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44章 孤單應對

bookmark

這一日下了早朝,後殿再坐,徐平也被請了過去。一般來講後殿再坐議事的時候,宰輔是當然的參加人選,其他人視情況而定,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和三司使參加的比較多。

進了崇政殿,行禮如儀,依例賜了茶湯,賜座。

開始先討論了一些人事任免,以及一些日常的政務,雜事討論過了,纔到正題。

趙禎道:“前兩日三司上奏,說是京師銀行對外放貸不依規例,怕日後出了亂子,要各司對銀行放貸嚴加稽查。諸位大臣以爲如何?”

陳堯佐捧笏道:“此事微臣已經查過,京師銀行貸並無情弊,是三司過於謹慎了!”

шшш▪тт kдn▪c ○

“哦——”趙禎有些意外,轉頭看着一邊的徐平。

徐平捧笏道:“稟陛下,三司審計司曾經查過京師銀行放貸的公司,明面上確實是不違規例,但不合常理之處太多,疑點重重。審計司只管勾稽賬籍,其間發現不法之事,即付有司處置,如果心存疑慮,則移文有司嚴查。此事就是發現最近京師銀行放貸可疑,他們的疑慮已經在奏章裡說得清楚,希望有司派人去查,解答他們的疑惑。”

李迪道:“審計司覺得不妥,只管自己去查就是,別人又怎麼知道他們想的什麼!”

徐平只好耐心解釋:“相公,審計司只查賬,不執法。查賬有直接查出問題的,也有發現苗頭而沒有真憑實據的,此事便就是發現了苗頭。至於具體該怎麼查,怎麼處置,就不是審計司該管的了。現今民間公司商鋪猥多,再加上三司和地方州縣屬下的,比以前不知多了多少,事務繁雜。依下官之見,當設一個專門的衙門,來管理他們。現今沒有,審計司也不知道該移文哪裡,所以只好報中書,上奏。”

聽了徐平的話,衆人都皺起眉頭來,覺得他說的太過麻煩。以前民間的商業糾紛也多了去了,一樣是按普通案件,由地方官府審理,現在一切照辦就好了,怎麼要新設衙門?

新入學士院的夏竦道:“爲政以不擾民爲先,衙門越少越好,官事越少越好,使民自治才能天下大治。徐諫議主三司,已經新設了不少衙門,事權歸於三司的不少。民間交易糾紛自有成例,何必再設衙門?這樣下去,天下要多少官?”

徐平道:“官,管也,多與不多,只看天下事有沒有人在管,能不能管得過來。如果管不過來,新設衙門理所應當。如果衙門清閒,自然合該省並,再者不可混爲一談。”

御史中丞張觀道:“徐平諫議此言不妥,這樣下去,爲一事就要立一衙門,那天下要多少衙門?以前都有成例,像此次事,審計司覺得不妥,移文開封府就是。如果京城之外的州縣覺得有疑慮,便就移文地方,自由地方官決斷。”

徐平搖了搖頭:“移文開封府,但開封府管得了京師銀行嗎?新衙門可以不設,但這種事情以後會越來越多,還是指定一個衙門來管,事有專責的好。”

這一次卻幾乎沒有人支持徐平,紛紛反對。自徐平等人回京,對三司動了大手術,新建了一些衙門,好多事權都明確出來,歸到了三司的名下,早就被很多人看不順眼了。現在還要這樣接着推下去,那還了得?以前的政治框架都快被動搖了。

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工商業在經濟中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專門設立管理工商業的機構勢在必行。農業還有專門的司農寺,地方官還帶勸農使呢,工商業豈能例外?

但對在場的大臣來說,很多人還是有工商爲末業的傳統觀念,雖然沒有明面上的崇本抑末的說法,潛意識裡很多人還是這樣想。爲工商業專設一個機構,開什麼玩笑?

三司是有管理工商業的權利和責任,但出現商業糾紛,則就成了民事案件,三司是沒有執法權的,管不了。這樣角色就變得有些尷尬,爲了方便,三司便就有把所有的工商業收到自己管下的衝動。徐平不想這樣做,那樣商品經濟的鏈條成了三司內部循環,這個時候的生產力條件是達不到的,必須對外面放開。開放的商品經濟,必然要有統一的一個管理機構,來進行協調和管理,不可或缺。

趙禎有些心虛,京師銀行幕後做主的是他,一直擔心被外朝大臣揪住不放,所以一直不吭聲。大家反對徐平,他倒是樂見其成。

見沒有支持自己,徐平嘆了口氣:“衙門是多好還是少好,其實沒有一定之規,看的是官府要做哪些事情,而不能拘泥於多還是少。爲什麼這次京師銀行放貸讓三司警惕,不僅僅是因爲這些錢放出去可能收不回來的問題,那是次要的。實際銀行放貸,月月收息,對貸錢的人看得又緊,完全虧掉本錢不大可能。更大的問題,是這些貸錢的公司不是做平常生意,他們的經營,對百姓可能完全沒有益處,這纔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他們的手裡有大筆的錢,如果做的不是好事,關係可就大了。”

陳堯佐笑道:“一些小商鋪而已,又能做出什麼對百姓不好的事情來?徐諫議,此事你過慮了。百姓拿錢做生意,官府本就不該管太多,只要能夠按時還本付息就好。”

徐平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自己跟這些人思想上的差別,現在不是對一項具體的措施有分歧,而是根本上的不同。即在經濟活動中,官方的作用到底是什麼?是要對整個經濟從總體上進行管理和引導,還是放任不管,只要收上來錢就好。

過了一會,徐平道:“相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又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朝廷每做一件事,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所以才這樣做。便比如設立這幾個銀行,便就是讓百姓做生意方便,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是在百姓能賺到更多的錢的基礎上,纔有官府收到的稅賦增加。所以審視京師銀行做的有沒有問題,當要看跟原先設定的目標一致不一致。從這上面來說,三司對現今京師銀行的放貸有疑慮。”

說到這裡,徐平向趙禎捧笏:“陛下,三司對此事的看法,該說的話微臣已經說得清楚明白。到底該如何做,自然由中書斟酌,陛下決斷。但話說在這裡,以後真出了亂子,臣不說追究誰的責任,智者百慮尚有一疏。臣只希望,到了那個時候,再想一想,到底該不該把這些事情管起來。臣是以爲,現今天下錢糧已經不是主要來自兩稅,既然有司農寺勸農使,那工商爲何就不能由專人專責呢?”

第87章 好事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章 匪訊(上)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21章 黃白朮第51章 大案第73章 點將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85章 閒適日子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55章 攻城(下)第253章 亮劍第99章 前奏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4章 馬政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08章 老花鏡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73章 示威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80章 小人難纏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1章 人選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01章 提舉官第3章 一路千里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9章 白沙鎮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4章 郊迎第63章 官聲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5章 和尚契嵩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14章 心經第13章 折支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8章 出仕第63章 工場第93章 新鐵錢第61章 意外第209章 階下囚第11章 治術(二)第102章 首告第41章 中間派第23章 誥命第175章 火海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88章 百官圖第117章 僵持第293章 敕勒川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74章 無妄之災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19章 審問第12章 空調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60章 呂公綽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80章 投名狀第43章 重逢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0章 生財之道第39章 兄弟夜話
第87章 好事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章 匪訊(上)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21章 黃白朮第51章 大案第73章 點將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85章 閒適日子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55章 攻城(下)第253章 亮劍第99章 前奏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4章 馬政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08章 老花鏡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273章 示威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80章 小人難纏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60章 新的門路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1章 人選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01章 提舉官第3章 一路千里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9章 白沙鎮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4章 郊迎第63章 官聲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5章 和尚契嵩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14章 心經第13章 折支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8章 出仕第63章 工場第93章 新鐵錢第61章 意外第209章 階下囚第11章 治術(二)第102章 首告第41章 中間派第23章 誥命第175章 火海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88章 百官圖第117章 僵持第293章 敕勒川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74章 無妄之災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19章 審問第12章 空調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60章 呂公綽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80章 投名狀第43章 重逢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0章 生財之道第39章 兄弟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