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智雲法師

聽見有官府的人,三人不敢再吵鬧,只是手都不鬆開,還緊緊地抓在一起,拉拉扯扯地走到徐平面前。

被兩扯住的一箇中年漢子搶先開口:“官人給小民作主,這兩個惡人不知是從哪裡來的,進了我的店就打罵客人,把桌凳都掀翻了。尤爲可惡的是,把我廚裡的竈拆了,鍋盆都打翻在地上,明明是要斷了小人的活路!”

扯着他的一個穿長衫的中年人啐了他一口:“你這渾人血口噴人!這裡是什麼地方?法師要在這裡建放生池,你卻在邊上開店賣魚,擺明了是褻瀆佛法!我們這些佛家子弟,豈容你如此胡來!”

一邊說着,手上加力,把店主人扯得更緊了。

徐平看看三人,在自己面前依然拉扯不清,糾纏在一起,絲毫不給自己這地方官面子,臉已經黑了。

轉頭對譚虎道:“來呀,把這三個渾人拿下,每人十杖醒醒腦!”

徐平出行雖然沒有用導從儀仗,隨行軍士的小杖還是帶了的,聽見長官吩咐,不由分說,如狼似虎地上前把三個人扯開,按在一邊,每人屁股上結結實實地打了十杖。三人鬼一樣地叫,屁股登時腫了起來。

宋時肉刑分杖刑笞刑,杖刑用大杖打脊背,稱爲脊杖,笞刑用小杖打屁股,稱爲臀杖。律法上用杖的時候按“折杖法”都有數目,不過徐平這種等級的地方官用杖比較隨意,未必依法律行事,狠一點的法外施刑直接杖斃也有。

十杖打完,三個人都老實下來,趴在地上再不敢出聲。

譚虎從鋪裡尋把椅子給徐平坐了,自己站在身後,按着腰刀看着三人。

徐平指着店主人道:“你先說,到底怎麼回事?”

“官人明鑑,小的在這裡開間鋪子,賣些酒食,賺點利息養家,一向安守己,從來不曾作奸犯科。這兩個人來到店裡,說是隨着智雲法師的居士,讓小的即刻收拾了傢什,離開這裡,不許在這裡開店。官人哪,小的家裡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不滿歲的幼子,嗷嗷待哺,把鋪子關了,我一家數口到哪裡尋吃的喝的?都說出家人慈悲,這兩人怎麼就如此狠心?”

徐平面無表情,揮手讓他閉嘴。一說可憐,就是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哺乳嬰兒,這到底從哪兒傳下來的唱詞?

指着一直沒開口的那人,徐平道:“你來說,怎麼回事?”

那人漲紅着臉,話語卻不太流利:“官人明查,切不可被那小人矇蔽。我們兩個都是欽州來的客商,一心向佛,以前在欽州的時候便曾隨在智雲法師身邊修行。前些日子到了這裡,聽說法師要在這裡建寺,便自願隨在法師身邊,一是隨身侍奉法師,再一個就是助法師完成這一宏願。官人也知道,法師有志把這裡的水潭建成太平寨的放生池,叵耐這家酒鋪,竟在這慈悲地方,公然宰魚販賣。如此公然褻瀆佛法,我等佛家弟子能忍?”

徐平道:“於是你們就在店裡趕客人,砸店裡東西?”

那人紅了臉:“既然無論如何勸他都不聽,我們也只好用這手段了!”

“說來說去,終究是你們來砸店,是吧?”

“我們只是守護佛法,略微懲戒罷了!”

“略微懲戒?”徐平聽到這裡氣得差點笑出來,“那要稍微認真一點,難不成你們還要封店抓人?你這廝倒是大言不慚,和尚說是這裡是放生池,就真的是放生池了?他要是說整條左江都是放生池,難不成所有漁民都回家喝西北風去?天下是大宋的天下,什麼時候成了你們尚的!你讓店裡賣什麼他就得賣什麼,你不讓賣就不能賣?好霸道的和尚!”

宋朝的佛家子弟是比較忌諱被稱爲和尚的,一般要尊稱法師大師,或者委婉一點稱爲出家人。徐平一口一個和尚,心裡是有些動氣了。

地上的兩個居士見徐平說着說着臉色不好看起來,猶自低聲爭辯:“官人有些誇大其詞了,我們只是守護佛法——”

“大宋的天下,什麼時候要遵守佛法了?要守佛法,你們回廟裡自己去守去!大宋臣民,只要不違律法,輪得到你們來喊打喊殺!公衆地方,以私法代替律法,你們兩個好大的膽子!是要反了嗎——”

一個反字出口,地上的兩人臉色立即變了,齊喊冤枉:“官人明查,我們只是佛家子弟,護法心切,萬沒有藐視官法的意思——”

徐平本來就對各種神棍看着不順眼,兩人強辨,把他的火氣勾起來,不過謀反安到他們頭上確實過了。住嘴不說,只是冷泠看着兩人。

在一邊興高采烈看熱鬧的衆人見事情到了這一步,都靜了下來。兩個居士就是真有過錯,事情不大,略施薄懲也就罷了。不知這位提舉司的少年官人怎麼這麼大火氣,反字出口,就不是幾下板子能夠了事的。

“大師來了!”

正在這當口,人羣外面有人高喊。

地上的兩個居士出了口氣,一起高喊:“法師慈悲,搭救我們兩個!”

圍觀的人羣讓開一條路,一個鬚眉皆白的老和尚衣袖飄飄,從外面走了進來,旁邊跟着一個十歲左右的小沙彌,頭皮還泛着青光,明顯是剛剃度不久。

老和尚到了徐平面前,雙手合十:“我佛慈悲!”

徐平冷冷看他一眼,轉頭看着那小沙彌:“又多一個和尚,有度牒嗎?”

老和尚嚇了一跳,開口就問度牒,這位官人對佛家子弟不友善啊。雖說官府禁止私自剃度,但只要不離譜,各地方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不會見個光頭就問度牒。尤其是這種小沙彌,大多都是當平常人家的小廝看待,一道度牒少則數十貫,多則幾百貫,跟買官的價錢差不多,誰會辦給一個小廝。

見徐平神態不善,老和尚忙道:“老衲法號智雲,見過官人。這位小沙彌只是隨在老衲身邊做些雜事,不算正式出家,還沒有辦理度牒。”

徐平哼了一聲,沒有再追問。

正式度牒的發放,要求出家人去開封府參加考試,不說考試難度和不菲的路費,每年都有名額限制的。不是有名氣的得道高僧,有幾個通過這種正經途徑。大多還是皇室做什麼法事,比如皇帝太后祝壽、祈福之類,都有數目不等的度牒特旨發下來,這纔是各大寺廟出家名額的最大來源。另一大來源就是花錢買,朝廷的度牒名碼標價,發到地方,直接充抵各種經費的。有錢人經常會買上兩道空白度牒,做法事舍給廟裡,或者讓自己什麼人代替自己出家,跟香火錢差不多意思。水滸中魯智深最早到五臺山出家,就是通過這種途徑。

度牒來之不易,便有許多編外和尚在廟裡混着,有機會了才轉成正式編制。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徐平也不會揪着不放。

見徐平不再追問,智雲法師暗中出了口氣,小心地問徐平:“官人,這兩位居士不知犯了什麼事?”

徐平冷聲道:“平白無故打砸別人店鋪,目無王法,拿在這裡!”

智雲嚇了一跳:“官人明查,這兩位居士老衲多年相識,都是積年行善的好人,怎麼會做出這種目無法紀的事來?”

“打的人,扔出來的東西都在這裡,莫非還能是我看錯了?”

“官人豈會有錯?定是兩位居士有什麼誤會,待老衲問清楚。”

徐平坐在椅子上,只是冷眼看着,也不說什麼。

智雲法師上前兩步,對地上的兩道:“你們兩位都是精通佛法的人,佛家慈悲,怎麼會做出這種尷尬事情來?”

兩人訕訕地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不時看一眼徐平,猶自不憤。

智雲法師嘆了口氣,轉身向徐平合十道:“官人,也是這兩位居士虔心敬佛,不合做出這種事來。老衲斗膽,請官人高擡貴手,放過他們這一回!”

徐平冷聲道:“那被他們打壞的東西呢?也這麼算了?”

智雲一怔,陪着小心說:“些許竈具,值不得幾個錢,這兩位居士都是身家萬貫的,賠他們算不得什麼。不過這店家在佛門清靜地殺雞殺魚,確實不妥當。依貧僧意思,賠店家幾個錢,讓他到別處開店,官人以爲如何?”

徐平笑了笑:“這是你與店家商量的事,本官操那個心幹什麼?你給錢他願意搬走,你們你情我願的事,官府也沒來由插手。”

智雲出了口氣:“官人慈悲!”

徐平又道:“不過,今天的事他們已經把店砸了,卻不好隨便放過。不然的話,以後日子有人到這裡開店,你們在店裡亂打一通,誰知道是把人嚇走的還是花錢讓人願意走的?”

智雲怔住:“官人的意思是——”

“讓這兩人把店主人的東西賠了,打攪人家的生意也要賠錢,再說其他事情。賠付罷了,怎麼與店主人商量就是你們的事了。”

智雲聽到這裡有些急了:“佛門清靜地,在這裡開肉食店,如此褻瀆佛法,難道就不應該施以薄懲?”

“哪裡是佛門清靜地?你在這裡住着便成佛門的地方?你這佛門的地方是包括這山還是這水?難不成還要把太平寨包進去?要把整個邕州包進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麼時候隨便一劃就成了佛門地方!要想清靜,自己建廟關起門來慢慢清靜!莫說你這荒野小寺,東京城裡的大相國寺,天下第一大的佛門聖地,裡面的燒朱院賣的烤肉天下有名,哪個敢去砸店趕人!”

智去面色訕訕,要說當和尚的,哪個不知道大相國寺,裡面的燒朱院雖說到不了天下知名的地步,名氣還是很大的。更不要說幾十年前,太祖時候,大相國寺裡的和尚吃肉喝酒招女妓滿城側目,照樣還是第一大寺。

徐平又道:“建起廟,關起門來,在廟裡行你們的佛法怎麼都行。在這種公共地方,以佛法這種私法代替國法,就是存心謀反了!今天我給你們說清楚,這種事情下不爲例,再有發生,我把你們趕出邕州!”

到了以私法妨礙國法這種上綱上線的地步,智雲法師再不敢吭聲。再說下去,就是挑戰朝廷尊嚴,別說在這裡建廟弘揚佛法,徐平要直接下令拿人了。

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0章 送行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204章 換相(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2章 鑿齒蠻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02章 幫一把第233章 學習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09章 楊文廣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15章 奇觀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2章 東華門第78章 入甕第8章 交接第100章 虎威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37章 夜對第115章 開戰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4章 雜事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92章 收權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1章 矛盾第42章 劉小妹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8章 出仕第105章 先生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45章 追來了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13章 教閱第60章 騷亂第2章 準備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10章 死局第153章 攻城(上)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7章 階級法第70章 兩個榜樣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9章 問道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96章 補丁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63章 放生池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59章 分歧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62章 劉員外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7章 夜對第279章 破城第134章 亂局第51章 各有去處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07章 離別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38章 再見故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
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0章 送行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204章 換相(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2章 鑿齒蠻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02章 幫一把第233章 學習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09章 楊文廣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15章 奇觀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2章 東華門第78章 入甕第8章 交接第100章 虎威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37章 夜對第115章 開戰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4章 雜事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92章 收權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1章 矛盾第42章 劉小妹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8章 出仕第105章 先生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45章 追來了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13章 教閱第60章 騷亂第2章 準備第80章 伏羌寨前第310章 死局第153章 攻城(上)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7章 階級法第70章 兩個榜樣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9章 問道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96章 補丁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63章 放生池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59章 分歧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62章 劉員外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7章 夜對第279章 破城第134章 亂局第51章 各有去處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07章 離別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38章 再見故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