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其心可誅

已經到了十一月下旬,惱人的秋蟬依然在躲在大榕樹茂密的枝葉中叫個不休,吵得人心煩意亂,竟然忘記了時間匆匆的腳步。

徐平回到邕州州衙,徑直來到長官廳。

正是下午炎熱的時候,幾個公吏坐在大榕樹下閒談,見到徐平進來,急忙站起身來行禮。自這位年輕的通判來到邕州,上下官吏的日子突然一下好過起來,俸祿從不拖欠,時不時地還有點賞賜,貧窮的小吏也能偶爾割上兩斤羊肉煮了吃,以前可是連想都不敢想。邕州戶口稀少,據說廣南西路幾個州合在一起才能相當於兩浙江南的一個大縣,偏偏州格又高,官員配置基本齊全,這些公吏被各級官員盯得緊,少了撈外快的機會,日子就過得緊巴。有徐平這樣一位出手闊綽的上司,也是他們的福氣。

州里財政寬裕了,辦公場所的環境也與往日不同,都裝上了水冷空調,反正附近幾個州都產錫,材料來源方便得很。以前是屋子裡悶熱大家不願在裡面呆,現在卻是屋裡陰冷時不時要出來曬曬太陽,讓人覺得換了人間。

徐平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一個公吏道:“通判快去廳裡,曹知州已經在裡面等候多時了。”

進了長官廳,正靠在椅子上打盹的曹克明睜開眼睛,與徐平敘禮罷了,自嘲地笑笑:“自從我這裡學着你的通判廳裝了那個什麼水冷空調,熱倒是不覺得熱了,就是陰冷得厲害,越發讓人懷念起中原的天氣了。”

徐平坐下來,笑着道:“是啊,誰不懷念中原。我在那裡長大,沒出來的時候還不覺得,來嶺南呆上一年,才覺得那裡簡直天堂一般。”

曹克明是西川雅州人,那裡一年到頭雨下個不停,長大隨着叔父從軍,中原西北轉了個遍,從此喜歡上了乾爽的天氣。補官之後,卻一直在荊湖和嶺南打轉轉,如今年邁,時不時地就懷念起年輕時的歲月。中原兩京的富麗繁華,在西北與黨項爭戰的金戈鐵馬,時不時地進入這位老人的夢中。

閒聊幾句,曹克明把桌上的一封信遞給徐平,沉聲道:“左江道下屬十八州峒聯名上書,忠州的事情,只怕是要放一放了——”

徐平拿起信來仔細看了一遍,是忠州知州曹承祥來的請罪書,大意無非是因屬下人戶逃亡,帶人追捕無意中出了州界,承蒙邕州通判徐平和思陵寨張巡檢點醒,纔沒犯下大錯。合州上下已經知罪,上書切保今後絕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有再犯,願以全家上下老小以命抵罪。

信的下面,是左江道十八州峒知州知峒的花押,願聯名爲黃承祥作保,請朝廷寬恕忠州,讓黃承祥戴罪立功云云。

十八州峒以上思州和思明州爲首,特別顯眼的還有遷隆峒知峒的名字。太宗時候曾設遷隆寨,轄周圍上思州和忠州等州峒,真宗時因地處偏遠,撤掉了知寨等朝廷流官,只剩寨名,以遷隆知峒權兼知寨,實際上廢棄了。遷隆峒正當要道,位於忠州、上思州、思明州三個大州之間,三州爲了遷隆峒的主導權明爭暗鬥了數十年,沒想到這一次全都聯合了起來。

把信放下,徐平想了一下道:“這是左江以南所有州峒全都替這黃承祥求情了,還真沒想到,這位黃知州有這麼好的人緣。”

“不是他人緣好,是忠州正處在路口,朝廷撤了忠州,沿前朝故道可直達思明州,就與永平寨接上了。這一條故道左右兩側的州峒,是想保住忠州這個看大門的,生怕朝廷把這一串州峒全都收爲州縣,這班蠻酋就沒地方去了。”

徐平笑道:“這些蠻酋比你我想的都遠,這一路過去,只有一條山道還有幾個不大的山間壩子,周圍都是連綿大山。朝廷收成直轄州縣,光養那裡的官兵,全廣南西路的錢糧填進去都不夠。”

曹克明無耐地搖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幫蠻酋也學會了。”

徐平點頭,閉目沉思了一會,面色凝重起來:“他們聯名保黃承祥,也不能夠不給他們面子。這十八州峒是有來頭的,唐朝時候起兵叛亂的西原蠻正是這一帶,鬧騰數十年,周圍數十州不得安寧。知州息麼看?”

“通判說得不錯,事情鬧到這一步,我們也不好直接動武,黃承祥的這一劫也算是躲過去了。不過就這麼算了,我總是不甘心,過幾日,我準備讓黃承祥親自到州里來謝罪。如果他不來——”

“他不會來的。”徐平截斷曹克明的話,“聯名上書的事情都已經做了出來,他又怎麼會自己到州里來任我們拿捏?到時黃承祥不來,難道我們就出兵攻打忠州?那還不如現在直接出兵!依我看,這種不做也罷,別到時弄得我們自己下不來臺,丟了朝廷顏面。”

曹克明沉聲道:“難道就這麼算了?”

“算了?州峒聯合,抱團威脅朝廷,保一個公然帶兵侵犯州縣的土州知州,這已經有了謀反之心,其心可誅!左江以南大山連綿,進兵確有不便,以我們現在邕州的兵力,他們聯合起來,確實一時耐何不了他們。但邕州只要在這裡,我們招攬戶口,讓如和縣變成大縣,一口一口也要吃掉他們!”

曹克明看着徐平,心裡嘆了口氣。剛開始的時候,他是看不起這個來與自己搭夥的小進士的,哪怕後來徐平爲州里賺了大把錢進來,曹克明對徐平的態度好了一點,心裡還是有些看不上。邕州是邊疆,能打仗才能壓服蠻人,自己從軍數十年,從西北打到西南,戰功無數,這纔在邕州站住腳跟。直到前些日子如和縣一戰,曹克明才發現這位小通判竟然也是能打仗的。又能賺錢,又能打仗,反而他這位知州沒什麼用了,心裡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

“說到如和縣,前些天邸報下來,朝裡又有人提議刪並邕州屬縣。要把樂昌縣併入武緣縣,如和縣併入昌化縣,問我們州里意見呢。”

徐平道:“現在白糖剛剛入庫,還沒有發賣,我們把一百萬斤的白糖報上去,作爲邕州的羨餘,難不成還有人會提廢如和縣?”

曹克明笑道:“那當然不會有人再敢提。這些日子我也在想,怎麼報這一百萬斤白糖才穩妥,羨餘這兩個字,朝裡現在可不怎麼喜歡。”

除了固定的稅賦之外,州縣財政多收可以上繳朝廷,一般稱爲羨餘,收入超過稅賦的意思。這也算是官員考績的一項,但不是正例,受不受獎勵要看朝廷主政人的態度。對上繳羨餘多的官員重賞,就難免有鼓勵地方官盤剝百姓的嫌疑,被很多官員抵制。現在當政的劉太后恰恰就不喜歡這個名目,曾有地方官以羨餘爲名多貢錢糧以圖恩賞,就被劉太后諷刺,朝里宰相王曾等人哪個是靠羨餘多當的宰相,意思是老實做好本份工作就夠了。

徐平道:“不需要顧慮這個,我們只要賬目做得明明白白,讓朝廷一看就知道這錢是從哪裡來的,難不成還有人說閒話?再說我們還留了幾十萬斤糖在州里,作爲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本錢,我還怕三司不同意呢。”

“這事通判拿主意吧,糖的事情漕使和運判都清楚,應該無意外。”

事情談完,曹克明意興闌珊,已經沒有了與徐平爭的興致,乾脆事情就讓徐平做主,他就當提前養老算了。

曹克明的態度讓徐平也很意外,沒想到現在變得這麼好說話,反倒有些不好意起來。

看看天色已晚,曹克明起身道:“通判難得回邕州城,不如晚上我們去遇仙樓吃個筵席,痛痛快快喝上兩杯。”

“也好,許久沒跟知州喝酒了。不過還有一件事我們要商量一下。”

“什麼事?好事還是壞事?”

曹克明重又坐回椅子,問徐平。

徐平笑道:“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是關於如和縣令段方的官職。來邕州之前他已經在昭州做過一任司理參軍,按規矩該升京官了,不過他自己用這機會換了到如和任縣令,便揭過不算。現在白糖到底是在如和縣種出來的,段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的資歷也夠了,我想是不是我們聯名保他升京官?”

曹克明點頭笑道:“也是應該。忠州到了這個地步,他先前的那點小事也就不是事了,昭州也已經呆過了,升京官說得過去。不過我們兩人保舉人數不夠,這樣吧,我與宜州馮齊賢熟識,算他一個,其他人就要通判想辦法了。”

馮伸己字齊賢,轉戰各地撫綏洞蠻多次與曹克明並肩作戰,多少年結下的情誼,這種小事當然會幫忙。

徐平卻有些爲難,他到邕州的時間短,在嶺南還沒有什麼人脈,想了半天才道:“我去試試與桂州田知州說一說,嶺南官員我也只與這位相熟了。其他的人只要說動王漕使和張運判一人就可以,想來不難。”

選人升京官需要五人保舉,其中必須有監司一人,王惟正和張存兩人最少要說動一個參加,再加上田紹忠,加上徐平自己,算是湊夠五人。如果不能說動田紹忠,徐平在想要不要動用自己的同年關係,天聖五年的進士有幾個人在荊湖南路爲官,勉強算是攀上關係。

這種事情動用政治資源,人家幫了你就要承情,求到自己的時候不能不幫,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保舉制加上各科進士同年,再與各種說不清楚的婚姻親戚關係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在這張網上盤得越深,越能消災避難,青雲直上。真正的寒門出身想要在這張網中掙扎出頭,要麼娶個好妻子攀個好岳父,要麼攀附朝中大員,想憑自己本事,那就要搏個進士出身,還必須是高第,真正的天子門生才能避開這張網的種種掣肘。

徐平出身平凡,岳父林文思還不如他自己面子大,什麼都靠不上,官網中浮萍一般無依無靠。好在他一等進士,年資到了自然晉升,不需要其他官員保舉,算是皇帝親自保了他們這些高第進士的仕途。但要想提攜別人,就要拿他這個僅有的一等進士政治資本去換,用一次就欠一次人情。

自到了如和縣,段方任勞任怨幫着徐平做事,從沒提過一點條件。結果這次本以爲圓了他的夙願,能夠讓他與朝思暮想的蠻女情人團圓,忠州卻又從手邊滑了過去。徐平總覺得過意不去,只能用這種辦法,來稍微補償段方。

此時廣西地方偏遠,水土惡劣,極少有官員願意到這裡爲官,整個廣南西路京朝官主政的縣屈指可數。如果段方從段縣令變成段知縣,最少出去與同僚見面的時候臉上有光,再沒人敢小瞧他了。

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2章 鑿齒蠻第37章 月夜雜談第87章 好事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章 酒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9章 問道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20章 破陣子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00章 鑄錢第63章 工場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6章 如和縣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97章 大政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3章 生意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34章 磨鍊第30章 烈士暮年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22章 清路第88章 改制第103章 事發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79章 宣傳戰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18章 銀行(下)第265章 瀚海第2章 秀秀(上)第27章 小隱君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00章 鑄錢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7章 夜對第231章 購物券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7章 夜宴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1章 酒精燈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64章 三路出擊第43章 賜姓第50章 防秋第12章 煙花第119章夜戰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31章 能否鑄錢?第69章 光耀門楣第59章 合謀第196章 機遇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41章 意外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
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2章 鑿齒蠻第37章 月夜雜談第87章 好事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章 酒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9章 問道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20章 破陣子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00章 鑄錢第63章 工場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6章 如和縣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97章 大政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3章 生意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34章 磨鍊第30章 烈士暮年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22章 清路第88章 改制第103章 事發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79章 宣傳戰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18章 銀行(下)第265章 瀚海第2章 秀秀(上)第27章 小隱君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00章 鑄錢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7章 夜對第231章 購物券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7章 夜宴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1章 酒精燈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64章 三路出擊第43章 賜姓第50章 防秋第12章 煙花第119章夜戰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53章 一條出路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31章 能否鑄錢?第69章 光耀門楣第59章 合謀第196章 機遇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41章 意外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