道,就算他自己,也何嘗不是在矛盾中選擇,每個人複雜的心情他都能理解,但是他需要在這麼一個場合公開向大家攤牌,要讓大家知道,他已經擁軍自立,也就是從今天開始,六萬大軍不再爲朝廷效力,而是他楊元慶的軍隊。

大帳內依然十分安靜,楊元慶對衆人笑道:“既然沒有人離去,那麼我需要再明確每個人的職務和職責。”

.......

第9章 應對危機第12章 血戰突圍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9章 首鼠兩端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5章 敦煌布棋第43章 河口反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20章 高熲事件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章 齊王供奉第16章 資源危機第7章 國事家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6章 秘密武器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5章 分憂之臣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章 客棧新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章 黑臉魏刀第21章 長孫又至第39章 巡視塞北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4章 草原天鵝第8章 黑夜黑人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8章 爾虞我詐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23章 遼城之殤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出海遠征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7章 關中之變第9章 兵臨洛陽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章 入伍斥候第35章 激戰尉氏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2章 圍魏救趙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考場意外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1章 盧氏橋樑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1章 試探底線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2章 帝王心思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4章 突破之口第7章 古怪心思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章 小妹何名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章 公主承諾第24章 遼東反擊第98章 兩線危機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7章 南郡出事
第9章 應對危機第12章 血戰突圍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9章 首鼠兩端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5章 敦煌布棋第43章 河口反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20章 高熲事件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章 齊王供奉第16章 資源危機第7章 國事家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6章 秘密武器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5章 分憂之臣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章 客棧新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章 黑臉魏刀第21章 長孫又至第39章 巡視塞北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4章 草原天鵝第8章 黑夜黑人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8章 爾虞我詐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23章 遼城之殤第22章 南壓李淵第5章 出海遠征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7章 關中之變第9章 兵臨洛陽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章 入伍斥候第35章 激戰尉氏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2章 圍魏救趙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考場意外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2章 庶叔積善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1章 盧氏橋樑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1章 試探底線第49章 趙郡小村第12章 帝王心思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4章 突破之口第7章 古怪心思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章 小妹何名第42章 被迫求援第5章 公主承諾第24章 遼東反擊第98章 兩線危機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7章 南郡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