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67章 有虛有實

bookmark

趙禎見衆人不說話,對站在一邊的李璋道:“你新從西北迴京,回來之前秦鳳路戰事如何措置,說給諸位相公聽一聽。兼聽則明,讓諸相公知道一下前線將帥是如何想。”

李璋叉手應諾,站到地圖前邊,拿着一根細長棍指着地圖道:“年前三都川一戰,全殲來犯的禹藏花麻一衆蕃部,秦州軍進佔定西城。定西左連德順軍,可通渭州,東北有關川可達會州,西北可過馬銜山到榆中,是四通八達之地。自佔定西城之後,秦鳳路大部兵馬即以定西城爲中,在四周駐紮。卓羅城一戰,便是在定西城聚集兵馬,一日夜間渡黃河北行百里,打了昊賊一個措手不及,斬獲不少。在末將回來之前,秦鳳路調集宣威、擒戎和清朔三軍,以會川城爲根本,穩紮穩打,戰據了會州。會州左近沿着兩河兩岸有大片川穀平地,在那一帶羣山之中甚是難得,可作進取番賊天都山的根本之地。”

說到這裡,李璋指着那一片谷地道:“這一帶谷地當中,西側是會州城,扼從羣山中出來的黃河出口之處,東邊是三角城,直抵天都山外圍的屈吳嶺之下。會州與榆中隔着一帶羣山相望,雖有黃河相通,但兩岸陡峭,水流湍急,行不得船,走不了路,會州實際還是靠後邊的會川到定西城一帶提供兵馬糧草。若以定西城爲中,則會州和榆中便如伸出來的兩個犄角,一角頂向蘭州以北的番賊卓和南監軍司,另一角頂向西壽監軍司和新立的天都山南院。卓羅城戰後,番賊在那一帶已經北向撤一百餘里,而且兵馬稀少。自春天起秦州便在那一帶行春狩之事,搶奪番人馬匹、駱駝,幾個月下來,除非番賊自興州發大軍去往那裡,不然番賊無力南犯。番賊退切,唃廝囉便重回青唐城,與跟番賊友善的邈川和宗哥蕃部爭奪宗哥一帶,此後一二年間,必然戰事不休。而河西原被番賊擊敗,退居山裡的各蕃部也殺出山來,與番賊爭奪各郡。如今沙州已重被北亭汗王佔據,驅逐番賊。其餘幾州受此鼓舞,與番賊爭得厲害。總括而言,榆中已穩如泰山,番賊無力進攻。”

呂夷簡點頭道:“卓羅城一戰立功不小,雖然沒有切斷番賊通河西數郡的道路,但番賊折損兵馬不少,數年之內當無力進犯。”

李璋叉手:“樞相所言極是。經過去冬三都川和卓羅城兩場戰事,秦州以西、以北都已經基本平定,雖然沒有清除番賊,但他們也無力進犯,今冬戰事在東面。”

說到這裡,李璋指着會州附近的一處小城道:“陛下,諸位相公,這裡就是三角城。此城原爲羌人所築,不知築於何年月,也不知廢於何年月。城現在已經廢棄,但留下的城基不小,上月由高大全所部擒戎軍佔據,正在重新修城。若是此城築成,則在防秋之前的這幾個月裡,向那裡儲蓄糧草,同時在周邊關隘建堡寨,扼守要道,讓其固若金湯!”

李迪帶上老花眼鏡,伸着脖子看牆上的地圖,點頭道:“那裡地勢不錯,有到番境西壽監軍司的道路,也有到天都山南院的道路,還渡口可通黃河北岸可到蘭州,是會州進入天都山的要地。——由那處三角城,到西壽監軍司的隘口,可有什麼城池?”

李璋叉手道:“回相公,那裡有兩處故城。一處是古鸇陰縣城,秦時將軍蒙恬所築臨河四十四城之一,還有一處是鮮卑乞伏氏所築麥田城,兩城相距約一里之地。現在兩城都被番賊戰據,依託周邊羣山,大軍擺不開陣勢,據險而守。”

李迪點頭:“那到東南邊天都山南院去呢?又有什麼城池?”

“回相公,那裡有一處地方扼住前去天都山南院的道路,因爲盛產芨草,用其所制的蒯繩是各渡口必用之物,故名‘打繩川’。那地方正當兩山之間,扼住大道,番人便在那裡起了一處城池,名爲‘達囉城’。只有過了那裡,才進入天都山,沿途是數個山間谷地聯綴而成,一直通到鎮戎軍左近。”

李迪點頭,對一邊的呂夷簡道:“樞相,如果佔住那處‘達囉城’,再進佔昊賊所據的天都山南院,秦鳳路兵馬才能和涇原路連結起來。”

呂夷簡道:“相公所言不錯。正是昊賊親自坐鎮天都山南院,要想攻佔必然不易,所以現在秦鳳路和涇原路一時難以聯在一起。徐平節制涇原路兵馬,有番賊山南院在,便就很難做到。涇原、秦鳳兩路,依現在看很難合兵作戰。”

李迪沉吟一會,道:“依如此看,今年秦鳳路跟番賊戰事,只能是虛攻西壽監軍司,而實取‘達囉城’。只要把昊賊從天都山趕走,則戰事就豁然開朗!”

說完,李迪和呂夷簡一起向趙禎捧笏道:“陛下,看過會州一帶地圖,即本朝與番賊的兵力佈置,臣等已經明白那裡現在是如何局面了。佈置防秋,當以此爲準!”

趙禎道:“人再是天資聰明,不知前方山川地理,要如何能夠指揮戰事?朕也是看了李璋所上秦鳳路一帶山川地理,才明白前方將帥爲何如此打仗。剛纔宰相說得極有道理,與前方徐平所奏今年方略大致相合。——李璋,你把秦州帥府佈置說一番。”

李璋叉手應諾,道:“經略對今年戰事佈置,與剛纔李相公所言大致相差不大。不過相公所言是虛北實南,而經略所佈置是虛中間實兩翼。南翼自然是天都山南院,以兵馬逼住西壽監軍司出屈吳嶺的鸇陰古城和麥田城,而以主力爭奪天都山南院沿線的各川穀,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北翼則是利用三角城附近的天然渡口,北渡黃河,與榆中方向之軍東西對進,佔住過柔狼山的北上埡口。那裡有一條山間穀道,即是前幾個月楊文广部春狩之後南下會州的道路。佔住那裡,則以騎兵快進快出,繞擊西壽監軍司後背,讓番賊不能順利地用興州和靈州糧草支援天都山戰事。那裡是番賊腹地,本朝兵馬進出幾次,自然會引起番賊境內震恐。再者攻天都山是在山中作戰,大股騎兵無用武之地,正好用在那裡。”

李迪知兵事只是與其他文臣比,所想出的策略保守爲主,而徐平在佔了定西城之後手裡有了大量騎兵,又有新制的可在草原大漠行進的馬車,怎麼會只滿足步步爲營?佔住一處前進基地,以強大騎兵高速機動地四處騷擾,徐平最少要讓幾百裡內的党項人睡不着覺。

話說至此,秦鳳路今年的戰略大家便就都明白,還只能以進佔天都山外圍爲目標,葫蘆谷道的戰事他們暫時幫不上忙。地理上的阻隔,使秦鳳路現在只能是單獨戰區,哪怕徐平連連打了勝仗,也沒有辦法把其他幾路的軍事指揮交到他手上。呂夷簡所設想的幾個前線指揮方式,實際只有最後一個是符合實際的,即涇原和環慶兩路設一帥臣,總領兩路軍事,與元昊親自坐鎮的天都山南院爭奪鎮戎軍周圍要地,把那裡築固住。其中的實質,是把位於各路中間的環慶路從以橫山戰事爲主,改爲以葫蘆川穀道戰事爲主。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紫青龍吟記》,一百三十萬字的凡人流的修仙小說,喜歡凡人流這口的書友可以去看看,作者寫的很用心。

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7章 衝突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58章 桃花運第195章 衝突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30章 審計司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68章 田園風第147章 破綻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章 前奏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15章 開戰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49章 舊部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61章 開課第199章 傳承第139章 朝爭第31章 攻略(三)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35章 災民第109章 補天裂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7章 第一權臣第18章 種士衡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17章 僵持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6章 嶺南故人第82章 祭奠續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章 洞房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61章 裂痕第209章 階下囚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289章 唐龍鎮第6章 手段第30章 殿試第114章 盛宴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29章 新場務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57章 清場第49章 戰後忠州第91章 災年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19章 審問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89章 唐龍鎮第27章 西南邊事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98章 民思無邪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63章 放生池第57章 夜戰(上)第93章 汝州第16章 還錢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20章 不祥之年
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7章 衝突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58章 桃花運第195章 衝突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230章 審計司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68章 田園風第147章 破綻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章 前奏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15章 開戰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49章 舊部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61章 開課第199章 傳承第139章 朝爭第31章 攻略(三)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35章 災民第109章 補天裂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7章 第一權臣第18章 種士衡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17章 僵持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6章 嶺南故人第82章 祭奠續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章 洞房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61章 裂痕第209章 階下囚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289章 唐龍鎮第6章 手段第30章 殿試第114章 盛宴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29章 新場務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57章 清場第49章 戰後忠州第91章 災年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19章 審問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89章 唐龍鎮第27章 西南邊事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98章 民思無邪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63章 放生池第57章 夜戰(上)第93章 汝州第16章 還錢第30章 分道揚鑣第320章 不祥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