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治術(四)

從離開原始社會,出現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形成了國家,出現了政權,政權就天然具有兩面性,或者說有其獨立的人格。既有維持剝削制度的一面,也有調和矛盾,抑制剝削烈度的一面。對於不同的階級,這個獨立人格或有強弱,剝削者覺得強,被剝削者或許會覺得弱,被剝削者覺得強,剝削者會覺得弱。當然,也有那種讓兩方面都覺得軟弱不堪的廢物政權,也有那種讓兩方面都懼怕的強勢政權,不能一概而論。

不管怎麼說,政權天然是具有既代表兩方面的利益,同時又要抑制兩方面利益的兩面性,被兩面同時討厭,實屬必然。個人與政權相互理解,就要講忠恕之道了。

不管是剝削者,還是被剝削者,不管是哪個階級,如果要強行抹殺政權的獨立性,抹殺其獨立人格,哪怕其強盛一時,都會被政權的暴力教作人。如果政權手中的暴力壓抑不了這種行爲,那麼社會的暴力就會取代政權的暴力,還是要來教你好好做人。

徐平前世,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挾工業之威,對內進行殘酷的階級剝削和壓迫,對外則對其餘的國家、民族進行慘烈的帝國主義壓迫與剝削。他們馴服了政權的暴力工具,自以爲從此天下無敵。最終在內部激起了以工人階級主導的被剝削階級的反抗鬥爭,在外則激起了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反抗鬥爭。階級鬥爭和民族解放鬥爭相互交織在一起,掀起了以資產階級意志主導的帝國主義,和以被剝削階級爲主導的國際主義兩股大潮。兩股大潮纏在一起,最終把資產階級馴服政權爲自己壓迫和剝削的工具的美夢砸碎。

最終的結果,是資產階級把剝削披上了一層遮羞布,承認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資產階級進行階級壓迫的工具,開始講調和。被剝削者經過了百般努力,徹底消滅剝削制度的努力最終失敗,同樣也開始講調和。理想終究是理想,人力不及,如之奈何?

講奴隸和奴隸主,講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講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剝開來,實際上還是躺在那裡張牙舞爪的“剝削”二字。將來會不會出現另一種剝削形式?天知道。只是用歐洲歷史解析剝削而成的意識形態,與中國的歷史對不上號。

走向未來,最重要的是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經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其實是無關緊要。雙方都曾經以爲那是歷史盡頭,等到大潮退去,才發現還是在路上。認爲世界就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鬥爭,只是因爲站在潮水裡,看不清方向。

前世從課本里學過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自己經歷過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到了這個世界再去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去把工業化跟資本主義捆綁,徐平吃多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曾經你死我活,有我則無你,是因爲都覺得要到達歷史的盡頭,比賽誰更快到達那個盡頭。結果歷史的盡頭遙遙不可期,只能夠坐下來,商量着以各種方式共存下去。

覺得搞工業革命,一定要讓資產階級上臺,羊吃人和圈地運動都是必然,是不得不承受之惡。怎麼說呢?惡就是惡,沒有什麼不得不承受之惡。這與容忍剝削不一樣,剝削不是不得不承受之惡,而是生產力達不到,政權確實無法把一切包辦,只能把一部分權力交給社會。容忍的不是剝削之惡,而是階級分化對社會發展的正面作用,由剝削而帶來的惡是必須要打擊的。這就是改革,維護秩序,讓剝削階級發揮正面作用,抑制其負面作用。

在中國出現羊吃人,出現圈地運動,被趕出來的人可不會跑到城市裡去給資產階級作牛作馬,被工廠主敲骨吸髓。西有西域,南有南洋,東北有契丹,大把的地方可去,實在不行了還可以上山落草爲寇。明朝的滅亡,不只是亡於農民起義軍,還有大量被逼到東北去的人口,被逼着去做別人的奴才。殘酷的階級壓迫,是從內外兩個方面表現出來。你不給下層人民留一口救命糧,那就天地大變,拉着你一起把這世界埋葬。大英帝國從盛極一時,到分崩離析,少不了從自己體系獨立出去的美國的手腳。一味剝削,是自取滅亡。

徐平前世有一種迷思,對於歐洲與美國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嚮往,哪怕在那個世界無法去經歷他們的浪潮,那麼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要去經歷一番。如果能把中國變成不再是中國,而是另一個歐洲,另一個美國,那當然是極好的。至於中國這數千年的文明,早早扔到垃圾堆裡去。奈何這個被向垃圾堆裡扔的文明,就是這麼頑強,在另一個世界無數人都做不到的事,到了這個世界,別說憑着一個人,全部人都來了也還是做不到。

你就是你,不要總想着去做別人。中國就是中國,不要總想着要變成另一個國家。在這個國家非常重要的是做不做自己人,什麼樣的自己人,可以再商量。

做人要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多想,好好想想自己應該做的。做宰相,徐平就只能立足於現實,進行改革,調和內部矛盾,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化。

住了一會,默默喝了一會茶,讓趙禎和吳育消化一下自己前面講的內容。徐平再次站起來,走到黑板前,拱手道:“施政三策,一曰抑。抑即抑租息,抑由此而來的土地價格擡升和用於農事的諸般物事價格上漲。此時所說的地價,不是指一畝田地值多少錢,而是力稼之農夫,竭盡全力耕種,所得扣除種子、肥料等等的純糧食,比之地價,多少倍數。其間因爲有地之貧瘠,有肥料多寡,有水利便不便利,需通盤而論,得一大致之數。用於農事的諸般價格上漲,亦是如此。如何抑?官府從租息下手,一是上下枝節衆多,無數官吏從中上下其手,實無法由官府來代民間向農戶借貸。欲消解借貸之害,抑之極難,或許將來有聰明之士能想出辦法,臣無能,只能從另一個辦法着手,這裡暫且不論。抑之策,行之於谷價與農事必需之物的價格。”

“抑制谷價暴漲暴跌,辦法古已有之,謂之常平,本朝亦行之,再議規例即可。至於農具、耕牛之類,天下最多的農具實是由三司鋪子發賣出去,可由三司抑源頭。而其真正使用農具的農夫之末端,自有另一法,暫不論。還有其他,如學事,如水渠用水,如道路橋樑,如育孤養老,如醫藥這些事務,朝廷多做一點,就讓小民少一點借貸的因頭。凡是民生所本,生產所必需,防天災人禍,朝廷多幫一把手,就能助小民渡過難關。常平配合學事,加上由朝廷主持一些民生、生產,都是抑租息之禍的辦法。”

借貸的發生,很多都是遇到了難處,不得不借錢渡過難關。官方插手得越多,民間借貸牟利的空間就越小。當然完全杜絕不可能,哪怕所有的難關都由官方幫手,還可以利用賭博等非法手段,徐平前世還有誘人吸毒之類呢。實際上官府包辦不了一切,借貸必然還是會發生,只是萬事都有度,掌握好度,一旦過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

保險也是借貸生息剝削手段之一種,官方退出民生保障,保險便無孔不入。抑制利息剝削,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由官方接過教育、醫療、災禍等等的保障。你覺得保險來代替官方做這種事,自己沒有受到剝削,那隻能是剝削被轉移到了別人身上去。無所不在的保險,無孔不入的借貸,這就是農業社會高利貸的變種,只是被教訓學會調和了而已。官方從民生領域退卻,交給商業保險,就是在加重對底層的剝削。反過來,官方積極地開辦學校,建立醫院,救助天災人禍,鼓勵各種自助,就是在緩和剝削的烈度。

借貸手段產生的剝削,程度還要深於地租。哪怕是按照歷史上青苗貸穩定下來的名義上的年利四成,也比地租從整個收成中分走的多,然而實際利率還要高於此數。

採取抑的辦法,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中可以找到很多。他肯定不是徐平這一套的意識形態,但對待剝削的態度上,卻有共通之處。

趙禎沉吟一會,道:“宰相所言地租和借貸取息害農之理甚明,只是谷價漲跌、耕牛犁鏵價格不常,爲何也是借貸取息之害一種呢?”

徐平捧笏:“臣試言之。以谷價來論,若遇豐年,家家有餘糧,皆遇賣餘糧而換些心儀之物。此時價必跌,而勢力人家有這心儀之物,多收糧谷。若是平年,一家有難,有借貸渡過難關,勢力人家若取高息,轉到其他一樣的貧苦人家,一家一家都湊一點,難關也就過去了。而到災年,天下乏糧,唯有勢力人家有餘糧,必取高價。若去貸谷,平年秋後只加兩成三成息,在災年則動輒翻倍,甚或更多。天下通行用錢,不必再去勢力人家借貸渡荒,改到市面糴買,谷價騰貴。此時谷價之貴,便是災民貸息變高之另一種,從借與貸翻到了市面上來而已。翻到了市面上,把小民之間互幫互助,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路也壓窄了,就連稍富之百姓,在此時亦如勢力人家,用此市價而收租息。此時的谷價,已經不是通有無的商人之價了。其餘類之。”

簡單地說,豐年和災年的糧食價格,不再是商業行爲,而是帶上了金融屬性。只要商品帶上了金融屬性,就從單純的互通有無的商業行爲,變成了利息剝削的手段。對這種行爲的限制,中國自古有之,即常平,這也正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內容。

在商業中囤積居奇炒作價格的辦法,或者說投機倒把,爲歷朝所打擊。事物都有兩面性,商業通有無,商人從中賺取利潤是合理的。超出商業行爲,用金融手段來在商業中賺取利潤,是被限制的。金融的正面性,在於向生產領域配置資源,而不在商業行爲中。法家所謂的抑商,正是出於對此負面性的認識。而反對抑商的人,則是出於對商業通有無的正面認識,各置一端,不能夠簡單地認爲他們誰對誰措。當朝理政者,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哪些商業行爲是被鼓勵的,哪些應該是限制的。以常平來平抑糧食價格的波動,是因爲糧食是民生所本,其實大多數的商業行爲,不可避免都會這種行爲,都有勸和抑的一面。

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88章 改制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6章 如和縣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51章 大典(下)第220章 星空(下)第134章 救星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5章 分工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53章 甘谷歸附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章 書生張載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7章 自己的路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9章 名人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4章 富貴田園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67章 找盟友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0章 巡視河道第77章 交涉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0章 除害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40章 清香白酒第36章 組織第84章 三衙改制第63章 官聲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9章 準備抓人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91章 大勢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43章 賜姓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42章 配合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97章 流年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89章 唐龍鎮第284章 新軍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9章 生活不易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章 回聲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8章 改制第48章 私鹽販子第90章 病來如山倒
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88章 改制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6章 如和縣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51章 大典(下)第220章 星空(下)第134章 救星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5章 分工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53章 甘谷歸附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章 書生張載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7章 自己的路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9章 名人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4章 富貴田園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67章 找盟友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0章 巡視河道第77章 交涉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0章 除害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40章 清香白酒第36章 組織第84章 三衙改制第63章 官聲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9章 準備抓人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91章 大勢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43章 賜姓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42章 配合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97章 流年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89章 唐龍鎮第284章 新軍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60章 陽光明媚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9章 生活不易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7章 回聲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88章 改制第48章 私鹽販子第90章 病來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