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孤單應對

這一日下了早朝,後殿再坐,徐平也被請了過去。一般來講後殿再坐議事的時候,宰輔是當然的參加人選,其他人視情況而定,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和三司使參加的比較多。

進了崇政殿,行禮如儀,依例賜了茶湯,賜座。

開始先討論了一些人事任免,以及一些日常的政務,雜事討論過了,纔到正題。

趙禎道:“前兩日三司上奏,說是京師銀行對外放貸不依規例,怕日後出了亂子,要各司對銀行放貸嚴加稽查。諸位大臣以爲如何?”

陳堯佐捧笏道:“此事微臣已經查過,京師銀行貸並無情弊,是三司過於謹慎了!”

“哦——”趙禎有些意外,轉頭看着一邊的徐平。

徐平捧笏道:“稟陛下,三司審計司曾經查過京師銀行放貸的公司,明面上確實是不違規例,但不合常理之處太多,疑點重重。審計司只管勾稽賬籍,其間發現不法之事,即付有司處置,如果心存疑慮,則移文有司嚴查。此事就是發現最近京師銀行放貸可疑,他們的疑慮已經在奏章裡說得清楚,希望有司派人去查,解答他們的疑惑。”

李迪道:“審計司覺得不妥,只管自己去查就是,別人又怎麼知道他們想的什麼!”

徐平只好耐心解釋:“相公,審計司只查賬,不執法。查賬有直接查出問題的,也有發現苗頭而沒有真憑實據的,此事便就是發現了苗頭。至於具體該怎麼查,怎麼處置,就不是審計司該管的了。現今民間公司商鋪猥多,再加上三司和地方州縣屬下的,比以前不知多了多少,事務繁雜。依下官之見,當設一個專門的衙門,來管理他們。現今沒有,審計司也不知道該移文哪裡,所以只好報中書,上奏。”

聽了徐平的話,衆人都皺起眉頭來,覺得他說的太過麻煩。以前民間的商業糾紛也多了去了,一樣是按普通案件,由地方官府審理,現在一切照辦就好了,怎麼要新設衙門?

新入學士院的夏竦道:“爲政以不擾民爲先,衙門越少越好,官事越少越好,使民自治才能天下大治。徐諫議主三司,已經新設了不少衙門,事權歸於三司的不少。民間交易糾紛自有成例,何必再設衙門?這樣下去,天下要多少官?”

徐平道:“官,管也,多與不多,只看天下事有沒有人在管,能不能管得過來。如果管不過來,新設衙門理所應當。如果衙門清閒,自然合該省並,再者不可混爲一談。”

御史中丞張觀道:“徐平諫議此言不妥,這樣下去,爲一事就要立一衙門,那天下要多少衙門?以前都有成例,像此次事,審計司覺得不妥,移文開封府就是。如果京城之外的州縣覺得有疑慮,便就移文地方,自由地方官決斷。”

徐平搖了搖頭:“移文開封府,但開封府管得了京師銀行嗎?新衙門可以不設,但這種事情以後會越來越多,還是指定一個衙門來管,事有專責的好。”

這一次卻幾乎沒有人支持徐平,紛紛反對。自徐平等人回京,對三司動了大手術,新建了一些衙門,好多事權都明確出來,歸到了三司的名下,早就被很多人看不順眼了。現在還要這樣接着推下去,那還了得?以前的政治框架都快被動搖了。

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工商業在經濟中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專門設立管理工商業的機構勢在必行。農業還有專門的司農寺,地方官還帶勸農使呢,工商業豈能例外?

但對在場的大臣來說,很多人還是有工商爲末業的傳統觀念,雖然沒有明面上的崇本抑末的說法,潛意識裡很多人還是這樣想。爲工商業專設一個機構,開什麼玩笑?

三司是有管理工商業的權利和責任,但出現商業糾紛,則就成了民事案件,三司是沒有執法權的,管不了。這樣角色就變得有些尷尬,爲了方便,三司便就有把所有的工商業收到自己管下的衝動。徐平不想這樣做,那樣商品經濟的鏈條成了三司內部循環,這個時候的生產力條件是達不到的,必須對外面放開。開放的商品經濟,必然要有統一的一個管理機構,來進行協調和管理,不可或缺。

趙禎有些心虛,京師銀行幕後做主的是他,一直擔心被外朝大臣揪住不放,所以一直不吭聲。大家反對徐平,他倒是樂見其成。

見沒有支持自己,徐平嘆了口氣:“衙門是多好還是少好,其實沒有一定之規,看的是官府要做哪些事情,而不能拘泥於多還是少。爲什麼這次京師銀行放貸讓三司警惕,不僅僅是因爲這些錢放出去可能收不回來的問題,那是次要的。實際銀行放貸,月月收息,對貸錢的人看得又緊,完全虧掉本錢不大可能。更大的問題,是這些貸錢的公司不是做平常生意,他們的經營,對百姓可能完全沒有益處,這纔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他們的手裡有大筆的錢,如果做的不是好事,關係可就大了。”

陳堯佐笑道:“一些小商鋪而已,又能做出什麼對百姓不好的事情來?徐諫議,此事你過慮了。百姓拿錢做生意,官府本就不該管太多,只要能夠按時還本付息就好。”

徐平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自己跟這些人思想上的差別,現在不是對一項具體的措施有分歧,而是根本上的不同。即在經濟活動中,官方的作用到底是什麼?是要對整個經濟從總體上進行管理和引導,還是放任不管,只要收上來錢就好。

過了一會,徐平道:“相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又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朝廷每做一件事,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所以才這樣做。便比如設立這幾個銀行,便就是讓百姓做生意方便,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是在百姓能賺到更多的錢的基礎上,纔有官府收到的稅賦增加。所以審視京師銀行做的有沒有問題,當要看跟原先設定的目標一致不一致。從這上面來說,三司對現今京師銀行的放貸有疑慮。”

說到這裡,徐平向趙禎捧笏:“陛下,三司對此事的看法,該說的話微臣已經說得清楚明白。到底該如何做,自然由中書斟酌,陛下決斷。但話說在這裡,以後真出了亂子,臣不說追究誰的責任,智者百慮尚有一疏。臣只希望,到了那個時候,再想一想,到底該不該把這些事情管起來。臣是以爲,現今天下錢糧已經不是主要來自兩稅,既然有司農寺勸農使,那工商爲何就不能由專人專責呢?”

第24章 賭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0章 詔旨回京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04章 多賣酒第20章 定計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15章 開戰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39章 朝爭第6章 手段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98章 定策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2章 夜襲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199章 傳承第129章 重貶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87章 時差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66章 金光洞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3章 夜對第192章 鑿齒蠻第144章 僵局第32章 小縣第316章 大火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93章 新鐵錢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293章 敕勒川第71章 少取多予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53章 炭價風波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74章 砲戰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37章 階級法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14章 盛宴第124章 死城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60章 騷亂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29章 重貶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52章 渡河第155章 解套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82章 別機機杼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03章 事發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7章 布衣上書第6章 買書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5章 追捕逃亡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8章 蟾宮折桂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40章 先聲第65章 因地制宜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章 出行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321章 兩萬匹馬
第24章 賭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0章 詔旨回京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04章 多賣酒第20章 定計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15章 開戰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39章 朝爭第6章 手段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98章 定策第39章 文理荒謬第72章 夜襲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199章 傳承第129章 重貶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87章 時差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66章 金光洞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3章 夜對第192章 鑿齒蠻第144章 僵局第32章 小縣第316章 大火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93章 新鐵錢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293章 敕勒川第71章 少取多予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53章 炭價風波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74章 砲戰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37章 階級法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14章 盛宴第124章 死城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60章 騷亂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29章 重貶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52章 渡河第155章 解套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82章 別機機杼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03章 事發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97章 布衣上書第6章 買書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5章 追捕逃亡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8章 蟾宮折桂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40章 先聲第65章 因地制宜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9章 出行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321章 兩萬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