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晾到一邊

汜水縣後衙,掩映在花樹中的涼亭裡擺下酒宴,幾個縣裡的公人正在忙裡忙外。

張大有引着徐平到了涼亭,分賓主坐下,問道:“待制,要不要叫幾個唱曲兒的來?不過縣城裡面,都是庸俗脂粉,聊勝於無罷了。”

“那就算了,有不如沒有,還不如我們安安靜靜地坐在這裡敘敘別情。”

這個年代唱曲的對嗓音要求極高,講究的是字正腔圓,餘音繞樑,唱的與奏曲的要相得益彰。徐平前世的那些說多過於唱,甚至一首聽完歌詞都聽不明白的,連在街頭賣藝的資格都沒有。再加上最好唱曲的人色藝雙絕,賞心悅目,一個小縣城確實很難有這種人才。單純找幾個女人來插科打諢,徐平還沒有那麼閒。

坐下不久,旁邊有使女上了酸梅湯來,張大有道:“待制初來,這湯按說是不應該上。不過你一路上辛苦,想來口渴得厲害,先喝一口解解暑氣。”

應客茶送客湯,所以湯民間有時候又稱其爲滾蛋湯,寓意喝過就該滾蛋了,一進門就上來確實不妥。不過這馬上就進入六月的天氣,徐平走了一路熱得滿頭大汗,喝口酸梅湯解解暑氣也是對的。這只是習俗,並不是多麼嚴格的規矩。

端起酸梅湯,一口下肚,只覺得那舒適的涼意直到心底,幾乎從每個毛孔都冒出來。只這一口,只覺得這一路上的熱氣全都被逼了出來。

把碗放下,徐平正想誇讚兩句,突然覺得牙齒傳來一陣劇痛,暗自忍耐,卻哪裡能夠忍耐得住?情不自禁地用手捂住腮,皺起了眉頭。

張大有見了,急忙問道:“待制怎麼了?可是哪裡不舒服?”

徐平皺着眉搖了搖頭:“沒什麼,我最近長一個盡頭牙,想是長得歪了,不太敢吃涼的酸的甜的東西。這些日子沒有發作,也不放在心上,這酸梅湯又涼又酸,卻不想又惹得牙痛了起來。不妨事,過一會自然就好了。”

張大有滿臉着急,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按說徐平又不是人身子穿越到這個世界,沒有道理長盡頭牙還痛,應該是自然而然地長出來纔對。就是徐平前世,長智齒遭罪對人類來說也沒有幾十年,是食物精細化之後人進化不徹底的產物。這個年代就是在大富之家,牙齒的磨損也比徐平前世厲害得多,口腔的空間也足夠大,不知怎麼這牙就亂七八糟地長起來。

王沿坐在一邊,看着徐平皺着眉頭難受得不行,心裡暗爽,端着酸梅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個不住。徐平到了汜水縣,竟然當他這個戶部副使不存在,正眼都不瞧自己一眼,看看,這就遭報應了吧。

過了一會,那痛徹心扉的感覺過去,徐平把手放下來,長出了一口氣,對張大有道:“我這牙作怪,吃不了酸的甜的冷的燙的,怕一會又忘記了,你吩咐一聲,那些菜色就不要上了。我們自己人吃飯,簡簡單單就行了。”

張大有應諾,急忙叫了個公人過來吩咐下去,那些菜不要上了,再加幾個沒有刺激性的時新菜蔬上來。這裡三河交匯之地,多加幾個河鮮菜色。

王沿聽了卻不由得眼睛一瞪,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這飯還吃什麼?那不如給徐平自己一大碗白米飯,在一邊吃飽拉倒,不要耽誤別人。不過這話卻不能說出口,只是看着張大有手忙腳亂地吩咐,王沿在一邊生悶氣。

過了沒多大一會,天剛剛擦黑,衙門裡的人在涼亭裡掌了燈,又點了幾條艾絨在一邊薰着蚊子。

幾樣新鮮的蔬菜上來,女使過來倒了酒。

張大有舉杯道:“兩位副使,且請飲一杯。”

徐平和王沿端起酒杯飲過了,慢慢就打開了話題。

徐平對張大有道:“今年河陰縣那裡大旱,不知你這裡如何?”

“回待制,汜水縣這裡今年的雨水也是偏少,不過好在田地大多臨河,並沒有怎麼遭災。倒是河陰那些河灘地多的地方,由於河道北滾,受災要嚴重一些。”

“原來如此。”徐平點頭,“不知汜水河進入黃河的河道有沒有受影響?”

張大有道:“還好,這裡臨近嵩山餘脈,又有汜水和洛河的水注入,河道並沒有北滾,依舊可以行船。反倒是北岸出現了大片的沙灘,不少農戶在灘上開田種山藥。”

溫縣周圍正是種山藥最多的地方,現在屬於孟州,後世則屬於懷州,便是徐平前世著名的土特產“懷山藥”的由來。那裡有大片的黃河灘地,泥沙深厚肥沃,正是種山藥理想的地方。過了汜水縣後,黃河水道經常北滾,在這裡由於南邊有兩條去流匯入,反倒是在北岸衝出了大片的河灘地。

說着閒話,張大有又敬了一巡酒。王沿見徐平只顧與張大有說話,根本就不理會自己,不由心中有氣,一個人坐在一邊悶着頭喝。

把酒杯放下,徐平又問張大有:“損之應該知道,我這次是來巡查從洛河引水入汴河的河道,你是這裡地主,不知可有教我?”

張大有看了一眼王沿,見他低頭沉着臉,便不再理他,對徐平道:“引洛河的水除了河陰縣那裡廣武山腳下,最難的便是我這裡。這裡到洛河隔着嵩山的餘脈,山勢雖然不高,而且都是土山,但乾涸的河溝極多。要從這裡挖河道,雖然可以利用一些原有的河溝,但更多的是河溝斷了水渠的去路。要想引水,就必須在河溝上築堰,但築堰又攔住了洪澇時節山裡下來的水。待制知道,人工開渠的運河最怕的就是來水忽多忽少,這是最大的難處。”

徐平點頭嘆道:“損之說的確有道理,若是平地還罷了,運河過山最怕的就是山洪爆發,如果無處泄水,這運河根本就沒有用處。”

王沿聽到這裡,不由心中冷笑。原來徐平還知道這道理啊,還以他是個愣頭青不知深淺呢。運河過山,特別是這種溝樑無數的山,不築堰引來的水便流向了別處,築堰就擋住了山洪下泄的通道,一到雨季便就把運河的堤堰沖垮。

王沿說運河不能修,也不是完全地信口胡說,好歹他也把汜水縣到鞏縣引水口的地形大致看了一遍。這一帶光聽地名就知道地形多麼複雜,什麼櫻桃溝核桃溝,劉家溝李家溝,安樂溝茅草溝,來來去去幾乎全是在嶺和溝之間打轉。

在這種地方修運河,比從一座石山中間挖過去還難。挖穿一座嶺,就遇到了一道巨大無比的溝,必須把這溝的下游堵起來,不然引來的水順着溝就流到黃河裡去了。

把溝堵起來倒還罷了,無非是多用一點人工,挖嶺的土正好用來填了。但溝的上游總不能也堵了,那雨季的山洪無處排泄,整個這一帶的水系就全亂套了,對於地方無異於一場災難。

新挖的運河必須接納雨季上游來的山洪,實際上是代替了以前黃河的作用。問題是運河是人工挖的河道,水量是有限制的,來水越穩定越好,山洪一衝,這運河還怎麼跑船?就更加不要說由此引起的防洪問題了。

人工開挖的運河輕易不過山,不僅僅是工程量大的問題,山地的地形容易聚集洪水,處理起來極爲棘手,纔是最難解決的。往南一點的襄漢漕渠動議了一千多年,太宗時候兩次動手,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後失敗也不是因爲工程浩大,恰恰就是到了雨季山洪爆發,什麼圍堰也一衝就垮了。

從洛河引水,一是要避過滎澤一帶沼澤匯聚之地,因爲那裡就是接納周圍山上洪手的地方。再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過這裡的嵩山餘脈和廣武山的難題了。

又喝一巡酒,徐平對張大有道:“損之剛纔所言,確實是現在開挖水渠最大的難題。廣武山那裡我已經勘查過,因爲今年大旱,黃河水道北去,在山腳下形成了一片寬近十里的沙灘,河道可以從沙灘上走,另外築題,把黃河水道逼離廣武山。現在看起來,那裡的難處不大,開挖的土石也不多。如今就只剩下這裡到鞏縣引水口,是這工程最難的地方,不知損之有什麼可以教我?”

張大有又看了一眼王沿,見他在那裡低着頭目光閃爍,心中暗暗嘆了口氣。雖然徐平來之前,王沿暗暗點醒張大有,說是如今朝廷裡兩位宰相都不支持徐平開河,讓他認清時務,不要幫了徐平誤了自己。但不管怎麼說,徐平是自己的同年,怎麼可能不幫同年去幫着着別人?說來說去,官場上靠着同年提攜比其他人可靠得多。

想到這裡,張大有向徐平拱手說道:“待制太過客氣了,這些本就是下官份內的事。這裡到洛河引水口雖然河道難修,但不管怎麼說,只有幾里路,用手挖也能夠挖通了。至於山洪難泄,儘可以把經過的溝裡的河堰鞏高一點,把雨季的洪水逼到汜水河裡來,從汜水河排到黃河裡去。”

第61章 意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51章 大案第20章 定計第29章 邕諒路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7章 中牟主簿第72章 底氣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7章 盼盼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6章 酒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54章 官與民第125章 歸正人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8章 殿中議事第58章 仙人跳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6章 還錢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章 召對第5章 公路第83章 以打促和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49章 天津曉月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304章 話從前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24章 死城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60章 呂公綽第80章 起風雷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6章 書生張載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53章 秦二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73章 示威第19章 宣詔使臣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51章 大案第236章 狂徒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69章 對峙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6章 活在洛陽第7章 雜談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30章 端午(中)第9章 科舉冤家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3章 折支第10章 生財之道
第61章 意外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51章 大案第20章 定計第29章 邕諒路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7章 中牟主簿第72章 底氣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7章 盼盼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6章 酒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54章 官與民第125章 歸正人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8章 殿中議事第58章 仙人跳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6章 還錢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6章 召對第5章 公路第83章 以打促和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49章 天津曉月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304章 話從前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24章 死城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60章 呂公綽第80章 起風雷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6章 書生張載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53章 秦二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73章 示威第19章 宣詔使臣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51章 大案第236章 狂徒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69章 對峙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6章 活在洛陽第7章 雜談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30章 端午(中)第9章 科舉冤家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3章 折支第10章 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