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西秦內訌

..李建成跟隨父親多年,一直是作爲父親的助手存在,他很少有自己的見解,大多時候是執行父親的指示,也正是因爲這樣,他獲得了李淵的信任,這是李建成的處世之道,掩飾個性,表現順從,他希望能夠平平安安接父親的皇位。

但兄弟世民在四弟李元吉一案表現出的強勢,使李建成感受到了一種威脅,儘管世民還沒有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但如果他任憑這種勢頭髮展下去,世民遲早會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

更讓李建成擔憂的是,他的父皇似乎對世民的強勢並不反感,反而有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李建成心中開始警惕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從前一樣,一味順從,他必須表現出他的能力,李建成也知道父皇現在處於一種被動頹勢之中,急需擺脫不利的局面,李建成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這次科舉他抓住了機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贏得了父皇的讚許。

但一個科舉的建議還不夠,他還需要再提出更有力的建議,能夠擺脫困局的具體方案。

李建成見父皇在全神貫注聽見自己的建議,他便不慌不忙道:“父皇,兒臣的第二個建議,便是兒臣主張和北隋講和,消除我們和北隋之間的敵視狀態。”

這個建議李建成考慮了很久,他幾次都想提出來,但時機不對,弘農郡慘敗,他更不能提出,那會刺激到很多人的心,會被人視爲軟弱投降,現在隨着時間推移,弘農之敗的陰影已經淡去,李建成便認爲時機成熟了。今天趁這個機會。他鄭重向父皇提出了這個重大建議。

李淵神情十分凝重,和北隋講和,這無疑就是承認北隋對河東的佔據。讓他感情上有點難以接受,李淵揹着手走到窗前久久不語。

李建成又繼續道:“父皇,弘農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爲我們的戰略失誤,或者說我們的戰略不清晰,到底是要東進,還是恢復河東,我們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如果我們只是爲了東進,那就不該在蒲津渡屯下重兵,威脅河東,這便使楊元慶以爲我們東進的目的是爲了奪回河東。所以他才和王世充聯合,使我們大敗,可如果我們真是爲了奪回河東。那就不該佔領弘農郡。只要從蒲津渡進軍便可,偏偏我們佔領弘農郡。讓王世充感覺到了威脅,父皇,這就是我們弘農之敗的根本原因。”

“我也知道!”

李淵的聲音十分低沉,雖然他從不承認,但他心裡明白,正是他的戰略失誤導致弘農慘敗,使大唐東進的計劃遭遇極大的打擊。

“父皇,楊元慶的戰略已經很明確了,他要爭奪河北,所以他和王世充結盟,安穩住南方,最近兒臣也聽到一些說法,不少人認爲可以趁楊元慶進攻河北之際,我們從背後進攻河東,兒臣以爲,這是極其危險的想法,如果我們不面對現實,繼續和楊元慶交戰,那最後必然是兩敗俱傷,我們的基業將毀之一旦,而成全了別的勢力。”

李淵半晌沒有說話,李建成所說的不少人中,也包括他,不過那是過去,自從弘農慘敗後,他這種想法越來越淡,自從北隋建立後,他已經意識到他暫時還沒有能力摧毀這個和唐朝並駕齊驅的新王朝,同樣,北隋也沒有能力滅亡唐朝,兩個政權將會在一段時間內並存下去,那麼以什麼方式並存,是冷戰敵對,還是像李建成說的這樣,暫時和解,李淵確實還沒有拿定主意。

李建成看出父皇的猶豫,他又勸道:“和楊元慶達成和解,我們便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內政,剿滅薛舉,父皇,我們也需要時間。”

“可是.....他必然會提出不準涉足弘農郡的要求,我們東進計劃怎麼辦?”

“父皇,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停戰和解,並不是什麼同盟條款,只要我們的時機成熟,我們便可以隨時丟掉這個和解,不用被它所束縛,事實上,楊元慶也是一樣,等他河北的事情完成,他同樣會掉過頭對付我們,只是在這期間,大家保持一種心照不宣的和解,這樣,有利於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至於東進,我們可以走武關進南陽,其實也是一樣。”

李淵沉思良久,輕輕嘆息一聲,“伱說得有道理,現在我確實不想和楊元慶爲敵,潼關事件對我們軍隊打擊太大,我需要時間修補,這樣吧!先派人出使太原,和楊元慶接觸一下,看看對方的態度,然後再確定有沒有和解的可能.....”

說到這,李淵回頭看了長子一眼,“伱認爲派誰去比較合適?”

李建成對這個人選問題早胸有成竹,他連忙道:“這件事還沒有成爲朝廷決議,最好能隱秘一點,不能派朝臣去,同時爲了表示父皇對此事的重視和誠意,兒臣建議由神通叔父去最爲合適。”

李淵想了想,由族弟李神通去,確實最爲合適,他便點頭答應了,“好吧!就由他去太原。”

西秦霸王薛舉自從被李淵和李軌的聯軍大敗後,便一直沒有能恢復元氣,雖然他目前還佔領着枹罕郡、西平郡、澆河郡、河源郡和西海郡等五郡,疆域遼闊,但人口卻十分稀少,錢糧也不足,使他補充兵力成了大問題。

薛舉想盡了辦法,甚至徵發了羌、氐、吐谷渾等異族軍隊兩萬餘人,他的兵力還是沒有能超過五萬,和他全盛時的十三萬大軍相比,足足減少了六成。

更讓薛舉頭疼的是,他徵發西戎爲兵,使得吐谷渾和羌人的勢力迅速向東擴張,此長彼消,大量漢人則向天水、金城、隴西一帶遷移,而那邊已經成爲唐朝的地盤,不僅是漢民東遷,他朝廷中的很多漢臣也紛紛不辭而別。投降了唐朝。最大的損失便是他的相國,前隋朝民部尚書蕭瑀封金掛印而去。

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他的朝臣便減少了一半。這使薛舉深受打擊,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借酒澆愁。沉溺於酒色歌舞之中,不問朝政。

而就在這時,他的兩個兒子,太子薛仁杲和晉王薛仁越發生了內訌爭權,薛仁杲得到大將宗羅睺的支持,擁有兩萬軍隊,而晉王薛仁越得到樑師都的支持,也同樣擁有兩萬軍隊,兩人明爭暗鬥。互相掠奪人口和糧食,內鬥十分激烈,極大地削弱了西秦的實力。

對西秦國出現的亂象。薛舉視而不見。他的心腹謀士郝瑗收回兵權,制止兄弟內鬥。他也置若罔聞,不久,郝瑗憂憤成疾而亡,更沒有人敢勸薛舉。

入夜,西平郡湟水縣薛舉的王宮內笙歌漫舞,嬌笑聲聲,不時可以聽見薛舉狂放的大笑聲傳來,衛士紛紛皺眉苦笑,爲主公的頹廢感到無能爲力。

在離湟水縣以南約二十里外,一支軍隊悄然開近都城,這是晉王薛仁越率領的兩萬軍隊,他已經無聲無息抵達了西秦國的都城。

薛舉把他軍隊一分爲三,命太子薛仁杲和大將宗羅睺率兩萬軍駐防枹罕郡,又命次子晉王薛仁越和大將樑師都率兩萬軍駐防澆河郡和河源郡,他自己則率八千人坐鎮西平郡,並將所有的錢糧集中在都城湟水縣內,以此來控制兩個兒子。

薛仁越之所以率軍前來湟水城,就是因爲他軍糧即將斷絕,幾次向父皇催糧,都得不到迴應,薛仁越得到消息,他的兄長薛仁杲也同樣斷糧,催糧不到,在樑師都的勸說之下,薛仁越毅然下定決心,他要搶在兄長之前發動兵變,奪權奪糧,爲此他用重金收買了父親身邊的大將鍾利俗和宦官多寶。

黑暗中,薛仁越心情忐忑地等待着消息,身邊樑師都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殿下奪權是順天意、順軍意,沒有一個人願意西秦國就這樣消亡下去,只要殿下奪權後能勵精圖治,積極備戰,我相信殿下會得到所有人支持,而且我也會想辦法讓北隋支持殿下。”

薛仁越嘆了口氣道:“就算北隋支持我又有什麼用,它能支援我錢糧嗎?”

樑師都眼睛眯成一條縫,不時閃爍着一種狡詐的笑意,他語重心長地安慰薛仁越道:“一定會的,我們的目光要放遠一點,唐朝不可能和我們一直耗下去,遲早會撤兵回關中,那時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殿下不必爲將來擔心,現在先奪權,然後斷枹罕郡之糧,逼他們投降,我們手上就有四萬軍隊,足以和唐軍抗衡。”

薛仁越默默點頭,他目光又投向了遠方的湟水縣城,今晚他能成功嗎?

王宮內金壁輝煌,燈光將大殿照如白晝,樂師在兩旁吹奏着悠揚的曲子,一隊舞姬正翩翩起舞.

在玉階臺的象牙金桌上堆滿了各有美味佳餚,薛舉已經不知喝了多少酒,他已處於一種半醉狀態,但精神卻十分亢奮,兩邊各有三名嬌美的少女,提他斟酒捶腿,替他抓耳撓腮,使薛舉十分受用。

“好!跳得好。”薛舉大聲鼓掌。

這時,他的貼身宦官多寶捧着一隻象牙盒子上前,諂笑道:“陛下,秘精丸來了。”

薛舉精神大振,“拿來給我!”

秘精丸是一名吐谷渾巫師敬獻的神藥,據說可以喝千杯不醉,能日御百女,薛舉一直在等它。

他急不可耐地接過匣子打開,只見裡面放着三枚硃紅色的藥丸,大小如鳥卵。

薛舉拈起一枚藥丸,舉在燈光下,藥丸上閃爍着淡淡的光輝,他眯着眼凝視半晌,又回頭問宦官,“就這麼直接服用嗎?”

“巫師說每天一枚,用酒服下後立見效果,連吃三枚,可維持半年。”

薛舉哈哈大笑,“用酒服下,好!我喜歡。”

他毫不猶豫地將藥丸放進口中嚥下,舉杯一飲而盡,慢慢閉上了眼睛,彷彿在等待着藥力的發揮。

是夜,薛舉精盡暴卒,晉王薛仁越趁夜奪取了西秦國的都城湟水城,他封鎖消息,秘不發喪,隨即矯詔宣太子薛仁杲入京商議對唐軍作戰。

第83章 事態嚴重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6章 秘密武器第24章 海寺之戰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4章 會寧戰起第7章 生死之約第18章 血腥鎮壓第6章 小事化大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1章 致命一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88章 爭鋒相對第60章 趙郡太守第10章 通風報信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7章 關隴暗箭第7章 大利望族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0章 倉曹參軍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9章 豐都事件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5章 借風夜襲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老奸巨猾第14章 得罪小人第7章 生死之約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章 小妹何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章 透露底線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章 返回太原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章 烽燧血戰第4章 露出破綻第25章 掌握主動第6章 陰山可汗第32章 龍有逆鱗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章 敦煌布棋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2章 人棄我用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風雨欲來第42章 不臣之心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34章 尋找突破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5章 更深之秘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3章 隱形力量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3章 切斷退路第23章 遠方來人
第83章 事態嚴重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夜入武房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6章 秘密武器第24章 海寺之戰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4章 會寧戰起第7章 生死之約第18章 血腥鎮壓第6章 小事化大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1章 致命一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88章 爭鋒相對第60章 趙郡太守第10章 通風報信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7章 關隴暗箭第7章 大利望族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0章 倉曹參軍第63章 擺酒請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9章 豐都事件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5章 借風夜襲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5章 借風夜襲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2章 老奸巨猾第14章 得罪小人第7章 生死之約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會寧戰起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章 小妹何名第23章 南華梟雄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59章 兄弟反目第3章 透露底線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章 返回太原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章 烽燧血戰第4章 露出破綻第25章 掌握主動第6章 陰山可汗第32章 龍有逆鱗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5章 敦煌布棋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亡國之恨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2章 人棄我用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0章 意外之禮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8章 風雨欲來第42章 不臣之心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34章 尋找突破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5章 更深之秘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3章 七星寶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3章 隱形力量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3章 切斷退路第23章 遠方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