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胡風漢風

蕭關徐平大帳裡,王凱與一衆將領向徐平報過各軍的進軍路線,具體部署,吩咐上了茶來,坐着閒談。此時大軍前鋒已至鳴沙縣附近,即將截斷韋州党項軍退路,一切順利。

按照原先定好的方略,曹克明帶整編過的本部兵馬由天聖寨北上,許德統環慶路大軍沿馬嶺水北上,兩軍由南線夾攻韋州。徐平帶大軍先攻鳴沙縣,而後出偏師繞擊韋州的側背,配合南線。即使不能全殲元昊殘部於韋州,也逼着他們向鹽州方向逃竄,徹底放棄興靈兩州。而後曹克明部尾追韋州殘部,與鄜延路兵馬一起,殲滅他們於橫山地區。

戰事順利,氣氛就很輕鬆。閒聊了一會戰事,因爲將進入黨項腹心地區,張亢問徐平道:“都護,你一再告誡,此次我們是興義兵,弔民伐罪,彰顯天威,不可與胡虜同。下官只是一直不解,具體可如做呢?漢胡本不同,天下盡知,只是何爲漢儀,何爲胡風?”

徐平笑着道:“你這話問得要害,不過卻不是一言半語能夠說清楚的。過幾天,我會專門下一章程,入胡地各軍照行。現在一切草率,不能細講,我先靠訴你們一個大意。”

衆將一起叉手:“願聽都護教誨!”

“兩句話。第一句話,天師北上,以仁義之師伐不臣,弔民伐罪。番境有漢人,但大多還是胡人。漢人聞聽王師來,必以手回額,奔走相告‘今見王師,自此我等漢人翻身做了自己主人也’。而胡人聞王師來,必心膽俱喪,委頓於地,曰‘天子之師來,自此漢人翻身做了我們的主子也’。其間滋味,自己體會。莫失漢人之望,莫中胡人之怨。”

衆將一起應諾,這兩句話聽起來差別不大,但細想卻有着天地之別。

徐平又道:“公孫丑問孟子,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何不耕而食?孟子言,君子不耕而食,是以才力而得國君之用,以孝弟忠信而子弟從之。非此二者,而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則近於盜。大軍入胡境,凡不耕而食之人,皆令其至都護府,聽候發落。”

田況皺了皺眉頭:“番境之人多牧牛羊,自耕自食者只怕至少。”

徐平笑道:“耕僅是代語,凡是用自己的兩手找飯食,皆在此列。市中百工,販貨商賈也是這般。不耕而食,僅指不勞而獲而已。——好了,此是軍中,我們說些俗話。漢風胡風之別,關鍵在我們漢人,飯食皆來於土地,一滴汗水一粒米,大家都習以爲常。而番人起自牧牛羊,他們已經習慣了不用自己的雙手勞動去獲得財富。普通的牧民一樣辛苦,但由此而起的勢力之人,卻已經從心上習慣了這種作爲。所以我們漢人嚮往的,是有更好的土地,我流下更多的汗水,就能夠有更多的收穫。胡人則不同,便如牧牛羊般,他們所向往的是有更多的人被其奴役,而讓自己過上好日子。所以此去番境,只要把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找出來,能教化之則教化之,不然則流於遠地,過於惡劣的,則加以刑戮,天下太平。”

衆人一起點頭,明白了徐平的意思,不過要從心理上向這個方向靠攏,也不容易。

漢風胡風,爭了數千年,其實真要認識到根本,理由就簡單得讓人發笑。就像徐平前世講社會的階級鬥爭,真正追到源頭是貧富分化。當有人知道那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最後源頭原來是這麼一件小事,便對整個理論一笑置之,覺得如小孩子游戲一般。漢風胡風之別其實是一個意思,最早起源於兩個族羣的生產方式不同,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文化傳統。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這種文化的磁撞,最終形成了滔天巨浪。

內部由於貧富分化而出了階級之別,外部由於生產方式不同,則出現了文化衝突,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用階級鬥爭去解決外部的文化衝突,會不得要領,最終是付出了極大努力,還是讓外部怨恨,內部同樣怨聲載道。而用外部的文化衝突邏輯對待內部,則很容易出現法西思傾向,極盡殘暴,還不能夠解決問題。

只講階級鬥爭,不講文化衝突,易犯左傾錯誤。過於強調文化衝突,而不講內部的階級分化,則會犯右傾錯誤。不左不右,執其兩端而得其中,是爲中庸之道。

不管階級分化還是文化衝突,都是起自於人們自然而然的生產過程,都是本於歷史惟物主義。不是先有了文化衝突和階級分化概念再去找理由,而是先有這個根才產生這概念。

所以一國曆史,必然是內外有別。對內可以用階級鬥爭爲主去分析,因爲這是內部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對外則要以文化衝突去看待,因爲這是內外交往的主要矛盾。只強調一面而完全否認另一面,不管是傾向哪一面,要麼不實事求是,要麼別有居心。

歷史的大勢當中,是不能針對兩方,一定要指出一個壞人一個好人的。因爲人類社會的這些矛盾,是不斷在變化的。既鬥爭,又融合,在鬥爭、融合中社會不斷前進。有時候以鬥爭爲主,有時候有交融爲主,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主要矛盾。

漢族文化傳統起於農耕,農耕又有大莊園、小自耕農、公有大農場的區別,每種生產方式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認爲農耕的文化就是千年不變的,不實事求是。所以這個年代去接儒家的道統,特別要強調“以意逆志”,合適的認,不合適的改。

胡風則是起於遊牧,也分自由散漫的公社式和殘酷的部落式,文化同樣不同。

農耕文化的自由主義傾向,表現爲“雞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強調自耕自食,天人合一。遊牧的自由主義傾向則表現爲自由散漫,不受拘束,嚮往大自然。這兩個傾向在民族的交流、融合、碰撞中不是主流,存而不論。

遊牧文化中惡劣的自然環境,朝不保夕的生存處境,出現了一種只顧眼前,不講以後的傾向。同時由於生存條件過於惡劣,一旦得到了改善便容易不思進取,對於自己得到的資源,死也不肯放手,對地位喪失之後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而缺少交流,各自依靠自己面對大自然的生存處境,又讓他們對於人與人的關係非常漠然。我給你什麼,你就拿什麼來換,人與人之間只有簡單的利益關係。如果不能交換,則就靠武力搶奪,武力搶奪在他們看來不是一種罪惡。這種搶奪的極致,便是搶人,把人如牛羊一樣做爲奴僕。

農耕則相對穩定,雖說是靠天吃飯,但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勞動。與遊牧不同,農耕條件下人組織起來,是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人定勝天的。所以便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我自耕自食,不求於人,你讓我做事得給我個理由。不管是完稅納糧,還是參軍打仗,總得說服我,不然不做,不去。說破天去,我自己種地自己吃,什麼都是多餘的。而組織起來可以人定勝天,比如修橋鋪路,比如興建水利,都能夠改善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在另一個方面,又有守望相助,願意承擔責任的傾向。這兩個傾向結合起來,便是每一個人都有保護自己,不服別人管的性子,但又有勇於擔當的責任感。歷史在發展,文化在變,但這種精神的內核卻不會變。所以漢人文化既有各過各的互不打擾的一面,又有面臨困境,勇於衝上前去,以大無畏的精神承擔責任的另一面。

如果說,階級分化導致了部落、民族、國家的產生,那麼這種不同的生產方式便就導致產生了不同文化的部落、民族、國家。在部落與部落、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交流與衝撞中,便就發生了遷徒與融合,戰爭與妥協,同時伴隨文化的消失、改變與新生。

可以認爲這種交流融合無罪,但不表示這個過程中的集團和個人無罪。不能夠用人類文化交流的性然性,來爲這個過程中的人和集團脫罪,不然就是對其他人犯下新的罪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可以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上的古人,隨意臧否,不然你已經成爲了百年之後人們的笑柄。一個人的言和行,總有其歷史侷限性。

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才能夠指導未來。出於某種目的,掩蓋歷史事實,篡改歷史結果,是對歷史的褻瀆,是對現實的欺騙,是對未來的誤導,是一種犯罪。

歷史的洪流中不應該指出哪方是好人、哪方是壞人,因爲各自有各自的立場,有堅持自己各自文化與傳統的責任。一個農耕傳統的人,來到遊牧地區,不做改變,還要堅持自己的文化與傳統,會被遊牧民族看作小偷。而一個遊牧的人,到農耕地區還要堅持自己傳統與文化,則會被視爲強盜。一個人如此,一個集團也是如此,行爲有好與壞、正義與犯罪之分。在你家裡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到別人家裡去做,還要怪別人不配合就是豈有此理。以此爲理由大開殺戒,窮兇極惡,就是惡貫滿盈,罪大惡極!

而從五胡亂華開始的遊牧民族南遷,確實表現出了強盜的作爲。你可以認爲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是正常的,但不能夠爲其強盜行爲脫罪,不然就是一種背叛。肆意殺戮,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十室九空,這種罪行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以爲後人之戒。

一個人要有是非觀,一個民族要有是非觀,一個國家同樣也要有是非觀。

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0章 送行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5章 對抗第10章 除害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8章 月夜第2章 黯然離去第180章 轉機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4章 賜名第50章 防秋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93章 新格局第1章 宰相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4章 煩心事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68章 田園風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81章 錢明逸第36章 折騰契丹第9章 準備抓人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83章 地形沙盤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5章 閒事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1章 中間派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8章 唐大姐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200章 營田務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63章 官聲第196章 機遇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3章 治術(四)第66章 以民爲師第80章 花開富貴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30章 攻略(二)第84章 三衙改制第70章 南下大道第6章 酒第227章 超市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7章 階級法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
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0章 送行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5章 對抗第10章 除害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8章 月夜第2章 黯然離去第180章 轉機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4章 賜名第50章 防秋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93章 新格局第1章 宰相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4章 煩心事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68章 田園風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81章 錢明逸第36章 折騰契丹第9章 準備抓人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83章 地形沙盤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5章 閒事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1章 中間派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8章 唐大姐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200章 營田務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63章 官聲第196章 機遇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3章 治術(四)第66章 以民爲師第80章 花開富貴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30章 攻略(二)第84章 三衙改制第70章 南下大道第6章 酒第227章 超市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7章 階級法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