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驅虎吞狼

出了葫蘆川,黃河東岸的地形便就開闊起來,一馬平川。黃河就在左近,這條路又平又不缺水,由此北去靈州,條件好過走清遠軍的靈武大道太多。

徐平出蕭關,王拱辰立即組織修通道路,糧草北運。

天都山一戰,宋軍繳獲了過十萬的馬、驢、騾和駱駝,這幾場戰事下來,僅繳獲的大牲畜就過二十萬頭。宋軍的畜力從來沒有這麼充足過,配上郭諮生產的大車,徐平的二十萬大軍錢糧不缺。徐平甚至沒有動佔領的党項州縣的存糧,留着作爲後續賑災之用。這就是國力強大的好處,打下地方,你的錢糧我還看不上眼。

戰爭方向挪到了興州、靈州,鳳翔府作爲戰略大後方的地位也就喪失了,現在那裡只是川蜀物資的轉運站。郭諮已經升爲陝西路轉運使,帶着一部分場務工匠,到了關中的核心京兆府。現在支撐前線戰事的是兩個基地。秦州接川蜀來的物資,加上週邊的糧食和大牲畜,向北走定西、蘭州到前線鳴沙。關中則由京兆府出發,走渭州、鎮戎軍,經葫蘆谷到鳴沙。隨着戰事東移,關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鳴沙縣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徐平看着山下綿延數裡的車隊,對身邊的野利旺榮道:“不管是打仗,還是安民,無非都是錢糧。山下的這種大車,我可以從靈州一直排到長安。你說你們還能夠打下去嗎?不降,又能如何?”

野利旺榮此次是瞞着元昊前來,易容打扮了一番,普通牧民的裝束。聽了徐平的話沉默了好一會,才道:“都護兵馬強盛,錢糧廣有,確實已牢牢佔據勝勢。”

徐平笑道:“既如此,你們還不把元昊綁來,舉城而降?”

“都護,雖然你大軍勝勢已定,但本國依然有一二十萬可戰之兵。如果拼死一戰,都護就是最後能勝,盡佔土地,也要費許多手腳,死無數將士。這時候即使我想降,也難說服衆將士縛手聽命。都護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能只憑一句話啊——”

徐平笑着點頭:“這是你手下的殘兵敗將,想靠着手中的刀,向朝廷要好處了!”

野利旺榮叉手道:“人之常情,望都護體諒!前方還有許多州軍,能夠不起刀兵,盡歸朝廷之下,總是好事。將士們舉城而降,朝廷給他們些榮華富貴,也是應該的。”

徐平搖了搖頭:“只要對朝廷有功,朝廷必不吝封賞,這我可以向你作保。但是,賞賜是酬功,你有功朝廷纔會給你。你自己要,那是不行的!”

野利旺榮一時語塞。他自然知道徐平說的是一個名分,關乎朝廷臉面。但那是對臣民的交待,現在兩人私下相對,其間還有什麼差別?徐平是西北軍隊統帥,只要他答應了朝廷必然不會駁回,此時點一下頭,讓自己安心,對將降的文官武將有個交待有何不可?

徐平不說話,只是看着山下聯綿不斷的車隊。這些大車運來的糧劃,和前線的將士們合起來,纔是自己必勝的保障。此時道路已通,再無後顧之憂,他不需要任党項的殘兵敗將來跟自己要東要西。答應了他們的條件,就會讓他們有朝廷求着自己投降的錯覺,後續善後多費許多手腳。人無信不立,話出口就不能反悔,徐平輕易不會鬆口。

滅了党項,後邊還要佔住河西,甚至開拓河湟,這一個信字很重要。有了信用,有的時候可以當千軍萬馬,使敵人不戰而降。特別對於大國,立起信用可以省無數力氣。

已是暮春,草長鷹飛,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野利旺榮站在徐平身邊,一時沉默。

打是不能夠再打下去了,可要把元昊抓起來獻給宋軍,再讓剩下的十幾萬党項軍隊舉城而降,不許下好處野利旺榮怎麼跟別人說?徐平又把話說死了,必要元昊人頭,投降也沒有他的事。野利旺榮相信徐平的爲人,說是有功必賞必然不會食言,但那麼多黨項官員將領不會信啊,不做下許諾,就只能這樣僵持。宋軍要打,是要付出代價的。

沉默良久,野利旺榮道:“都護,似這般一直僵持下去,朝廷兵馬縱能取勝,也要遷延時日。不說戰事殺傷人命,朝廷攻下殘破的城池又有何用?再者,我擔心,黑山監軍司只怕等不到朝廷兵馬,就會降了契丹。那個時候,悔之晚矣!”

徐平笑道:“要降,就要衷心歸附朝廷,三心二意就是留下後患。我還是那句話,願歸附朝廷的我歡迎,而且保證朝廷會不吝封賞。但是,想憑着手裡兵馬,要官要錢,此事不要再提!不願降的,甚至負隅頑抗的,我自統兵馬去攻下來,明正典刑!”

說完,徐平向北眺望,像是看到了黃河灘澤之中的靈州城。再過幾天,等到後方的火炮運了上來,要拿那裡開刀了。外圍歸附了的党項官員,升官發錢,已經做出了榜樣。堅決不肯投降的,也要做個榜樣出來,不然總有人心存僥倖。

野利旺榮再無話可說,就連黑山監軍司會投契丹徐平都不在乎,還能說什麼呢?戰事看起來不會短時間結束,徐平不讓步,就總有党項將領豪酋覺得吃了虧,一定要打下去試一試。只有斷了他們的僥倖之心,再有好的榜樣,才能一鼓作氣平定党項。

談無可談,野利旺榮說了幾句閒話,便就告辭。他是代表一衆党項豪酋來的,要把徐平的話帶回去,讓大家自己掂量。現在就連元昊也無法掌控局勢,野利旺榮更加不能一言九鼎,他就是被大家推出來談價錢。談不攏,那就只能由大家各自來跟徐平談。

徐平讓譚虎把野利旺榮送下山去,看着北方遙遠的羣山,對身邊的王凱淡淡地道:“仗打到這個份上,再讓他們來跟朝廷要官要錢,我如何向死去的將士交待!爵以酬功,豈能讓他們伸手來要!還是不想降啊,監軍,要佈置攻靈州了。”

王凱應諾,又道:“都護,若是這樣打下去,黑山監軍司不定真投契丹了。”

徐平神色不變:“他們要降契丹,那便去降好了。還是那句話,大軍到此,我不會求着哪一個來降。不降的,那便發兵征討,打下來的握在手裡才安心!”

王凱轉身要走,實在忍不住,又轉了回來,對徐平道:“都護,你是不是就想讓黑山監軍司去投契丹?若不是如此,又怎麼會在靈州城下等待這麼多天?韋州也不去打。”

徐平看着王凱,笑着說道:“監軍,這不是你該想的哦——”

王凱笑道:“正是因爲不是末將該想的事,才一直沒問都護。適才野利大王提出來,才解了我心疑惑,果然都護就是想讓黑山監軍司去投契丹。”

徐平搖了搖頭:“你這話說的也對,也不對。我沒有讓黑山監軍司去投契丹的心思。爲大帥者,當示人以誠,無信不立,自己定下了規矩,就要遵守下去,不能有例外。我既然已經定下了党項官員兵馬歸附朝廷的規矩,就不能破例。如果黑山監軍司願歸附朝廷,我自然是歡迎的,而且一定重賞。當然,他們不歸附朝廷,要投契丹,也不怕就是了。”

見王凱不解,徐平道:“監軍,這幾年你在軍中,不管是戰事還是軍中的政務,無事不與。自統一軍,已經儘夠了。但正因爲你參與的庶務太多,有時候被迷了眼睛。爲大帥不只是要打勝仗,還要把所掌之兵打造得如鐵塊一般。如何做?信義二字,斷不可忘!”

轉身看着遠方羣山,徐平道:“你以爲我是要逼黑山監軍司投契丹,要用詭計,其實錯了。兩軍作戰,堂堂正正是纔是大道,陰謀詭計是不得已時才用的手段。此次我們就是要在党項之地,以堂堂正正的王師,盡滅魑魅魍魎!至於其他的,都是意外之喜。意外之喜不足喜,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這一帶重建王化,纔是最重要的!”

王凱點頭:“末將謹記都護教誨!”

徐平又道:“當然,眼中沒有王道,事情自然會看出其他味道來。党項全境尚有十數萬可戰之兵,歸附朝廷都要安撫,所費錢糧不少。同是獻城,誰要賞得重,誰要賞得輕?終是有人心中不服。軍功賞賜要自己去取,如果黑山真投了契丹,他們便就要去把黑山滅了以爭軍功。此時可能會有契丹兵馬來爭,戰事一開,就不會侷限於黑山一地了,可能就要打到契丹去。那些被党項降兵佔下來的土地,自然就成了朝廷的土地。”

說到這裡,徐平看着王凱,重重地點了點頭:“沒錯,這就是驅虎吞狼!但我不是有意爲之,黑山監軍司不別起心思,徑直歸附朝廷,我不會讓人去逼他們。如果契丹在党項殘兵攻黑山時,不派兵來爭,我也不會逼党項殘兵入契丹。如果大家自己要作死,我只是成全他們而已,求仁得仁何所怨?”

第217章 追獵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35章 天機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6章 越次入對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8章 棄杖不殺第3章 屬下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62章 這有何難?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7章 貴人相助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8章 大新聞第227章 拼桌第181章 錢明逸第33章 迷惑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57章 夜戰(上)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章 軍改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63章 在路上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34章 雜事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220章 星空(下)第181章 錢明逸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89章 唐龍鎮第58章 升任副使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7章 第一權臣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49章 舊部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2章 位極人臣第4章 馬政第319章 使節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5章 報恩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89章 定論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68章 冬日牡丹第65章 智雲法師第73章 田二第36章 手舞足蹈第232章 狼煙第87章 好事第289章 唐龍鎮第16章 還錢第99章 刻書準備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58章 仙人跳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22章 新米第24章 談判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
第217章 追獵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35章 天機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6章 越次入對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8章 棄杖不殺第3章 屬下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62章 這有何難?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7章 貴人相助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68章 大新聞第227章 拼桌第181章 錢明逸第33章 迷惑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57章 夜戰(上)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章 軍改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63章 在路上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34章 雜事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220章 星空(下)第181章 錢明逸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89章 唐龍鎮第58章 升任副使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7章 第一權臣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49章 舊部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32章 位極人臣第4章 馬政第319章 使節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5章 報恩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89章 定論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68章 冬日牡丹第65章 智雲法師第73章 田二第36章 手舞足蹈第232章 狼煙第87章 好事第289章 唐龍鎮第16章 還錢第99章 刻書準備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58章 仙人跳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章 農田輯要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22章 新米第24章 談判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