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89章 道理最大

bookmark

沉吟良久,趙禎才道:“有人言,軍中若有僚佐,則自成一體,有文有武,只怕會成國家之害。文武分班,文官不預武事,武將不幹國政,是祖宗法度,不可輕廢。”

徐平琢磨了一會,才道:“祖宗法度,首先就是要禁軍能打。不設僚佐,是因爲選藩鎮之兵入禁軍,僚佐留在了州縣。再一個,祖宗之時用兵,都是別選帥臣,帥臣可是有幕職的。到了現在,臣問一句,若是用兵,可有帥臣可用?帥臣能不能徵辟到合適的幕僚?”

趙禎沉默。帥臣用兵,但國家承平數十年,哪裡還有信得過的帥臣?自曹瑋去世,軍中就再也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帥了。至於幕職,那就更加不用想,那樣的文職,是要在戰爭中才能成長起來,不是光會讀書寫字就行了。

徐平嘆了口氣:“陛下,天下萬事大不過道理二字,我們講道理,剖析明白可好?”

趙禎點頭:“若是能夠講明白,自然最好。天下之間,道理最大,朕也不敢違一個理字。”

徐平前世的時候,跟人說我們講道理經常帶點戲謔的意思,這個年代可不同,講道理很多時候是一種政治正確。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只要真能講出道理來,皇權也要向這兩個字低頭。道理最大這四個字,在宋朝經常跟祖宗之法一起,用來限制皇權。

這四個字是有來歷的。太祖皇帝曾經問趙普:“天下何物最大?”趙普想了很久都沒有回答,宋太祖又追問,趙普才道:“道理最大。”事後宋太祖多次提起,表示認同。

太祖最開始問的時候,只怕想的是讓趙普說皇帝最大,但趙普就是不說,他忍不住了就追問。但當趙普說出道理最大的時候,太祖深思熟慮之後,認可道理在皇權之上。這一原則經過了宋太宗和宋真宗的追認,慢慢上升到了跟祖宗之法一樣的高度。不過在徐平這個年代,這些政治原則跟祖宗之法一樣,都在趙禎手裡慢慢成形,沒到南宋那樣遇事就提。

徐平就是擅長講道理,見趙禎認同,不由來了精神,對趙禎道:“自古以來,國事軍事本是一體,軍事只是國事的一部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軍事不過在國事中佔的比例重而已。既然是國事的一部分,必然是文武相濟,才能成事。武將爲什麼不想讓文官插手軍事?無他,規矩多,限制多,不能隨心所欲,覺得不自在而已。至於什麼大將統兵必須專權之類,只是藉口,認真說起來沒半分道理。”

趙禎不由插話:“但五代時,王朝更迭頻繁,豈非是因爲大將有幕僚,有文有武能夠自成一體?新朝一立,幕僚就可以接手治理國家,他們有恃無恐。”

徐平搖頭:“這話就說得偏頗了,沒有幕僚,難道不一樣可以用前朝舊臣?五代之亂源自晚唐,便就以晚唐之事來說好了。唐昭宗時,宦官專權,宰相崔胤與神策軍諸將同心協力,擒殺專權的王彥範和薛齊偓等人。事後,崔胤建議昭宗讓神策軍轉隸中書門下,由宰相親領。神策軍諸將說‘臣等累世在軍中,未聞書生爲軍主’,予以拒絕。最後如何?未過數年,昭宗又成了神策軍諸將手中的傀儡,備位而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陛下當以前朝爲鑑,不能聽三衙將領因爲私心的蠱惑。常言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爲書生們讀的是聖賢書,知忠義,曉廉恥,叛上作亂首先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可曾聽說書生做軍主,而擁兵作亂的?武將是不懂治理國家,可也同樣不知道忠義二字,不知道體恤天下百姓,腦子一熱反了就反了。本朝的亂賊,多出軍卒,可不是沒有來由。”

趙禎聽了這長篇大論,不由怔了一會,才道:“本來宣威軍是要設僚佐,怎麼現在說來說去,要用書生做軍主了?這沒有錯啊,朕一直喜歡用詩書之將。”

“還是那句話,陛下要管事還是管人?用詩書之將,無非還是管人的意思。本朝祖宗之法,事爲之防,曲爲之制,凡事皆立有制度,設僚佐是立制度啊。”

“什麼制度?還不是統兵官管軍嗎?”

“事有專責,設僚佐,立制度,便就是讓軍中的事情有專員管理。如同地方一樣,管錢糧的管錢糧,管刑獄的管刑獄,不能因爲有知州知縣了這些專責官員就沒有了吧。非戰時統兵官管着軍隊訓練,戰時則帶軍按帥臣軍令與敵作戰,至於庶務,由專責官員管。”

趙禎想了一會,才道:“此事太過繁複,非一朝一夕之功,還容易引起軍中動盪。”

徐平同意:“是啊,現在不過是在宣威軍設僚佐,就引起禁軍將領不滿,可不是會引起軍中動盪嗎。其實不是軍中動盪,而是統兵官心懷不滿。設了僚佐,事有專責,他們的權便被分走了。軍中權和錢分不開,不管是愛錢的,還是愛權的,肯定都不高興。什麼怕會威協國政云云,不過是藉口而已,只是他們放不下手裡的好處。”

趙禎爭忙搖頭:“哎,徐平,不能這樣說,你怎麼盡把三衙將領向壞處想呢。他們大多還是盡心國事,只是武將讀書不多,見識有限,並不是有意阻撓。”

三衙的將領很多都拐着彎跟皇室有親戚關係,在趙禎的心裡,自然格外親近一些。對武將覺得親,是宋朝皇室的常態,他們像不像樣不說,那都是自己人。文臣就是用來幹事的,待之以禮,示之以誠,太親近了反而不合原則了,雙方都會覺得不習慣。徐平算是跟趙禎關係非常近的,但文臣的身份,趙禎會特意拉開距離。如果是武將,那就絕對不會這樣,隔三差五在一起喝酒吃飯都是常事。徐平說得難聽,他自然有些不高興。

徐平也不跟趙禎爭辨,只是道:“陛下,左右道理就是這樣。就是按照祖宗之法,軍中也應該是事爲之防,曲爲之制,凡事皆立制度。讓武將不專權,能有效防止軍隊作亂,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說設了僚佐反而會讓軍隊不穩,僚佐又不是讓統兵官自闢,這樣說不是胡言亂語嗎。只要跟朝官一樣,僚佐由朝廷選人,根本不應該有這疑慮。”

“但分了統兵官之權,只怕上陣之時,容易貽誤戰機。古人云將要專權,此話不是沒有道理。設僚佐縱能穩定軍心,只怕反會讓軍隊打不了仗。”

徐平道:“將要專權,指的是統兵之權,指揮之權,而不是軍中的庶務之權。如秦漢之時,軍法正雖隸主將之下,但主將違法,一樣可以用軍法制裁,沒聽說那個時候的軍隊打不了仗。說來說去,陛下還是認爲現在的禁軍戰力可觀,誤不了國家戰事。那微臣還是那句話,將來仗打起來再看,只有士卒的血,來證明這樣對不對了。”

能不能打仗,纔是衡量軍隊怎麼樣的標準,趙禎自然無話說,只好道:“既然你堅持認爲只有軍中設了僚佐,立了制度,才能戰保證戰力,那宣威軍便依此辦理。你三司的事務繁忙,讓他們自懷去做好了。如果真有戰事,那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也不對。”

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67章 情報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78章 入甕第279章 黑吃黑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17章 僵持第214章 蠟丸第30章 斥責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7章 回聲第11章 遇仙樓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87章 攻防第77章 訣別第125章 搜尋第36章 組織第2章 準備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229章 圍寨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66章 初戰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2章 空調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72章 夜戰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66章 金光洞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章 炒花生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4章 嫉妒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6章 機遇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93章 新鐵錢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81章 錢明逸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章 黃白朮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42章 配合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03章 事發第67章 晾到一邊第61章 入社第19章 匪訊(上)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61章 官吏鬥法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46章 分別第114章 心經第172章 農事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9章 其心可誅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8章 讀書第23章 生意第164章 歐陽修第65章 智雲法師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31章 牛官司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2章 空調第13章 治術(四)
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67章 情報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78章 入甕第279章 黑吃黑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17章 僵持第214章 蠟丸第30章 斥責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7章 回聲第11章 遇仙樓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87章 攻防第77章 訣別第125章 搜尋第36章 組織第2章 準備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229章 圍寨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66章 初戰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2章 空調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72章 夜戰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66章 金光洞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章 炒花生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4章 嫉妒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6章 機遇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93章 新鐵錢第59章 民間亂相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81章 錢明逸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章 黃白朮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42章 配合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03章 事發第67章 晾到一邊第61章 入社第19章 匪訊(上)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61章 官吏鬥法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46章 分別第114章 心經第172章 農事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9章 其心可誅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8章 讀書第23章 生意第164章 歐陽修第65章 智雲法師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31章 牛官司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2章 空調第13章 治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