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

見真是李迪來了,徐平和李參急忙上前去,見過了禮,把他迎到桌前,上位落座。

把身上的大氅取下來,交給身邊的隨從,李迪落坐。等徐平和李參也坐了,才道:“今夜無事,聽說李通判在這裡爲你接風洗塵,我便順便過來看看。”

徐平急忙拱手:“下官何德何能,勞相公登門?等忙過這兩日,我去拜會相公纔是!”

李迪笑道:“你是本路都漕,按例本路州縣之官都在治下,受你刺察。到了孟州,自然是我該盡地主之誼,爲你接風。”

“相公如此說,下官就真地無地自容了!”

李迪道:“好了,今夜不要講這些虛禮,坐下吃喝,說些閒話吧。”

徐平這才重新落座,與李參一左一右,陪在李迪兩側。因爲治下有這些元老重臣,往往官職都遠在轉運使之上,爲了不影響公務,朝廷專門有旨意,公事以轉運使爲首。州縣送到漕司的書狀,特別規定知州不管什麼身份,都要以下屬的格式書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僅以差事論,李迪這個前宰相還真算是徐平的下屬官員。不過以李迪這種身份,再入朝堂隨時會成爲宰相執政,而轉運使只是官低權大任重的中層官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直接進入兩府。從這個序列上講,李迪的身份又遠在徐平之上了。

這是大宋到太宗真宗時候逐漸成熟的祖宗家法,即“事爲之防,曲爲之制”,表現在這裡,就是“上下相軋”。即在地方上小官掌大權,重臣被牽制,以防出現地方實力派。實際上孟州民政以通判李參爲主,也是貫徹這個原則。

喝過了幾巡酒,李迪對徐平道:“我聽李通判講,你最近要把京西路一年的新政整理出來,以給後人參照,不知是否有此事?”

“相公所言不錯,我正要藉着臨近年底這一段空閒時候,完成此事。”

李迪點了點頭:“都漕今年在京西路做得着實不錯,我爲官數十年,增收錢糧能到去年京西路這種地步的,從來沒有見過。更難能可貴的,是官府手裡的錢糧增加了,百姓卻沒有受苦,反而也跟着日子好了起來。常言天下之財有定數,不在官則在民,換句話說,在官則不在民,官府手裡的錢糧多了,必然是刻剝百姓。去年京西路卻不是這樣,必然有與以往不同的地方,以前的老話,只怕是沒有用了。”

李參道:“相公這句話纔是說到了要害之處,京西路各州縣,府庫充盈,卻並沒有刻剝百姓。哪怕就是我們孟州,其實也得了益處。以錢帛論,今年入庫的比往年不知道多了多少,只是絹價下跌,才顯得錢糧沒有增收。我也時常在州里察訪,百姓生活不但沒有比以往困頓,反而手裡比以往活絡了許多,很多以前買不起的東西,現在也都用上了。”

“其實天下之財哪裡來的定數?上古之時,人民衣獸皮,吃野菜,茹毛飲血,想吃頓飽飯也只能是想一想。到了現在,哪怕是貧困人家,其實過的日子也比先賢篳路藍縷的時候強得多了。若是天下之財有定數,我們現在多出來的財富是哪裡來的?”

聽了徐平的話,李迪笑道:“天道雖有常,世事卻無常,以古論今,不能說天下之財有定數這句話是錯的。徐都漕,你做事確實罕有人比,但經學上,還是別找人來寫。”

喝了半天酒,徐平的臉色有些發紅,剛好掩飾了聽完李迪的話的窘態。李迪性直,歷史上他去世之後,趙禎專門爲他題的碑就是“遺直”,說話還真是一點都不客氣。徐平雖然也熟讀經書,但到底有前世的知識做底子,不能夠真正沉下心去研究這些先賢學問,經學是其短處。如果單從先賢的書中摘一兩句話出來,徐平可以發揮出去,洋洋灑灑寫篇文章出來,這是他策論的長處。但是由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根本性不同,對於先賢理論的細微處,他理解的就不行了,這是經學的短處。想用經學來解釋自己的理論,在李迪這位狀元面前,徐平還真是班門弄斧了。

喝了口酒掩飾了一下窘態,徐平才道:“相公說的是,今年我們做的事情求之古籍,已經定了由營田務王拱辰和方城知縣李覯來做。”

李迪點頭:“這人選才說得過,王拱辰是狀元,文章自然不錯。方城知縣李覯,我也聽過他的名字,看過他的一兩篇文章,確是有見地。論起經學功底,李覯不下於泰山孫復和蘇州胡瑗,他參與進來,你的想法才能立得住。”

當官重進士出身,民間的學術大家卻沒有這個講究,實際上這個年代的學術流派開創者,名重一時的人物,大半都是沒有中過進士的。泰山學派創始人、開兩宋理學先聲的孫復四舉不中,蘇湖學派創始人、使江南成爲理學重地的孫瑗七次落第,李覯若是沒有遇到徐平,歷史上一樣也屢試不中。他們的學術和思想都是靠講學傳播開來,同樣得享盛名。

這是時代的特點,科舉考的並不是經義。說到底科舉是選拔考試,只要能夠把適合的人才選拔出來就可以,並不是能力考試。通過了科舉中了進士並不是說就具有了做官員的能力了,大多數進士出身的官員實際上都碌碌無爲。但選拔官員這種事情,也無法進行能力考試,合不合適,還是要由在工作中的考評來決定。因爲大儒往往落榜,就憤憤不平地說科舉制度不公平,實際上是沒有道理的。中了進士的大儒,比如歷史上的朱熹,實際上也不是多麼優秀的官員。強行把選拔考試改成能力考試,由重詩賦改爲重經義,最後演變成明清時期的八股文,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

正是因爲如此,李覯的名聲遠比他的官職重得多,在京西路的官員中,他比一般的知州名氣大多了。徐平選擇李覯,已經讓這件事情帶上了濃厚的理論色彩。

要立萬世法,僅僅是靠徐平在京西路多收的錢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能被廣泛認可的理論支持。如漢之桑弘羊,唐之第五琦和劉晏,在財政思想和舉措上都有革命性的貢獻,但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往往人亡政息。另一個極端例子的法家流派,有了商鞅變法的實踐,再加上韓非子的理論,不管後世怎麼貶低反對,卻一直流傳,甚至如“崇本抑末”等思想被後世各家吸收。實際上這個年代的理財思想,很多都來自法家。韓非把工商列爲“五蠹”,商鞅認爲學者、商人和技藝餬口的爲無用之民,正是重農抑商的理論基礎。

第214章 蠟丸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59章 洞若觀火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5章 官身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97章 試探第46章 外戚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87章 好事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99章 外任第219章 星空(上)第24章 留客第55章 晏殊之論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0章 送行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6章 書生張載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8章 讀書第232章 狼煙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72章 夜戰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25章 歸正人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1章 談不攏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81章 祭奠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章 回到從前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2章 強買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14章 偷營第113章 教閱第217章 銀行(上)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5章 公路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9章 邕諒路第68章 交易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59章 掃雪第187章 包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章 交接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33章 矛盾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章 對決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64章 金光頂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05章 先生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09章 送禮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93章 新格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
第214章 蠟丸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59章 洞若觀火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5章 官身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97章 試探第46章 外戚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87章 好事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99章 外任第219章 星空(上)第24章 留客第55章 晏殊之論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0章 送行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6章 書生張載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8章 讀書第232章 狼煙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72章 夜戰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25章 歸正人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1章 談不攏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81章 祭奠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章 回到從前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2章 強買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314章 偷營第113章 教閱第217章 銀行(上)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5章 公路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9章 邕諒路第68章 交易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59章 掃雪第187章 包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章 交接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33章 矛盾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章 對決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64章 金光頂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05章 先生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09章 送禮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93章 新格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