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挖渠引水

夜幕不知不覺地就降了下來,白天的酷熱退去,涼風從不知道哪個角落探頭探腦地鑽出來,輕輕地拂過大地。這個季節,天剛黑的這一段時間纔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候。晚風吹拂,月上柳梢,街上行人如織,小販的叫聲此起彼伏。

徐平坐在書房裡,讓秀秀把煤油燈把挑亮,拿出一封書信來,慢慢細看。

這是前些日子,他吩咐劉沆、鄭戩和郭諮三人,定出三司場務裡工匠消費合作社的章程,今天終於報過來了。

這是一件大事,在徐平心裡,跟三司種種大的工商業措施同等重要。當封建社會的原始經濟崩潰,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興起,給先發的幾個國家下層人民帶來的苦難和血淚,徐平前世從歷史課本里得來的印象極爲深刻。

說起來,那一切的種種,並不是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帶來的,而是商品經濟瓦解自然經濟帶來的。只不過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當政,不顧一切地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大大加重了這種苦難。

有壓迫就有反抗,隨着工人的鬥爭,相對後發的國家這個過程就相對緩和。工業大發展的時候,北美的工人比歐洲的工人過得好,後來的東歐工人又比初期工業化時的北美工人過得好,而到了東亞進入工業社會的時候,就已經不用像歐洲最初的那幾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那樣,用人骨和鮮血作養料了,他們只要用鮮血和汗水來澆灌轟鳴的機器。流血流汗的生活也不好,但總比機器旁邊的累累白骨好上一點。

商品經濟的到來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不會以人的意志爲轉移,這一點徐平很清楚,他也一步一步地有序在推動。三司的新場務和鋪子是一條工商業鏈條,現在雖然運轉得還很吃力,吱呀呀作響,但整個系統已經開始運作。

機器起動總是最困難,一旦運轉起來,就會大大加速,甚至輕易無法讓其停下。

在這個階段,徐平很謹慎,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他生怕這機器一旦開始瘋狂運轉,自己也控制不住,把無數人捲進去,成爲血肉磨坊。

一邊推動商品經濟慢慢啓動,一邊做出各種措施防範商品經濟帶來的危害,徐平所做的只能如此。不讓商業沾染下層平民最基本的生存資料,這是徐平想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無法消滅貧窮,但可以盡最大的努力讓貧窮的人勉強活下去,並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希望,只要努力,可以迎來出頭天。

什麼是商品經濟?就是你喜歡的,你討厭的,你崇敬的,你唾棄的,你求之而不得的慾望,你棄之如敝履的垃圾,你的榮耀與尊嚴,你的恥辱與不幸,你的愛與你的恨,甚至你身上的每一個毛孔每一個細胞,都將成爲商人手裡謀利的商品。至於鮮血與生命,不過是你能拿出來的最後一件商品,一件最不值錢的商品。

沒有人想在地獄裡生活,這樣完全的商品經濟終究不會長久。但是,在商品經濟初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陷入一種瘋狂,沒有人力能夠阻擋。只有在這種瘋狂即將把全部的人拖進深淵之前,纔會不得不停下。

幾百年後,或許人們會說,那個開啓了商品經濟時代的人,是一個偉人,因爲鮮血和白骨已經離他們遠去。但是,徐平如何面對自己活着的這幾十年?如果他看到因爲自己放出了商品經濟的怪獸,不足十歲的孩童倒斃在機器前,當他看到工廠裡的工人甚至活不過三年,當他看見光鮮世界背後的累累白骨,又如何自安?

中國人講究一陰一陽謂之道,你做了一件事,帶來了好處,也必然就會帶來害處。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爲他們把好處發揚光大了,而把害處限制了。

譬如引河水灌溉,中國人講究開渠引水,讓其按照自己想定的渠道流淌。水的好處我用了,水的害處我防止了,這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如果只想到我現在要用水,掘開河道任洪水肆虐,這就是遺害萬年。

徐平現在小心翼翼地在引商品經濟這水,又殫精竭慮地在挖渠。水引出來,要在挖好的渠道里流淌,而不是成爲毀天滅地的洪水大災難。

三司牢牢把握住工商業鏈條的主幹是一步,讓底層的人們儘量編織出一張自救自助的網又是一步,一引一防,便是徐平爲這個時代挖的水渠。

錦繡中原,這片土地太過廣袤,這裡的人口太過密集,這裡有數不清的財富,這裡有開發不盡的市場。一心重利的資本階層,一旦掌握權力,必然會要把這裡的每一滴血都榨乾,直到榨無可榨,纔會向周邊的不毛之地去擴張。沒有什麼原因,只因爲這樣纔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而付出的成本最小。

月亮不等太陽落山就已經探出了頭,這個時候已經到半天了,灑下如水的月光籠罩着大地,遮掩住了滿天的星光。

一邊做針線的秀秀偶爾擡起頭,看徐平看着窗外怔怔地出神,一動也不動。

把針線放下,秀秀輕聲道:“官人,你在想什麼呢?愣愣的樣子有些嚇人。”

徐平回過神來,把手裡的書信放下,對秀秀道:“瞎想,不是瞎想,怎麼能夠想得如此出神?對了,秀秀,朝廷已經有敕命下來,敕封劉小妹爲靈顯夫人,聖上還手書了廟額,要送到邕州去呢。”

“劉小妹姐姐是個苦命的人,活了一世,都是想着別人,從沒享過福。她若是成爲神明,護佑一方,必然是個好神明,邕州那裡的人有福氣。”

徐平笑道:“我聽邕州的人說,她每次顯靈,都有一個丫頭跟在後邊,廟裡一樣有金身,一樣受香火供奉。人人都說,那個小丫頭就是你。”

秀秀自己也笑:“都是鄉下人瞎附會罷了,我一個牛羊司牧子的女兒,也就是跟在官人身邊幾年,又沒有什麼見識,怎麼就能受香火了?”

“劉小妹的出身,又比你高到哪裡去?如果真地有天庭,如果真地會封神,必然是最不講究出身的。唉——”

“官人怎麼嘆氣?神明就是神明,怎麼會講究出身。”

“正是因爲如此,又不講究出身,還專門找好人來封神,簡直完美。這樣完美的事情哪裡會存在天地間?所以啊,天庭終究是不存在,只是人的美好願望罷了。”

徐平嘆了口氣,是啊,以自己經歷,沒有資格懷疑神明的存在。但是,如果神明都是如此完美,那怎麼可能存在呢?世間,只有不完美的才能永恆。

秀秀笑着搖頭,又拿起了針線,口中道:“官人總是跟我說這些聽不懂的話,你明明知道我見識有限。邕州的人附會我,還不是我因爲我隨在官人身邊?官人是朝廷裡的大臣,沒人敢隨便亂議論,只好攀到我的身上了。”

徐平看着秀秀,臉上帶着微笑:“你若是見識有限,面對這種事,又怎麼會有一笑置之的氣度?若是如此,我倒是希望世間的人都像你這樣見識有限了。”

秀秀帶着笑,只是搖頭,她早過了不懂事的年紀,真地能淡然處之了。

見秀秀又開始做針線,徐平道:“你也不用一天到晚忙個不休,這是我生病,你到府裡來幫忙的,做與不做,也沒哪個敢說你,也沒哪個有資格說你。”

秀秀把針線又放下,看着徐平,過了一會,嫣然一笑:“我不做點活計,閒着又能做什麼呢?以前在官人身邊,年紀小,不懂事,只是玩,這就當補回來了。”

此時的秀秀是自由身,這次到徐平身邊是念主僕舊情,過來幫忙的。雖然徐家一樣給她算着工錢,而且跟徐昌一樣是拿的最高一檔,但終究不是僱她來。不管她做什麼,無論張三娘和林素娘,都說不了一句重話。

很久很久,徐平都沒有與秀秀這樣說過話了。離開邕州,秀秀就變得不怎麼愛說話,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在家裡住了一年,性格才又開朗了一些。

徐平看着秀秀,問她:“秀秀,你說邕州那裡的百姓,真地會感激我嗎?”

“那是當然,就是在邕州的時候,平常出去,百姓們也當官人神明一般。”

徐平不以爲然地搖了搖頭:“那時候我在那裡爲官,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在我的手裡握着呢,他們怕還不及,怎麼敢說我的壞話?”

秀秀“噗嗤”一笑:“官人這是裝傻了?朝廷立國六十多年,你聽說哪個官員離任的時候,百姓冒雨挑着燈籠給照路的?幾百年來,只怕也只有官人一個。以前聽說哪個官員走的時候,鄉里父老攔着不讓離開,就是了不得的好官了。像官人這樣,離開得匆忙,攔不住又來不及,雨夜送你走的——”

說到這裡,秀秀想起當年的往事,不由有些出神。

官聲好到一定地步了,離任的時候會有鄉里父老攔住不讓離去,一般來說,朝廷會照顧多留一任。張士遜就曾經有這樣的經歷,是仕途上極重要的履歷。

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72章 最後處置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40章 先聲第63章 官聲第2章 夜談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8章 草市第23章 誥命第1章 再臨鄭州第117章 僵持第33章 家信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4章 邊亂第64章 歸來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章 太后崩殂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2章 這有何難?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42章 配合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01章 陛辭第26章 餘波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43章 賜姓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57章 暗箭第208章 老花鏡第31章 牛官司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4章 學生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83章 地形沙盤第72章 魚水第17章 回聲第115章 奇觀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8章 月夜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1章 同年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63章 在路上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6章 前奏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6章 仁義者何?第99章 前奏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56章 銅版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39章 朝爭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36章 往事如煙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95章 遷隆峒第50章 抓捕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71章 坐而論道
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72章 最後處置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40章 先聲第63章 官聲第2章 夜談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8章 草市第23章 誥命第1章 再臨鄭州第117章 僵持第33章 家信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4章 邊亂第64章 歸來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章 太后崩殂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2章 這有何難?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42章 配合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01章 陛辭第26章 餘波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43章 賜姓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98章 民思無邪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57章 暗箭第208章 老花鏡第31章 牛官司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4章 學生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83章 地形沙盤第72章 魚水第17章 回聲第115章 奇觀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8章 月夜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1章 同年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63章 在路上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6章 前奏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6章 仁義者何?第99章 前奏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56章 銅版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39章 朝爭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36章 往事如煙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95章 遷隆峒第50章 抓捕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71章 坐而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