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內外交困

升龍府,內城南正門外。

桑懌一邊催着兵士向炮裡裝火藥,一邊對徐平道:“這鬼城門,到底什麼做的?這都轟了一天了,還沒轟開!”

徐平沉着臉:“管它什麼做的,沒轟開是打得少!日夜不停,接着轟!”

上面的城樓早已被小炮轟爛,城頭上守城兵士呆不住,只能躲在門後的藏兵洞裡,無奈地聽着一聲又一聲的爆炸聲,一切都交給了命運的裁決。

由於來得勿忙,軍中沒帶什麼強力的攻城器具,徐平也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此時身處險地,外地的交趾駐軍正向升龍府圍來,爲防意外,徐平並不想讓兵士強行登城。這十幾門小炮原是隨着騎兵運動的,機動性是好,威力卻不足,石頭壘的寨牆那是一輪齊射就塌,面對內城堅固的城門卻力不從心。

內城外包磚石,內築夯土,極爲堅固,更要命的是地基打得也深,想像外城那樣底下挖洞用火藥也難作,光挖火藥室也不知挖到哪年哪月去。

幾經權衡,徐平還是把主意打到了城門這裡,命桑懌帶着人日夜不停地用小炮猛轟,就是鐵打的也有轟開的時候。

宋軍在外面猛轟,交趾軍隊無可奈何。他們裡面也有守城的石砲,但在城頭架不住,一放上去就被宋軍火炮轟爛了,放到城牆下又威脅不到城外的宋軍,城牆附近是城內石砲的死角。

桑懌又看着打了幾輪炮,便只好讓炮輪流着降溫。火炮好用是好用,不過用起來也嬌氣,打不了幾輪炮管就發紅,必須降溫之後才能繼續。

到徐平身邊,桑懌道:“這城門雖然堅固,晚上再打一夜,也必然就轟開了。不過,即使城門破了,裡面還有甕城,到時還得費一番手腳。”

“不擔心那個,等到城門破了,門洞裡堆上火藥,真接給他把半個內城也掀了!怕什麼甕城,裡面有多人也一起炸在裡面!”

徐平沉着臉,看着城門那裡殺氣騰騰。沒想到這麼麻煩,第一次帶來的火藥炸了外城之後所剩不多,徐平已經吩咐快馬回諒州去取。兩三百里路,拼着費上些馬匹,兩天之後也能取來足夠的火藥。

有本事這城門到那時候還能堅持不破,那就不用火炮了,直接在門外堆火藥,連這半邊城牆一起掀了。

內城裡面,精兵都被李佛瑪打發到城牆上守城,城裡平民中的青壯也被徵調,發到城牆下做各種雜役,協助防守。

至於城內的貴人富戶,則被限制在自己府中,不允許到處走動。

此時交趾官制未立,政治上還帶有蕃邦部落制的殘留,所謂大臣也沒有什麼每天必須處理的政務,不允許出門也不影響朝堂運作。

李仁義這兩天都窩在自己的書房裡,仔細注意着城裡城外的動靜。剛開始的時候,聽到城外宋軍低沉的炮聲,響一聲他的心就一緊,到得後來,炮聲響個不停,不注意他都當聽不到了。

雖然經歷了諒州戰事,李仁義卻並沒有親眼看見過火炮的威力,只是聽說這東西比石砲的威力更大。現在外面響了一天,也不知道城門處成了個什麼樣子,但不出意外,內城早晚是要被攻破的。

現在李佛瑪就是拖時間,如果能夠拖到勤王援軍返回內城還沒被攻破,那他就贏了,有了翻本的本錢。

要是在此之前被攻破城門,則一切去休,宋軍絕不可能放過他。

但其他的交趾王公大臣,卻未必都是這種命運,想了一天,李仁義終於想明白了這一點。此時交趾與大宋的戰事,說到底是隻是與邕州地方的戰事,大宋並沒有傾國來攻,從各方面來看,也不可能傾國來攻。

只是邕州地方,這就不是滅國之戰,哪怕是把李佛瑪俘虜了,也不能滅了交趾的國,大不了換一個人做交趾王就是了。

李仁義越起越覺得有道理,徐平一個地方長官,哪來的膽子敢滅一國,難不成還想自己佔了地方造反不成?了不起的,就是把不守臣禮的李佛瑪抓到東京汴梁去,宣示大宋武功,給其他蕃邦做個榜樣。

外面星光迷濛,夜晚的涼風從窗子吹進來,緩緩清掃着白天的暑氣,李仁義的眼睛亮了起來,這幾天的鬱悶終於於慢慢散去。

離禁城不遠的地方,西邊北邊各有一座王府,住的是李佛瑪兩個曾經反叛的兄弟,開國王李菩,東征王李力。

平定“三王之亂”,捉獲東征王李力,後來李佛瑪親征長安府,捉獲起兵反叛的開國王李菩。兩人被俘之後,李佛瑪爲了宣示自己不忘兄弟親情,仍然保留了兩人爵位,養在升龍府裡,實際上是把兩人軟禁起來。

此時開國王府裡,李菩在後花園裡喝着酒,看着前面不遠處歌女吹拉彈唱,翩翩起舞,心裡卻是一團亂麻。

幾兄弟裡,李菩是最沒野心的,他本是庶出,從身份地位上也無法與其他幾個相比。最後起兵反叛,也是被逼無奈,形勢到了那一步,他只好起兵做個樣子,李佛瑪一到,便率手下投降。原本想着從此就在升龍府裡做個太太平平的空頭王,沒想到交趾又發生了這種大事。

李菩心裡很難說恨不恨李佛瑪,王位本來就與他無緣,兵敗被俘後李佛瑪也沒有趕盡殺絕,雖然沒有行動自由,在王府裡還是能安享富貴。至於當年被李佛瑪逼到不得不反,他現在也想通了,自己這位大哥登基之後不可能再允許兄弟掌兵割據一方,這種結果也不能算太壞。

但如今交趾到了滅國邊緣,自己該怎麼做?

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頭緒,只好悶頭喝酒,借酒澆愁。

正在這時,府裡總管帶了一個穿斗篷戴斗笠的人進來,徑直到跟前把所有的歌女轟了出去。

李菩看得目瞪口呆,雖然自己是被軟禁,總管來自朝廷,自己實際管不了他,但在自己面前如此無禮,就過分得離譜了。

莫不是李佛瑪在面臨滅國之災的時候,要殺老兄弟了?

見衆歌女紛紛出去,那個隨着總管進來的人到了李菩面前,把頭上戴的斗笠除了下來,對李菩道:“二哥,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飲酒?”

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15章 奇觀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3章 治術(四)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00章 鑄錢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35章 **未遂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38章 軍法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98章 東南茶法第40章 誰承其後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36章 堵截第76章 臨機處置第40章 從前第5章 報恩第35章 申峒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1章 黃白朮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99章 傳承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9章 坐觀成敗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4章 茶法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7章 決心已定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9章 問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77章 賬目第16章 難處第42章 酒名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7章 應對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章 桂州第73章 點將第111章 封堵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0章 轉機第69章 失意者第16章 如和縣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76章 增兵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64章 一拍兩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99章 搞事情第45章 白砂糖第99章 前奏第203章 換相(中)第226章 自助餐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97章 伎藝人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71章 意外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5章 廷辨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9章 舊部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41章 串香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48章 好漢惜好漢
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15章 奇觀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3章 治術(四)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00章 鑄錢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35章 **未遂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38章 軍法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98章 東南茶法第40章 誰承其後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36章 堵截第76章 臨機處置第40章 從前第5章 報恩第35章 申峒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1章 黃白朮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99章 傳承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9章 坐觀成敗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4章 茶法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7章 決心已定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9章 問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77章 賬目第16章 難處第42章 酒名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7章 應對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章 桂州第73章 點將第111章 封堵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0章 轉機第69章 失意者第16章 如和縣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76章 增兵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64章 一拍兩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99章 搞事情第45章 白砂糖第99章 前奏第203章 換相(中)第226章 自助餐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97章 伎藝人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71章 意外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5章 廷辨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9章 舊部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41章 串香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48章 好漢惜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