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引君入甕

一秒記住

楊元慶一行是從金光門出城,楊示慶有兵部牒女,士兵沒有盤查,直接讓他出去,馬車通過長長的城洞,光線變得很暗,城洞內已經有一人在等候,等馬車靠近,他迅速對一名隨從說了幾句話。

隨從又低聲給馬車內的楊昭彙報了情況,隨即他催馬上前,和楊雲……慶並駕而行。

“楊將軍,他們是埋伏在二橋黑風林。”

楊元慶點點頭“那我們的人呢?”

“已經部署好了。”

楊元慶深深吸了口氣,他知道從現在開始,他就是一塊誘餌……

二橋是一個地名,離京城約十幾裡,地名雖帶個橋字,卻看不見橋的蹤影,這裡其實是一條岔道,一條小路向南而去,官道則直通咸陽。

官道兩邊樹林茂盛,時間己到深秋,寒霜如刀,層林盡染,將一片片森林渲染得色彩斑斕,但在過了岔路口不遠,卻有一片墨綠的松林,延綿近兩裡,佔地數百畝。

這一段松林地界叫做黑風林,是商人們起的名字,顧名思義,就不是很太平之地,尤其在夜間會有盜賊出沒。

此時,黑風林內殺機凜烈,三百餘名賀若府家將在這裡早已等待多時,天剛亮他們便來到這裡,像一羣經驗豐富的獵人,耐心地等待着獵物的到來。

賀若弼今天再次親自出馬,獨孤羅派人告訴他,今天中午之前,楊元慶就會奉兵部之令出城,返回大利城,這一時刻,他期盼已久。

在賀若家將的後面,還有十九名灰衣人,他們和賀若家將保持着距離,他們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傲慢和不屑,每個人都陰沉着臉一言不發。

這些灰衣人中,有十三人是來自獨孤家族,他們是獨孤府的家將,號稱雲所十三騎這是獨孤信在數十年前創立的一支親兵隊,隨獨孤信南征北戰,儘管雲所十三騎已經換了幾代人,但響噹噹的名頭卻一直長盛不衰,成爲隋王朝最有名的四支親兵隊之一。

另外還有六名灰衣人是牙,胄的家將,是元胄從兩百餘名家將中挑婁出來的佼佼者,個個武藝高強,經驗豐富。

正是有這十九人的相助使賀若弼信心十足他相信楊元慶今天必然會死在他的刀下。

官道上行人並不多,大多步履匆匆,一襁商人走過後,官道上很快又冷清下來,時間已經過了中午,一名報信人飛馳趕到黑風林,告訴賀若弼,楊元慶已經出發正向這邊而來。

黑風林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家將們弓箭上弦,長刀出鞘賀若弼咬緊牙齒,眼睛一眨不眨,死死盯着官道盡頭,等待着楊元慶的到來。

大約一刻鐘後,楊元慶終於出現在二橋的岔路口,離前方的黑風林只有三百餘步,楊元慶開始警惕起來,他頂盔貫甲,右手執槊,左手拿着步兵巨盾,渾身的每一根神經都調動起來,四周的每一處異常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楊元慶扭頭向身後看了看,第三輛馬車相距他約五十步,二十五名侍衛緊緊將馬車圍住,這輛外表和運貨馬車沒有區別,但實際上卻是特殊打造,就算用軍弩,在五十步內也射不透車壁,儘管如此,馬車還是遠遠拉開楊元慶一段距離。

馬車在官道上不緊不慢地行走,楊元慶已經進入了黑風林地帶,就在這時,楊元慶忽然看見了站立在松林內的賀若弼,兩人目光相碰,同樣的仇恨在兩人眼中燃燒。

賀若弼臉上流露一絲獰笑,他大喝一聲“殺!”

頓時兩百支箭呼嘯着向楊元慶密集射來,楊元慶早有準備,他舉盾相迎,箭矢噼噼啪啪射在他的盾牌上,楊元慶迅速後撤到馬車另一面,寬大的馬車成了最好的擋箭牌,但拉車的兩匹駑馬卻不幸被亂箭射中,慘嘶倒下。

後面一輛馬車的二十餘名侍衛見埋伏發動,他們立刻舉盾,將馬車護衛得嚴嚴實實,但他們距離楊元慶頗遠,沒有成爲刺殺的對象。

賀若弼見射箭無效,一聲喝令,三百名家將從官道兩邊殺來,截斷了楊元慶前後退路,儼如蟻羣一般向楊元慶狂涌而來。

對這三百名家將,楊元慶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在關注松林內的賀若弼和另外十九名灰衣人,賀若弼箭法高超,而另外十九人據說武藝高強,他要防備賀若弼的冷箭和這十九人的圍攻。

頃刻間,數十人衝到他身邊,矛刺刀砍,數十件兵器向他身上砍來,楊元慶大喝一聲,驟然發威,他馬允輝動,如暴風驟雨一般,長槊刺穿胸膛,槊刃劈斷咽喉,沉重的槊頭打爛頭顱,彷彿摧枯拉朽,圍在他身邊的數十人頓時慘叫聲一片,瞬間便死傷了二十幾人。

楊元慶見灰衣人始終不出來,他索性大吼一聲,衝出馬車,如虎如羊羣一般,衝進了賀若府家將羣中,槊刺刀砍,所過之處,家將們死;傷累累,鮮血將官道染成赤紅色。

楊元慶儼如天神下凡,在人羣中衝殺出一條條血路,將三百名家將殺得哭喊連天、哀嚎遍地,死屍遍地,家將們都生活在京城之中,從未見過如此血腥的殺戮,他們被殺得嚇破了膽,見楊元慶衝來,他們轉頭便跑,四散奔逃,最後竟變成了楊元慶在追殺賀若府家將。

賀若弼大怒,扭頭向十九名灰衣人喝道:“你們還不動手?”

十九名灰衣人騎在馬上一動不動,他們在等待首領的命令,灰衣人的首領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男子,叫獨孤三郎,他們以獨孤爲姓,以排行爲名,獨孤三郎便是雲岡十三騎中年紀最長者。

他目光冷靜,毫不理睬賀若弼的叫喊,他心中有一絲疑慮,他發現楊元慶事先有準備,他手中拿着步兵大盾,他的馬車可以防禦弓箭,更不可思議是後面五十步外那輛馬車,二十幾名黑衣人手執盾牌將馬車團團護衛住,對方準備得如此充分,說明他們知道將遇到伏擊,明知有伏擊還要前來,這是什麼意思?

獨孤三郎心中開始緊張起來,他臨行前主人吩咐過他,如果發現異常,就放棄伏擊,立即撤退。

他已經覺察到了不妙,立刻低喝一聲“我們走!”

他們調轉馬頭便走,可就在這時,異常情況發生了,黑松林四周一聲吶喊,忽然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士兵,足有上萬人之多,他們已經將黑松林團團圍住。

這突發的情況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紛紛後退,不安地望着賀若弼,賀若弼愣在當場,他也不明白這是發生了什麼事?

十九名灰衣人已經無法撤離,他們面面相覷,心中都有一和極度不安的感覺,獨孤三郎更是覺得他們似乎落入了一個圈套之中。

這時,監門衛將軍丘和騎馬奔馳而至,歷聲喝道:“所有人都放下武器,違者格殺勿論!”

賀若弼心中驚疑,連忙上前拱手道:“丘將軍,這只是一件私事,不必這樣興師動衆。”

丘和冷冷道:“賀若國公,我聽到報告,這邊有人埋伏在松林內,現在我在執行命令,請你配合我,不要反抗,否則,你會有造反之嫌。

賀若弼無奈,只得回頭令道:“所有人把武器放下!”

賀若府家將們紛紛放下武器,丘和又來到十九名灰衣人面前,十九名灰衣人已經被上千士兵團團圍住,弓弩對準他們。

丘和盯住十九人道:“你們全部下馬,不要連累到你們的主人。

獨孤三郎看了看千餘名士兵手上的弩箭,他沒有選擇餘地,只得對衆人下令“全部下馬投降,不準反抗!”

十九名灰衣人紛紛下馬,放下了武器,士兵們一擁而上,將十九人牢牢捆綁起來。

丘和見所有人都控制住了,這才大聲宣佈“賀若弼等人慾刺殺晉王,謀逆造反,全部抓捕!”

這個,罪名將賀若弼驚呆了,半晌,他大吼一聲“你血口噴人,我幾時謀殺晉王,幾時要造反?”

丘和哼了一聲,翻身下馬,向已經駛上前的那輛馬車走去,他單膝跪下“微臣丘和,參見晉王殿下!”

車門開了,晉王楊昭從馬車內走了出來,滿臉蒼白,他瞥了一眼賀若弼,冷冷道:“宋國公,若不是丘將軍趕來得快,孤就死在你的刀下了。”

賀若弼做夢也沒有想到晉王楊昭竟然在馬車內,他忽然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軟軟癱倒在地上,這件事他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了。

獨孤三郎被捆綁在地上,他眼中露出恐懼之色,他已經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

楊元慶見賀若弼被押解而走,他不由嘆了口氣,當仇恨矇蔽了一個人的理智,這個人往往就會變得愚蠢,走上極端之路,最終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賀若弼一心想置自己於死地,最後卻落入圈套,只能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丘和向楊元慶一拱手“楊將軍,請你也跟我們走吧!這件事事關重大,你在在場證人,需要你來做證明。”

丘和又笑了笑“楊將軍護駕有功,我先恭喜楊將軍了。”

楊元慶心中苦笑了一下,他現在居然變成護駕有功,不知賀若弼知道了會有什麼感想?

楊元慶搖搖頭,便調轉馬頭,跟着士兵們向京城方向走去。!。

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7章 留條後路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7章 關隴暗箭第7章 兵壓關內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4章 楊諒投降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5章 關鍵人物第6章 借兵突厥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0章 蛇蠍毒心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柴紹心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6章 重大隱憂第29章 太原王氏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章 江淮伏威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7章 金榜題名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6章 少女憫秋第18章 兩肋插刀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章 意外相遇第41章 屈突中計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4章 中秋異月第60章 趙郡太守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9章 一名小兵第2章 計取飛狐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1章 玄霸之錘第8章 怒極生誓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捉兇逼宮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1章 仇恨深化第8章 暗鬥不息第22章 一生一死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4章 公主阿蠻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章 以小欺老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章 中元前夕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0章 敏秋賑災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6章 裴府家宴第48章 東線突破第42章 踏平瓦崗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壟斷漕運第60章 關鍵人物第8章 夜襲敵哨第32章 文道武途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5章 不爲我用
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3章 遠方來人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7章 留條後路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7章 關隴暗箭第7章 兵壓關內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4章 楊諒投降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5章 關鍵人物第6章 借兵突厥第13章 勝利逃亡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0章 蛇蠍毒心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6章 柴紹心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3章 深巷小宅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6章 重大隱憂第29章 太原王氏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章 江淮伏威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7章 金榜題名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6章 少女憫秋第18章 兩肋插刀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章 意外相遇第41章 屈突中計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4章 中秋異月第60章 趙郡太守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9章 一名小兵第2章 計取飛狐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1章 玄霸之錘第8章 怒極生誓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0章 捉兇逼宮第32章 道士軍師第11章 仇恨深化第8章 暗鬥不息第22章 一生一死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4章 公主阿蠻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章 以小欺老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3章 事態蔓延第1章 中元前夕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0章 敏秋賑災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7章 內衛情報第6章 裴府家宴第48章 東線突破第42章 踏平瓦崗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壟斷漕運第60章 關鍵人物第8章 夜襲敵哨第32章 文道武途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5章 不爲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