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夜營危機

過了長林縣,再向南走數十里,便漸漸走出了山區丘陵地帶,進入了荊南平原,這片一望無際的平原也被稱爲江漢平原。

這裡河網密佈,土地肥沃,人口衆多,一直便是南方主要的糧食產區,蕭銑選擇在這裡建國,便是看中了這裡豐富的糧食產量,從而得到了迅速發展。

更重要是,這一帶沒有受到隋末大亂的影響,相反,大量中原難民躲避戰亂逃到這一帶謀生,給江漢平原帶來充沛勞動力。

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分佈着大片森林,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從森林內穿流而過,像玉帶般蜿蜒在平原之上。

就在河流兩側,點綴着一座座村莊,它們就像一串串明珠般,穿綴在江漢平原的大地上。

在當陽縣以東的一片森林內,歇息着一支近兩萬人的騎兵,這支正是從江陵北上的隋軍騎兵,由楊元慶親自率領,他將攔截地點選擇在當陽縣境內,這一帶地勢平坦,河流不多,非常適合於騎兵作戰。

隋軍騎兵們已經在這片森林裡等候了整整兩天,此時夕陽西下,餘暉將一片紫色的晚霞灑在荊襄大地上。

楊元慶站在森林旁,負手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這裡曾是當陽古戰場,當年也就在這片土地上,曹操的大軍追上了倉惶南逃的劉備,爆發了長阪坡大戰。

此時所有的戰火和喧囂都已沉寂,歷史已被厚厚的黃土淹沒,而就在這片土地上,即將要爆發一場新的戰爭,一場將決定天下大局的戰爭,對此楊元慶心中充滿了期待。

這時,王君廓慢慢走上前稟報道:“殿下。從長林縣過來大約需要一天的時間,斥候是在長林縣發現了唐軍主力,那麼今天晚上,他們就可以過當陽了。”

楊元慶緩緩點頭,“他們應該在當陽縣紮營,明天一早渡過荊水,搭浮橋至少需要一個時辰。”

“殿下是想夜戰嗎?”王君廓小心翼翼問道。

楊元慶有些奇怪地瞥了他一眼,王君廓立刻自嘲地笑了笑。“卑職明白。夜戰是我們的優勢,自然要充分利用。”

楊元慶淡淡一笑道:“李孝恭率領的這五萬人,其中有三萬是從關中調來,戰鬥力不弱,我們的騎兵已經身受太多戰爭,應早日讓他們榮歸故里。儘量減少傷亡,爲帥者應該體恤自己的士兵。”

楊元慶這句話裡含着深意,王君廓聽出了楚王這是在警示自己愛惜士兵。他連忙誠惶誠恐道:“卑職記住了。”

楊元慶笑了笑,“耐心等待吧!應該很快有消息傳來了。”

他話音剛落,只聽大樹上傳來士兵的大喊:“殿下。斥候回來了。”

楊元慶精神一振,向西北方向望去,只見遠處出現了兩個黑影,正是兩匹戰馬的影子,正向這邊疾奔而至。

片刻。兩名騎兵斥候飛奔而至,翻身下馬,奔至楊元慶面前單膝跪下道:“啓稟殿下,唐軍五萬主力已經在西北二十里外的白馬坡紮下了大營,不是臨時休息,而是過夜紮營。”

這消息令楊元慶大喜,他隨即下令道:“再休息半個時辰出兵!”

。。。。。。。

白馬坡在長阪坡以北,名義上叫坡,實際上只是一片略略隆起的小丘,荊水便從白馬坡旁流淌而過,荊水又叫漳水,是南郡的一條主要河流,河牀寬闊,水流湍急,一般在南面三十里外長阪坡渡河,那邊水流稍緩。

就在漳水旁,駐紮着一片密集的軍營,軍營屬於過夜式紮營,沒有構築板牆,而是用矛刺在外面圍了一圈,裡面又用大車包圍,在大車內圈,密集的帳篷一頂挨着一頂,駐紮了五萬大軍。

五萬唐軍主要以步兵爲主,但也有少量騎兵,從襄陽南下,他們疾速行軍兩天一夜,士兵們都已經筋疲力盡了,迫不得已,李孝恭只好下令紮營休息,明天一早再出發,爭取明天晚上抵達江陵城。

大帳內,李孝恭站在一臺沙盤前沉思,這臺沙盤主要是荊襄地圖,他心中還在想着南陽隋軍,如果他的軍隊南下,襄陽城只有三萬守軍,一旦隋軍大舉來攻,楊恭仁能否守得住。

不過襄陽城池高大堅固,防禦能力極強,三萬守軍堅守城池,再加上楊恭仁的指揮能力,隋軍要想攻破襄陽城,至少要十五萬大軍,再加上重型攻城器,否則襄陽城很難被攻破。

李孝恭又想到了唐朝,可以說,現在整個朝廷都在關注荊襄戰役,如果唐軍在荊襄戰場能取勝,那麼唐軍將趁勢向東進攻,席捲整個南方。

隋軍的戰線也必將收縮,戰爭會暫時偃旗息鼓,唐朝就有了喘息之機,極可能形成南北對峙局面,這也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李孝恭微微嘆了口氣,現在唐朝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他的肩頭,他能否支持得住?

就在這裡,外面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奔跑聲,急促的奔跑聲使李孝恭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這必然是有大事發生了。

“稟報殿下,斥候發現異常!”一名親兵在帳門急聲稟報道。

李孝恭一驚,快步走出大帳,緊張地問:“發現了什麼異常?”

“斥候在北方發現一支四五千人的騎兵,正悄悄向我們大營靠近。”

李孝恭的心中彷彿被冰凝凍住一般,‘四五千人的騎兵從北方來’,不可能啊!就算騎兵偷襲也應該從南邊過來。

他心念只是一轉,忽然明白過來,這是隋軍兵分兩路,北方騎兵只是爲了斷他們的後路,主力應該在南方。

李孝恭心中頓時大急,厲聲喝令:“敲響警鐘,命全軍起來,準備迎戰!”

‘當!當!當!’震耳欲聾的警鐘聲在唐軍大營內迴盪,整個唐軍大營開始騷動起來,唐軍士兵們都是和甲而睡,紛紛從大帳裡奔出,儘管很多士兵都疲憊萬分,但心中的緊張使他們無法顧及疲憊。

每個人都驚恐萬分,有的人頭盔未帶,有的人兵器忘拿,儼如無頭的蒼蠅一般,亂成一團,喧囂聲、叫罵聲,響徹了大營,這時,又有斥候飛奔來報,“啓稟殿下,十里外發現一萬餘隋軍騎兵,正向我們這裡疾速殺來。”

李孝恭的嘴脣都快咬出血來,他也擔心會遭遇隋軍騎兵攔截,但他希望這只是一種很小的可能,僥倖它不會發生,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害怕的事情,它偏偏就要發生。

隋軍騎兵出現了,而且不低於一萬五千人,這是何等犀利的軍隊,而他們只有兩千騎兵,而且是夜戰。。。。。。

北方傳來一片喊叫聲,緊接着火光大作,無數支火箭射進了唐軍大營,點燃了營帳,這是北路的隋軍騎兵殺到了,李孝恭急得大喊起來,“全軍出營列陣!”

副將綦公順奔上來急道:“殿下,應該派弓弩手守住四周,天亮後再出營列陣。”

“渾蛋!”

一向穩重有加的李孝恭終於破口大罵起來,他一指北方吼道:“你沒看見嗎?營帳已經被點燃,再不出去,全軍燒死在大營內。”

另一名偏將也建議道:“殿下,可以拆除營帳,斬斷繩索便可。”

李孝恭剋制自己冷靜下來,他凝神觀察片刻,火勢極其迅猛,他還是搖了搖頭,下令道:“來不及了,出去迎戰!”

李孝恭的經驗很豐富,唐軍已經有很多教訓了,就是因爲夜守營盤,一但被隋軍騎兵殺入大營,就會形成單方面的屠殺。

更重要是隋軍火油投入大營,就會燒成一片。唐軍將死傷慘重,而且五萬唐軍中,有兩萬人訓練過夜戰,只要指揮得當,也能堅守到天亮。

李孝恭不愧是李氏宗族中僅次於李世民的名將,儘管唐軍遭遇到了隋軍夜襲的危機,但他依然保持住了頭腦的冷靜,一方面派副將綦公順率唯一的兩千騎兵去北面迎戰,擋住北面隋軍南下。

另一方面,李孝恭火速命令唐軍三軍將士出營,利用隋軍主力還有數裡之遠的一點點時間,緊急集結軍隊,或許他們還有一線希望。

黑暗中,數萬軍隊在大營外的曠野裡奔去,此時大火蔓延極快,已經一半大營被大火吞沒了,還沒有來得及撤出的唐軍士兵哭喊着向南狂奔,不顧一切向營外衝去,軍隊開始混亂起來。

這時大地已經開始微微顫抖,南方傳來了悶雷般的馬蹄聲,天地更加昏黑,一輪明月變成了暗紅色,這是塵土遮天蔽日,遠處出現了一條黑壓壓的直線。

唐軍還在一片混亂之中,暗黑中,士兵找不到將領,將領找不到士兵,大家都是蜂擁出營,就在白天,也至少需要半個時辰才能完成整隊,更何況是漆黑一片的夜晚。

李孝恭望着越來越近,已經殺到三裡外的隋軍,而他的軍隊還在一片混亂之中,他的眼睛裡急得噴出火來。

但還是有一件值得慶幸之事,其中一萬軍隊已經整兵結束了,這是從關中調來的一支精銳唐軍,經歷過夜戰訓練,又是最早出大營,他們已經列隊就緒,主將叫做劉蘭成,和綦公順一樣,也是亂匪出身,後來投降唐朝,成爲李孝恭的部下,頗得重用。

李孝恭縱馬飛奔上前,厲聲對劉蘭成令道:“你可率軍迎戰,攔截住隋軍騎兵!”

“遵命!”

劉蘭成一萬步兵迎戰而上,三千弓兵列成了箭陣,弓箭上弦,對準了奔騰而至的隋軍騎兵。()

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6章 太原之變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6章 少郎何人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6章 王庭之變第36章 形勢嚴峻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章 敦煌布棋第19章 東巡長城第8章 暗鬥不息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2章 被迫求援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5章 狡雄世充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3章 催風助火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7章 雄信之災第7章 戰略對抗第12章 裴閥老謀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2章 踏平瓦崗第7章 生死之約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3章 火油風波第40章 敏秋賑災第6章 西秦霸王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章 太守師道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微服私訪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3章 世充評榜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1章 屈突中計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6章 討要說法第68章 突襲漳南第9章 綠茶疑蹤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營州之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3章 遼城之殤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章 苛刻條件第5章 兩個使者第17章 爭奪鐵礦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4章 三面受敵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1章 被迫受命第7章 楊府貴客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6章 紅影驚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6章 重大隱憂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0章 娶妻當慎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0章 縣衙對質第9章 舌燦蓮花
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4章 把水攪渾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6章 太原之變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6章 少郎何人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6章 王庭之變第36章 形勢嚴峻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章 敦煌布棋第19章 東巡長城第8章 暗鬥不息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2章 被迫求援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5章 狡雄世充第77章 楊氏希望第43章 催風助火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7章 雄信之災第7章 戰略對抗第12章 裴閥老謀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2章 踏平瓦崗第7章 生死之約第43章 丹陽公主第48章 獨孤家主第23章 火油風波第40章 敏秋賑災第6章 西秦霸王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章 太守師道第60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微服私訪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3章 世充評榜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1章 屈突中計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26章 討要說法第68章 突襲漳南第9章 綠茶疑蹤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章 營州之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3章 遼城之殤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章 苛刻條件第5章 兩個使者第17章 爭奪鐵礦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4章 三面受敵第37章 一記反抽第31章 被迫受命第7章 楊府貴客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6章 紅影驚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6章 重大隱憂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0章 娶妻當慎第47章 獨孤家將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2章 大事化小?第50章 縣衙對質第9章 舌燦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